信阳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郭成磊博士于2022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楚系简帛与楚地宗教信仰研究”(项目编号:22FZSB013)。
《汉书·地理志下》称楚地“信巫鬼,重淫祀”,前贤时彦对此深以为然,然而由于史料缺乏,所论多有蹈空之嫌。幸运的是地不爱宝,大量楚系简帛不断被发现,特别是多批楚卜筮祭祷简的刊布,为这一问题的持续深入地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材料。
本课题以楚地宗教信仰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出土简帛材料,结合民族志、民俗材料、传世典籍与甲金文字资料,在充分吸收、剖析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东周楚地宗教的若干重要且存在较大争论的问题进行专题讨论。本研究内容总体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前五章,主要讨论楚人信仰体系中的日神、太一神、诸“司”神、五祀和社神;第二部分为第六、七、八、九章,着重考察楚系简帛文献中的祭祷礼仪、供献制度、乐舞制度、祭祀用服;第三部分为第十章,由神圣进入世俗,探讨楚地宗教对楚人社会的影响。
本课题研究的思路与目的。首先,对东周楚地宗教进行专题探讨,既肯定其对商周宗教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又强调其本身具有的独特性与包容性特征;其次,阐发神圣与世俗之间的相互影响,既突出东周楚地宗教的“神道设教”功能,又强调其世俗性与理性主义;最后,在古代宗教的大背景下,对东周楚地宗教进行定位,进而阐述其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的作用。
郭成磊(1986—),男,湖北监利人,历史学博士,讲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先秦史、楚文化与出土文献,目前主要从事战国楚地宗教以及先秦诸子的研究。在《江汉考古》《宗教学研究》《孔子研究》《西北大学学报》《楚文化研究论集》《楚学论丛》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并获得2019年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研究成果二等奖,现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年度项目各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