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丽春
探究教学的有效策略,以促进小学生高阶思维的形成是当前一线数学教师值得思考的重要内容。如果教师仍采用讲授式、题海战术和习题讲解这些传统的教学策略,将会很难达成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要求。然而,当前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高阶思维的培养重视度并不高,大多以记忆、技能等低阶思维内容为主。基于此,本文将以培养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为目的,浅析小学数学教学策略,旨在提高教学的价值性和有效性。
一、践行课标理念,落实主体地位
教师的教学理念就像“指南针”,对教学实践起到指引作用。在深度教学视角下,应首要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应转变教学思想,突显“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落实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引领学生在合理的教学活动中提升其高阶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下“梯形的认识”相关内容时,教师课前把本节课的知识要点通过预习单的形式让学生预习,尝试解决该部分知识的重点:(1)试着画一个梯形,并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2)自学梯形的各部分名称,试着标一标。(3)试一试给梯形画上高。通过预习能够对课程内容有所了解,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其更加主动地进行课堂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课中,教师设计了三个教学活动。活动一:探究什么是梯形。教师先呈现3位学生课前所画的图形,并提问:“它们是梯形吗?”接着教师出示一个一般四边形让学生辨析说理。教师接着追问(屏幕上呈现的另外4位学生所画的梯形):“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你能试着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梯形吗?”活动二:探究什么是梯形的高。教师借助学生完成预学单的经验出示以下3个问题:(1)说一说什么是梯形的高?(2)怎样画梯形的高?(3)梯形有多少条高?活动三:区分梯形与平行四边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师在课堂实施过程中先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对问题展开独立思考,再通过小组合作交流,集体反馈、评价等教学活动,让学生深入探究,从而实现思考、倾听、表达等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这样才能真正地将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
因此,教师要能够认识到体验和思考对学生学习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等学习活动。在课堂上,教师努力做到少言、精讲、善问,使得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为培养高阶思维能力提供有效保证。
二、巧设驱动性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培养和调动是教师实施教学过程中经常遇见的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兴趣培养对数学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而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其很难在漫长的40分钟课堂中保持持续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这势必会影响到学生学习深度,使其思维难以得到持续性的发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常用的情境教学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手段。在创设情境时,通过嵌入驱动性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能够在情境中进行更加深入的学习,促使解决问题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得到提升。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四下“确定位置”时,教师先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厦门遭遇台风天气的情境图,并提出:“如果你是厦门市气象局的小小播报员,以厦门市为观测点,你打算怎样向厦门市民播报现在台风中心所处的位置?”引导学生通过画一画、测一测、标一标、写一写,把自己的想法记录在学习单中(如右图),独立完成后,再小组交流,补充完善。根据学生播报的情况,教师追问:“同学们有不同的播报方式吗?”当学生出现多种表达时,教师借机板书,并提问:“请大家思考这些表达有什么共同特征。”学生总结道:确定位置必须表达出方向和距离。
教师通过确定台风中心的位置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结合学习经验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没有事先给出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组内交流,统一想法,当组内出现意见不统一时,就产生了认知冲突,教师借机再开展有效追问,不断引发学生思考,学生思维不断得到完善,从而引出关键要素,于是运用方向和距離确定位置的方法就产生了。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强烈兴趣,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由此,教师有效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广度,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发展,久而久之,促进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形成。
三、加强探究合作,锤炼学生高阶思维能力
小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深度探究和交流互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决策能力和合作能力。因此,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的学习体验,给学生创造更多探究合作的机会,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执教的苏教版六上“包装中的数学问题”相关内容时,课伊始,教师出示核心问题:怎样包装最节约材料?并在课件中显示相关问题情境:一盒馅饼长20 cm、宽15 cm、高5 cm,商家要把10盒这样的馅饼包装成一箱进行销售。请帮他想想怎样设计纸箱才能最节约纸皮?(纸皮的厚度和衔接处忽略不计)。要求学生审题后把想法写在作业单上,在4人小组中分享各自的想法,找出最节约一种方法,合作交流后达成共识。接着,教师请3个小组进行交流反馈,要求不仅要讲最佳的方案,还要把小组讨论的整个思考过程表达出来,其他小组成员听后对相应的小组提出问题。学生提出“要使面积最小,应把大的面藏起来,那么为什么不把10个最大的面依次叠起来?”等问题,教师借机让学生比较黑板上的数据,并提问:“怎样才能找出包装最节省材料的奥妙?”思考后,4人小组说一说。学生在反馈交流中,不断完善发现其中的奥妙,课的最后教师让学生回顾了这节课,并和大家分享感受,学生的体会更为深刻。
以核心问题为引领,推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学生重新审视包装问题,呈现出多种方法,并进行优化。小组反馈时,学生会表达、会倾听,还要会质疑、会反思,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得到更充分的发展,让学习真正发生。同时,这样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还体会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这不仅有助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合作能力及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同时高阶思维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
此外,数学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个人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也是开展合作探究的意义,让学生的思维可以互换,产生新的想法,进而实现知识的建构。因此,针对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究活动,促使高阶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提升。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教师进修学校 责任编辑:宋晓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