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和教育猫型的孩子

2023-09-12 10:27李中斌
新教师 2023年6期
关键词:金钱小猫小孩

李中斌,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独立或合作出版著作30余部,在《管理世界》《光明日报》等报刊上发表论文百余篇。主持、参加省部级课题30余项,有10余项成果获省级以上奖励,其中省部级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二、三等奖多项。

一、引言

总体而言,猫型孩子的优点是: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缺点是:爱做白日梦,经常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我们举个例子,看看谁更像是猫型的孩子?请要求你的孩子,花些时间仔细观察几张常见的物品的图片,然后让他静下心来想想看:他会如何运用这些图片?如果,他只注意到每件物品的颜色、形状、日常用途的话,很抱歉,他并不是“小猫”的特质类型。如果他会把某些物品组合起来,让它们更美观、有新用途,或者转换为某种新物品,又或者他把这些东西串连成一个故事,把它们拟人化,做不同的组合、联想,掺杂了奇思妙想,那么他就是猫型的孩子!

二、如何了解猫型的孩子

猫型的主宰领域是“自我”和“人生哲学”。他是七种儿童人格典型里唯一具有“人生哲学”这个主宰领域的。也因为天生拥有独一无二的人生哲学,猫型的孩子从小就不同于常人,脑袋瓜里似乎藏着一本《十万个为什么》,当语言与脑内想法接轨后,他就开始不停地问“为什么”。他可能是未来的科学家、思想家、艺术大师,也可能只是一个有许多奇思妙想的“怪小孩”。

猫型孩子是一群相当独特的孩子,他们不轻易全盘接纳大人的想法和意见。他们的思绪一经牵动,就有一堆“为什么”顺势冒出。可以说,他们年纪轻轻就拥有自己的价值判断和思考逻辑。

他常有天马行空、无厘头的想法,因此,对于标准化的作业往往无法适应。他时常会觉得考卷上的单选题不只有一个答案。当他钻进逻辑的天空,想得太多、太广,或是钻得太深时,就常常会觉得答案皆是,或者皆非。

这样独特的“小猫”,是很忠于自己的想法,所以不会为了讨好别人或是赢取认同,而做出人云亦云、附和他人的行为。他需要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做出来,至于别人如何看待,基本上他不会太过在乎。当然他有时也会挣扎、犹豫,但终归还是会选择相信自己、忠于自己的想法。他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孩子,不只在游戏中,或在作业上,就连跟长辈应对时,也屡出怪招。但是他并非不懂礼貌,也不是没有家教,只是因为想法独特,所以可能会童言无忌,让大人一时愣住。有的大人可能会很喜欢他,觉得他很特别,但也有些大人可能会受不了!

猫型的孩子很多都是有点天赋的。他们的发展关键、高度取决于情商的高低。“小猫”很少考虑各种情况,而只是单纯做自己想做的事。猫型孩子的小脑袋中,总是装满稀奇古怪的点子,而且,对自己的念头相当认真执着。他们并不是故意唱反调或搞怪。对这样一个特别的孩子,家长需要用各种顺着他的方式去理解和包容,帮助“小猫”发挥自己的才能。

此外,因为“小猫”的性格较为独特,所以可能会给人带来孤僻、不合群的印象。他习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常常活在自己的思绪里自得其乐。所以,父母需记得提醒他:多留意别人的感受,跟上人们生活的节奏和步调。

1. 看他怎么“玩”。

原则上,猫型孩子的“玩”,是把脑袋瓜里的奇思妙想“拿”出来把玩;习惯把自己小小世界里随处可见的人、事、物都当成实验品,来验证脑袋瓜里的想法在现实世界里的效果。

因此,这种小孩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常有突兀且大胆的想法,是那种偶尔会把大人唬住的小孩。但他与孔雀型小孩那种鬼精灵式的聪明又完全不一样。对猫型小孩来说,他就是把创意拿来当游戏,在现实生活里自娱娱人,同时也做个小实验罢了!

这种天资聪颖、独树一帜的“小猫”,会玩游戏而且并不排斥与一群小孩玩在一起,也不会因为没有玩伴而无聊。在一群小孩中间,他乍看之下并不起眼,因为他不是特别爱抢风头的狮子型或孔雀型,不是墨守成规的水牛型,也不是内向害羞的白兔型。可以说,不管是跟一群人玩,或是跟三两个好友玩,抑或是自己一个人玩,他几乎都能够自得其乐。

由于他脑袋里有太多奇怪的想法,所以他很有可能容易对捉迷藏、老鹰抓小鸡等游戏感到厌倦。玩一阵子之后,他就会对既有的规则开始不耐烦,然后开始自创游戏规则!有时,大家会觉得他的提议很莫名其妙,因此没有人理睬他;但有时,他真的能够说服众人,让大家玩起他灵机一动独创的游戏。所以,如果你偶然看到孩子们玩着一种乍看之下很熟悉,仔细观察却又觉得莫名其妙的古怪游戏的话,那么很有可能有一只“小猫”就在这群孩子里!

如果是自己在家里玩的话,“小猫”也会自得其乐。他可能左手拿着芭比娃娃,右手拿着威猛的机器人,然后自己担任双方的发言人兼旁白者,进行一场超现实戏剧。当家人问他:“你让芭比娃娃和机器人玩什么呢?”他可能会回答:“我在跟外星人玩啊。”这种“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对答,相信你很快就会习惯。

如果家有一只古怪精灵的“小猫”,那家长可能要稍微留意一下他和同伴的相处方式。不按牌理出牌的“小猫”,对于团体中喜欢呼朋引伴、当孩子王的狮子型小孩,铁定不会言听计从,因为他也很有自己的想法。“小猫”对尊重规则、实事求是的水牛型小孩可能会不按牌理出牌,玩起自创的游戏,让守规矩的水牛型玩伴气得跳脚,忙着向教师、长辈“告状”。

其实,“小猫”不是不合群,但很可能给人留下不合群的印象。对于不喜欢的人、事、物,他的容忍度很低。有时,“小猫”的我行我素可能会惹火别人,但他绝不是故意挑衅,而是因为他忙着跟自己相处,所以会忘记别人的存在。父母必须让他知道:在团队里还是需要遵循团体的规章,需要配合团体的节奏和步调;此外,也必须让他懂得区分在哪些场所可以自由当自己,哪些则不行。否则,他可能会常常和同伴发生冲突。

2. 看他怎么“吃”。

吃东西的时候,“小猫”可能会有点心不在焉。比如,中午时间,有人开始吃午餐,大家各自坐成一小群,一边吃饭一边和三两好友聊天。而我们的“小猫”可能呆呆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连筷子都不动一下。因为他正在想,刚刚上课时,老师使用的粉笔套,究竟是怎么把粉笔给夹上去的?是像自动铅笔那样吗?那自动铅笔又是怎么把笔芯给夹住的呢?不会把笔芯弄断吗?想着想着,他就走到黑板前,想要找粉笔夹来一探究竟。這时,老师看到了,便过来提醒:“摸了粉笔,要先去洗手才可以吃饭哦!”而我们的“小猫”,这时的思绪便跳到:“那你刚刚有洗手吗?”

除非非常饿,否则他对于吃饭这件事,基本上有点漫不经心,很容易被新奇的东西吸引,所以感觉上好像什么事都可以让他分心。父母可能会摸不着头绪,为什么“小猫”会被那些平凡的东西吸引?但其实,这就是“小猫”与众不同之处。他有一种异于一般人的视野,天生就能从不一样的角度去看待事情。因而,他吃饭的速度可能会比较慢。

“小猫”也有可能因为某些特殊因素,而坚持不吃某种食物。例如,他曾经养过小鸡,每天照顾它们,帮它们准备饲料、换水。就这样,他跟小鸡们培养出深厚的感情。后来小鸡长大了,有一天变成家人桌上的佳肴。经过这次震撼教育后,他决定不吃鸡肉。不管在外用餐,或是在家吃饭,总是一口鸡肉也不吃。

他有时也会对食物提出特别见解。比如说,他很讨厌吃香菇,便开始“找茬”:“香菇?这东西哪里香?它的味道很恶心。”这时,如果你硬要跟他强调“香菇真的又香又好吃”之类的论点,“小猫”通常会对自己的说法更加坚持。相反地,要是他喜欢吃竹笋,而家人为了顾及营养均衡的原则,要他别吃太多笋子的话,这时,“小猫”人格特质里的“自我”就跳出来兴风作浪,硬撑着面子也要坚持自己是对的。

这就是猫型的孩子。他的行为模式很独特,很有个性,也很有自己的坚持。请记住:狮子型、黑豹型、猫型的孩子,他们都是吃软不吃硬的倔脾气。家长如果要介绍一种新食物让“小猫”尝试的话,只能把菜肴做得色香味俱全,让他食欲大振,愿意主动做个小实验去尝试一下。如果你太过热情地推销,甚至妄想用高压的方式逼他听话,那猫型的小朋友们,虽然嘴里口水直流,依然会“抵死不吃”。别忘了,要“小猫”就范,只能智取,“顺着猫毛摸”,才可能创造皆大欢喜的双赢。

3. 看他怎么“做功课”。

让我们就猫型孩子和白兔型孩子做个小小的比较:白兔型是那种害怕陌生环境、抗拒面对陌生人的孩子,在就学初期有害怕上学、抗拒学习的现象;但是在逐渐适应环境后,白兔型孩子在学习上虽不一定名列前茅,却一定会认真学习,不会惹是生非。可是猫型孩子的学习状况就没那么单纯了。因为“怪猫”的问题和反应,相形之下,就复杂多了。

基本上,天生带着浓浓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到这个世界的“小猫”,不会排斥学习,也不会抗拒各种习作和功课,但问题就出在:“小猫”只追求他感兴趣的科目和领域。对于不感兴趣的科目,“小猫”是可以完全不理会教师。就算教师把十八般武艺都搬出来,他还是选择让那些无趣的知识“船过水无痕”,不留任何东西在脑中。

可是,对于感兴趣的科目,“小猫”们就会倾尽所有好奇心和求知欲,用追根究底的研究精神努力进行钻研,平日里难得一见的分析推理能力也会主动运用上。在这种情形之下,他孜孜不倦的毅力,会让教师和父母都不禁竖起大拇指。在喜欢的领域,他求知若渴,不为学校里的课本和成绩所局限,会自发向无垠的知识之海探索。所以,他往往是同伴眼中的小博士、小百科,或是小天才。

于是,“小猫”在感兴趣与不感兴趣的科目中,成绩表现就有巨大落差。如果教师与父母不了解他在学习态度上的特性,往往会指责“小猫”空有才智,却不肯用心;如果肯花点精力在其他科目的话,成绩的落差也不会这般巨大。除了少数天赋异禀的“小猫”,能够同时在不同的学科平均发展、表现卓越杰出,但大多数所谓“正常”的“小猫”,只在自己喜欢的领域内独霸一方,而其他领域就差强人意。

家有“小猫”的家长,务必把眼光放远一点,必须及早发现孩子的天赋所在,然后全力栽培他往那个领域发展。终有一天,“小猫”会用千里马之姿,来回报父母的慧眼。如果“小猫”的父母硬是要用高压手段来迫使“小猫”乖乖就范,逼他在各个科目都均衡发展的话,“小猫”可不会轻易被“收编”!情况轻者,用每个科目“低空飞过”来敷衍;重者,则“猫爪”挥出,可能会造成两败俱伤的局面!在教育与学习这方面,猫型孩子特别需要父母宽大包容的心,以及一双慧眼来陪伴和培育。

4. 看他怎么面对“人”。

“小猫”是最能自得其乐的孩子。并不是说猫型的孩子不需要人际的温暖、关怀或支持,而是说:当“小猫”面对感兴趣的领域,一旦全身心投入就能乐在其中,心灵得到无比充盈、满足。当他觉得无聊时,也不像孔雀型孩子那样需要呼朋引伴,在人群里寻求温暖、慰藉。“小猫”只需动用一些创意,自然就有“想象的世界”中的隐形朋友,陪他玩着没有时空限制的游戏。当“小猫”脑内的世界是如此辽阔无垠时,有些猫型的孩子可能选择流连于一己的幻想世界。因而,在外人眼中,可能觉得这个孩子很可怜,都交不到朋友;或者认定“小猫”很孤僻,不喜欢与其他同学、友伴在一起;父母、老师也可能会担心:这个孩子没有朋友怎么办?

由于主宰领域落在“自我”,“小猫”在人际关系里相当独立自主。只要有三五好友能分享爱好,一起从事小实验,能捕捉到彼此闪动的想象力,对他而言已是满足。但如果没有人能理解他内在丰富多彩的世界,他或许就会有些小失落,但绝对不会像孔雀型孩子一样,让人际问题在心里掀起狂风巨浪。

猫型的孩子往往特立独行、我行我素,常让人误解他孤僻、不合群、骄傲、瞧不起人。也有些“小猫”耽溺于一己的小小世界,不懂得或是有些不在乎察言观色、视场合和对象说话。当他幼小时,大人可能会觉得他无厘头、很可爱;可是渐渐长大,进入学校、团体生活后,若还是这样的话,会造成他的人际关系上的困境。除非有适当的孔雀型人格特质来辅助,否则“小猫”很可能会对外在状况无感,选择我行我素,而这将会是“小猫”在人际关系中最严重的问题。

“小猫”习惯活在自己的世界,常常跌进自己的思绪里而自得其乐。父母除了鼓励他勇敢地朝着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去发展,也要多提醒他:多留意他人的感受,学会察言观色,以及要给别人一些“台阶”下。毕竟这个世界上,充满了形形色色的人,每个人的想法、思维都不相同。适度地教“小貓”看场合说话,学习人际交往技巧,对他往后的人生将会受用无穷!

5. 看他怎么管理“钱”。

特立独行的猫型孩子在面对金钱管理时,可能会出现两种倾向:一为“淡泊名利型”,另一为“为兴趣而规划型”。由于“小猫”的主宰领域是“人生哲学”和“自我”,所以,猫型的孩子很早就体会到“金钱是身外之物”的道理。对“小猫”而言,重要的事绝对不是金钱,也绝对不是金钱所代表的物质,而是是否能够追寻心中的梦想,是否能满足自己的求知欲和渴望。这些才是“小猫”真心的追求。从小他就与其他小孩不太一样,很重视自我的追求,小小年纪就具有“人生哲学”的倾向。所以,金钱或物质,并不会直接让他感到欣喜。

我们可以做个小小的比较:对白兔型的小孩来说,金钱等同于安全感,等同于依靠;对水牛型的小孩来说,金钱等同于责任;对孔雀型的小孩来说,金钱等同于获得快乐的工具。可是对“小猫”来说,金钱只是用来交易的货币而已。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小猫”可能会显得淡泊名利,对金钱展现出一种漠不关心的态度。因为,对他而言,金钱不就是“用来买东西的纸”吗?

然而,也有另外一种“小猫”,他很早就发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所以为了追求自己的兴趣领域,必须借助金钱。因此,他会很有计划地把钱储蓄起来,拿去买一些可能在其他人眼中会觉得“你买这种东西干嘛”的玩意儿。例如,他喜欢世界地理,发现地球仪的转动就是具体而微的世界缩影,而他对于这种把世界缩小成为一具模型的做法相当感兴趣,那么,他可能会规划性地长期储蓄,把钱都拿去买地球仪。当你问他:“买这么多地球仪干嘛?买一个不就好了吗?”他可能会告诉你:“每个都不一样啊。”

对“小猫”而言,储蓄并不难。基本上,他们的物质欲望不高,除非是对某一东西或领域产生狂热,不然他只要求生活无虞。因此,如果他打定主意要储蓄,好去买他感兴趣的物品时,他会存钱存得很快。对家长来说,教“小猫”储蓄,似乎是一件并不难,但又“谈何容易”的事情。说不难是因为,凭“小猫”的聪明才智,当然知道储蓄是多么基本而重要的事情;“谈何容易”则是因为,他如果不是淡泊名利、天女散花似地乱撒钱,就是会把钱好好存起来,拿去买一些你可能难以理解的东西。家长必须让他学习在梦想和现实中找到某种平衡,这将会对他一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三、如何教育猫型的孩子

1. 接纳这独一无二的“小猫”。

建议家长不要常用“别人家孩子如何如何”的说词,去强迫“小猫”改变生活形态,毕竟这种论调对特立独行的猫型孩子来说,几乎不起作用。他的思考进程富于创意,所以你也不能让自己的思维停留在传统模式上。家长不需要一味迁就他,但也不能以一般的常规去约束他,必须顺着他的理路,花心思与他沟通,让他逐步认同你,而不是用强迫的手段。虽然,“小猫”不像“小孔雀”那样喜欢活在别人的掌声中,也不像“小水牛”会用自己功课和行为上的表现来肯定自己,但是父母对“小猫”的爱和信任,依然十分重要。

在强行改造你家“小猫”之前,我们还是建议父母,务必先打开胸怀,全然接纳这独一无二的孩子,因为被强行改造的“小猫”,生命里耀眼的光芒也将跟着消失无踪。作为父母,你的抉择是:要一个有奇思妙想、对生命充满好奇的孩子,还是一个平庸的小孩呢?选择权就在你手中!

2. 了解“小猫”比起其他孩子爱做白日梦的特点。

“小貓”很容易“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意味着:他往往会不切实际。不论是学校作业、花钱的方式,还是生活作息,他或许常会有令人吃惊的、异想天开的作为。这时候,别急着对他谆谆教诲,不妨先等事情过去再说。父母得动点脑筋,想出一些超出他预期反应的教育方式,才能引导他“回归现实”。

3. 理解“小猫”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不同于其他孩子“求知是为了考好成绩、为了高人一等、为了炫耀”,对“小猫”来说,“求知只是因为好奇”,这是“小猫”的优势所在。换句话说,他不会为了任何目的而去学习,也不会因为任何挫败而放弃求知。

这种特性,往往让“小猫”的学科表现相当不平衡。比如说,他在艺术方面的表现,可能十分杰出,但其他科目却有困难;也可能在生物、理化的知识上,广博得像个“小百科”,可是在语文方面却总是差强人意;或者,他无师自通,能写一手好文章,可是看到数字就头大。

在要求每个学科平衡发展的教育中,家有“小猫”的父母,又得做个艰难的选择题:究竟是该强迫家里的“小猫”,把不喜欢的科目给强拉上来,还是让“小猫”专心往他喜欢的领域发展?

聪明的家长,一定要顺着“小猫”的天资去栽培,不论朝什么方向去发展都很好,但前提是:必须是要他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小猫”未来可能会以那个领域的佼佼者的姿态,来回报父母的知遇之恩。

4. 理解“小猫”天生就很有个性。

当其他小孩都还懵懵懂懂时,“小猫”就很坚持要当自己,不愿意放弃自己特殊的个性。“小猫”的小脑袋里可能装满了天马行空的奇想,因此常常会在行为规范上和众人格格不入。他不是调皮捣蛋地作怪,也不是瞎起哄地作乱,只是很单纯地想:“我为什么不能那样做?”父母必须让他养成遵守秩序的习惯,尽量配合团体的步调,让他明白:“遵守规矩”不等同于“失去自我”。事实上,在很多情况下,唯有先遵守规范,才能进一步去实现自我。

(责任编辑:苏少伟)

猜你喜欢
金钱小猫小孩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比金钱更值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