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晓荣
幼小衔接不只是知识层面的链接,更重要的是生活习惯、学习品质、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衔接。如果幼儿园、学校、家庭三方缺乏有效的了解、互动、沟通,就不能真正形成教育的合力。笔者认为,园、校、家三方应充分发挥各自的主动性,积极构建有效的育人模式,建立互相学习、互相支持的平等合作关系,才能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一、关注“幼小”差异,沉浸式融合“园校”关系
幼儿园和小学有着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学校与低年级教师要研究幼小衔接的教学方法,搭建幼儿园与小学沟通合作的平台,从而让幼儿更顺利、快速地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
1.制订学校工作计划。每一学期,幼儿园和小学均应把融合教研、学生互动、家长培训、家长会等的具体活动安排纳入到各自的工作计划中,双方在活动的时间、内容安排等方面要进行沟通协调、合理规划,做到步调一致。
2.搭建幼小教研活动平台。小学低年级教师与幼儿园教师的教研互动要常态化开展,让两个相邻学段互通有无。如我校与幼儿园教师共研课题的形式有三种。第一种方式,合流培训,科学引领。每个学期开学前,分别组织低年段教师和幼儿园教师一起进行培训,学习《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等内容,研究一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探讨适合刚入学学生的教学方法。此外,双方还会积极共同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级各类的教研培训。第二种方式,“问题”研讨,一研一得。学校针对刚入小学的学生所表露的问题进行探究,每次探究以至少能完善解决一个问题为目标。如对一年级新生入学第一个月所呈现的不适应的现象(不适应从“孩子”到“学生”的角色转换;不适应小学系统化的课程内容;不适应需要遵守新的行为规范)进行原因探讨,并提出解决对策(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寓教于乐开展课堂教学,加强家校沟通与协作)。学校安排一年级教师提前入园了解幼儿的一日学习与生活活动,消除自身日常教学中“急于求成,潜意识拔高要求”的意识。同时,安排幼儿园教师入校了解一年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收集刚升入小学的学生出现的问题,双方集中研讨解决策略。第三种方式,聚焦课堂,有效协同。幼儿园和小学在教学内容与方式上有较大的差异性。为了解幼儿学习样态以及双方在教学目标和手段上的异同,减缓幼小衔接的坡度,学校组织双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互听互评。同时,大胆探索课堂研讨新模式,如我校开展的“数学找规律”活动,组织幼小教师进行互动研讨,从而更加明晰了数学学科的幼小衔接要关注学生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观察能力、思维方式等方面的衔接,在实际教学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学生互动常态化。我校周边分布着几所幼儿园,幼儿园在园幼儿与小学生之间常来常往。我校组织幼儿园幼儿参与一年级的入学典礼、少先队员入队仪式,组织幼儿到学校木棉花校园电视台和校园主播、小记者交流,到图书馆绘本阅读区体验阅读氛围。这些活动让幼儿从内心形成了“学校是可爱的,老师是可亲的,学习是有趣的,小伙伴是友爱的,我是快乐的”的理念,为他们顺利升入小学奠定了基础。
二、关注家长“学前焦虑”,科学设置新生家长课程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家校共育能让家长与学校互通信息,从而更全面更有效地了解学生的成长情况,也能为学生的发展制定更合理的方案。
1.问卷调查,了解家长“焦虑点”。以往的家校互动,学校只给家长传输育人的道理,耗时又耗力,效果却不明显,原因在于不了解家长的焦虑点在何处。为了更好地促进家校共育,我校每年都会对幼儿园大班幼儿的家长开展问卷调查,及时掌握家长对学校设置的课程、育人方法等的期望,从而科学调动家长参与学生教育的积极性,为学生成长添加一份力量。
2.精准分析,设置课程内容。我校针对幼儿园大班幼儿家长进行的问卷调查,旨在倾听家长最真实的声音,实现课程内容设置的科学性和针对性。基于问卷调查结果,学校了解到家长希望幼儿园能增加小学知识(认字、拼音、简单加减法)的教学、能培养幼儿正确的书写习惯、能多培养学生的规则意识。上述情况,反映了家长担心子女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后会出现跟不上小学学习步伐的焦虑。学校利用家长会的契机,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家长如何与学校做好家校共育的讲座,组织家长参加一年级课堂体验、学生在校一日活动体验,邀请二年级学生的家长为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做经验介绍。家长通过讲座学习、在校体验、经验学习,感知了儿童的学习心理与学习内容,也树立了正确的育儿观。
3.翻转课堂,开展有效学习。家长课程的学习最忌浮在表面、走过场,我校搭建家校互动交流平台,让家长在观点碰撞和相互激励中点燃学习意识,激发家校共育的自觉性。同时,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幼小衔接的工作,与教师共同推进新升入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学习辅导工作。这样的教育合力,既缓解了家长的育儿焦虑,也让学校的幼小衔接工作顺利推进。
三、关注儿童视角,增强“小学生胜任力”
1.推出以“幼小衔接”为主题的绘本群书阅读课程。每年暑假,笔者学校与幼儿园携手在公众号平台上推出读绘本的视频,每周一期一个故事,通过绘本阅读让大班毕业幼儿对一年级的语文学习内容有初步接触。在新生入学后,小学会将暑期的视频推送给各班级,让全体学生系统观看视频,引导学生跟着视频再读绘本。在绘本阅读视频分享中,学生听故事、自读绘本,促进情绪适应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提升,这不仅为他们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做好了准备,也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2.为一年级新生筹划以“启智立德 礼润人生”为主题的传统入学典礼。每年秋季开学时,学校组织学生穿汉服、手拉手走过“启智门”,教师为学生正衣冠、点朱砂……这些传统入学仪式让学生感受到校园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也是对他们实施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
3.策划开学第一周的“新生训练营课程”。学校在每年秋季开学的第一周不上教材的内容,设置了“认识老师”“认识校园”“认识同学”等闯关活动,让学生在闯关中缓解入学的紧张感,逐步度过入学适应期。
4.期末量身定制非纸笔测试。为了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生活,学校在一年级的期末设置了“识字大闯关”“小小播音员”“诵读小明星”“出口成章娃”等关注学生识字、朗读、背诵、口语表达等能力的测评,也组织了学生动手操作、说理表达的“我会摆”“我会量”“说理我在行”等测评。多维度的评价手段将课本内容與学生的认知方式相结合,学生在测评中检验了学习成果,也发展了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福建省霞浦县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王振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