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与仿写:现代诗写作教学的进阶之梯

2023-09-12 05:23黄清和
教学月刊(小学版) 2023年13期
关键词:现代诗小节桃花

□黄清和

统编教材选编了一定数量的现代诗,且集中出现于第一、二学段,少量出现于第三学段。可以说,现代诗的教学在整个小学阶段是贯穿始终的。然而,长期以来,对于现代诗,学生读不懂,更不会写。这成为许多一线教师不得不面对的困难。那么,该如何指导学生写现代诗?不如让学生先从“仿写”和“改编”开始。

一、树立观照全局的意识

为了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循序渐进”与“螺旋上升”一直是统编教材编写的原则。就四年级而言,在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与第七单元中已经编排了现代诗,不过它们仅作为略读课文进行教学,学生能够建立起初步的印象,简单了解即可。到了四年级下册,以离散形态出现的现代诗首次以“组”为单位,编排于第三单元之内。该单元要求学生不仅能够体会诗歌的意境之美、人文之美与自然之美,还要学会写诗,并汇编诗集,进行有感情的诵读,从而对现代诗有更为深刻的认识。

教学须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因此,在四年级上学期的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安排学生仿写诗歌,这实际上是为四年级下学期的诗歌改编乃至诗歌创作打下基础。进行这种大跨度、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教师必须具备前瞻意识,能根据教材的编写逻辑,对四年级上下册进行分析、比较、归类、整合,打通书册、单元、课文三者之间的阻隔,让原本各自为政的文本融合在一起,统筹设计,进而给学生的写作构思提供启示。

二、确定诗歌仿写的支点

(一)关联文本,化“难”为“易”

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延安,我把你追寻》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联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完成写诗的第一个步骤——仿写。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握住“关联”这个支点。一方面,促进学生对旧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另一方面,让不同体裁的文本产生联系,碰撞出无限可能。值得注意的是,仿写需遵循一定的思路。为了避免落入“寻章摘句”的陷阱,在仿写诗歌的过程中,学生需将情感、内容和主题融合在一起,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作品。那么该如何关联文本,进行诗歌仿写呢?

1.揣摩诗歌的构段方式

分析诗歌的构段方式,将抽象化为直观,能为学生理解文本、仿写诗歌提供帮助。《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粗看晦涩难懂,仔细分析,其实不难。

诗歌第一小节运用了两个相似的句式:像_____的_____,在追寻_____的_____;像_____的_____,在追寻_____和_____。第二小节则反复运用了“追寻你,_____的_____”的句式,富含韵律美。第三、第四小节中,每个小节的前两行列举了代表生活富足和科技发展的新事物,与后两行描述的延安的艰苦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第五小节用一个感叹句和一个反问句表达了作者对延安精神的赞许。第六小节采用了“呼应题目,强调主旨(啊!延安,我把你追寻)+循环往复,升华情感(反复出现‘追寻_____,追寻_____的_____’)”的写作方法进行构段。

至此,本诗的写作思路就梳理清楚了,学生对于如何仿写诗歌也已经成竹在胸了。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

现代诗中常常出现借景抒情、借物喻人、直抒胸臆、先抑后扬、虚实结合等表现手法,值得学生学习和运用。比如,在《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中,诗歌的第一小节采用意象建构的写作方式,富含诗意。第二小节采用回环往复的写作方法,用排比句呈现具有政治隐喻和历史价值的事物,富含节奏感。在诗歌的第三小节,诗人采用了新旧对比的写作方法。

至于选择何种表现手法运用于诗歌仿写,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在《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中,针对少年周恩来在租界目睹悲剧的情节进行诗歌仿写训练时,学生可采用正面描写与反面描写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将少年周恩来的无奈与横行租界的外国人的凶恶进行对比,借以体现“中华不振”的现实意义。

(二)提炼内容,“诗”“文”交集

在学习了如何将诗歌逐一分解、化繁为简后,学生可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素材,模仿《延安,我把你追寻》前三小节的写作思路,进行仿写训练。布置任务后,教师可引导学生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进行分析:首先,本文运用了倒叙手法,讲述了少年周恩来“立志振兴中华、听闻中华不振、租界目睹惨状”三件事,反映了他由懵懂无知到心智成熟、坚定理想信念的全过程。其次,在事件的发展过程中,少年周恩来的内心发生了变化,先是“不解”,再是“愤怒”,最后是“坚定”。要想把这个故事写好,教师要根据前面分析的构段方式,预先搭建好支架,帮助学生提炼内容。

不少学生写出了很像样的作品,如:像流浪的沙子,/在追寻可以安置的地方;/像英勇的将士,/在追寻来之不易的和平。//追寻你,奉天东关模范学校;/追寻你,课堂上严肃的问题;/追寻你,幸福安逸的生活。//一栋栋豪华别墅拔地而起,/一辆辆跑车引人注目,/我们永远告别了曾经的悲苦生活,/却忘不了外国人欺辱中国人的场景。//航天飞机驶向天空,/钢琴弹奏出悦耳的音符,/我们毫不犹豫丢掉了自己的懦弱,/却不能丢掉中国人伟大的脊梁!显而易见,这名学生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理解很深刻,她能够找到文本中意蕴丰富的关键词填入支架,读懂课文所传达的价值观,并在作品中反映自己的态度和看法,在链接想象和生活的过程中,实现情感、内容和主题的完美统一。

可见,以熟悉的文本为对象进行仿写,是不错的选择。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文本的背景、故事的内容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有效降低训练难度。另一方面,通过对《延安,我把你追寻》这首诗的分析与解构,诗歌可以按照流程、借助支架来完成,这对于学生今后的诗歌创作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解决诗歌改编的痛点

(一)教法要“收”,思维要“扩”

在学生经历了四年级上学期的诗歌仿写训练后,教师可以在执教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之前,引导学生进入写诗的第二个步骤——改编。改编这一技能能否顺利掌握,对学生第三单元的诗歌创作具有重要影响。在前一阶段,方法的运用有利于学生进行仿写训练。到了本阶段,能力成为限制学生创作的最大因素。因此,在方法变得不那么管用而学生的能力又不能在短期内有所提升的前提下,应当防止方法的滥用,实现“收”的目的。毕竟方法只是“拐杖”,起到的是“引领”和“扶持”的作用。所以,在现代诗的改编教学中,教师应学会放手,拓展学生的思维和视野,给予学生充分的写作自由。另外,可以参考“先写后教”的“变序教学”理论。学生改编完诗歌之后,如果有问题,教师可以当堂指出来,将其作为典型案例进行现场指导、评改,补苴罅漏,这样效果会更好。

(二)加工转化,体现意蕴

在改编诗歌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文章为素材,让学生展开训练。该单元的散文具有“诗”的气质。

比如《三月桃花水》中,“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给人的感观就像诗。如果将其按照现代诗的格律重新排列,诗情画意立马扑面而来: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于结尾处加上省略号,使诗句余味悠长。不难看出,改编相较于仿写,更注重对语言的加工与转化,需要思维的深度参与。一个标点符号的改动,一个字的替换,可能带来截然不同的美学感受。

再比如《乡下人家》这一课中,许多句子写得非常精彩:“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寥寥数笔,就生动形象地展示了乡村美景。如果把这几句话按照诗歌的结构进行重新组合、排列、删改,也能成为一首不错的现代诗: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这么一改编,现代诗的韵律与格调就扑面而来了,仔细品味,又有了不一样的味道。

(三)情动辞发,诗意表达

在进行相应的示范讲解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动笔。有一名学生把《三月桃花水》改编成这样一首诗:三月桃花水,/像一串小铃铛,/轻轻走过村边,/像一匹明洁的丝绸,/映照着蓝天。//河流醒来了,/它舞动着绮丽的朝霞。/桃花点点洒在河面,/它笑起来有一万个酒窝。//它是春天的竖琴,/它和拖拉机聊天,/和刚探头的麦苗谈心。/碰着石块的叮当声,/是车轮滚动的铃声。//它是春天的明镜,/它看见燕子裹着白云飞,/垂柳披上长发。/一群姑娘来了,/水底就浮起一朵朵红莲。//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该诗保留了文章的“筋骨”,把一些次要内容删去。从整体上看,整首诗有一个立体的框架,情感充盈,含蓄内敛。从结构上看,“三月桃花水”一句首尾呼应,既明确了主旨,又照应了题目。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基于文本,只作了微小的修饰和改动,并没有颠覆文章既有的写作思路。“桃花、拖拉机、燕子、姑娘”等意象让诗歌充满了生机,富有生活味、人情味。

不难看出,有了之前的铺垫,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改编这一技能,为诗歌创作铺好进阶之路。

(四)诵读诗歌,汇编诗集

在改编完诗歌之后,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合作,对大家的作品进行分类。分好类别后,教师花费一个课时的时间举办诗歌朗诵会,朗诵会的主题可以多种多样,如拥抱自然、母爱童心等。最后,学生把改编好的诗歌誊写在自制书签上,配上插画,统一装订成“书签诗集”,挂在班级图书角中。这样做,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作热情,还能为班级平添一抹色彩。

四、明晰写作的注意事项

(一)捕捉转瞬即逝的灵感

布置诗歌的仿写与改编任务,时间上要灵活。让学生端坐在课堂上规规矩矩地创作,不一定能写出好的作品,因为灵感和时机非常重要,而灵感又来源于不经意间。所以,教师可以一周或者两周为一个单位,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来诞生灵感。在完成任务期间,教师应引导学生多读诗、分享诗,创造一种氛围,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好习惯。灵感来临时,不论是一个词,还是一句话,都要赶紧记在便签本上。

(二)体悟作品中蕴含的感情

在仿写和改编诗歌这两个阶段,如果对文章表达的感情理解不到位,那么,写出来的内容就会偏离主旨。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把准少年周恩来的情感变化非常重要。《三月桃花水》一课表达了作者对桃花水浓浓的喜爱之情。学生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要通过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体会这些情感,将其融入自己的创作中。

(三)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

在改编与仿写诗歌的过程中,教师切勿“一刀切”或者“拔苗助长”,不能以相同的标准去要求发展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通常的做法是采取分层作业的形式,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采取不一样的评价标准,对任务的难度进行分级。学生只要能完成符合自己水平的任务就算达成了学习目标。

总之,要让现代诗的写作教学步入正轨,关键在于“素养导向,以人为本”。教师要为学生创作诗歌搭建仿写、改编的支架,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

猜你喜欢
现代诗小节桃花
羌族萨朗舞歌巴茸的音乐分析
——以羌族舞歌《叶忍》为例
快把我哥带走
仿写有模子,习作有样子——探究小学语文四年级现代诗教学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桃花琐话
破解现代诗的路径:我们试读几首好诗
清明,又见桃花红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桃花纷飞,曾许你一眼万年
桃花千朵惹蒹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