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工作十余年,我一直为自己能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而自豪。回望自己走过的路,虽然不那么宽广,不那么平坦,却也洒满了汗水,留下了一串串用心走出的深深脚印。
2007 年大学毕业,我来到了镇江市宝堰中学。那是一所底蕴深厚的乡镇学校,地处茅山老区,教师朴实勤勉,学生奋发向上,整个学校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初为人师的我并没有太多的规划,每天听课、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忙忙碌碌。
但很快我就发现了问题:作为新教师,对教材理解不深,重难点把握不准。怎样才能站稳讲台,是我不断思考的问题。在与老教师交流的过程中,“见多识广”这一成语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我开始大量搜集中考以及各级调研的试题资料,潜心研究试题,根据试题制作细目表,对试题中的每一个知识点都逐一研究。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为了使学生获得一点知识的亮光,教师应吸进整个光的海洋。”我从刚开始每份试题一题一题做,到后来有了积累一份一份看,十余年如一日,一直坚持到现在。试题的研究为我在教学与学业质量之间架设了一座桥梁,我的教学业绩一直名列前茅。有了研题的经验和积累,后续在各级各类解题、说题和命题比赛中,我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研题,让我更好地站稳讲台。
有了学业质量的保证,我开始思考如何使我的课堂更精彩,如何让学生在我的课堂上得到更大的发展。我开始开展课例研究,广泛收集各个省、设区市优秀课比赛的教学设计和视频,带着数学教研组教师一起学习研究,一起结合自己的课堂进行交流。2011 年,我第一次参加镇江市优质课评比,备赛过程中,区教研员以及专家们给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让我在一次次的磨课中明确了方向,领悟了以生为本的课堂设计理念。前期对课例的研究,帮助我获了奖,也为我后期更好地研究课例提供了动力。在导师们的帮助下,我逐步优化课堂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采用启发式教学、研究式教学等形式,以学定教,教学相长,慢慢地站好我的讲台。
为加大乡村骨干教师培养力度,提高乡村教师业务素养,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2016 年,江苏省启动了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建设。我很荣幸成为首届镇江市市级初中数学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的学员。培育站主持人、镇江市教研员庄志红为我们乡村教师提供了提升专业素养的机会。专业知识培训、命题培训、跟岗学习等系列活动让我眼界大开,在切切实实感受到外面“世界”精彩的同时,也迫切感受到自身亟待提高。个人三年专业发展规划的制订、初中数学实验创新方案的制订、视频微课的录制指导等精细化的培训项目,让我受益匪浅,助我在首届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优质课评比中获得好成绩,被评为江苏省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优秀学员,这也一直鼓舞着我要在专业发展道路上继续奋斗。后来我参加镇江市中考命题、第一次单独主持市级课题、撰写论文等,都得益于那次培训。慢慢地,我也成长为市十佳教师、市骨干教师。
2020 年,由于工作变动,我来到了镇江市丹徒区茅以升实验学校。这是一所崭新的、富有朝气的学校,教师激情满满,学生活力四射。作为学校的教学管理者,我深感责任重大。面对环境、同伴、学生的变化,我在思考数学课堂教学该如何转变。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关注知识的自然生成,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素养的关系,引导学生大胆质疑、自主探究,从而促进学生的主动、个性化学习。我们转变思想,大胆尝试,转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放手让学生讲。这对教师的备课是很大的挑战。我们数学组在区教师发展中心的指引下,转变思想,转变传统的集体备课模式,尝试“每日一研”。集体备课后,由第一位教师开展课堂实践,随后立即开展研讨,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后面的教学,一切以学生的需求和发展为出发点,大力打造以研学为中心的宜人课堂。
2021 年,我区公开招聘初中数学研训员,我有幸入选。作为基础教育教研工作核心的研训员,是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区域教育质量提升和推动教研转型发展的核心力量,肩负着推进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指导教学实践等重要工作。从一线教师成长为学科研训员,我深感担子重大。我一边利用业余时间研读教育教学名著,钻研新课标,以便提高自身学科素养,更好地指引我区初中数学教师的发展,提升区域初中数学教学质量;一边在学科活动组织过程中加强跟教师的交流,积累经验,以便更好地服务教师。同时,为了确保教研工作方向的准确性,我继续在学校担任毕业班的数学教学工作。转型为研训员的我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知识引领力、课程建构力、教学指导力、科研创新力、组织领导力等专业能力,继续奋斗,和区域内教师一起探寻学科高质量发展之道。
工作以来,我始终用自己对教育的爱坚定不移地在教育路上探索着,跋涉着,耕耘着。新时代,以梦为马,奋斗作桥,在教育这块田野上,我将继续执着耕耘,努力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