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对急诊创伤休克患者的干预效果分析

2023-09-11 18:07敖江俞童海青罗秀娟
基层医学论坛 2023年12期
关键词:抢救成功率急救护理护理效果

敖江俞 童海青 罗秀娟

【摘要】  目的    探讨急救护理对急诊创伤休克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1月—2021年1月樟树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诊创伤休克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急救护理,比较2组护理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分诊用时、采血用时、抢救用時均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观察组患者健康宣教、护理态度、病房管理、护患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急救护理用于急诊创伤休克患者,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关键词】  急诊创伤休克;急救护理;护理效果;抢救成功率

中图分类号:R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12-0132-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12.044

休克是指因出血、创伤、感染、过敏等引起的急性血液循环障碍,全身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微循环、血液灌注不足,细胞功能和代谢异常,器官功能障碍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主要特点是重要脏器组织中的微循环灌流不足,代谢紊乱和全身各系统功能障碍。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低血容量性休克、感染性休克、心源性休克、神经源性休克和过敏性休克五种类型。早期表现主要是意识状态改变,可有轻微的烦躁、皮肤苍白、血压下降、心率增快、呼吸增快和尿量减少[1]。若急性创伤性休克发生失血及血浆丢失,且失血达到一定程度时,会导致重要脏器明显缺血缺氧,发生代谢障碍和器官功能障碍,威胁生命安全,此时及时有效的护理尤为重要[2]。急救护理是急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表现在对各种急性病、急性创伤、慢性病急性发作及危重患者的抢救护理方面。在急诊医疗工作中,接诊、分诊、就诊、留观、抢救等都有护理人员参加,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业务水平与医疗质量有密切关系,护理人员能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并采取正确的应急措施,可以为患者赢得抢救时间[3-4]。本研究旨在探讨急诊护理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11月—2021年1月樟树市人民医院治疗的急诊创伤休克患者60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0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41.19±8.64)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7例,刀刺伤2例,坠落伤11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20~67岁,平均年龄(40.36±8.54)岁;受伤原因:交通事故伤14例,刀刺伤2例,坠落伤14例。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创伤休克临床诊断标准[5];(2)患者及家属均了解本研究内容,并自愿参与。排除标准:(1)患者临床资料不全;(2)存在凝血功能障碍者;(3)合并心、肾等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1)帮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做好保暖、吸氧,做好输液、输血准备,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做好备皮、留置尿管等手术准备工作。(2)当患者发生应激性反应后,心理会有非常大的落差,会出现烦躁,应该加强对患者的引导,进行心理护理,安抚患者情绪,再对其进行相关的治疗。(3)一般护理:伤后1~2 d禁食或少进食,第3天开始以少量试餐开始,如米汤、安素等,3~6次/d,每次50~100 mL,以后逐步增加牛奶、肉汤等,每日可进3~8餐,以清谈、易消化饮食为宜,1周后可将流质饮食改为半流质饮食,进食肉末粥、鱼米粥、蒸蛋、面条等。要为患者提供充足的热能和蛋白质,多食用优质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家禽等,忌食刺激性食品,如辣椒、酒、醋、胡椒、姜等。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急救护理。(1)体位放置:在不影响急救处理的情况下,将患者放置成安全舒适的体位,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或屈膝侧卧位。(2)开放静脉:静脉穿刺部位一般选用前臂静脉或肘正中静脉,尤其在进行心肺复苏抢救时,选择上肢静脉穿刺明显优于下肢静脉。对于需要开放静脉的院前急救患者,尽量选择静脉留置套管针,并以胶布牢固固定,须做到即使患者躁动、体位改变和转运中也不易脱出血管外或刺破血管。(3)由经验丰富的急诊医生准确评估患者病情,确定是否有意识、瞳孔是否有异常、四肢是否变形、肤色是否苍白等。(4)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清理呼吸道异物后,对于昏迷者,用舌钳将舌头夹在外面,防止舌头堵塞气道;必要时给予低浓度吸氧,浓度40%、流量4~6 L/min,以改善缺氧。(5)建立2~3条静脉通道,避开创伤处,以扩大0.9%的氯化钠注射量和紧急药物输入,补充血容量。每隔15~30 min对患者的血压、出血量等情况进行监测,同时注意观察意识、瞳孔、尿液等变化,如果患者尿液显著减少或呈酱油色提示有肾衰竭的可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6)根据出血情况,用无菌纱布、丝线结扎等止血,减少持续失血量,记录出血时间,每30 min松开一次止血带,防止肢体坏死。(7)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及尿量,并且时刻关注患者中心静脉压及周围浅静脉充盈度的变化。

1.4    观察指标    (1)护理效果。对护理干预后2组患者的分诊用时、采血用时、抢救用时及抢救成功率进行统计分析[6]。(2)并发症。包括多脏器功能障碍、急性肾功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3)护理满意度。包括健康宣教、护理态度、病房管理、护患关系,均为100分,评分越高护理满意度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干预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分诊用时、采血用时、抢救用时均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抢救成功率比较    观察组抢救成功率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差异显著(χ2=4.594,P=0.006)

2.3    2组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67%,低于对照组的30.00%(P<0.05),见表2。

2.4    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健康宣教、护理态度、病房管理、护患关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创伤性休克是指机体遭受到严重创伤的刺激和组织损害,通过血管-神经反射引起的以微循环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以及由此导致组织器官血流灌注不足、缺氧和内脏损害的综合征。机体遭受严重创伤后,由于大出血、剧烈疼痛、组织坏死分解产物的释放和吸收、感染等有害因素的作用,可致机体正常生理功能紊乱,严重时会导致休克[6]。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常见症状有烦躁不安、出冷汗、心率增快、脉压缩小、晕厥、脉搏细速、少尿、淡漠、皮肤苍白、收缩压下降、头晕等症状,如果遇到大量失血、失水或者严重创伤会出现休克。在观察过程中,患者出现精神兴奋、烦躁不安、出冷汗、心率加速、脉压缩小或尿量减少等状况时应该判断已有休克的状况,若患者出现口渴不止、神志淡漠、反应迟钝、皮肤苍白、出冷汗、四肢发凉、呼吸浅而快、脉搏细速、收缩压降低以及尿少等现象时应判断已进入休克的抑制期[7]。另外,创伤性休克还会产生一系列的并发症,最常见的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多脏器功能障碍等,有较高的病死率。

传统护理具有一定的被动性,护理人员不能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护理效果不理想。近年来,急救护理在急诊创伤休克患者中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具有较好的干预效果。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分诊用时、采血用时、抢救用时均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急救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急救护理是一种旨在挽救生命,扭转临床死亡,减少残疾和疼痛的护理模式。患者入院时,急救的重点是观察生命体征、精神状态表现等,了解患者的病情和损伤程度,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将急诊护理与患者的具体症状相结合进行针对性治疗,可发挥最大作用,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8] 。创伤性休克抢救成功的关键在于早期补液、保持血压稳定等。急救护理强调尽快建立静脉通路,补充血容量,恢复循环血容量,保证器官血液灌注,避免器官缺血衰竭;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减少窒息,降低病死率[9];在转移过程中采取有效止血措施,减少不良事件发生。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多脏器功能障碍、急性肾功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总发生率为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30.00%。说明急救护理可有效降低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的并发症,改善预后。观察组患者健康宣教、护理态度、病房管理、护患关系评分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急救护理有利于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

急救护理是随着社会精神与物质文明的进步而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急救护理提供了物质保证,为生命急救提供了手段。近年来,急救护理在多学科的基础上强化了急救模式,以患者的生命需求为中心,建立了由院前急救、医院急诊科救治和以重症监护病房为后盾的急救医疗服务体系,使急救护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0]。急诊护理是针对急危重症患者所实施的院前现场急救、途中转送和院内进一步救治、监测及护理的总称,可加强对患者病情的了解,以评价和预测为基础,从患者的实际治疗和康复出发[11],以最快的速度、熟练的技术做好抢救中的各项护理工作,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并做好记录。并且其还可以在正确评估患者的基础上及时了解患者及家属的心理应激反应,积极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焦虑情绪,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减少护患冲突[12]。我国的急诊护理工作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质量水平、管理技术都比较滞后,应加强与国际高水平医院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有益经验。实践证明,国际间交流与合作,不仅意味着专业护理人才的国际性流动,而且意味着护理信息、资料的国际共享和国际意识的培养。我国的护理人才在国际同行的交流中获得的技能、理念、管理收益,给我国的护理事业带来很大的推进作用。同时我国急诊护理还应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健全急诊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有效地对急诊护理人员进行正确指导和规范,提供有力保证。

综上所述,将急救护理应用于急诊创伤休克患者中,能够显著提高抢救成功率,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军锋.026 机场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9,30(4):315-315.

[2]    刘爱明,杜禹,葛梓,等.早期集束化干预策略对急诊隐匿性/显性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0,32(10):1183-1188.

[3]    汪正光,姚建华,陈晓燕,等.早期康复训练对老年脓毒性休克患者血压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21,33(9):1116-1120.

[4]    蒋志元,庄则华.优化急诊护理在脑出血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及GCS评分,抢救成功率影响分析[J].重庆医学,2021,50(S01):367-368.

[5]    张丽燕,符爱兰,韩惠芳,等.集束化保温干预对急诊创伤患者自发性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凝血功能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0,36(4):293-297.

[6]    刘宁,刘雪妮,高延莉. 腹部创伤所致失血性休克患者进行急救护理的要点体会[J].血栓与止血学,2020,26(5):166-167.

[7]    江腊梅,黄春梅,张露.一体化链式创伤急救护理模式对急性重创患者救治效果及满意度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9,41(23):148-150.

[8]    周文丽.院前急救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山西医药杂志,2020,49(4):129-130.

[9]    刘建琴.急诊护理对严重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19,19(11):1914-1915.

[10]    杨小丽,姜丽娟,顾玉慧,等.基于初级创伤救治原则的院前急救护理应用于急性颅脑损伤患者对急救效率及并发症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9,28(3):104-107.

[11]    刘经乐,林锦乐,卢彦秀,等.150例急诊抢救室患者应用无创通气治疗的效果评价与预警信号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21,28(3):287-291.

[12]    王轶宁,陈光,朱延安,等.时间节点管理在严重创伤患者急诊抢救流程中的应用[J].中国急救医学,2021,41(2):141-143.

(收稿日期:2023-01-19)

猜你喜欢
抢救成功率急救护理护理效果
院前急诊护理干预对创伤性休克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分析
循证护理对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患者抢救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
血液透析并发心血管急症的观察与护理效果探究
研究四肢骨干开放性骨折患者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急救护理路径在抢救院前创伤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
小儿热性惊厥的急救与护理
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急救护理
急诊对于急危重症患儿568例抢救效果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