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超
【摘要】 目的 探究循证护理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药液外渗的效果。方法 在宽甸中心医院肿瘤内科2019年3月—2020年12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中选择15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化疗治疗,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n=75)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n=75)给予循证护理,对比2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药液外渗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以及组织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液外渗患者的渗药部位红肿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及护理配合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静脉化疗的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循征护理能有效预防药液外渗发生,减少相关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恶性肿瘤;化疗;循证护理;药液外渗;护理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721(2023)03-0057-03
DOI:10.19435/j.1672-1721.2023.03.018
化疗是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化疗药物不仅能杀灭肿瘤细胞,也会杀灭正常细胞,影响细胞代谢,引起一系列毒副反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在静脉化疗中,药液外渗是主要的并发症之一,可引起局部组织红肿、功能障碍,严重时需进行外科清创、植皮治疗,既给患者增加痛苦,又延长治疗时间,增加治疗费用[1-2]。而且药液外渗直接影响化疗疗程的顺利开展,降低了患者依从性,进一步影响化疗效果。据调查显示,我国化疗药物外渗的发生率约为0.1%~6.0%[3]。在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加强护理服务,降低药液外渗发生率十分必要。循证护理是基于循证医学形成的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在护理工作实践中将科研结论与患者的需求结合起来,并考虑到医院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的护理方案[4-5]。本文将循证护理模式用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降低了药液外渗发生率和其他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宽甸中心医院肿瘤内科2019年3月—2020年12月诊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50例。纳入标准:(1)经临床检查确诊为恶性肿瘤,且接受静脉化疗。(2)年龄18~75岁,性别不限。(3)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脏器组织功能障碍等疾病者。(2)合并急慢性感染疾病者。(3)合并精神疾病、交流障碍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75例,男40例,女35例,年龄28~71岁,平均年龄(50.2±9.4)岁,其中结直肠癌21例,乳腺癌10例,肺癌14例,食管癌10例,肝癌12例,胃癌8例;观察组75例,男38例,女37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50.6±9.7)岁;其中结直肠癌20例,乳腺癌12例,肺癌12例,食管癌11例,肝癌13例,胃癌7例。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同类恶性肿瘤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标准化疗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措施包括:化疗前的健康宣教、对症支持护理、心理疏导、穿刺点护理、病情监测等。观察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1)组建循证护理小组。由肿瘤科护士长和护理组长、责任护士组成循证护理小组,护士长担任组长。由组长评估和改进循证护理方案,并监督护理计划的落实情况,帮助组员解决护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组员负责提出循证问题、收集循证证据,并落实护理计划。在开展护理工作前,小组成员均进行专题培训,学习循证护理的相关知识,掌握循证护理的内涵、开展方法、评估方法、改进方法等,培训后接受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入组上岗。(2)提出循证问题。在患者入院后收集整理临床资料,进行综合评估,并召开小组会议,了解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作用机制等,确定化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结分析化疗期间出现药液外渗的原因,并以此为依据提出循证问题:如何降低化疗期间的药液外渗概率,减轻药液外渗后对组织损伤程度,如何改善患者化疗期间的心理状态等。(3)寻找循证支持。针对提出的循证问题,确定关键词,在权威数据库中查阅相关护理资料,并结合护理工作经验、技术等,寻找护理依据。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分析护理依据的科学性、实用性,结合实际医疗条件制定护理方案。(4)循证护理计划实施。①健康宣教。在化疗前,由小组成员在床旁对患者进行一对一的健康宣教,讲解化疗相关知识,重点介绍药液外渗的发生原因、危害、预防处置措施等,让患者对化疗药液外渗的相关知识有一定认识和理解,能积极配合化疗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肿瘤患者多需在短时间内反复多次化疗,指导患者保护好血管,如经常按摩四肢末梢血管,搓手背、足背、参加户外锻炼等,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血管弹性。②化疗前的准备工作。化疗前指导患者排空膀胱和肠道,以免在化疗过程中造成不便。护理人员耐心疏导患者的负性情绪,用亲切温和的语言与患者沟通,安抚其情绪,必要时可请心理状态良好的患者到病房现身说法,传授经验。除此之外,还可通过音乐疗法,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放松训练、肌肉放松训练、瑜伽冥想训练的方式缓解其负性情绪,保持平和的心态接受化疗。③合理选择血管。在化疗时选择粗大的静脉血管,避免在手背或是近关节处建立静脉通路,也不宜选择下肢静脉,可选择皮下组织丰富、血管固定且管腔大的中心静脉。④提高穿刺技巧。尽量由穿刺技巧熟练的护士进行静脉穿刺,一条静脉不可连续穿刺2次,尽可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在穿刺时减小针头刺入血管的角度,使得针头能缓慢、平行地刺入血管,穿刺成功后立即妥善固定针头,并详细告知在活动时注意保护好针头。对于接受PICC置管的患者,置管成功后妥善固定导管,避免导管移位、滑脱。⑤减轻化疗药物的刺激性。遵医嘱将化疗药物稀释到合理浓度,化疗前先用少量生理盐水冲洗静脉通路,确定静脉通路通畅后再输注化療药物,稀释后的化疗药物立刻使用,放置时间不得超过10 min;对于需同时输注多种化疗药物者,应先注入非发泡性药物或是刺激性小的药物;若均为发泡性药物,应先注入稀释量少的药物。两次给药之间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冲洗管道,且两次给药的间隔时间在15 min以上。在化疗药物注入完毕后,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溶液冲洗管道和针头后再拔管。⑥加强巡视和穿刺部位的护理。在化疗期间,护理人员加强巡视,在注入发泡性药物时叮嘱患者尽量避免活动。要求家属全程陪护,观察穿刺部位有无回血、肿胀、疼痛、渗液、渗血等异常现象,叮嘱患者避免输液肢体受压。若在巡视中发现滴速有明显减缓现象或渗液等现象,需立即停止输注,并用注射器连接穿刺针缓慢回抽,抽出刚渗出的药液。遵医嘱用透明质酸进行渗液部位外敷。在化疗结束后24 h内尽量避免洗热水澡,注药部位皮肤避免用热水烫洗。⑦化疗时的心理护理。在化疗期间,护理人员主动与患者交流沟通,鼓励患者倾诉,并耐心倾听其主诉,适时给予一定的回应和肯定,要求家属多关心患者,给予精神支持,同时指导患者与病友交流沟通,听音乐、看电视等,转移注意力,缓解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1)统计2组患者化疗期间的药液外渗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和组织坏死发生率(药液外渗引起的局部组织坏死的概率)。(2)渗药部位红肿消退时间:记录2组出现药液外渗患者的渗药部位红肿消退时间。(3)健康认知水平:于护理前、护理后对2组患者化疗相关健康知识水平进行评估,满分为100分,得分与掌握程度成正比。(4)护理配合度:对患者化疗期间的护理配合情况进行评估,完全配合:能完全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医疗护理活动,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做好自我预防护理;部分配合:基本能配合各项医疗护理活动;不配合:大部分时候不配合医疗护理活动,存在抗拒化疗的行为。配合度=(完全配合+部分配合)/总例数×100%。(5)护理满意度:在化疗疗程结束后进行护理服务的满意度调查,分成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的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药液外渗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以及组织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2组患者的渗药部位红肿消退时间比较 观察组药液外渗患者的渗药部位红肿消退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对比 观察组的健康知识评分为(93.8±5.1)分,高于对照组的(84.3±5.7)分(t=10.757,P<0.001)。
2.4 2组患者的护理配合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配合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5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静脉输注化疗药物可能会对血管壁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导致药液外渗,如化疗药物的浓度、渗透压、pH值等都可能影响血管,在输注过程中会增加血管的脆性;另外穿刺时的误伤、针头固定不牢靠等也会增加药液外渗概率[6-8]。而化疗药物刺激性强,药液外渗发生后可能引起静脉炎、局部组织红肿疼痛、坏死等,进而影响化疗疗程的顺利进行,增加患者的痛苦。
循证护理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现代化护理模式,其以已得到证实的证据为依据,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达到相应的护理目标[9-10]。近年来随着恶性肿瘤发病率的提高,化疗患者也越来越多,而药液外渗是静脉化疗中的常见并发症,广大医护人员在静脉化疗药液外渗的预防护理、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不少经验,为循证护理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证据。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实施循证护理,结合药液外渗发生的原因,制定一系列的护理方案,如合理选择静脉血管,选择粗大的血管,血管内的血流速度快,有利于减轻化疗药物对局部血管的刺激性;并合理调节化疗药物的输注顺序、稀释浓度等,尽可能减轻化疗药物对血管壁的刺激。提高护士的穿刺技能水平,尽可能保证一次穿刺成功,避免穿刺时对血管的误伤,同时合理稳固针头等,加强静脉化疗期间的巡视和穿刺部位护理管理,及时发现异常现象,并快速对症处理,一方面有利于减少药液外渗发生率,另一方面能在药液外渗发生后及早处理,减少损伤,减轻患者的痛苦。加强对患者的健康宣教和心理护理,提高患者对化疗相关知识的认知水平,使患者正确认识药液外渗的发生机制、预防护理措施等,能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做好自我防护,降低药液外渗发生率;同时也有利于患者配合医疗护理活动,促进各项预防护理措施顺利落实到位,达到预期目标。帮助患者舒缓不良情绪,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化疗,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护理配合度,形成良性循环。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药液外渗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和组织坏死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药液外渗患者的渗药部位红肿消退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的应用有利于预防药液外渗发生,减轻药液外渗带来的损伤,促进化疗顺利进行。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评分、化疗期间的护理配合度以及护理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循证护理的实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健康知识水平,进而促进其积极配合医疗护理活动,有利于各项预防措施落实到位,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在循证护理实施过程中加强了护患交流沟通,利于形成良好的护患氛围,构建和谐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在恶性肿瘤静脉化疗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肯定,有助于预防药液外渗发生,保障静脉化疗的安全性,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朱明华,王毅青,王苗.规范化护理流程对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的干预效果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18,25(16):2165-2167.
[2] 张松丽,朱秋霞.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7,36(23):217-218.
[3] 魏静.预防性护理对血液科静脉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6):82-85.
[4] 秦秀丽,曾铁英,徐晶,等.蒽环类化疗药物外渗处置的循证护理实践[J].护理学杂志,2016,31(13):36-39.
[5] 林翠翠.循证护理模式对接受化疗期间出现药物外渗现象的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疗效评价[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9,24(1):27-30.
[6] 赵真真,李金萍.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化疗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影响分析[J].医学食療与健康,2021,19(2):129-130.
[7] 杨秀秀.恶性肿瘤患儿应用化疗药物外渗的预防及护理措施探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26(20):2264-2265.
[8] 徐鸟飞,聂莹,庞佳坭,等.FOCUS-PDCA循环在降低血液肿瘤化疗药物外渗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J].现代医药卫生,2021,37(12):2065-2067.
[9] 乔雪亮,鲍莉莉.循证护理在预防肿瘤患者化疗药物外渗中的应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16):89-91.
[10] 夏绪琴.循证护理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并发症的价值探讨[J].当代临床医刊,2021,34(2):54-55.
[11] 王芳,唐丹丹,李惠.预防性护理对药物外渗致静脉炎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药指南,2020,18(24):188-189.
(收稿日期:2022-1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