碓臼沟秧歌是山西省大同市北部新荣区西村乡碓臼沟村的民间歌舞,是活跃在晋、冀、蒙省份的一个民间剧种,主要分布在左云、丰镇、凉城及周边地区的下深涧村、张旺庄村、东胜庄村、光明村。因其唱腔活泼、明快、旋律优美,兼有中原细腻和塞北粗犷的双重风格,地方特色浓厚,故颇受当地群众欢迎。
新荣区西村乡碓臼沟秧歌剧团现有演职人员26名,大多数属于中老年演职人员,如号称“活剧本”的老艺人刘善,还有刘珍、刘润和、刘永禄、刘文等都是团队骨干,也是古老剧种的传承人。该剧团从上世纪60年代建团至今,曾多次参加区文艺表演,每年春节和秋后期间下乡演出。
碓臼沟秧歌源于明代的一种民间小戏,演出内容源于民間生活,演出模式类似于晋剧、北路梆子、民歌等,以宣扬邻里和睦、妻贤子孝的“家务戏”为主。清末逐渐衰落,1937年日本侵略中国,战火连天,碓臼沟秧歌也绝迹于舞台。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重视下,对这一古老剧种进行了大力扶持,并逐渐恢复起来。1984年改革开放以来,该剧种又重新振作起来,如今却又面临失传的危机。
碓臼沟秧歌这一古老剧种的价值和影响,主要在于艺术上的鲜明独特魅力,在漫长的历史中流失掉很多,现保留下诸多古老曲牌,如《红板》《训子》《苦相思》等十多个板式曲牌。演唱方式独具一格,音乐明快、活泼,唱词吐字格外清晰,通俗易懂,成为该剧种的一大特色。该剧颇有中国戏曲多腔发展过渡的痕迹,对研究中国戏曲的发展史有着重要价值。
(来源:大同市新荣区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