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卷戏俗称喇叭戏,是流传于河南省汝南县及邓州市的汉族戏曲剧种之一,是由“罗戏”和“卷戏”这两个古老剧种融合而成。“罗戏”和“卷戏”能融为一体的原因是其唱调多同为宫调式,间或有徵调式,音域趋同。其唱腔粗犷豪爽、奔放高昂,具有典型的北方戏曲风格。同时,“卷戏”善演文场戏,“罗戏”善演武场戏。为了相得益彰,达到文武兼有的演出效果,两个剧种经常同台演出,因此得到了观众的认可,后来便直接称其“罗卷戏”。
2008年,汝南罗卷戏和邓州罗卷戏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据《中国戏曲曲艺辞典》载,“罗戏流行于河南,历史悠久”;据传,罗戏创始于1300多年前的唐太宗时期,是皇帝和文武百官为了取樂而模仿天宫仙乐编纂的宫廷戏。因此,罗戏也叫“乐戏”。
卷戏源于驻马店汝南县庙中老道士演唱的经文,因为经文是一卷一卷的,所以被称作“卷戏”。据说,讲述的都是“二十四孝”这样的传统故事、庙里墙壁上画的“显功”故事、佛教和尚们念的经文,还有“傩”戏中斩鬼驱邪的情节,以此教化善男信女们弃恶扬善,如《铡美案》《南阳关》《李子精临凡》《朱洪武吊孝》《龙抓熊氏女》《刘金定下南唐》《花打朝》等。
行当
罗卷戏的行当很有特色,首先是生、旦、净、丑行当俱全。各行当表演从不同角度把武术、杂技、狮舞、竹马、高跷、旱船等汉族民俗艺术吸收进来。武打戏粗犷、奔放、真实,用的全是真刀真枪,开打时不但火花飞射,而且具有独特风格。
唱腔
罗卷戏唱腔一般比较深奥,讲究音韵,主要以婉转清新、优雅抒情见长。罗卷戏的唱词有很独特的地方,即每一大段唱词由三长一短的句式组成,类似于我国古典诗词的词牌,一直沿传至今毫不改变,且传统剧目中的唱词都很文雅。专家称这很可能是该剧种在鼎盛时期文人墨客加入而形成的,绝不类同于其它传统地方戏的唱词,很有古老剧种昆剧、京戏的味道,却又固守词牌似的唱法。
伴奏乐器
罗卷戏的音乐自成风格,主要伴奏乐器有筚篥、大笛、唢呐、笙等。演武打戏时,还需要3尺多长的喇叭、羊角号。罗卷戏的打击乐器有鼓板、大锣、大镲、小镲、小锣、堂鼓、大鼓等。随着音乐的发展,不断加入弓弦乐器,如二胡、板胡、曲胡等,为其它剧种少见。凡两军厮杀等场面,所有吹奏乐器、打击乐器一同奏鸣,大有雷电交加、金戈铁马的壮观气势。
(来源:驻马店市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