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芳 李 银
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安徽滁州 239000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每一名医学生成为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之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特别强调本专业与其他临床学科并行、理论与实践并行,要进行多方面内容的学习[1]。由于单一导师相关经验与专业知识的限制,理论知识难以得到深入的转化和应用。双导师制度是原先单一导师指导的基础上,当住培医师轮转到不同科室时,再配备一位相应科室的导师[2]。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为采用“多对一”的教学形式,以便更合理地统筹医疗和教学资源,促进规范性教学秩序,现已经成为医院教学模式中重要的组成部分[3-4]。双导师制度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就是发挥各专业导师的优势,促使住培医师更加紧密地参与临床,可实现相互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5]。本文具体探讨与分析了双导师制度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时间为2019年8月—2022年8月,选择在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住培医师72名,年龄23~41岁,平均(27.67±3.03)岁。根据1 ∶1随机数字表法把住培医师分为研究组36名与对照组36名,两组住培医师的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住院医师的一般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学历;具有医师资格证;住培医师知情同意本次课题研究;培训期间无严重缺勤情况。排除标准:培训期间病退或请假超过10 d;调查资料不全者;不服用从医院培训计划者。
导师遴选条件:①具有高尚的医德医风、较强的工作责任心及关心下级医师成长成才的责任心、热心于临床教学工作;②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掌握临床专业理论及技能,在本专业有较深专业造诣,有一定的科研能力;③医学本科及以上学历,聘主治医师3年以上,取得省住培师资、省全科师资培训合格证者及各专业培训主任、教学主任和轮转病区主任者优先担任住培医师导师。
对照组:给予双导师制度教学。具体措施如下:①双导师小组的建立:每届住培医师均由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家委员会确定住培第一导师名单,在专业基地负责人群、住培主任秘书群、住培医师群内公布,并召开见面会,进行相互熟悉、了解。第一导师是培训基地的临床专科导师,为责任导师,第二导师是各轮转科室的导师,为专业指导老师。②双导师应与住培医师保持密切联系,由住培医师填写《住培导师指导手册》并由导师签名,双导师重点教导住培医师掌握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规范化治疗措施。全程加强与住培医师的沟通、交流,及时解决其工作、学习、生活中存在问题及困难,引导住培医师依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大纲要求进行相关学习。双导师要互相补充,帮助住培医师掌握临床知识及实践技能,同时要培养良好的医德。
研究组:在双导师制度教学的基础上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具体措施如下:①多学科协作教学要求在教学中采用课堂讲授、临床模拟、临床带教、循证教学、病例讨论与科研训练、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roblem based leaming,PBL)等教学方式[6-8],培训内容根据住培医师的情况及不同阶段的能力个体化开展,体现分层递进的培训理念。双导师都参与住培医师的医疗、教学、科研活动,并负责轮转科室期间的具体学习生活情况,持续提高住培医师的临床实践能力及临床科研创新能力。依托院内医院各科室的力量,组织多学科教学专家,定期组织召开教学讨论会,多角度讨论带教科室在培训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研究改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每次会议后要对讨论的教学进行追踪了解,定期总结分析,提出反馈意见及改进措施,教学相长,提高整体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可让多学科人员在教学中各有侧重点,使住培医师学习到不同学科的最新理论知识和技术,而且能够很好地培养住培医师的临床逻辑思维。②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中导师可根据住培医师的学习进度和自身情况共同制订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并适时调整。可选择典型病例或疑难杂症,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教学问题,问题的内容需要具备一定深度。各学科专家与带教老师可收集整理讨论成果,积极进行现场点评,总结最佳诊断、治疗等方案,通过这种完整系统的学习,从而持续提高对住培医师的培训效果。住培医师每月填写《住培导师指导手册》并由导师签名。
两组培训观察时间为6个月。
①在培训6个月后对住培医师实施技能操作、理论成绩二个维度的考核,每个维度为0~100分。②在培训6个月后采用迷你临床演练评估(mini clinical evaluation exercise,Mini-CEx)[9]评价住培医师的临床技能水平,包括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沟通技巧、临床判断、人文关怀、组织效能、整体表现7个维度,每个维度分为1~9分评分,1~3分为不合格,4~6分为合格,7~9分为优秀。③观察两组住培医师在培训6个月期间在实际临床中出现的临床差错事件,包括诊断错误、医嘱错误、职业伤害、医患矛盾等。④在培训6个月后对两组住培医师进行培训满意度调查,包括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等3个级别,以百分比表示。
采用SPSS 26.00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用2检验。P<0.05具有有统计学差异。
培训6个月后研究组的技能操作、理论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培训6个月后的考核成绩对比 (分,
培训6个月后研究组的Mini-CEx评分在病史询问、体格检查、沟通技巧、临床判断、人文关怀、组织效能、整体表现方面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3。
表3 两组培训6个月后的技能评分比较 (分,
培训6个月后,研究组培训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细情况见表4。
表4 两组培训6个月后的培训满意度对比 (例)
培训6个月期间研究组的诊断错误、医嘱错误、职业伤害、医患矛盾等临床差错事件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详细情况见表5。
表5 两组培训6个月期间的临床差错事件发生率对比 [例(%)]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已经成为医学生毕业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在全国各省市的全面启动,当前我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体系。加快了医疗卫生事业发展[10]。导师负责制多用于传统研究生教育,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师负责制已经纳入到了全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11-12]。双导师制度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注重对住培医师的临床预防、健康照顾、健康管理等临床知识与实践培训,重视对实践技能的培养[13-14]。
本研究显示培训6个月后研究组的技能操作、理论成绩等考核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培训6个月后研究组的Mini-CEx病史采集、沟通技能、组织效能、人文关怀、临床判断与处理、整体表现等技能评分与对照组相比都显著提高(P<0.05),表明双导师制度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培训中的应用能提高考核成绩,也可提高住培医师的技能水平。从机制上分析,双导师制度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能够全面了解住培医师的整体学习情况,可针对住培医师的个人情况制定个性化学习计划,能培养住培医师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教学能力,使住院医师能掌握培训期间的学习内容,并提高住培医师学习的积极性,也锻炼双导师的教学能力[15]。 同时在教学中要积极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通过组建团队进而集体提出问题并自发讨论,通过真实案例的探讨,可由多学科专家进行指导或引导,培养住培医师的自主学习能力及交流能力[16]。
本研究显示培训6个月后,研究组的培训满意度为100.0%,对照组为83.33%,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双导师制度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质量培训中的应用能提高培训满意度。从机制上分析,双导师制度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能对住培医师进行辅导与教学,可帮助住培医师塑造临床思维、掌握专业临床知识,弥补了教学资源相对欠缺情况[17]。双导师制度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可以把医院的各种教学资源相结合,对加强医学人才队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其在原有导师总体指导培养的基础上,在每个科室的轮转过程中,配备各科室的专科导师,可提高导师对教学任务的重视程度,提升教学质量,从而持续提高培训效果[18]。
导师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肩负着重要责任,对提高培训管理和培训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双导师制度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有利于对住院医师各方面素质的综合培养,有助于双导师的有效沟通,能够更好地实现自我发展[19]。双导师制度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可最大程度地激发住培医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可以提高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质量和养成住院医师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行为习惯[20]。本研究显示培训6个月期间研究组的诊断错误、医嘱错误、职业伤害、医患矛盾等临床差错事件发生率为5.56%,对照组为25.00%,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明显降低(P<0.05),表明双导师制度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应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能降低临床差错事件发生率。从机制上分析,双导师制度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能改善导师的教学态度,可推进多学科间相互融会贯通,也有助于提高住培医师的理论、技能学习水平,提升住院医师的综合素养[21]。并且双导师制度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可在充分吸收传统教学模式优点的基础上,充分整合专家资源,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可有效提高住培医师的临床实际能力。
总之,双导师制度联合多学科协作教学模式应用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能提高住培医师的考核成绩,也可提高住培医师的技能水平,能提高其培训满意度,从而降低临床差错事件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