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调查研究

2023-09-11 01:12罗杰峰朱平华
现代医院 2023年8期
关键词:机构医院服务

陆 芬 罗杰峰,2 朱平华

1 广西医科大学信息与管理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1; 2 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广西南宁 530007; 3 广西医科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广西南宁 530021

健康管理是以现代健康概念和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运用医学、管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对个体或群体健康状况及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连续的检测、评估和干预,实现以促进人人健康为目标的新型医学服务过程[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纲要全文共12次提到“健康管理”,可见健康管理对于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性。医院是开展健康管理的主力军,随着老龄化时代的到来,老年人口不断增加,慢性病患病率、死亡率不断增长,医院在开展健康管理的过程中也将面临更多的挑战[2-3]。这就需要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转变其服务功能和模式,不仅要治病,更要注重预防,为大众提供疾病全过程、生命全周期的健康管理知识及服务[4]。本文通过开展公立医院健康管理服务能力的调查,发现其存在的问题,以期为促进公立医院健康管理的规范发展和服务体系的构建完善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为除中国台湾、香港、澳门三个地区外的全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综合医院。根据自愿填写的原则,最终收集到了16个省共75家公立综合医院填报的有效问卷,其中二级机构16家、三级机构59家。省/直辖市/自治区直属医院29家,地市级医院21家,辖县/城区级医院25家。

1.2 调查方法

根据研究目的设计问卷,问卷包含调查机构的基本情况,检前、检中、检后的服务能力情况等内容。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第一阶段:将全国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大区,每个区抽取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二阶段:在选中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抽取两个市(2022年GDP总量排名第一名和最后一名的城市);第三阶段:在每个市随机抽取2家三级综合医院;第四阶段:在每个市随机抽取一个县,每个县随机抽取1家二级综合医院。于2022年9月—11月,发函至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医院协(学)会组织相关综合医院填报问卷。随后将数据导入SPSS统计软件,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描述,采用推断性分析对机构发展状况进行推断。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机构成立时间主要集中于2001—2010年,机构总面积最小的仅有200 m2,而总面积最大的达到20 000 m2。其中三级医院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最大面积为20 000 m2,最小面积为200 m2,平均面积3 490.26 m2;二级医院健康管理(体检)机构最大面积为2 500 m2,最小面积为400 m2,平均面积937.07 m2。

2.2 人员情况

本次调查中,总人数小于50人的机构占比69.33%;总人数在100以上的机构占比较少。75家机构共1 576名注册护士,平均每个机构有21名。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心理医师、运动指导师、信息工程师平均每个机构不足1名。具体见表1。

表1 调查机构人员构成情况

2.3 开展项目情况

75家机构均开展(含机构内独立开展、与医院共享)身高、体质量、血压、血常规、尿常规、血糖、血脂检查,共7个小项,占全部项目的12.07%;95%以上的机构均可开展体格检查、常规检查、常规生化检查、超声检查。50%的机构未开展肌肉力量、反应时、柔韧性、氧自由基、肠道菌群、基因芯片、中医经络检查、中医四诊仪、中医健康状态检测,共9个小项,占15.52%。详见表2。

表2 调查机构开展体检项目情况 (家)

2.4 信息化建设情况

90.67%的机构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购置体检软件的机构占69.33%;27.40%的机构对其使用的体检软件不满意,12.33%的机构不能提供线上门诊/住院预约、转诊服务;28.00%的机构未建立健康管理信息化系统;体检软件最大的功能是套餐设置。机构对信息化系统建设的主要需求是实现信息标准化。

2.5 健康管理服务情况

本次调查中,有67家机构开展检前问诊、问卷调查,80%以上的机构问诊内容包括既往史、现病史、家族史、过敏史、生活方式。90.67%的机构开展了检后随访服务,随访方式主要是打电话及发短信,54.41%的机构客户检后依从性一般。有55家机构能够提供全过程健康管理服务,86.67%的机构开展了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并进行相关指导和干预,超过50%的机构对慢性病患者进行干预随访,但仍有5家机构停留在健康检测阶段。

2.6 学科建设情况

成立健康管理(体检)科(临床科室)的机构最多,其次是参加省市级健康管理社会组织;仅有6.67%的机构成立健康管理研究中心(院/所)。有28家机构承担科研课题,20家机构的课题来源于省市科研项目,承担其他类别课题的机构均不超过10家。78.57%的机构在科研选题及设计存在困难,85.71%的机构有人才培养与科研指导需求。详见图1、表3。

图1 调查机构健康管理学科建设情况

表3 调查机构健康管理相关科研课题情况

2.7 质量控制体系情况

75家机构中,81.33%的机构建立了质量控制体系。95%以上的机构都开展了结构、过程、结果质控。然而,83.61%的机构质量控制监督检查机构为本机构。

3 讨论

3.1 机构建筑面积参差不齐,基础设施建设有待提高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基础。2009年国家卫生部发布的《健康体检管理暂行规定》及《健康体检中心建设标准(试行)》[5,6]中规定医疗机构开展健康体检,建筑总面积应不少于400 m2,每个独立检查室面积不少于6 m2。在本次调查的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中,仍有5家机构总建筑面积小于400 m2,且都为三级医院。可见,即便是三级医院,也可能忽视健康管理。机构建筑总面积不符合标准,这就意味着部门开展的健康体检项目可能不符合相关规定,可能存在项目欠缺或是操作不规范的问题。如果三级医院的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建设都不符合标准,无法满足人群的健康管理需求,那么我国的健康管理工作又该如何推进呢?当前阶段,公立医院应该提高对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的重视程度,特别是三级医院,应尽快按照现有的标准规范,扩大建筑面积,并配置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客户提供更为规范、有效、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

3.2 各类人员配置不足,缺乏专业化健康管理人才

本次调查的75家健康管理(体检)机构中,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心理医师、运动指导师平均每个机构不到1名,一些机构甚至未设置这些岗位,健康管理(体检)相关人员配置严重不足。健康管理师是专注于营养和心理两方面,为人群提供健康管理服务的复合型人才,也是机构开展健康管理服务的主力军[7]。而本次调查发现,各机构的主力军是注册护士,而不是健康管理师。随着老龄化程度不断加剧,健康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不断提高[8]。但我国现有健康管理人才培养质量不高,未形成突出的优势,高校的课程体系缺乏特色,继续教育以及培训缺乏规范,就业渠道也尚未打开,体检从业人员技能水平参差不齐[9-11]。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教育、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应重视健康管理专业和学科发展,完善健康管理教育体系,将健康管理学科与专业纳入国家学科目录,并将该专业纳入国家或当地专业技术职务晋升体系,打通健康管理晋升职称通道,扫除健康管理从业人员因无职称而流失的制度障碍,促进健康管理队伍的稳定和发展。

3.3 开展项目参差不齐,与医院共享开展项目较为普遍

机构间开展的检查项目参差不齐,大部分机构都开展了一般检查、体格检查、常规检查、常规生化检查等常规项目,但是体适能检查、功能医学检查、基因检测、中医体质辨识等非常规检查项目的开展程度并不高,甚至有一些三级机构也未开设这些检查项目。健康管理(体检)仍停留在基础阶段,并未开展高端健康管理(体检)服务。本次调查的机构中,除一般检查外,仍有很多项目无法在健康管理(体检)机构内独立开展。项目与医院共享,那就意味着客户需要与门诊、住院患者共同排队,若某些项目检查时间过长,预约人数过多,可能延长客户的等待时间,降低健康管理服务效率。医院领导可以考虑加大投入,提升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诊疗项目独立开展的能力,优化服务流程,节约患者等待时间,提升客户满意度。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医院的不同等级,出台不同的诊疗项目标准,规范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的诊疗项目,为客户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健康管理服务。

3.4 健康体检软件五花八门,信息化平台有待完善

优质便捷、功能完善的健康管理软件能有效提高健康管理效率和水平,间接改善人群健康状况。但本次调查中,各机构购置的体检软件五花八门,有20家机构对其使用的体检软件不满意。仍有21家机构未建立健康管理信息化系统,平均每家机构的信息工程师不足1名,体检软件主要用于套餐设置,信息化系统缺乏标准化,健康管理(体检)信息化建设在人员和设施建设方面均存在不足。这与湖南省的一项调查结果相似,该省也有较多机构未进信息化建设,有31.9%的机构未采用网络版体检信息系统[11]。信息化系统不完善,制约了医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不利于开展健康管理[12]。大数据、物联网、5G、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助于推动健康医疗数据、远程医疗、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提升健康医疗的时效性、安全性、稳定性[13-14]。机构可在政府的主导和推动下,以新技术作为支撑,配备统一的体检软件,增加健康监测、健康提醒、健康跟踪等功能,实时收集客户健康数据,建立覆盖全方位、全人群、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数据平台,实现健康信息共享,为人群提供专业化、个性化、智能化、长期化、全方位的健康管理服务。

3.5 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相分离,缺乏连续性健康管理服务

尽管超过80%的机构都开展了检前问诊问卷调查、高危人群早期筛查、健康指导与健康干预,也有超过50%机构对慢性病患者开展干预随访,但这些都是属于检前和检中环节,对于检后环节仍缺乏规范化的管理,未形成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过程,未能有效干预和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通过随访,可以让服务对象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提高服务对象自身健康管理能力,但50%的机构客户检后依从性一般,检后健康管理效果欠佳。目前,整个健康服务行业依旧停留在“重检测,轻管理”阶段,健康管理发展缓慢[15]。要想实现全民健康,需加快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有机结合,将检测、评估、干预、跟踪等健康管理流程贯穿起来,重视检后延伸服务,做到科学化管理、精准化干预、个性化服务,实现全人群、全周期、连续性的健康管理服务。同时需要坚持政府主导,充分调动社会及个人参与的主动性[16]。要充分发挥公立医院的公益性,逐步扩大覆盖面,做好本地区居民的健康体检及风险评估,引导人民群众树立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观念,让人民群众真正成为健康管理的践行者和受益者。

3.6 相关学科缺乏融合,健康管理学术科研滞后

本次调查的机构仍以体检为主,未有效将体检与中医、运动、心理、营养等学科结合,仍未形成良好的学科协同。75家机构中,仅有10家机构成立健康管理学教研室,5家机构成立健康管理研究中心(院/所),参与国家类科研项目的机构均不超过5家,国际合作项目为0。我国35家三甲医院的健康管理机构在2020年核心期刊发表的中英文论文数均不超过100篇,且86.42%的英文论文影响因子在5分以下[11]。可见,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的科研与学术研究较为滞后,研究质量有待提高。健康管理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和崭新领域,学术科研氛围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运用格局远未形成,科研与实践未实现相互促进和有效联动。建议通过建设健康管理联合体,提升健康管理(体检)机构的科研和学术水平,打造一个优质高效的产、学、研、用合作平台。健康管理联合体相比于医联体,更突出预防疾病、分类管理的思想,但目前健联体建设还未形成可供全国推广的经验[17-18]。

3.7 质控监督力度不足,质量控制水平不高

本次调查中,超过80%的机构建立了质量控制体系。大部分机构都积极开展结构质控(资源配置、设备设施、人力资源、规章制度、服务质量等)、过程质控(检前、检中、检后操作规范)、结果质控(体检报告),形成了贯穿体检全过程的质量控制体系,但是超过80%的机构都是由本机构内部进行监督管理。机构内部进行质控监督,约束力不高,这可能导致健康管理(体检)机构质量控制水平偏低。现阶段最主要的是出台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有关规定,确定健康管理的服务内容、建设规范、学科建设、慢性病管理、收费标准等基本标准和规定,形成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明确质控监督机构。可组织专家研究制定“健康管理中心建设标准与规范”“健康管理学科建设标准与规范”,选择有条件的医院参与试点,待条件成熟后进行全国推广[19]。

猜你喜欢
机构医院服务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减仓股前20名
萌萌兔医院
带领县医院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