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药物化学》课程思政探究*

2023-09-11 06:27黄美子于生兰李锋涛
广州化工 2023年10期
关键词:药物化学专业课育人

黄美子,于生兰,李锋涛,陈 未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各门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2021年4月在考察清华大学时又强调,“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促进学生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可见,推进课程思政,落实总书记“同向而行”和“协同效应”要求,教师队伍的课程思政能力是关键,直接影响专业课程思政教育的成效。

以高校化工专业为例,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课程设置占比超70%,以培养学生各种化工及其相关过程和化学加工工艺进行分析、研究为主。近年来化工行业事故频出,多与技术人员意识形态松懈有关,技术技能可以加以改进,但是职业素质、思想品格容易固化难以改变。高校以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必须广泛推行课程思政育人手段,这一改革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据调查显示,多数专业课教师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属于自己职责范畴[2],教学改革积极性不高。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策划者、实施者,需要结合自身学科、专业、工作进行思政能力提升,只有通过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才能更好承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1 化工专业专业课教师在课程思政中的作用发挥现状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在铸魂育人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推进课程思政就是需要所有课程共担思政育人之责,做到价值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同等地位,三者之间相互促进[3]。专业课教师是推动课程思政工作的实施主体,相比传统思政课教师具有接触学生多、相处时间长等特有优势,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存在不同程度的缺位和错位等问题,整体育人效果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1.1 重视程度不够

部分化工专业专业课教师致力于自然科学前言研究,甚至在化工领域卓有成绩,在教学方面专业知识储备、技能水平过硬,但对“德育”积极性不高,对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认识不深,如今线上资源库建设忙碌不已,无暇顾及思政的分支建设。有文献不完全统计,超85%的高校专业课教师认为结合日常授课对学生进行隐性价值观引领与塑造不属于自身职责范围,从思想上就不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专业教师的教学任务[4]。教师在主观上没有接受思政教学改革,将其纳为己任,国家如何主张、强调该建设任务的重要性、紧要性,对于这部分教师来说,也只是形式主义,做出表面功夫,不符合课程思政建设的初衷。

1.2 专业素养不高

化工专业专业课教师虽积极响应国家政策要求,着力于本专业的课程思政建设,但普遍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培训学习,理论知识储备不足。在实际教学改革中,停留在表面的化学安全意识教育,并未挖掘更深层次的、紧密关联的爱国意识、法律意识等思政元素,思政点与专业知识的融合难度大,导致课程思政工作易入难精。如何将课程思政与化工专业课程的特性相衔接、将学科资源和学术资源转化为育人资源、将学术话语与政治话语相融合,对于化工专业课教师而言困难重重。

1.3 整体构建不到位

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教材体系、培养计划、教学方案大纲等对课程思政内容融入度低,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更偏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高职院校对于化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总体培养目标的改革不到位,未形成明确的文件说明,整体规划、分类指导的不足容易导致专业课教师在推进课程思政过程中出现随意化、碎片化等问题。

1.4 内驱机制不足

课程思政效果评价制度尚未完善,一方面,在现行评价体系中,教师在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科研情况的权重远高于其他指标,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深研的情况;另一方面,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是否提升,难以量化进入评价体系,即使有课堂教学评价,也更倾向于课堂效果,对教师的育人投入关注不足。在这一导向下,专业课教师的育人投入会出现选择性缺位,更多将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中,而不是回归教书育人的初心宗旨,对于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积极性亦大打折扣。

2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近年来化工事故中多数是因为技术人员操作不完善,如果各岗位各司其职,在具备娴熟的操作基础上,有强烈的个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那么事故概率会进一步降低,这就要求在人才培养时加大思政政治教育,无形中加大了对高校育人的要求。课程思政是通过聚合各种资源、各类课程,整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形成全部课程合力育人的思想政治工作格局。为响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加速推进课程思政,高校必须打造一支能力素质过硬、能结合自身学科专业进行思政教育的专业课教师队伍;而这支队伍亟需主动适应新形势,在“识变、求变、应变”上下功夫求突破,为政治思想教育注入新动能、焕发新活力。

2.1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大趋势下,专业课教师需要在紧跟步伐中先受教育

随着信息网络进入“5G”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事事都有话语权、处处皆可刷流量的特征更加鲜明。新时代“网生代”学生,经历、阅历尤其是个性特点已经发生明显变化,真实思想大多在线上网上机上,引发共鸣的大多是“朋友圈”“微信群”“网平台”,这些都对专业课教师学网懂网、管网用网提出了更高要求[5]。学生获取信息的速度越快、跟进教育的速度就要越迅速,一些煽动性的舆情容易通过信息网络、人际交往等向校园传导,专业课老师进行课程思政可以作为有力补充和完善,有时甚至比每周一节的思政大课更及时,例如当新闻内蒙古东兴化工爆炸事故爆出,专业教师第一时间结合案例,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技术人员素质分析、救援措施分析等,与学生现实思想反映同频共振,教育讲述的热点话题与学生需求接轨,提高教育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2.2 在社会意识复杂多样的大环境下,教育者需要在坚定信仰中先受教育

教育界和理论界历来是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实施渗透、策反和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当前,社会思想文化多元多样多变,各种价值观念交流交融交锋,教师队伍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应该避免开展教育为了通俗化而出现庸俗化,为了增强教育的趣味性、故事性而忽视原则性的现象。要理直气壮讲马克思主义、讲共产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堂堂正正的把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习主席强调,“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想要推进好课程思政,只有首先在教师心中树立正确的标杆,才能影响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6]。

2.3 在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的大背景下,教育者需要在躬身笃行中先受教育

同过去相比,现在青年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很强,凡事都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他们自信中更重自我、主见中带有偏见、个性中彰显任性,不光听讲的怎么样,还要看做得怎么样。不能习惯居高临下当“先生”、板着面孔搞教育,需要增加人情和提高温度;更不能说的做的是两个版本,对人对己双重标准,言教与身教不一,学生会感到“很假很陌生”。习主席指出,“教师在课堂上展现出的情怀最能打动人,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7]。政治教师应当把自己的情怀融入到传道授业解惑中去,把思想引导和价值观塑造融入每一门课,这样的课堂才有温度,这样的教育才有厚度。

3 提高化工专业课教师队伍思政能力的实践路径

在推进课程思政实践中,应避免照本宣科,死板进行。笔者认为,要把工作重心放在机制构建、能力提升、激发自觉上,让课程思政在专业课教师的思想行为和制度机制的协调互促中实现最优效益。以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为例,2021年初已取得阶段性成效,成果启示我们只有紧紧扭住“四主”下功夫,才能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3.1 打造教师队伍“主力军”

打造高校良好师德师风,通过学习教育、典型示范、文化熏陶、荣誉感召等形式,引领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当好学生的“燃灯播火者”,肩负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时代重任[8]。首先要组建合理化的教师队伍,从主观上要求专业教师将课程思政作为个人职责,思政老师积极参与其中,高质量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改革。其次,专业课教师并没有经过专业的思想政治学习、培训,教学改革实施存在想做能力不足的尬态,必须主动提升实践能力水平,坚持请进来、走出去。高校可以邀请课程思政专家示范授课、座谈交流,组织教师参加全国课程思政教学研修班,利用入职培训、集体备课、授课比赛等时机开展试教练讲、教学观摩。组建兼职思政队伍,用好校外智力资源,深化院校与社会的联合育人机制,聘请地方领导、专家学者、典型模范担任客座教授和政工导师,开展现地教学和讲座授课,激活课程思政队伍一池春水。

3.2 守住课程建设“主阵地”

抓好顶层设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将课程思政指标有机纳入各层次人才培养方案,细化为理想信念、家国情怀、品质修养等具体指标要素,体现到培养规格和课程设置上。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学生的思想认知特点,构建阶段性知识模型,设定阶段性任务。彰显专业特色,区分不同专业,挖掘凝练各系文化内核,从专业基础课、方向课、实践课中分别遴选核心课程,开展课程思政建设立项示范课程,编写案例集,完善资源库,形成“一系多特色” 的生动局面。

坚持问题导向,把化工专业、药物化学的典型案例、惨痛事故写入活页教材、搬上讲台,让学生在警醒警示中受教育。比如可以把江苏盐城响水天嘉宜爆炸事故、“梅花K”黄柏胶囊事件、亮菌甲素注射液事件、长春“假疫苗”案件等作为警示教材,让学生在就业入职前就立起认真、仔细、谨慎的职业态度。

3.3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备课环节,根据不同学科专业特色和优势,挖掘专业课教学内容中的思想价值和精神内涵,凝练成知识点与专业知识并行教授于学生。具体实施在授课环节,因时、因地、因材融入育人元素,讲清思政元素在哪里、为什么、怎么做,使学生听明白、能体悟、受启发。总结环节,反思对课程思政元素的理解是什么、讲清楚没有、效果如何,还存在什么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加以改进。文章以《药物化学》课程为例,对每个章节的内容进行了课程思政点的挖掘,并设计了授课形式及预期成效。

表1 药物化学教学内容融入思政元素实例Table 1 Examples of medicinal chemistry teaching content incorporating ideological elements

3.4 强化组织领导“主心骨”

各级党组织共抓共为,校(院)党委认真履行抓课程思政建设的主体责任,结合议教学议教育,经常分析形势,研究解决问题。各系、办公室主要领导作为课程思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做到带头研究探索,带头组织实施,带头推动落实。各部机关协同协力,教务处在学科发展、课程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担当主责,在把方向、审内容、定规范等方面发挥主导作用;学院在办公条件、设施设备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构建形成教学、科研、文化、管理、服务、组织“六位一体”思政育人体系[9]。各门课程同向同行,教研室发挥好一线建设管理的主体作用,深入研究育人目标,明确所有课程的思政要素和责任,推动全体教师认真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各个环节聚焦聚力,从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材建设、教案编写、课堂教学、教学评估等各个环节,从评价体系、激励机制和支持保障,坚持围绕课程思政整体发力,持续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纵深发展。

4 结 语

安全红线意识不强、思想松懈、心存侥幸是化工专业频发事故的主要原因,不管从管理层面还是操作技术人员,必须从思想层面触发觉悟。高校是人才孕育的摇篮,教师是实施课程思政的策划者,文章通过剖析化工专业课程思政的难点,对化工专业教师团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只有其真正接收了教师传达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达到课程思政实施的真正意义。在社会、高校及教师的努力下,课程思政改革如火如荼,但如何去考核、评价教学效果难以实施,甚至需要经历较长时间的监测,才能体现课程思政带来的教育优势。

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还会有其它问题暴露出来,教师必须根据教育背景的变化、学生学习特点,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强化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的融合,提高课程思政效果,高职院校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德才兼具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保障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

猜你喜欢
药物化学专业课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五年制大专药物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双语教材编写模式初探
药物化学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创新
翻转课堂在大专药学专业药物化学实验教学初探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