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清宫剧中,“赏黄马褂”不仅是种荣耀,关键时刻还能救命。这是因为明黄色是皇帝的专用色,只有皇帝的近身侍卫或是特别赏赐者才可以穿。但要想拿到这份赏赐并不容易,主要有四种方式:
第一种是成为皇帝出行时随行的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等。第二种是皇帝狩猎时赏赐的。第三种是建立特殊的功勋。第四种是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员。
清朝人對黄马褂的重视,也让黄马褂成为当时最特别的重要衣着。1896年,晚清“洋务运动”领军人物李鸿章访问美国时,就在公开场合穿上了黄马褂,一下子吸引了50万人驻足围观。可惜,看热闹的外国人不知道,大清的黄马褂此时已不太值钱了。
黄马褂的“贬值”,从太平天国战争晚期就开始了。那时候,清廷希望“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于是玩命似地赏黄马褂。结果便是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江宁府天赐福典当行出现了不少被赏赐了黄马褂,却又被裁撤的清廷军官。他们大都手舞大刀要求以不菲的价格典当手中的黄马褂。典当行老板心知情况不妙,急忙求助江宁知府涂宗瀛。一开始,涂宗瀛本想把黄马褂回收完了作罢,谁知黄马褂越收越多。他察觉情况不对,连忙派出捕快查办,最终发现其中大多数都是“山寨品”。晚清黄马褂管理的松懈,或可窥见一斑。到了清末,一些没有军功的太监、随从也有机会得到黄马褂,这更是加剧了黄马褂的“贬值”。(摘自《燕赵老年报》 吴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