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分析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具有促进幼儿发展、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亲子互动等价值,认为创设班级主题墙要遵循整体性、主体性、互动性、教育性、艺术性的原则,提出班级主题墙创设的有效策略,包括依据活动主题预设板块内容,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主题墙的创设,家园协同创设班级主题墙等。
【关键词】幼儿园 班级主题墙 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3)19-0125-04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班级主题墙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和教育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是幼儿园主题环境创设的核心内容。幼儿园班级主题墙是教师根据幼儿当前学习的主题内容而创设的墙面环境,反映了主题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呈现的内容包括调查表、幼儿作品、活动照片(图片)、文字记录等,这些都是隐性课程资源,兼具教育和审美功能。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对幼儿的学习与发展、亲子互动、幼儿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教师与幼儿依托班级主题墙进行互动,可以使幼儿在直接感知、实践操作和亲身体验中发展个性与能力。
一、班级主题墙的教育价值
(一)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学习和发展是在环境中进行的,他们依赖环境、借助环境,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经验。幼儿的思维形式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他们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进行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从而获得知识与经验。班级主题墙以直接、显性的方式记录和展示幼儿主题活动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可以有效激发幼儿参加主题活动的兴趣,使幼儿主动探究主题活动,感受到参加主题活动的乐趣。幼儿参与班级主题墙的创设,可以通过文字、绘画、手工等作品表达自己的想法,深入探究主题活动的意义。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
《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教师专业标准》)指出,环境创设能力是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七项专业能力之一。班级主题墙是幼儿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当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创设班级主题墙,让墙面环境成为课程实施的载体。幼儿教师不能只是對班级墙面进行简单地布置,而应创设立体的、美观的、有层次的、有逻辑的班级主题墙,对时间、空间和材料进行合理的组织与安排。班级主题墙的创设要能够体现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和环境观,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幼儿园的教育水平和质量。因此,幼儿教师创设的班级主题墙,不仅要能够丰富幼儿园教育环境,而且要能够促进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
(三)促进家园互动和亲子交流
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阶段重要的教育手段。班级主题墙不仅是一座架在教师、家长、幼儿三者之间的桥梁,而且为教师与家长提供了沟通交流的机会,使双方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班级主题墙的创设需要收集各种各样的材料,比如主题活动照片、活动结果、活动记录表、调查问卷、亲子作品等,家长在参与班级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需要了解孩子所在班级正在开展什么样的主题活动,孩子在主题活动中的表现如何,与孩子共同学习、探索,主动收集主题活动材料。此外,家长参与班级主题墙的创设,能够让幼儿感受到父母的关注与陪伴。
二、班级主题墙创设的原则
虽然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的创设注重突出活动主题,并且以多种形式进行呈现,但是从整体来看,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以陈列为主,缺乏整体规划;以教师为主,忽视幼儿的主体性;以观赏为主,缺乏互动性;以装饰为主,缺乏教育意义;多种元素堆砌,缺乏审美价值;家长参与度低。以幼儿发展为中心,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的创设应当遵循以下五个基本原则。
(一)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是指班级主题墙的创设应当从整体上进行规划和布局,使墙面环境对幼儿的发展产生整体效应。有的教师在创设班级主题墙时缺乏整体考虑,把班级主题墙当作主题活动内容展示墙,墙面内容缺乏层次性和逻辑性;有的教师把班级主题墙当作学习结果展示墙,忽略了幼儿学习的过程,缺乏过程性和发展性;有的教师把班级主题墙当作静态的装饰,缺乏生成性和动态性。因此,在创设班级主题墙时,教师要注意分析活动的主题和内容,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预设墙面版块内容和展现形式,着眼于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教师要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对墙面进行动态调整,让班级主题墙成为支持幼儿深度学习的载体。
(二)主体性原则
《教师专业标准》指出:“尊重幼儿权益,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和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保教活动规律,提供适合的教育,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在教育实践中,班级主题墙的创设往往由教师代劳,幼儿随意参与。教师辛苦创设的班级主题墙,幼儿很少关注。相反,如果班级主题墙主要由幼儿参与设计和完成,他们就会获得成就感,产生自豪感。按照主体性原则,教师需要倾听幼儿的声音、支持幼儿的行为、分享幼儿的情感、启发幼儿的智慧,让幼儿感受到自己是班级的主人,并积极主动地参加主题活动,在活动中发展认知与能力。
(三)互动性原则
班级主题墙的创设过程是一个师幼互动的过程。良好的班级主题墙可以激发幼儿主动参加活动的兴趣,引发幼儿的思考与探索。有的班级主题墙在设计时偏向观赏性,主题墙的高度过高,没有考虑到幼儿的视野范围,幼儿在观看主题墙时需要抬起头仰着脖子,即便这样也只能看到一部分内容。因此,教师在创设班级主题墙时要考虑到其互动性,根据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创设动态的主题墙,支持幼儿参加主题活动,引导幼儿关注主题墙,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
(四)教育性原则
蒙台梭利认为:“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自然的发展,教师的职责在于为幼儿提供适宜的环境。”由此可见,班级主题墙的创设应当具有教育性。实际上,有的教师创设班级主题墙喜欢追求装饰性、美观性,忽视了主题墙的教育价值;有的教师创设的班级主题墙只是考虑到了幼儿是否喜欢,使用的材料是否足够,并没有思考班级主题墙与教学活动之间的关系,缺乏教育性。因此,幼儿教师在创设班级主题墙时,应当将主题墙创设的过程与主题活动的开展联系起来,充分发挥主题墙潜在的教育功能,指引幼儿发现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
(五)艺术性原则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艺术是人类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达自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和情绪态度的独特方式。”艺术性原则是指班级主题墙的创设应当符合幼儿的审美特点,能够给幼儿带来美的视觉享受。将所有的元素和材料都呈现在班级主题墙上,不仅影响了幼儿的审美发展,而且影响了主题墙的层次感,教育意义也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创设的班级主题墙,要能够让幼儿在具有美感的环境里感受美、欣赏美,通过自己的方式表现美和创造美。在创设班级主题墙时,教师要注意在造型设计、内容布局、材料选用、色彩搭配、背景布置等方面尽可能地表现艺术美,做到整体协调、疏密合理、适当留白、色调和谐、形式多样、富有创意、美观大方、有序规律、突出重点等。
三、班级主题墙创设的有效策略
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的创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结构、功能、美观等多种因素,需要教师、幼儿与家长的共同参与,尤其是幼儿的主动参与。从实施过程来看,幼儿园班级主题墙的创设可以采取以下四个策略。
(一)依据活动主题,预设板块内容
创设幼儿园班级主题墙,教师要明确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结合幼儿已有的活动经验,与幼儿进行交流、讨论,预设主题墙各个板块内容。同时,在班级主题墙板块划分上要适当留白,以问题解决的思路呈现幼儿学习的过程,给幼儿预留思考的空间,引导幼儿主动去思考和探究。这样创设班级主题墙,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厘清主题活动流程,有计划地采取措施给予幼儿活动支持,一方面可以培养幼儿做事情的条理性和计划性,发展幼儿的思维。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缤纷夏日”中,教师先分析活动主题,根据主题活动的教育目标,结合幼儿核心经验的发展,梳理主题活动的线索。教师可引导幼儿思考,夏天是什么样子的、夏天有什么好吃的、夏天有哪些好玩的项目,再根据活动主题,预设主题墙板块内容,包括“夏天的样子”“夏天的味道”“夏天的乐趣”等。此外,教师要注意留白,用于呈现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新发现,丰富班级主题墙的内容。
(二)以幼儿为主体,发挥教育功能
幼儿是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主体,也是班级主题墙创设的主体。幼儿参加班级主题墙的创设,可以进一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进而获得进步和发展。幼儿园班级主题墙以幼儿为主体,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体现幼儿的参与性。幼儿作为班级的一员,对喜欢什么样的主题墙、想要创设什么样的主题墙最有发言权。教师作为班级主题墙创设的主导者,应当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发展水平等制订计划,为幼儿参加班级主题墙的创设提供机会。比如,在班级主题墙策划阶段,教师通过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需求以及想法,确定主题墙的主题和内容。在搜集和制作材料阶段,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收集材料和制作材料的机会,请幼儿挑选主题墙的内容,设计板块排列形式,挑选墙面装饰等,给幼儿选择和做决定的机会。在交流和分享阶段,教师要给予幼儿充足的时间,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和表达能力。在班级主题墙创设过程中,幼儿会发现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尊重和认可,从中获得成就感。为方便幼儿参与班级主题墙的创设,主题墙的高度不宜超过地面1.5米,最好控制在1.2米以内。比如,在中班主题活动“多样的服饰”中,教师先与幼儿讨论“贴什么”“怎么贴”,再呈现与主题活动相关的“我们的服饰”绘画作品、“民族服饰大调查”照片、“大自然的服装”记录表、“时装秀”示意图等,最后将绘画作品、记录表、调查表等粘贴在班级主题墙上,班级主题墙的装饰框由幼儿来完成,增强幼儿的参与感。
第二,体现幼儿的探究性。《指南》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幼儿园班级主题墙要体现幼儿的探究性,呈现的内容要以幼儿能够看得懂的图画表征、活动照片为主,以文字为辅,同时要体现幼儿的思考过程。比如,在中班主题活动“秋天种什么”中,幼儿讨论得出种萝卜后,教师再引导幼儿进行猜想、观察和记录,最后以文字、图画、符号等形式呈现萝卜生长的过程。班级主题墙与班级主题活动密切相关,教师将幼儿活动的过程、探究成果等作为主题墙的内容,有利于幼儿在交流互动中丰富对主题活动的理解。
第三,体现幼儿的发展性。首先,教师在选择班级主题墙的内容时,要考虑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他们的兴趣爱好、需求、能力发展水平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其次,班级主题墙要体现教育目标,教师要选择有意义的、符合主题目标的、与幼儿核心经验相关的内容,不要把所有的主题活动内容都呈现在主题墙上。最后,班级主题墙的内容应当体现幼儿思考的过程。幼儿可以从班级主题墙的变化中了解主题活动的内容、主题墙板块内容的变化,这也符合幼儿的学习规律。比如,在大班“这就是我”主题墙创设过程中,幼儿利用照片(图片)、绘画作品、记录表、调查表等材料设计主题墙,从中感受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从而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认真倾听同伴的表达并尝试进行评价,学会欣赏同伴的优点,理解同伴的不足,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这样的班级主题墙体现了多种教育价值,能够支持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促进幼儿的发展。
(三)体现艺术性,培养审美能力
艺术性是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基本原则,班级主题墙的创设也应当体现艺术性。幼儿在充满审美情趣的班级主题墙环境中,将会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的享受,从而产生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想法。在创设班级主题墙过程中,如果缺少审美,就会出现画面零散、视觉失衡、颜色过多、主次不分的情况。为避免这些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班级主题墙的创设,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一是构图规律有序,整体协调。教师可以采取符合幼儿审美心理和认知发展特点的构图,包括分散构图、并列构图、中心式构图、场景分割式构图、前后空间式构图等。比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的祖国”班级主题墙创设中,教师采用了中心式构图法,为体现我国国土面积大的特点,可以把“中国地图”放在中心位置,使其占据主题墙的一半面积,再增加“祖国宝贝多”“祖国的民俗文化”等板块内容。二是色彩搭配主要以相近色、对比色为主。色彩搭配可以遵循“631”配色法则,即一种搭配方案可以由主色60%、次色30%、点缀色10%的比例组成。如果班级主题墙的主色调是绿色,那么布置时可以选用60%的绿色材料,辅以30%中间色材料如浅褐色,另外选取10%的亮色材料如白色进行点缀提亮,关键是主色应当与班级整体环境融为一体,创造清新、雅致、温馨的教室环境。幼儿的作品往往色彩鲜艳,占据10%以上,背景色再用鲜艳的颜色,可能会造成视觉混乱和视觉疲劳,幼儿不容易分辨主次。因此,背景色应当尽量选择低饱和度的颜色,以淡雅、单一或者渐变的色彩为宜。三是通过颜色、形状、装饰、字体、位置等制造视觉差异,突出重点,弱化非重点。例如,班级主题墙不同的板块可以通过颜色、形状、装饰等加以区分,一级、二级、三级主题名称可以通过字体的大小、颜色的不同进行区分,一级主题一般用最大号字体呈现在主题墙的上方中间位置,突出主题名称。
(四)重视家长参与,家园协同育人
在班级主题墙的创设过程中,家长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教师要主动告知家长班级主题活动的整体规划,积极调动家长资源,发挥家长的作用。教师可以邀请家长与幼儿共同搜集班级主题墙需要的材料,比如请家长通过视频、照片、绘画、手工等形式,与孩子共同记录创设班级主题墙的过程,丰富班级主题墙素材。在这个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共同参加主题活动,可以更好地理解幼儿园的教育理念和教学形式,了解孩子的成长。例如,开展中班主题活动“嗨,南寧”时,教师可以发放亲子调查表《南宁初印象》,鼓励家长与孩子开展调查,共同探索南宁的城市美食、标志性建筑和旅游景点,以多种形式记录调查结果。教师根据家长与幼儿收集的材料,了解幼儿的前期经验,进一步丰富主题活动内容。在主题活动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讨论,确定小主题“玩在南宁”“行在南宁”“吃在南宁”,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结合幼儿的体验,深入开展一系列活动。幼儿与家长一起“打卡”南宁旅游景点,乘坐南宁地铁,品尝南宁特色美食,通过照片、视频、绘画等形式表达对南宁市的喜爱,感受南宁城市的美好,从而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主题活动结束,家长与孩子共同收集资料,创设班级主题墙,不仅促进了幼儿的发展,而且增进了亲子互动。
总而言之,创设良好的班级主题墙能够唤醒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创设班级主题墙的教育实践中,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持续反思与改进教学,使班级主题墙成为有效的教育资源,使其在提升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虞永平.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与利用的问题和思路[J].早期教育(教育教学),2021(3):4-7.
[2]张传红,王春燕.幼儿园主题墙创设的价值、问题及对策:从留白艺术的视角[J].教育导刊(下半月),2020(1):80-82.
[3]林晓丰.幼儿园班级主题墙创设的教育价值及其优化策略[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32(10):142-143.
[4]郑天竺,吴淑玲.乡镇幼儿园主题墙创设策略[J].学前教育研究,2018(8):67-69.
[5]孙运改.幼儿园主题墙创设个案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6]赵怡蓉.幼儿园主题墙饰审美性的研究:以昆明地区为例[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5.
注:本文系2023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民族地区幼儿教师课程领导力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研究(2023KY0992)、2022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科研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广西农村幼儿园班级管理的现状调查与研究(2022KY0948)、广西教育科学规划2021年度“幼儿园课程改革与保教质量提升”专项课题“指向‘全人教育的幼儿园‘小兵课程实践研究”(2021ZJY503)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唐碧云(1985— ),广西灌阳人,讲师,研究方向为学前教育。
(责编 欧孔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