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林梅钦
“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教育,应以减负为基础,以增效为根本,在减轻学生压力的同时,提升教学质量。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语文教学要体现语文学习任务群特点。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既符合“双减”政策“减负增效”的要求,又满足《课程标准》教学建议要求,是“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首选模式。
“双减”,也称“双减”政策,在我国教育领域中特指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标志着“双减”政策正式落地。
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是指改变小学语文传统以单篇课文或单个板块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重新梳理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教学线索,将一个单元视为一个整体,以实现整体性、系统化教学,在原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小学语文单元教学效果[1]。
目标是教学的基础,没有目标就没有方向,教学自然也就难以进行。而在单元整体教学视角下,目标需要兼具整体性与细节性。教师应整体研读教材单元,先基于全局观设定全局性目标,再基于条理性设定阶梯性目标,最后将二者整合,笃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2]。
1.基于全局观,设定全局性目标
全局观强调的是在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目标中,既体现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对学生的要求,也凝练核心素养。教师应在将单元视为一个整体的同时,也将小学语文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视为一个整体,通过综合考量设定全局性目标。
例如,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主题为“寓言”,全单元包括《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池子与河流》四篇课文,并以“小故事,大道理”为主题设计了“快乐读书吧”任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看图、读故事理解寓言语言,明白其中的一些道理。由此,教师可关联小学语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等核心素养,设定全局性目标如下:读懂寓言故事,掌握重点生字、短语;会结合画面理解故事大意以及其中的道理,并就寓言故事发表自己的看法;对国内外寓言故事产生兴趣,感受中华民族寓言故事的独特魅力。
2.基于条理性,设定阶梯性目标
条理性指的是依据整体推进单元教学的课时需要,在单元整体教学不同环节设定阶梯性目标,以保障单元整体教学的层次性、秩序性。教师可以全局性目标为前提,细化设计单元阶梯性目标。
仍然以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为例,基于上述全局性目标,教师可将单元整体教学规划为12 个课时,初步设定阶梯性目标如下:
课时1:结合课文注释、插图和想象理解寓言内容,明白寓意。
课时2、3:抓住人物神态和语言体会寓言故事中的人物特点,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
课时4、5:反复诵读、品读,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以及故事所讲述的道理。
课时6:迁移阅读经验,按照“阅读提示”的要求独立阅读课文,把握内容与道理。
课时7:小组合作展开口语交际,重点学会尊重别人的想法。
课时8、9:看图联想人物与故事,通过认真观察了解人物内心,将画面写具体,将想法写清楚。
课时10、11:回顾关于寓言的知识,回顾所习得的道理,深入理解单元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
课时12:提高阅读语言故事的兴趣,课外独立阅读寓言。
笃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在结构与内容方面同时着手,一边丰富小学语文单元整体教学内容,一边精简教学基础结构。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采用“人文主题+语文要素”双线编排结构,所以教师通常会按照“探究语文要素”与“感受人文主题”逻辑展开教学,容易导致学生“只掌握语文要素”或“只领悟人文主题”。为此,教师应找准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内在联系,抓住一个关键点,连点成线,以点带面,使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教学合二为一,从而有效精简教学结构。
同样以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为例,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由“寓言故事”串联起来,教师应紧抓“寓言故事”要素,利用学生对故事的好奇,精简教学结构。例如,教师可将精读课文《守株待兔》《陶罐和铁罐》《美丽的鹿角》整合,同时将略读课文《池子与河流》与“快乐读书吧”推荐书目《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建立联系,补充《中国古代寓言故事》教学资源,适当弱化“口语交际”“语文园地”教学,提高“看图画,写一写”教学比重。在此基础上,单元课文精讲效果得到保障,而教师可以腾出更多时间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练习写作,增加单元群文阅读、整本书阅读、读写结合活动量,丰富教学内容。
1.前置课外导读
在传统小学语文教学中,多数教师将课外导读设计为单元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在前一单元教学结束不久后,迅速推进下一单元的教学活动,以致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课外拓展阅读,削弱了单元课外导读价值。为此,在单元整体视角下,教师可以前置课外导读,将它设为单元教学的第一步,先向学生推荐课外读物,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其中感兴趣的内容,并让学生以它为载体,联想单元可能的学习内容。这既能不断借助学生课外拓展阅读收获为单元整体教学奠定基础,又能促使学生对课外导读内容进行深度学习。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课外导读推荐书目为《十万个为什么》,意在除教材《琥珀》《飞向蓝天的恐龙》等课文教学外,带领学生探索更多自然和科技的奥秘。教师可将《十万个为什么》置于单元整体教学首位,先向学生推荐此书目,通过有趣的内容与生动的语言,激活学生的奇思妙想,进而使学生带着对自然与科技的无尽想象,增强课文阅读与“我的奇思妙想”写作兴趣,对单元整体内容展开积极探索。
2.组合讲读课时
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课文由精读课文、略读课文构成。其中,前者需要教师精细化讲解,后者要求学生自主阅读。以单元为整体,教师可将原本相互独立的精读课文和讲读课时进行整合,依据单元精读课文共性,向学生讲解适合全单元的阅读学习方法,为学生的自主略读作铺垫。
例如,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共性是对动物的描写,而这一共性也是对单元人文主题“可爱的动物,我们的好朋友”的体现。教师可组合精读课文的讲读课时,将“每篇精读课文讲解2 课时,共讲解6 课时”转化为“三篇精读课文共讲解4 课时”。第一课时以通读三篇课文为主,找寻“描写动物”共性,并联系“语文园地”部分提示信息,集中讲解重点词句段,使学生初步认识单元人文主题,掌握语文要素。第二、三、四课时分别以讲读课文《猫》《母鸡》《白鹅》为主,且均以“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为中心,引导学生进行迁移对比阅读,使学生逐渐深化对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的理解。
3.主题趣读与迁移运用
主题趣读与迁移运用是指教师可以将单元略读课文、拓展阅读资源、语文园地以及部分单元“快乐读书吧”教学内容整合,使学生迁移运用单元阅读方法、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这样精略得当、课内外阅读紧密衔接、学与用有机结合的教学,不仅有利于增加学生单元整体收获,更能培养学生对单元知识内容的整体迁移运用能力,促成单元“学以致用”目标的实现。
同样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例,前4 课时教学结束,教师可将“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与《鹅》《乱爬的螃蟹》等课外短文及习作“我的动物朋友”整合在同一课时。首先,教师可引导学生回顾三篇精读课文,交流“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巩固学生的阅读基础。其次,教师可向学生发放拓展阅读资源,使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再次强化“写出动物特点”“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相关认知。最后,教师可发布写作任务,鼓励学生利用课堂剩余时间构思作文,并在必要时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完成写作任务。
在确定教学流程,明确“怎样教”后,教师应研究“教的具体方法”。基于单元整体教学特殊性,教师应克服单一的教法思维,努力整合学生接受度较高的教学方法,如生活化教学、任务驱动型教学,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教师应整体贯彻自主学习理念,结合小学语文单元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教学需求,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
1.单元主题对接生活实际
生活与语文密不可分,部编小学语文教科书大部分单元的主题都与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决定了生活化教学在单元整体教学中的重要意义。从学生角度来说,生活是他们最熟悉的一个学习途径,积累的生活经验对深刻理解单元人文主题大有裨益。因此,教师可以使单元主题对接生活实际,让生活要素贯穿单元整体教学。
例如,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主题为“童年”,教师在单元整体教学过程中,可随时向学生抛出有关“童年生活”的问题,如“你是否在童年时期体验过乡村生活,那为你留下了怎样的记忆?”“童年时期,你和父母、(外)祖父母发生过哪些记忆深刻的事情?”等。学生一边分享童年真实故事,一边进行单元整体学习,能与课文主人公形成共鸣,深度学习在不知不觉中发生。
2.语文要素关联任务活动
任务活动可将小学语文教学从照本宣科思维中解放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对单元语文要素的整体学习。教师可以在整体视角上,根据学生探究单元语言要素的不同需求,分别设计总任务与分任务,循序渐进地驱动学生整体学习。之后,教师还可以借助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整体梳理、归纳单元核心知识,助力学生建立完善的单元语文要素知识体系。
同样以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为例,该单元总任务为“童年记忆中的语文学习”,分任务活动可设计为“诗海遨游——走近古人的童年”“穿越访谈——现代的不同童年”“同忆往昔——大家的童年记忆”三部分。其中,“诗海遨游”指向对单元《古诗三首》的探究,要求学生一同走近古人对童年的描写,并结合教材注释认识一些古今异义词,增加汉字知识储备。“穿越访谈”要求学生在教师讲读《祖父的园子》的基础上,自主阅读课文《月是故乡明》与《梅花魂》,与作者展开“对话”,了解不同年代、不同人物的童年生活,理解单元导语“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辛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同忆往昔”将“口语交际”“习作”与“语文园地”进行整合,要求学生先后讨论所读课文中的童年故事、写作方法、值得学习的表达技巧以及自己的童年岁月,围绕童年展开写作,轻松达成自主、高效学习的目标。
总而言之,在“双减”背景下,教师应积极优化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双减”背景下,通过整体研读教材笃定教学目标,一面精简教学结构,一面为教学内容加量,然后通过重构板块、衔接教学流程进行教法整合,顺利推进单元整体教学,实现减负、提质、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