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翻译视角下中医药术语的英译策略及技巧

2023-09-10 14:41
现代英语 2023年6期
关键词:原语术语英译

邹 怡

(杭州师范大学,浙江 杭州 311121)

一、 引言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不断增强,获得了全世界医药界的关注。 中医药也不断和西方医药学相互切磋,互鉴学习。 中医药术语翻译在中医向外传播的过程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目前中医药术语英译尚处萌芽阶段,相关研究不足。

文章以官方媒体及文献对中医药的报道和解读为例,将中医药术语英译置于文化翻译观(cultural translation)加以探究,揭示其中采取的翻译策略及翻译技巧。 以文化翻译观为理据的这一探究有利于精准传达中国文化,向世界提出中医药的魅力,借此展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

二、 文化翻译理论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A. Nida)和查尔斯·泰伯(Charles R. Taber)在合著的《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中首次提出“文化翻译”的概念,书中将“文化翻译”和“语言翻译”作为两个对立的概念。 文化翻译注重翻译实践、目标语及原语社会的意识形态、政治政策、文化内涵和历史渊源等之间的关系,更加侧重翻译活动在目标语社会的巨大影响和作用,把翻译实践放在宏观的文化背景去探究,拓展了翻译实践和理论研究的范畴[1]。

翻译本身带有一定的社会文化特征[2]。 因此,译文不仅要准确传达原语的大意,还需要传达原语背后的历史文化背景和思想内涵。 在一定程度上,“就翻译而言,掌握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还要重要”[3],只有精准掌握了原语与目标语两种语言,才有可能实现双语间的功能对等。

英国翻译家苏珊·巴斯奈特(Susan Bassnet)是文化翻译学派的杰出代表人物之一,她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了一系列著作论述自己的文化翻译观。 在与列费维尔(A. Lefevere)合著的《Constructing Cultures》一书中,巴斯奈特阐述了文化翻译的具体内涵[4],即:

①翻译的单位是文化,跨越了传统的字词和语篇翻译。

②翻译的实质是文化上的交流,而不只是语言间的转换。

③翻译不仅是传达原语的大意,更是实现原语和译文间文化上的完全等效。

④翻译的原则和规范并不是不变的,需要依据不同的历史阶段进行变换以满足不同的翻译目的和需要。

简言之,文化翻译观要求译者实现原语与译文间文化上的直接沟通,要尽量保存原语的语言、文化特征,目标语读者能够通过阅读译文了解到原语文化和历史。 因此,文化翻译倡导的是“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这样能更好地达到传播原语文化的目的。

为了更好地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使外国读者了解中国医学,中国中医药诊疗策略及相关术语应以英语读者为中心,充分考虑读者的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在此基础上,译文需要最大限度地反映中国医学体系的基本情况,消除文化带来的理解障碍。

三、 中医药术语英译现状

(一)国内中医药研究现状

1. 译名不统一

当前,中医药术语的英译较为混乱,术语译介原则和标准尚未统一。 对外传播中医药文化需要完美实现原语与目标语之间的文化沟通,避免目标人群对相关医学知识产生不必要的误解。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和国际实力的增强,有效进行外宣工作事关中国传统文化在国外的传播与接受。

2. 文化寓意难以传达

目前,有些译者为了使译文得到英语国家读者的接受和认可,往往会采取归化策略[3],即最大限度贴合目标语的语言形式和语言表达,争取英语国家读者最大限度无障碍地理解原语。 这样似乎可以使得目标语读者更好地理解中医药精髓,但实际上,由于培育原语与目标语的文化土壤不同,双语间的差距甚大,粗暴地采取归化策略会完全丧失原语本身的文化蕴意和历史特色,并不能起到传播文化、促进文化交流的作用。 中医药是在广泛的医学实践中不断总结得出的,符合中国特定的国情,极具中国特色。 这也意味着,很多中医药术语只能在中国语境下才能充分理解,过度归化很可能导致术语的真正内涵被歪曲、篡改,相关的医学概念及思想也会相应失真。 此外,过度归化会导致中国丧失这套医学话语体系的话语权,不利于传播中国思想和文化。

3. 两大国际标准尚未实现统一

通过对比中医术语中英对照查询系统和中医药术语英译国际标准对比在线查询系统发现,涉及中医药基础理论、诊断学、临床各科、治疗学、针灸学等部分,两个系统中相同的术语高达2228 条,其中相同的英译版本数量达到了1305 个,而不同的英译版本则有923 个[5]。 由此可知,国内中医药术语英译还未实现统一,不利于中医药话语体系的建立。

以上种种问题都会影响中医药概念及思想在国外的传播情况和影响力,不利于中国在国际社会创立独立的话语体系、树立中国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术语翻译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读者对一种思想体系的理解,由于术语翻译不当引起的误解有时甚至能产生严重的后果”[6]。

四、 中医药术语英译的文化翻译原则及策略

(一)中医药术语英译的原则

1. 尊重原文的语言特性和修辞

富有中国特色的中医药术语脱胎于中国的基本国情和文化语境,术语往往具有权威性、时代性、概括性、通俗性等特点[7],如“煎药法”“进针法”“气”等。 此外,数字缩略式也成为中医药术语体系中的一大亮点,在文化传播中的出场频率高,如“五运六气”“五味”“四诊”“一枕”等。 这些术语表达凝练,寓意深远,高度概括了诊疗措施。 在英译中医药术语的过程中,译者需要充分考虑原语的语言特色和表达形式,运用多种技巧去再现原语的表达特征,保留其中的文化内涵和形式。

2. 反映原文的实质所指

原语与目标语所处的文化土壤不同,历史脉络及风土人情截然不同,英汉词汇往往难以在同一个语境去理解。 因此,在进行术语翻译时,应当充分考虑其在特定的文化语境、历史语境、情景语境或话语语境中的真正语义,而不是片面追求字面上的意义一致,从而使术语的实质被歪曲、扭曲[8]。

3. 再现原文术语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的中医药术语是在中国向外推广中华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的这一语境下被提出的,这一话语体系极具中国特色。 例如,中医药术语中有着较多的诊病方法、药材等术语,在这些术语英译中适当添加解释性注释有利于填补英语国家读者的背景知识“空白点”,帮助目标语读者充分体会中医药的精髓。 比如,以“五行学说”为例,若只将其译为“the theory of five elements”,将难以向目标语读者清晰、精准传达这一倡导的真正寓意,甚至会模糊其内涵,但若在译文中增补“the traditional view of matter in China”将有利于读者准确掌握中国传统医学思想的实质。

(二)中医药术语英译的策略及个例分析

没有任何一个翻译策略能适用到所有术语英译中,需要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技巧进行译介,否则只会造成理解障碍,甚至翻译错误。术语翻译需要遵循一定的翻译规则,术语代表着思想体系的精髓,术语英译需要慎重考量。 若能实现功能对等,那么直译不失为一种解决方式;中医药极具中国特色,目标语语境有时难以找到对等的语言表达,这时,译者可以适当采取释译和意译策略进行译介。

1. 直译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尽量保留原语的语言形式和语言特征,以直译的方式将术语英译成目标语同样也能保留术语的大部分意义,大多数时候能为目标语读者所理解。 但直译并非等同于字对字的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前者是在保留原语语言形式和特征的基础上,译者能基于对原语的理解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语序和词性,但后者必须严格按照原语的语言结构进行逐词翻译。 译者在翻译术语的过程中,应当充分考虑目标受众的接受能力,在此范围内充分采纳原语的语言结构和特征,多采取直译策略。 如药食同源(food and medicine coming from the same source)、阴阳平衡(yin and yang should be balanced to obtain the golden mean)等,保留了原语的实质含义,也能让目标语读者理解。

2. 释译

有些中医药术语需要充分调动其社会背景及中国国情,难以用简洁、高效的方式将其译介出来,要善于运用释译法(explanatory translation)尽量消除背景知识“空缺点”,传达出原语的真正含义。 这是一种复合型的翻译方法,将“释”和“译”结合起来,通过对“译”进一步阐释充分挖掘术语的本质,可以采取文内注释、尾注、脚注等方法来增补缺失的信息,扫除理解障碍。 比如,“四诊”(the four diagnostic methods-inspection, auscultation, olfaction and inquiry)。 以“直译+阐释”的方法既保留了原语的表达形式,透过注释准确传达中医药治疗和药材。 再如,“君臣佐使、七情合和、四气五味等药物配伍和药性理论”(The jun “or sovereign”, chen “or minister”, zuo “or assistant” and shi “or messenger”ingredient drugs, should give expression to the harmony of the seven emotions as well as the properties of drugs known as “four natures” and “five flavors”),译文采取“音译+阐释”的方法既点明了中医药的具体所指,并通过注释进一步揭示其具体内涵。

3. 意译

意译(literary translation)能传达出原语的本来意义,但有时会为了传达意义而忽略原语的文化蕴意及语言表达形式等。 中医药术语根植于中国医药话语体系,富有中国文化和历史特色,多数时候难以在目标语中找到功能对等的语言表达,因此,意译不失为一种可采纳的翻译技巧。 如治未病(preventative treatment)、固本培元(reinforcing the fundamental and cultivating the vital energy)、培筋续骨(strengthening tendons and bones)等准确传达出原语的内涵,扫清了理解障碍。

五、 结语

中医药术语是中国传统医学体系的精髓,精准反映我国的诊治思想及理念。 中医药术语英译需要遵循严格的术语翻译规范,再现中国民族特色,直指中国传统医学体系的核心。 文化翻译观的核心观点认为,翻译是文化的翻译,而不仅仅局限于原语和目标语的双语转换之中。 依据该理论,翻译中医药术语时,需要慎重思考并反映出中医药术语中蕴含的中国思想,树立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 术语翻译应再现原语的民族特色和历史文化,并精准反映术语的本质含义。 术语翻译多采取直译、释译和意译策略进行译介:直译能最大限度地保留原语的语言形式和表达;释译能增补目标语读者缺失的背景知识,带领读者了解具体的文化语境;意译能充分展示中医药术语的真正内涵。 三种翻译策略各有所长,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翻译需要,恰当选择合适的翻译技巧,准确传达原语的意义,传播中国医学思想,有利于中国牢牢掌握住中国特色医学体系的话语权,促进文化交流。

猜你喜欢
原语术语英译
摘要英译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密码消息原语通信协议介绍及安全分析
浅谈旅游翻译中文化差异的处理
基于原语自动生成的安全协议组合设计策略及应用研究
有感于几个术语的定名与应用
从术语学基本模型的演变看术语学的发展趋势
“原语效应”在汉英口译中的运用及局限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