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2023-09-10 14:41黄永华
现代英语 2023年6期
关键词:学期英语教学大学

黄永华

(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0)

一、 引言

2019 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指出要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探索智能教育新形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将我国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向新台阶[1]。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领“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逐步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广阔的自主学习空间和有效的测评技术。“互联网+教育”“智能+教学”背景下,探索构建大学生英语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升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既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需求,也是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高质量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理论与实践依据

“互联网+教育”“智能+教学”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搭建智慧教学云平台,融合教、学、测、评、练于一体,具有教学资源丰富、自主学习空间广阔、测评技术辅助等特点,其灵活性和高效性可以将不同教学场景融合在一起。 教师精心设计和实施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学目标和任务,开展多种形式的混合式教学活动,积极构建驱动的、自主的、个性的大学英语教学智慧新生态。

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其认为学习过程是学生个体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同化、索引和建构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其主动积极性(李萌涛,2001)[2]。 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在于其主动去探索、发现知识,并且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主动建构,也就是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学生不是简单地、被动地接收外界给予的信息和知识,而是学习和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混合式教学能充分发挥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两者的优势,教师可以对教学活动进行设计、引导和掌控,同时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主动、积极和创造性地进行知识的同化、索引和建构。

产出导向法的提出为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教学手段,将教学流程分为驱动、促成和评价三个阶段(文秋芳,2015)[3]。 基于互联网信息技术,通过产出导向法可以将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教学阶段有机地融合起来,实现课前输出驱动、课中输入促成和课后产出评价三个环节环环相扣,步步相连。 产出导向法将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课堂教学和学生为主体的线上自主学习结合起来,形成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自主个性、合作探究为特征的全新智慧教学模式,既能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效果,又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最终不断促成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三、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教学实践

(一)教学实践实施过程

教学实践将教学活动分为课前输出驱动、课中输入促成和课后产出评价三个环节,全程关注并分析教师和学生所扮演的角色、承担的任务、完成的情况、得到的收获和反思等。 教学实践还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通过数据驱动形成多元化的测评机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效能进行跟踪、监测、反馈和反思,将形成性评价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 通过学习数据的收集和分析、课堂观察、个案研究、交流讨论、问卷调查、教学日志等,深入了解学生的个体情况和学习状态,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帮助学生根据评价和反馈促进自我规范、自我效能和目标导向,提升自我反思能力和学习投入度,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 第四册第四单元“Nature:To worship or to conquer”为例,该单元主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即环境保护,极具现实意义,也能激发学生深度思考。 该单元教学活动分为三部分:第一步,课前输出驱动。 教师按照教学目标和内容设置驱动任务,帮助学生充分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才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教师通过U 校园发布单元学习内容和思考题,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了解将要学习的内容,掌握相关的语言表达,并形成初步观点;推送环境保护的相关内容和视频链接,如几代人在塞罕坝植树造林、创造绿色奇迹的故事,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认知广度和深度,深化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和认识。

第二步,课中输入促成。 教师设计并开展多种课堂教学活动,检验学生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和掌握程度,就单元主题、课文重点、语言难点等展开深入讲解、讨论和交流,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进一步深化理解和认识,形成成熟的看法和观点。 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参与度,并能很好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 例如,上课时要求学生在理解单元主题的基础上,应用已经掌握的语言表达,以“Lucid waters and lush mountains are invaluable assets”为题目做简短演讲,演讲完毕,其他学生从内容和语言等角度做出点评或补充。 通过这种方式,无论是演讲者,还是点评者,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输入促成,完成知识体系的又一次自主建构。

第三步,课后产出评价。 此环节主要通过在线智能测评和教师评价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即学习任务的产出成果做出评价。 教师在U 校园或iTEST 布置练习题,考查学生对词汇和语法的掌握程度,以此督促学生不断夯实语言基本功;在雨课堂、U 校园或iTEST 进行随堂小测验,及时检验学生的听课效率和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在iWrite 布置题目为“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的作文,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思想表达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在iTEST 进行单元考试,以此检验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效果,并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出总结和反思。 智能测评数据能够及时有效地反映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总结和反思,不断纠偏和进步,以评价促学习,促进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不断提升。

(二)教学实践实施效果

教学实践在春秋两个学期进行,春季学期的教学实践对象为大学二年级学生,秋季学期的是大学一年级新生,两个学期的教学对象不同,教学实践的要求和目标则各有侧重。 春季学期的教学对象为大学二年级学生,是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第四个学期,在前三个学期的教学中已经逐步将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到日常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够熟练应用智能学习软件完成学习任务。 而且,通过三个学期的学习,学生的英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师生之间也建立了充分的了解和默契的配合。 因此,春季学期的实践重点是将以前的教学积累做一个系统性的梳理和整合,通过产出导向法,将课前输出驱动、课中输入促成和课后产出评价三个环节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并以课后产出为主要目标,以此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 第四册第二单元“Secretes to beauty”为例,该单元的主题是什么是美,怎样才能实现美。 此主题看似简单,却能激发学生的发散思维。 在讨论“How to perceive beauty and how to achieve beauty?”时,学生的思维逐渐打开,从外表之美到内在之美,从大自然之美到创造创新之美,再到中华文化之美。 随着话题的不断拓宽和深化,学生的思维也在不断激发和碰撞中迸发出一个又一个闪光点。 在做产出任务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短视频,以不同形式从不同角度诠释对美的理解。 产出任务基于单元主题,却又超越单元主题,学生不仅要用恰当的语言表达思想观点,还要通过团队合作应用数字技术制作视频,整个过程很好地锻炼和检验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课堂展示这些作品时,学生互相点评交流,进一步深化理解和认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和积极性。 实践结果既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能从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中收获语言应用能力和思辨能力的双重提升。

秋季学期的教学对象为大学一年级新生,是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一个学期,也是学生从中学进入大学的适应期和过渡期,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放在帮助学生转变学习理念和方式,尽快熟悉并融入混合式教学模式下的自主学习活动中。 因此,教师会适当放慢教学节奏,关注学生个体情况,指导学生适应并利用智能软件完成自主学习任务。 教师将课前输出驱动和课中输入促成作为重点,旨在让学生体验线上自主学习完成单元设定任务的过程,再通过课堂讲授深化对自主学习成果的理解和认识,不断形成成熟的看法和观点。 教师会弱化课后产出评价,即学生线上自主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智能测评结果,以减轻学生对成绩的焦虑,从而让学生更多地去体会通过线上自主训练有效提升学习效能的感受。 例如,学生可以在U 校园反复练习词汇语法题,不断夯实语言基本功;在iWrite 练习写作文,可以根据系统给出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修改、提交,从篇章结构、语言表达、标点符号等角度掌握英语写作规范和技巧,不断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在大学英语教学的第一个学期,教师强化了学生线上自主学习过程,弱化了线上自主学习测评结果,让学生在及时反馈和评价中不断总结、反思和提高,在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学习方式中培养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不断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为后续的深度学习打下良好的语言和思辨基础。

(三)教学实践效果反思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 大学英语教学不仅传授语言知识技能,更要培养和提高学生对语言背后所体现的文化的感知力和判断力,即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发扬。 大学英语教学就是要提高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不断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因此,在设计和实施教学任务和活动时,教师要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心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感,并将之转化为学习的内在推动力。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核心是“立德树人”。以《新一代大学英语》第一册第四单元“Life at fingertips”为例,该单元主题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在课前输出驱动环节,教师在线上布置相关文字和视频材料,让学生了解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科技发展情况。 在课中输入促成环节,学生展开热烈讨论,列举国内外先进的技术领域和成果,学生的关注点逐渐集中到了国内的科技领域,很多事物是学生在生活中真切感受到的,也是令国人深感自豪的伟大成就,如移动支付、高铁、5G、无人机、北斗系统、祝融号火星车、中国空间站等。 尤其是作为农林院校的学生,通过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般的引导和洗礼,能够体会到袁隆平院士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解决14 亿人口吃饭问题的平凡和伟大,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科技兴农、乡村振兴的伟大使命,并为之而奋斗的坚定信念。

大学英语是公共基础课,课程覆盖面广,开设时间长,将课程思政和传统的语言教学结合非常重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内在推动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尤其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中国在国际环境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史无前例,“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4]。

四、 结语

“互联网+”为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机遇,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新常态。线上和线下的有效融合构建起信息化智慧教学新生态,教师通过促成和强化“输出驱动—输入促成—产出评价”过程,不断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混合式教学就是要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自主学习模式中自我发现、自我成长,成为具有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高质量人才。

猜你喜欢
学期英语教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新的学期 新的尝试
《大学》
期末冲刺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卷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巧用“五法”激趣——以英语教学为例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大学求学的遗憾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题(D)
Long的互动假说及其对英语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