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菲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信息技术已发展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关键工具。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可以通过图文、视频等生动的形式将数学知识传递给学生,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抵触心理,为学生数学学习开辟了新天地。信息技术功能广泛,将其应用到数学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丰富数学教学的内容和形式,增加小学数学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但是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小学数学教师要遵循适度原则,需要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心理特点,并探究信息技术的功能和作用,然后结合目前小学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1]。尽管信息技术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辅助工具,但在教学过程中切不可过度依赖信息技术,教师也要保持自己行之有效的一些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
在传统数学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都是以口头讲述和文字教学为主,这种教学方式相对枯燥,很难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之后,教师便可借助信息技术丰富自己的数学教学形式[2],将视频、图文、动画等多种教学方式引入小学数学课堂中,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成效。例如,在学习《计算工具的认识》时,许多学生对计算器比较熟悉,并且在日常生活中也会用到计算器,所以在讲解计算器时,教师可以寻找到相应的实物,手把手教学生如何利用计算器。但是对于算盘这类计算工具,学生接触不多,更不知道如何利用算盘进行计算,甚至还有部分学生完全没有见过算盘。因此,教师便可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算盘这种我国传统的计算工具。教师在教授《计算工具的认识》时,可以先提问学生:“大家平时在做数学作业时,会用到什么计算工具呢?”通过课前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跟随数学教师的思路去思考“生活中的计算工具”这一问题。为了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教师再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各种类型的算盘,激发学生的视觉兴趣,让学生从形状与特征上认识算盘。当学生了解算盘的类型以及算盘的基本运算方式之后,教师再询问学生“想不想摸一摸算盘”。然后教师可以准备算盘道具,让学生触摸算盘,调动学生的触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去为学生寻找现实教学过程中难以找到的道具,让学生产生视觉上的冲击,并愿意主动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学习。
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也会通过情景教学方式将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情景相结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一般都是通过口头讲述的方式去创设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就创设了“假如你是教练,你会安排哪位球员踢点球”的教学情境,来引发学生交流讨论:从“谁进球最多”到“失球数谁最多”,再到“进球的可能性高”这样的问题,导入百分数意义这一知识点的教学。这样,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优化了学生的认知思维。如果情境过于复杂,学生往往会忽略情境的内容,也无法借助数学知识解决情境中的问题,所以口头营造教学情境的方式相对抽象,再加上少数学生的理解能力相对较弱,便很难融入到教师所创设的情景之中。由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去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借助信息技术拍摄学生实际生活中的情形,把这样的生活情形作为教学情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例如可以拍摄学校花坛的图片,让学生计算花坛的面积和周长等。此外,教师还可借助音乐视频等去创设教学情景。信息技术的功能相对较多,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从网络上搜索丰富的教学资源,可借助信息技术的这一特征从网络上搜索相关的教学情景,并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借助这些教学情境融入数学学习之中,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营造教学情境能够将数学教材中抽象的知识简单化、情景化,帮助学生快速地理解数学知识,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方向,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在传统教学方式下,一般都是教师书写板书,但是板书的书写范围有限,因此教师都是通过边擦边写的方式去满足课堂教学需求。虽然板书教学方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效,但是由于教师需要现场书写相关的文字和内容,因此整体的教学效率相对较低,教学的时间成本相对较高[3]。小学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工作,增加课堂容量。首先,教师可以在课前制作相应的教学课件,并在课堂上利用课件去讲解数学知识。同时,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随意变换教学内容,并用不同颜色的字体去标注教学重点。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增加课堂的教学容量,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更多的数学知识。其次,信息技术具有动态性的特征。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去控制某个知识点、某段文字或者是某个图形,让这些知识点文字或图片在合适的时间出现,在不合适的时间隐去。同时信息技术还具有局部放大功能,当学生看不清某个知识点时,教师可以利用局部放大功能,将知识点展示给学生。例如,在学习《组合图形的面积》时,学生很难一眼看出组合图形是由哪几个基础图形组成的。此时,教师即可借助信息技术的动态展示功能,将组合图形“分离”成不同的基础图形,并通过电子动态循环描绘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式。同时在讲课时,教师可将“组合图形”的概念用黑色字体标出,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方法”用红色字体标出并加粗,进而可帮助学生准确地识别本章节的重难点。最后,板书所书写的内容有限,并且学生无法重复听讲,教师便可借助信息技术将板书的内容制作成课件,然后在课下发给学生与家长,让学生家长协助学生完成相应的学习内容。同时,教师还可利用信息技术录制网课,然后根据学生不同的数学学习基础给学生发送不同的网课内容。对于数学基础一般的学生,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发送知识点讲解、基础习题训练的内容;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可以发送一些发散性网课,并将奥数题目融入到习题训练之中。
部分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往往按照自己的教学思路制作课件,设计教学内容,甚至还有部分教师为了使用信息技术,将课本中的内容全部以电子化的形式呈现在课件中。这种信息技术利用方式,不仅不会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开拓新的思路,反而会让学生对信息技术产生抵触心理[4]。因此,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时,要从学生的喜好着手,注意吸引学生的眼球。首先,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去开展数学教学工作。例如,部分学生对动漫感兴趣,那么在开展数学教学工作时,教师就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去剪辑动漫中的经典场景,然后将动漫的场景与数学教学相结合来吸引学生的眼球。其次,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图片等具有新鲜感的教学方式去吸引学生的眼球。教师在视频教学过程中可增加一些搞笑的特效或者在制作数学课件时要注意课件的色彩搭配,来吸引学生的眼球。例如,在学习《公顷和平方千米》时,教师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公顷的理论概念和现实概念、平方千米的理论概念和现实概念,并学会公顷和平方千米之间的换算。此时,教师就可以借助《熊出没》中森林王国的片段,让学生猜测森林王国有多少公顷或者多少平方千米。同时,还提问学生“熊大、熊二以及光头强的家预计多少平方米?谁的家更大一些?”。教师利用信息技术将动画片搬到课堂中,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可以更快更好地融入数学课堂中。
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更为便捷化、生活化,这是使用信息技术教学的目的之一。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时,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联系得多,教师没有凸显出信息技术的生活化特征,尤其是在创设教学情境阶段,部分教师直接将教材中的情境放入课件中,使学生缺乏新鲜感[5]。还有部分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相差较大,学生很难理解。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相对广泛,并且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因而在开展数学教学时,小学数学教师要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去开展教学。首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教师可以日常上下学、逛公园、参观博物馆等学生比较熟知的情境为切入点,让学生将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相结合,加深学生对数学的认知,让学生能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其次,小学数学教师要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例如,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认为生活中的数学有哪些”,通过这种提问方式能够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给学生展示多个生活类的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内容,联想可能会用到哪些数学知识。例如,教师给学生展示一个切开的生日蛋糕,学生会联想到分数、小数的知识;给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阁楼,学生会联想到梯形的相关知识。
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便利,尤其是在网络技术助推下,数学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从网上看其他名师如何讲课,甚至还可以直接下载网上教师的讲课内容。虽然教材版本不同,教学内容也有所差异,但是数学教师仍然可以借鉴网络名师的教学思路,完善现有的教学体系。例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转化的方法来了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是借助长方形面积计算进行教学的,所以先让学生回顾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接着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一个简单的组合图形,在计算这个组合图形面积时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然后,再出示一个平行四边形推导课题,引导学生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与理论切入法相比,实物展示的方式更加直观,也更便于学生的理解。因此在后续讲解数学知识时,教师可利用生活中的实物将晦涩难懂的知识形象化。信息技术的出现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诸多的学习思路,但是信息技术也会让教师产生一定的依赖性。因此在利用信息技术完善数学教学体系时,需要教师结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适度应用信息技术。例如,微课也是信息技术的产物,诸多学校也将微课融入到小学数学课堂之中。但是在班级内部推行微课教学时,部分学生反馈微课无法及时互动;还有部分家长反映,微课下载比较麻烦,再加上部分区域网络不畅通,所以微课的适用范围有限。此外,教师还可借助信息技术开展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但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学生可借助信息技术获取数学知识,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信息技术,让信息技术能为提高小组合作教学成效而服务。最后,教师可通过在预习阶段、上课阶段和课后复习阶段应用信息技术,不断完善数学教学体系,提升数学教学成效。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数学教学内容,同时还要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和兴趣需求,并结合小学数学教学现状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由于信息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教学辅助工具,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引入信息技术时,教师要充分了解信息技术的相关特性、优劣态势及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的关系,扬长避短,科学施教,才能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