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价值、逻辑与路径

2023-09-10 05:42毕作庆
大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权力办学大学

毕作庆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辽宁 阜新 1230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系列重要论述,强调要“把基层治理同基层党建结合起来”。学界聚焦“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这一重要政策议题和现实诉求展开了热点研究。在领导关系上,杜康认为要以党建工作为引领,推动内部治理结构创新[1];俞进伟进而研究了如何在党的领导下实现行政权、学术权和民主权协调统一[2];胡珺认为应该在法律制度上进一步保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并研究了如何实现党的领导、依法治校和高校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不断提升的良性循环[3]。在作用关系上,王玉平认为高校治理现代化对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4];张雪峰提出了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视角下的新时代高校党建路径[5];洪振涛强调要增强党建引领和服务高等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6]。然而,囿于高校学术生态组织系统的复杂性,党的建设与内部治理两者融入的机制仍有欠缺。在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和新的伟大工程及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宏伟背景下,进一步探究高校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的共同价值、共生逻辑、共进路径,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高校党的建设与内部治理的共同价值

高校党的建设和内部治理作为两个密切联系的重要命题,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两者是治党与治国在高校这一基层治理场域内的落脚点,融入共进是共同价值需求。

(一)深入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形成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高校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平台,对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支撑作用和引领作用,甚至引领的分量更大。随着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向基层下移,高校已经成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基层场域。推动党的建设向基层深化,把高校各级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确保内部治理正确方向,自觉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坚强战斗堡垒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党的建设的概念虽然周延很大范围很广,但不是空洞、笼统和抽象的,需要压实各级党组织共抓内部治理责任,推动党的建设向实处转化,聚焦办学治校主体责任和中心任务开展工作。因此,推动党的建设紧密融入办学治校,赋予高校党的建设以奋斗目标、坚实依托、实质性内容和绩效参照,更加有利于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

(二)助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在现代政治和社会条件下,政党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主体,高校已经成为党治国理政特殊重要的基层场域。国家治理须适应不同客体状况和特点采取有效的治理举措,以达到节约治理成本、提高治理成效的目的。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基础工作,高校内部治理具有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其本质是各种权力在各个主体之间配置与行使的过程——不同组织通过权力并运用权力处理内部事务以及处理其他组织在内部治理中的关系。高校内部治理的权力架构包括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民主权力,被实践证明了的有效的治理范式是“党领共治”,即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统筹协调好多元权力运行关系,夯实高校内部治理基础。因此,推动党的建设紧密融入内部治理,规范高校内部权力运行方式,形成党委领导、行政负责、学术主导、民主监督的权力体系,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和治理效率,更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高校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在实践中的困境

囿于理论上对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的逻辑关系和运行机制仍然存在争议,加之实践中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的推动力度不够,导致二者相互促进效果不够明显。

(一)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的机制欠缺

高校党的建设是党建工作的根本旨归,内部治理是内涵发展的重要抓手。这种差异性及两者深层次的职责、使命与规律不同,使得高校党的建设与内部治理呈现出一种相互独立、各自为政、自成体系的现象。在党建工作的纵深推进和内涵发展的强烈吁求下,党建工作者和治理工作者,均是在自身工作领域开展具体化工作,难以建立有效的融入机制,找不到或找不准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的方式方法。

(二)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的推力不够

从党建工作角度看,高校基层党组织对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问题缺乏有效考核手段。同时,党的建设主动融入内部治理的自主性不足,难以达到高质量引领改革发展的目标要求。从内部治理角度看,对高层次教学科研成果产出的强烈吁求,使得主动吸纳党建融入的动力不足。内部治理的各环节均缺少与党建工作的深度融合与统筹谋划,致使与高校党建考核要求衔接上难以实现同频共振。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的“双向”推动力度不够,致使两者难以开展有效沟通和交流,高校党建创新有时陷入“自说自话”的尴尬境地。

(三)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的实效不高

高校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既体现为形式上的融入,也体现为内容上的融入。形式上的融入是将内部治理转化为党建工作的形式,内容上的融入是党建工作的思想融入、制度融入等。由于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的机制设计不多,推动力度不够,因此高校党的建设工作还面临新的问题与挑战,过于注重党建工作形式的创新,导致形式脱离了内容、泛化了内容、超越了内容。最典型的就是学归学,做归做,党的建设所发挥的思想引领、政治保证、攻坚示范等作用不突出。

三、高校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的共生逻辑

高校党的建设和内部治理具有主体一致性、目标一致性、结构一致性,彼此存在同向同行、融入互促的共生逻辑。“共生”是高校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的逻辑基础。

(一)政治属性:高校党的建设与内部治理的主体一致性

《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在党内法规层面明确了高校党委是“党的建设”与“内部治理”的唯一正当责任主体[7]。这一体制设计是由我国国情和高等教育办学宗旨决定的,是遵从党的领导和遵循高等教育规律的协调统一。进入新时代,高校党委持续全面领导各项工作,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需要进一步将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统领和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以落实。

(二)职能属性:高校党的建设与内部治理的目标一致性

高校的主体办学功能随着人类社会进步和价值取向变化不断嬗变,由“人才培养”一元化升级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多元化。因此,在高校特定基层场域内推进党的建设和内部治理,亦必须服从于上述“五大功能”并将行动具体化,通过不断加强党在高校中的全面领导和不断完善的内部治理结构,牢固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保学校在依法治校的进程中充分释放“五大功能”,并最终将目标价值统一指向党的教育方针。

(三)组织属性:高校党的建设与内部治理的结构一致性

治理范畴的党的建设与内部治理一样,是通过在高校这一特定的治理空间上划分不同的治理单元实现治理目的。一般而言,高校内部治理空间划分为校级、院级、系级三个级别,也有实行“学部制”的高校将内部治理划分为校级、学部级、院级、系级四个级别。高校党的建设组织层级与内部治理空间相对应,一般也分为三个层级:学校层级,校党委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学院层级,二级党组织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支部层级,师生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高校党的建设和内部治理不仅拥有上述共性的层级结构和“条块关系”,而且往往高度重合,互相嵌入。

四、高校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的行动路径

高校党的建设融入内部治理,应整合两者工作内容,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向基层延伸且与高校内部治理各要素密切关联,以政治建设统领办学定位,把握正确方向;以思想建设厚植大学精神,形塑精神家园;以组织建设优化治理组织,完善治理框架;以作风建设带动大学校风,弘扬校园文化;以纪律建设制衡多元权力,扎紧权力“笼子”;以制度建设完善大学制度,坚持依法治校;以反腐倡廉嵌入内部控制,净化政治生态,着力以高质量党的建设引领内部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一)政治建设统领办学定位,把握正确方向

政治建设是根本性建设,办学定位也从来都是作为高校的灵魂和根本而确立的,两者都具有全局属性。在两者作用关系中,党的政治建设当然要统领办学定位,并根据国家、社会需求和办学条件找准自身位置、办学目标和发展战略。实践中,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办学定位,需要深入思考如何“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具体回答好“建设什么样的大学”和“如何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关键问题,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更为具体化的、多样化的人才支撑和科技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二)思想建设厚植大学精神,形塑精神家园

思想和精神是大学内部治理的“根”和“魂”,在两者作用关系中,思想建设肩负着厚植大学精神的历史使命,大学精神的形成亦离不开先进思想的引领与熏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高校所处历史时空中的思想意识决定的。从这一角度看,“思想建设”的概念高于“大学精神”。进入新时代,高校党的思想建设更须一以贯之地厚植大学精神,并以党的教育方针为传承“红色基因”、形塑精神家园的重要目的。

(三)组织建设优化治理组织,完善治理框架

高校党的组织建设是体系性建设,治理组织是高校内部治理的主体,两者是领导与被领导、被包含与包含的关系。党的领导和核心地位、党的组织建设全覆盖的必要性和其他组织中党员广泛存在的可能性,驱动党组织能够以“耦合互嵌”“融入共生”等形式与行政组织、学术组织、教研组织、群团组织等内部治理单元有效结合起来,形成新时代高校党建组织体系的创新形态。以党的组织建设优化治理组织,目的在于形成以党组织为领导、行政组织为主导、师生为主体的内部治理框架。这一治理框架能够更好地发挥党组织对其他组织履行职能和实现功能的引领性和保证性作用,推动构成特定功能型的“有机体”和“共同体”,从而防止组织衔接和运转中出现“断裂”和传导不畅。

(四)作风建设带动大学校风,弘扬校园文化

作风建设是形象性建设,高校校风是校园文化的最高层次和核心内容,两者共同具有文化属性,是高校软实力的体现和核心竞争力的源泉。高校党风与校风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范畴,党风对校风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其发展方向和价值取向起决定作用;校风是党风的“生存环境”和“行动空间”。以党的作风建设带动校风建设,既是落实加强党的作风建设的具体举措,也完全符合校风建设的内在需求[8]。通过加强党的性质和宗旨教育,使党组织和党员的优良作风体现在政风、教风、学风上,以严肃的政风、端正的教风、向上的学风共同促成优良校风,形成积极向上占主导地位的行为习惯和群体风尚。

(五)纪律建设制衡多元权力,扎紧权力“笼子”

纪律建设是规范性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治本之策,权力是高校内部治理的核心要素,包括法律和行政赋予的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和民主权力,权力必须服从纪律。为了避免复杂学术生态组织系统内多元权力的混乱和僭越,需要加强大学内部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的建设,从而形成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使权力在纪律的框架之内行使。具体路径上,可以科学划定多元权力界限,规范多元权力运行机制,强化多元权力运行监督,使各部门、单位之间权责明晰。

(六)制度建设完善大学制度,坚持依法治校

制度建设具有关键性地位,建设现代大学制度是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新的目标与任务,两者共同具有调节关系、规范行为的功能。制度的建构一方面是对现实问题的细致反映,另一方面是对深层次体制问题的精准指导,对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求更高,要求在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上下功夫。高校作为具有公共管理职能的社会组织,内部存在多项管理职能和复杂权利义务关系,发挥党的制度优势是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具体路径上,可以把党的领导、党的建设制度融入现代大学各项制度规定,把党的决策部署融入办学治校各项管理规范,使依规依章依制度治党、依法治校成为基本方略。

(七)反腐倡廉嵌入内部控制,净化政治生态

高校内部控制是控制腐败的常规型治理机制,核心任务是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两者存在互动关系和内在关联,反腐倡廉是内部控制的基本职责,内部控制是反腐倡廉的重要手段和路径。高校将反腐倡廉嵌入并强化内部控制,不仅可以使腐败风险和业务风险的控制关口前移,还能整合纪检、审计、财务等多部门资源,形成反腐倡廉的协同力和聚合力。具体路径上,可以在内部治理的“源头性防控”“系统性防控”“重点性防控”全过程功能中嵌入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处理好形式与内容、分工与协作的关系,着力规范业务内容和执行流程,规范岗位责任管理制度。

猜你喜欢
权力办学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