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新时代高校行政文化之初探

2023-09-10 05:42郭涟涟
大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行政时代建设

郭涟涟

(中山大学 系统科学与工程学院,广东 广州 510275)

2015年10月24日,国务院《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从国家层面对我国大学的建设发展进行了顶层设计,对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提出了总体要求[1]。2022年1月26日,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迈上新的历史起点。站在“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要办好扎根中国大地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就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战略定位,全力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建设[2]。

高校行政文化作为高校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科建设等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对推动高校治理结构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和“双一流”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高校要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完善以健康和谐行政生态为基础、以有效行政治理为保障、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产出一流学术成果为目标的大学治理体系,构建新时代高校行政文化,为高校“双一流”建设保驾护航。

一、构建新时代高校行政文化的重要意义

立足新的历史起点,构建新时代高校行政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具体包括:

第一,构建新时代的高校行政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环节,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应有之义。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方面,“行政精神是社会精神文明的一个构成,是社会精神文明在社会行政领域的集中体现”[3]。

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立足办学传统和现实定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动中华优秀教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构造具有时代精神、风格鲜明的中国特色大学文化”[4]。构建新时代高校行政文化,有利于高校内部凝聚共识、团结力量,实现文化育人、文化引才、文化治校的目的。

第二,构建新时代高校行政文化,是完善大学治理结构体系、推进大学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路径。构建和完善高校行政文化,有助于提高高校管理和服务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办学水平,优化内部治理结构,建设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的大学治理结构,切实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有效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影响力和话语权。

第三,构建新时代高校行政文化,是切实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抓手。良好的高校行政文化有利于高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为党和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有利于塑造良好的科研氛围和学术文化,在行政服务和行政管理之间形成动态平衡;有利于推进高校学科建设的良性发展,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有利于切实推动高校内涵式发展,建设扎根中国大地、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发展规律的世界一流大学。

二、新时代高校行政文化的内涵和功能

“文化”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内在于人的一切活动之中,影响人、制约人、左右人的行为方式的深层次的、机理性的东西”[5],在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和社会历史背景下具有不同的含义。“行政”是指一定的社会组织进行的各种计划、决策、组织、协调、监督、管理等活动的总称。高校行政人员实施的行政管理实践活动是高校行政文化产生的基础和前提。

新时代高校需要有适应新时代形势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培养高素质、懂管理、会服务的行政管理人员。构建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行政生态,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内涵:

一是思想统一、服务大局。高校行政生态要实现和谐发展,首要之义是高校全体人员要统一思想,凝聚团结一致、服务大局的共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如果高校行政人员和职能部门都不能克服个人本位、部门本位的思想,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各自为政,凡事只从自己的角度、从自己部门的角度出发,则无法形成合力办好大学。

二是严守纪律、作风过硬。打造一支严守纪律、作风过硬的行政管理队伍是和谐高校行政生态的组织保障。加强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是应对新时期新挑战新形势的客观要求,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环节。

三是团结协作、主动担当。团队精神、协作精神、主人翁精神和担当精神是和谐高校行政生态的精神内核。集体中的每个人都要以“主人翁”的姿态,甘当平凡的“螺丝钉”,勇于担当和奉献。“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智者搭桥,愚者筑墙”,拆台只能两败俱伤和形成内耗。高校行政部门和职能部门只有互相补台搭台,才能形成合力,发挥“1+1>2”的效应,成就彼此办成大事。

四是提前谋划、执行到位。高校行政生态要和谐发展,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又要抓好落实和高效执行。国际新形势和“双一流”建设目标对高校的行政管理和服务效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的各项工作,无论是教学科研、学科发展、社会服务,还是对外开放、文化建设、队伍建设等,不仅关系到高校本身的发展,更直接关系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作为支撑高校行政管理和服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必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来布局和落实各项工作。

五是人心温暖、长效发展。和谐的高校行政生态只有能够温暖人心、凝聚人心,才能真正实现可持续的长效发展。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一环就是打造和谐温暖的氛围,通过党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师生利益为关切,真正塑造服务型和谐高校行政文化。

新时代高校行政文化的功能可以归纳为“四力”,即导向力、约束力、凝聚力和激发力。首先,高校行政文化具有强大的导向力,良好的行政文化能够引导高校的办学方向、教职员工和学生的价值取向等朝着正确的方向可持续发展。

其次,高校行政文化对高校的行政实践活动具有约束力和规范功能,能够对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行为以及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起到规范约束的作用。

再次,高校行政文化具有凝聚力。良好的高校行政氛围能使高校内部个体对学校产生强烈的组织归属感和认同感,能够形成团结向上、共识凝聚、通力合作的和谐氛围。最后,高校行政文化具有激发力。良好的高校行政文化能够以人为本,调动和激发高校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内生动力,推动建设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内涵式发展。

三、构建新时代高校行政文化的实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全面地对年轻干部提出了6个方面要求,强调要信念坚定、对党忠诚,注重实际、实事求是,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坚持原则、敢于斗争,严守规矩、不逾底线,勤学苦练、增强本领。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勉励年轻干部努力成为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栋梁之材,为新时代干部队伍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也为新时代高校行政文化的塑造指明了方向[6]。要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新时代高校行政队伍,构建新时代高校和谐行政生态,主要包括以下六大路径:

(一)“和”——以思想引领促共识合一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牢固树立“四个意识”。高校各级单位可通过党建引领、思想引领,采用理论学习长效化、谈心谈话常态化、行政例会定期化、团建活动经常化等灵活多样的思政工作形式,促进交流、凝聚共识、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中医临床基础系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其支部建设坚持以制度推进教育,以“两学一做”常态化推进理论水平进步,引导党员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党建与事业发展深度融合,在教学、科研、医疗各领域取得突破性进步[7]。

(二)“谐”——以责任担当促团队协作

高校的行政团队要高质量、高效率地运作,既要通过岗位工作手册明确职责分工和负面清单,又要树立主人翁精神,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分工不分家、补台不拆台。无论是高校的职能部门和院系各单位,还是落实到各个岗位,都要有明确的职能定位和分工。制订较为完善的岗位工作手册,规定工作范围和工作内容,有助于厘清岗位权限和主业职责,明确任职要求和考核指标,强调工作纪律和负面清单,提供履职指南和支撑制度,以此明确岗位主体责任和履职要求,从而使各岗位的履职尽责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利于提高履职水平和行政效率,有效提高学校行政管理的履职制度性、规范性和科学性。

(三)“行”——以常态培训促行家里手

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不仅应是各自负责业务领域的专家,也应该是具备综合素质全面,业务能力过硬的“多面手”。中山大学非常重视行政管理人员的履职培训,定期围绕党建、教务、学工、科研、财务、预算、公文、外事、后勤、健康等主题开展新入职教职工培训、日常业务培训、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培训,以集中培训与日常培训相结合,系统培训与分类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全面提升行政管理人员的履职能力、职业素养和综合素质,助力学校各项事业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四)“政”——以制度建设促行政能力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要实现行政文化的转型,即从纯粹管理型、集权型的行政文化转变为“管理+服务”型、“集权+参与”型的行政文化。高校要建立系统的制度体系、科学的决策机制、协调的运行机制和长效的监督体制,严格落实岗位责任制和履责问责制,加强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推行大学章程建设,完善现代大学制度。高校要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维护党委的核心领导地位,保证校长依法依规履职尽职,合理明确领导班子分工,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同时还要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建立完善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并严格予以执行,增强高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随着“双一流”建设和高等教育“放管服”改革的深入推进,高等学校推行校院两级的管理和运行体制普遍得到认可和推行。改革创新目的是扭转学院从属、被动和弱势的地位以及“等、靠、要”的依附思想,从“校办院”转变为“院办校”,强化二级学院的自主办学权和激发二级学院的办学动力和积极性,优化资源配置,激发治理活力,实施差异化、特色化、精准化的改革。近年来,高校领导干部出现贪腐等问题的不在少数,暴露了高校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加大对重点人员、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监管,建立健全纪委监督、巡视巡查监督、干部监督、审计监督等系统性、全方位、立体化的监督制约体系,完善事前预防和预警、事中监控和控制、事后处置和完善的风险防控系统,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五)“生”——以机制创新促生机活力

高校要建立和保持良好的行政生态,首先要建立和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鼓励管理干部踏实做事、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良好的行政生态需要有适应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的体制机制作为根本保障。新时代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既要灵活有弹性、以人为本,又要开放立体、多元分类。高校在构建和谐行政生态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考核评价机制的作用,同时把握好习近平总书记“三个区分开来”的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果导向,通过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机制选拔、调整、激励和约束干部,通过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干部主动作为、勇于创新和改革攻坚,充分调动和激发管理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营造具有生机活力的高校行政生态。

(六)“态”——以文化建设促良好态势

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不只是器物层面或工具理性层面的现代化,更要重视内在的价值和精神的现代化”[8]。高校要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行政生态,需要加强学校的文化建设,打造特色鲜明的、高品质的高校文化品牌,培育高校行政文化核心价值观,同时加强人文关怀,关心关爱干部,增强行政管理干部的获得感、荣誉感和归属感。只有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决策和管理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人的核心价值,才能充分激发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和开拓进取的精神[9]。对干部的严管和厚爱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满怀热情关心关爱干部”。高校应通过丰富工会活动、完善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建立健全荣誉表彰制度、心理健康保障制度等,营造和谐温暖、健康向上的良好行政氛围[10]。

四、结语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更好推进“双一流”高质量内涵式建设,高校应重视营造和谐行政生态,通过以思想引领促共识合一、以责任担当促团队协作、以常态培训促行家里手、以制度建设促行政能力、以机制创新促生机活力、以文化建设促良好态势等六个方面构建新时代高校和谐行政生态,真正办好立足时代、扎根中国、面向未来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

猜你喜欢
行政时代建设
行政学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