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内卷化现象探析及对策研究

2023-09-10 05:42曹婧
大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内卷竞争价值观

曹婧

(山东财经大学 会计学院,山东 济南 250000)

近年来,“内卷”一词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追捧”,由网络用语逐渐成了科研领域的学术热词[1]。“绩点卷王”“万物皆可卷”等网络词汇变成大学生日常自我调侃的口头语,但这也正是对他们学业、自我发展等压力的真实写照,调侃中让人感受到更多的是压力、焦虑与无奈。虽然我国高等教育在不断向普及化阶段发展,但是优质的教育资源仍然有限,这就导致大学生普遍陷入了这股由竞争压力带来的“内卷浪”中,争夺保研资格、争取高绩点出国留学、争取奖学金等。适当的竞争很正常,能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但“内卷”这种过度的竞争认知和行为,会让学生陷入“消耗精力—未达到理想结果—投入更多精力”的恶性循环,从而产生焦虑等消极情绪。文章借助心理学、社会学等相关知识,探究大学生学业内卷的概念、内涵以及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从而对其学业内卷行为进行引导。

一、内卷化内涵及表现形式

(一)内卷化内涵

“内卷”是“纠缠不清、内缠的事物及其逐渐退化的一种倾向”,这是康德在《判断的批判》中提到的。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黄宗智进一步引入边际效益递减概念,他将“内卷化”定义为“没有发展的增长”的经济状态。每个学科领域,对于“内卷化”的定义都有不同的侧重点。在社会学领域,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过快,这使他们的社会发展出现困境,在此时,涂尔干提出了社会容量以及社会密度这两个概念。他指出当社会容量的增长速度比较慢,落后于社会密度的膨胀时,内卷就会随之产生。当社会关系的冗杂无法被容纳时,就会导致个体间职业竞争的“白热化”。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内卷化逐渐被运用在教育、社会等领域,被描述为是一种高度一体化的白热化竞争现象。当然,内卷化这一概念在教育界未形成明确的共识和定义,但是学者们对“内卷化”的定义和研究都有以下共同特点:第一,内卷化的外部表征的探究可以从结构表征和功能表征入手;第二,内卷化的内部演化表现出内涵无增长以及路径僵化。

(二)内卷化表现形式

目前,面对高校扩招,但教育资源并不平衡和不充足的困境,大学生的内卷化现象也在不断加剧,从一定程度上讲,内卷成了一些大学生逃避现实、延缓就业、规避风险的借口。在内卷过程中,大学生们会出现懈怠、焦虑、迷茫、抑郁等心理和行为表现,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个体的内生动力不足

在内卷化过程中,部分大学生会在心理上表现为缺乏内驱力,抗压能力较差、依赖性比较强、自我意识的淡化和匮乏,对个人的规划模糊、迷茫等特点。有些大学生,在高中时备受关注,进入大学后,对自我的定位过高,希望像高中时一样,得到他人的赞扬,因此陷入了“名誉”的盲目竞争中。还有部分学生,通过与周围人比较,来明确自己的定位,从而建立自我概念。当大学生在缺乏内生动力时,就很容易出现从众、随波逐流等情况,为绩点、为奖学金等“你争我抢”,从而进入内卷,产生消极影响。这时,如果在激烈的竞争角逐中胜出,当个体达到阶段性胜利超越某人时,会产生迷茫感和空虚感。如果没有达到自己的既定目标,在与他人的比较中就会产生“沮丧效应”,如果经常如此,还可能会造成习得性无助。

2.奋斗价值观出现模糊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应运而生,人们价值观越来越多样化。由于大学生受到内卷化大环境的影响,奋斗的价值观出现了异化。价值观的本源是具有劳动性的人类社会以及不断变化发展着的物质世界。但是随着内卷化的出现和不断发展,部分大学生对于奋斗价值观的理解出现了偏差。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体现。内卷化的不良竞争使得大学生感受到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这就让他们感受到与我们提倡的“艰苦奋斗、拼搏进取”的价值观有出入,造成了他们奋斗价值观的扭曲,这也是最近几年“佛系”“躺平”等热门网络词汇出现的原因。内卷化的过程中,会存在两种分化的价值理念,一种是优秀的大学生扎堆似的抢夺优秀稀缺资源,另一种是干脆选择放弃,变为“躺平”一族。已有研究表明,大学生们的“佛系”“躺平”等行为,实际上是他们在应对社会风险时的一种自我保护。部分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会选择放弃努力来回应时代内卷,以“卷不动就躺下”等借口来逃避现实的竞争压力,进行自我慰藉。长此以往,部分大学生会陷入一种消耗时间、精力,但是没有回报的死循环中,对他们心理上,甚至生理上都造成了巨大的压力。扭曲的、变形的奋斗价值观表现为盲目竞争、过分竞争等,正是这样的不良竞争进一步助长了内卷化。同时,内卷化又造成了恶性竞争的进一步发展[2]。

3.自我认知的低价值感

大学生的内卷化现象还表现为,自我价值感低下。在高度一体化的白热化竞争中,部分大学生为了追求更高绩点、体制内工作、保送研究生等更多的荣誉和更好的资源,他们会不加思考地投入到盲目的竞争中,在信息的接收和行为的选择上始终处于一个相对被动的状态。也有些大学生极度渴望被人认同,不敢与他人进行辩论,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自我价值感很低。还有部分大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并没有遵循内心想法,而是强迫自己参加学生社团,从而“抱团取暖”。例如有的考研学生,明明已经完成了自己的计划,为了不落后于其他同学,或者出于压力,怕别人超越,一定要比别人晚回宿舍甚至回到宿舍后,只要看到舍友在学习,还会再拿出课本挑灯苦读。这种在以荣誉、成绩以及升学、体制内就业等的利己主义思想导向下,学生会出现自我价值感低下、自我目标模糊、自我定位不清晰等问题。

二、大学生内卷化原因

(一)外在因素

1.社会转型发展导致的竞争加剧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转型不仅为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面对社会转型下的不确定性,会造成焦虑和不安,这就意味着,很多大学生会参与到这种竞争和内卷的浪潮中。过去的几年,受到新冠病情感染影响,很多大学生,包括其父母,都看到公务员、教师等体制内工作的稳定性,参与到考编的内卷中。同时,从社会阶层的流动层面来看,家庭背景、父母职业等,对后代的择业、社会地位等影响较为深远,很多学生想要打破阶层固化,拥有更多的优秀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会开启“加速前进”的模式,试图通过短时间的努力来提高时间的效率,用短时间来取得大成就,从而会导致他们陷入竞争、内卷的怪圈。但是,当最后结果不理想时,付出与收获不成正比时,大学生的内生动力会逐渐被消磨掉,造成心理的失衡。

2.网络假象存在于虚拟空间中

“网生代”“数字土著”等词汇成为00后大学生的代名词,很多时候大学生是通过网络媒介获取信息资源,通过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交互获得个人的安全感。一方面,虚拟世界的竞争营造了许多假象,很多人在虚拟世界中不断加速、拼命前进,陷入了能力和雄心不相符的“怪圈”。当很多人在追求同样的东西时,会让大部分人认为这种东西有价值,然而却忽视了这并不是真实世界。以往研究指出,在虚拟的舆论环境中,为了获得安全感和归属感,个体更倾向模仿群体行为,更容易从众。在网络的放大作用下,大学生们开始不自觉地卷入这一流行语所设定的环境中。在虚拟化网络环境中,信息的不对称性,导致很多大学生彼此盲目的竞争[3]。另一方面,网络信息的爆炸,造成了很多人个人角色定位的模糊,互联网的放大渲染了朋辈效应。“舍友努力学习,我就需要挑灯夜战”。在内卷过程中,往往对自己和对方都没有清晰的认知,容易被虚拟空间的表象蒙蔽。为了能够得到更多的优质资源、稀缺资源,不管自己是否需要、是否合适,都要削尖脑袋去争取,没有理性分析投入与产出的收益。对自己缺乏准确的定位,渴望通过没有上限的“显性努力”来证明自己,往往会导致“精疲力尽”,从而导致陷入迷茫,不能自拔。

3.教育评价机制的导向存在偏差

目前高校教育评价体系仍然比较单一,在奖学金、保研资格、优秀荣誉称号等评比中仍然以成绩为主,当然,学校也会将志愿服务、科创竞赛和社会实践等方面纳入考核体系。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唯分数论、唯学生干部论的现象仍然比较突出,成绩好的学生一般情况下也是入党的优选人、班干部的优选人、奖学金的候选人,导致了成绩中等或靠后的学生机会较少。在高校管理中,评价体系过于单一,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内卷,进而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一方面,会让拔尖的学生为了争夺更为优质、有限的资源,产生非理性的竞争心态、利己主义思想。获得奖学金、推免资格是他们的奋斗目标,学长、学姐传授的高分“捷径”成为他们的秘籍。另一方面,较为靠后的学生,再努力似乎也无法超越,无法获得自己追求的荣誉,往往会因为卷不动了而被迫选择“躺平”,最终导致其在内卷化过程中失去冲劲,内驱力耗尽,没有规划,成为“咸鱼”。

(二)个体内在因素

1.大学生的理想信念还不够牢固

这是内部因素中首要的,也是大学生参与内卷化的根本原因。理想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对某种思想、理论和事业所抱的坚定不移的观念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也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对大学生的人生选择起到了灯塔的作用。但是,现在有部分大学生,并不能清晰的认识“我是什么样的人,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关于自我认知的一系列问题。大部分大学生在努力地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并在满足自身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这样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很多大学生会出现为了竞争而竞争,卷入无意义的白热化竞争中,在竞争中对于自己的兴趣、能力等并没有做清晰的分析和认知,那理想信念更无从谈起。有些大学生并不是为了本身提高,而是害怕脱离群体被迫做出选择。这种盲目从众的竞争使得很多大学生缺乏对自己理想目标和能力的深度分析和思考,对自身的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等没有清晰的认知。

2.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知不够充分

有部分大学生对自身学习能力的认知不足。所谓自己对能力的认知,就是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去完成某个任务、实现某个目标的能力的认识,不同的认识会导致不同的行为和结果。积极、正面的认识更容易激发人们的行为动力,进而达到理想的结果,消极、负面的认识更容易让人丧失斗志、阻碍目标的实现。目前,很多大学生自我定位不准确、自我评价偏高,甚至有的出现自负心理,导致其面对失败和挫折时,会选择从外部分析客观原因,认为是运气不好,或者外部条件的变化,下次又不加改变的投入更加激烈的内卷化中,长此以往,形成“消耗精力—毫无结果—再投入”的恶性循环。

3.对社会竞争的认知不够全面

大学生们彼此竞争、内卷、相互内耗,不满意竞争对手的各方面,使得自己陷入无限的痛苦中,怀疑自己,为了逃避,也不愿意跳出内卷的怪圈。还有一些大学生,希望通过每天的忙碌来证明自己的努力和对未来的追求,最后在复杂的社会竞争环境中迷失了自己。

三、去内卷化措施分析

(一)借助思政课主渠道,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指出,“我们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理直气壮开好思政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4]。思政课作为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加强,在创新中不断拔高,高校思政课需要通过知识教学和社会实践培育当代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让大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中培育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提升历史使命感,最终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有理想的青年有了灯塔,大学生们就不会迷茫,就不会被迫、盲目地参与内卷中,而是根据理想信念,合理规划,远离内卷化的浪潮[5]。

(二)借助网络媒体平台,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

网络是影响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奋斗价值观的重要平台,也是宣传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奋斗价值观念的新的主要渠道。奋斗价值是每一位当代大学生的必备素养之一,为牢固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奋斗价值观念,作为教育者应借助网络平台不断地、广泛地宣传奋斗精神,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例如,可以利用部分流行文化的积极作用,将“奋斗本身就是一种美”的观念,融入大学生价值体系之中。通过“五四评优”“榜样的力量”等活动,宣传“最美奋斗者”等事迹,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弘扬社会主流奋斗价值观念,在学校形成“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校园风气。

(三)以“双创”为契机,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目前,高校越来越重视“双创”,创新也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高校作为贯彻党的创新教育方针和践行国家创新政策的主阵地,应该将“双创”融入教育教学、教育评价体系,创造性继承优秀教育模式和创造性转化教育评价体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改变传统的单一评价方式,引入对大学生的综合评价体系,在遵循合理的价值范围内,支持学生创新想法,鼓励创新做法,激发学生的创新干劲,培育创新精神,让更多学生逃离“考编”的内卷“大浪”,找到自己的人生价值。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大学生的内卷化现象,我们需要理性分析其内外部原因,认清内卷化的表现形式及其造成的不良影响,提出跳出内卷化怪圈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建议[6]。对内卷化的干预,不是对竞争的反对,而是对不良竞争、无效竞争的干预,引导鼓励大学生树立良性竞争观、奋斗观,明确自身的责任和目标,做一个不负时代、不负理想的青年奋斗者。

猜你喜欢
内卷竞争价值观
莫陷内卷空焦虑,有益努力最可取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摆脱内卷焦虑,你只需要做这一件事
大热WOB发型
感谢竞争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儿时不竞争,长大才胜出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