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平衡理论及数值模拟在沿空合理小煤柱宽度确定中的应用

2023-09-09 08:07王红敏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8期
关键词:空掘巷煤柱宽度

王红敏

(霍州煤电集团辛置煤矿,山西 霍州 031400)

1 工程概况

辛置煤矿10-412 工作面主采10#煤,10#煤层位于二叠系太原组下段上部,煤层平均厚度2.6 m,煤层倾角1°~9°,平均为4°,整体稳定可采,结构复杂,含2 层夹矸。煤层具体顶底板情况见表1。

表1 煤层顶底板结构

10-412 工作面位于东四皮带巷右翼,北部为10-410 两巷,东部为10-406 工作面采空区,南部为10-435 设计工作面,西部为10-410A 工作面采空区。目前正在掘进的10-412 运输巷,用于10-412 工作面的运煤、进风及行人,巷道为矩形断面,净宽4.0 m,净高2.6 m,净断面积为10.4 m2,设计长度为1267 m。

为了在保证矿井安全高效回采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回收率,考虑采用小煤柱沿空掘巷的方式掘进10-412 运输巷,需对沿空掘巷小煤柱的合理宽度展开研究[1-4]。

2 沿空掘巷煤柱宽度理论分析

2.1 煤柱中性区定义

沿空掘巷所留设的小煤柱,在覆岩载荷及集中应力的作用下会发生横向变形,分别向巷道内及实体煤侧鼓出,当其变形量超过极限值时,煤柱便会发生破坏。由于煤柱受压后会向2 个相反的方向发生横向变形,因此,其中部必然存在横向变形为0的区域。若该区域较小,则煤柱稳定性较差,若该区域增大,则煤柱越稳定。因此,中性区即为煤柱内水平位移为0 或接近于0 的区域,其示意图如图1。

图1 煤柱中性区示意图

煤柱宽度太小,则中性区范围不足,导致煤柱受压后稳定性较差,易破坏失稳;若煤柱宽度过宽,煤柱内的中性区范围较大,在压力作用下发生的横向变形也不会超过极限值,煤柱稳定性较好,但煤柱过宽会导致资源浪费严重。因此,合理的煤柱宽度应是保证其内部有一定宽度的中性区,保证其能够承受本工作面的采动应力即可。

2.2 煤柱合理宽度计算分析

采用极限平衡理论对小煤柱合理宽度进行计算,其模型如图2。

图2 煤柱宽度计算模型图

图2 中,x0为煤柱受上区段工作面采动形成的塑性区宽度;x2为本巷道掘进时造成的煤柱塑性破坏宽度;x1为煤柱内部的中性稳定区宽度,一般取(x0+x2)的30%~50%。

则合理煤柱宽度B=x0+x1+x2。

其中,采空区侧煤柱塑性区宽度x0的计算公式如下:

该巷道掘进时造成的煤柱塑性破坏宽度x2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m为工作面采高,m;λ为侧压系数;φ0为煤体内摩擦角,(°);K为采动应力集中系数;ρ为覆岩平均密度,t/m3;H为煤层的埋藏深度,m;C0为煤体的内聚力,MPa;px为巷帮所受的支护作用,MPa;r为巷道宽度的一半,m;η为巷道塑性破坏区的修正系数。

将10-412 工作面的上述参数代入公式中进行计算,得出x0=3.81 m,x2=0.75 m,则x1=1.37~2.28 m,小煤柱的合理宽度范围为5.93~6.94 m。

3 合理煤柱宽度数值模拟分析

3.1 建立模型

依据10-412 工作面及其邻近工作面的实际赋存条件,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建立模型,模型尺寸为:长×宽×高=300 m×120 m×80 m。根据工作面埋深,在模型顶部施加5.1 MPa 的垂直应力以模拟覆岩压力,侧压系数为1.0。通过边界条件约束模型两边的水平位移及底部的垂直位移。计算时,煤岩体的物理力学参数按表2 进行赋参。

表2 煤岩体物理力学参数

根据理论分析结果,确定出模拟中的煤柱宽度分别为3 m、4 m、5 m、6 m、7 m、8 m、9 m、10 m、11 m 九种。模拟主要分析煤柱的水平变形,根据煤体的弹性变形极限,规定煤柱内水平变形范围在±12 mm 内的为中性区。

3.2 模拟结果分析

1)中性区范围模拟结果

图3 为不同煤柱宽度下中性区宽度及面积占比。

图3 不同煤柱宽度下中性区宽度及面积占比变化图

由模拟结果可知,煤柱内中性区宽度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而增加,但中性区面积占比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呈先增后减又增的趋势。当煤柱宽度由3 m 增加到6 m 的过程中,煤柱内中性区面积占比增幅明显,说明当煤柱宽度范围较小时,增大煤柱宽度可明显提高煤柱稳定性;当煤柱宽度由6 m 增加到8 m 时,中性区面积占比有所降低,这是由于此宽度煤柱下存在应力集中,中性区面积增加速度滞后于煤柱宽度增速导致的;当煤柱宽度超过8 m 后,中性区面积占比又开始增加,但增速不高,煤柱也随之更稳定。

2)锚杆支护对中性区的影响

模拟分析了锚杆支护对煤柱承载能力及中性区宽度的影响,模拟结果如图4。

图4 支护后煤柱中性区和承载能力变化

由图4 可知,对煤柱进行支护后,煤柱的中性区宽度及承载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支护后,煤柱中性区宽度增长率随煤柱宽度的增加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在煤柱宽度为6 m 时达到增速峰值,为9.5%;而煤柱承载能力的增长率却随着煤柱宽度的增加逐渐降低,在煤柱宽度为6 m 时,煤柱承载能力增长率有一定的回升,后持续降低。这说明当煤柱宽度低于6 m 时,锚杆支护可显著提高煤柱的中性区宽度及承载能力;当煤柱宽度大于6 m 时,锚杆的支护作用对于煤柱中性区宽度及承载能力的影响逐渐降低。

综合理论分析及数值模拟结果,结合现场实际条件,确定出10-412 运输巷沿空掘巷合理小煤柱的宽度为6 m。

4 现场应用效果分析

10-412 运输巷采用6 m 小煤柱沿空掘巷后,在巷道内布置测点,监测掘进及回采期间围岩表面的变形情况。监测结果表明:巷道围岩在掘进后15 d内的变形速度较大,并在32 d 后逐渐趋于稳定,其小煤柱帮的最大移近量为76 mm,实体煤帮的最大移近量为59 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92 mm;工作面回采期间,超前段巷道的两帮最大移近量为280 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76 mm,整体变形量均在允许范围内,表明6 m 宽度的小煤柱能够满足生产需求。

5 结论

1)对小煤柱的中性区进行了定义,并根据10-412 运输巷的实际地质条件,采用极限平衡理论计算得出合理小煤柱宽度为5.93~6.94 m。

2)采用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分析得出,当煤柱宽度范围较小时,增大煤柱宽度可有效提高其稳定性,且支护后,煤柱宽度为6 m 时,煤柱内中性区宽度增长率最大;结合理论分析结果,最终确定合理小煤柱宽度为6 m。

3)现场应用结果表明,采用6 m 煤柱宽度进行沿空掘巷后,掘进期间,巷道小煤柱帮的最大移近量为76 mm,实体煤帮的最大移近量为59 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92 mm;工作面回采期间,超前段巷道的两帮最大移近量为280 mm,顶底板最大移近量为176 mm,整体变形量较小,满足生产需求。

猜你喜欢
空掘巷煤柱宽度
采动影响下双巷掘进煤柱承载特征研究
红细胞分布宽度与血栓的关系
四老沟矿回采盘区煤柱沿空掘巷支护技术研究
孩子成长中,对宽度的追求更重要
沿空掘巷围岩控制技术的发展与展望
建筑物下煤柱巷道穿采分析
窄小煤柱沿空掘巷围岩变形控制技术研究
保护煤柱宽度的理论值分析
大倾角煤层沿空掘巷区段煤柱宽度留设及支护技术
电磁辐射仪在确定上覆煤柱及采空区探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