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导向审计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路径探究

2023-09-09 03:45郑州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商场现代化 2023年16期
关键词:审计工作导向国有企业

■沙 锋 郑州公共住宅建设投资有限公司

内部审计工作承担着重要的预防保护、评价评估职能,能够较为及时准确地发现国有企业内部管理中的问题,避免国有资产的流失和不当损耗。随着我国产业布局的调整,国有企业面临的内部、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如何提升内部审计效能,规避传统审计中常见的误区、疏漏,保障国有资产配置率和利用率的优化,成了诸多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有必要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进行融合和完善。

一、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及流程

1.风险导向审计的特征

风险导向审计是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持续更新、发展的产物,倡导将事前审计作为核心,充分考虑经营环节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完善审计流程和方法,进而实现风险控制、内部审计的统一,为企业持续经营奠定基础。与传统审计思路相比,其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强调事前审计。传统审计工作中侧重关注财务、业务活动,目光多聚集于已发生的事务;风险导向审计则更多聚焦于未发生的风险隐患,倡导通过审计活动的开展,及时、有效地预防风险的发生,对于管理决策、投资决策的影响也更为明显,事前管理特征十分显著。②重视风险评估。传统审计的目标多集中在查错防弊、减少错漏的层面,力图借助审计手段发现隐患问题,遏制资产挪用、利益输送等违法违规行为;风险导向审计以更加新颖的目光看待该项问题,主张通过风险评估、改善,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者的实施目标、思路均有较大差异。③审计范围更广。传统审计模式下,审计范围的设定是相对固定和有限的,包含了账表查阅、原始凭证查阅,以及规章制度检查等内容;风险导向审计涉及的对象和内容则更加多样,包含了经营管理各个环节的所有事项,力求从全过程视角出发挖掘风险、提出预警,因此审查范围更加广泛。

2.风险导向审计的流程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有着较为成熟的方法体系和运行流程,从实践角度看,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步骤:①识别评估风险。需要全面系统地了解和掌握潜在风险因素,既包含外部政策、市场、竞争环境因素,也包含国有企业内部管理运营因素,借助“SWOT”等先进风险识别工具客观展现风险全貌,准确评估不同风险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经济损失等,定量+定性评估,以确保科学性,为审计工作的后续开展做好铺垫。②制订审计工作计划。在确定风险分布情况的基础上,对重要风险、影响较大风险进行提取和梳理,对应制订审计项目计划与方案,积极明确审计目的,开展审计分工安排、时间安排以及方法技术安排等,切实增加风险导向审计的可行性。③实施审计程序。正式审计环节,审计人员需要充分、全面地获取相关资料,与管理层人员、财务人员等建立联系,借助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相关信息,对可能存在重大风险的领域开展优先复核性测试。④出具审计报告。审计报告是国有企业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重要成果,需要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编写制作,然后与单位沟通、提交报告、归档报告,形成有针对性的结论和建议,为管理决策和风险预警指明方向。⑤后续审计。后续审计是对前述审计步骤的补充,主要针对风险事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可以进一步发挥风险导向审计作用,体现闭环管理理念。

二、风险导向审计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的应用价值

1.有助于保障国有资产安全

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是现阶段国有企业改革进程中极为关键的焦点话题,在既往的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中,国有企业进一步强化了国有资产监管力度,营业现金比率、利润总额和净资产收益率等指标被纳入资产及资产效能评估系统,公益性业务分类考核机制稳步推进,给国有企业资产维护提供了坚实保障。党的二十大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化发展阶段,对于国有资产监管工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在此背景下,推进实施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可以显著提升国有企业管理层对潜在财务、运营、人员管理风险的识别掌握能力,帮助其及时发掘国有资产流失风险、国有资产配置效率下降风险,从而准确消除财务管理盲区和漏洞,有效防范资产挪用、利益输送等违法违纪行为,将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扼杀在摇篮之中。

2.有助于完善企业治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经济增速放缓,产业格局升级迭代趋势明朗,以知识、科技为代表的新生产要素表现愈发活跃,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活力。国有企业作为其中重要的驱动者、引领者,不断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方面、经济布局战略调整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化阶段,国有企业面对的内部经营风险、外部竞争环境更加复杂多变,企业必须通过治理体系的完善、管理制度的优化提高效率。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的推行,可以从国有企业业务流程运行情况、管理制度实施情况,以及外部竞争环境、内部经营环境变更情况等角度入手,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有针对性的审计调查,从而精确、客观地得到风险程度分布结果,为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的调节和健全提供依据。

3.有助于达成企业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位置,主要描述企业在中短期内预期取得的经营成果,其中既包含了盈利能力、社会责任要素,也包含了生产力、研究开发能力等要素。随着我国经济布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也发生了一些改变,各企业主体对自主创新能力、现代企业制度的搭建诉求更加强烈,潜在的风险因素也更加多样。在此环境下推行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可以较好地提升企业自我检查、自我评估能力,帮助企业更好地找到转型发展过程中的阻碍因素,有效避开转型速度过快、转型保障不足带来的转型失败风险,更好地把握人员、资金等要素的管理要点,从而更快地达成“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的战略目标。

三、风险导向审计在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中的运用路径

1.强化风险识别,提升审计效能

重视风险评估是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关键特征之一,审计人员需要在准确评估国有企业内、外部风险因素的基础上,对应制订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方向。因此,在风险导向审计推进过程中,要着重聚焦风险评估问题,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评估方法体系和流程规范,为后续的审计工作做好铺垫。要秉持多元化思路设计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和审计方法体系,灵活运用财务报表分析法、环境分析法等,建立起对内外部环境的全盘认知,然后借助指标评价手段开展定量分类,找出危害较大、发生概率较高的风险因素,为后续的重点审计、抽样审计等提供依据。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一步规范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操作流程,要求审计人员提前明确审计目的、方法,以及执行团队与截止日期。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则要发挥好核对法、审阅法、复算法等书面审计工具的效能作用,搭配盘点法、观察法等实物实证分析方法、审计调查方法等确保风险识别的准确性。以风险识别结果、审计评估结果等为依托,做好控制测试、实质性测试工作,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全面、准确的测试评估,客观衡量其是否遵循“权责利对等”原则、“成本效益”原则等,看是否存在管理混乱的多余制度,并对应得出审计结论。此外还应当明确风险导向内部审计资料编制要求,提交的审计报告中既要包含审计结论、审计建议,也要涵盖审计范围、审计依据等内容,做好后续的反馈意见征求、审计交流沟通工作,切实提高风险审计成果的适配性、针对性,为国有企业潜在风险的防范提供支持。

2.创新审计方法,增强预警能力

近年来,我国科技产业崛起迅速,以云计算、区块链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得到推广,在多个领域实现了融合应用,为行业生产效率、管理效能的提升注入了活力。国有企业组织开展风险导向内部审计工作过程中,可以打开思路,积极引入新兴技术手段,摒弃传统单一手工查账、现场查账的方式,借助大数据、信息化技术加快资料采集速度和分析处理速度,切实解决现代国有企业组织层次多、业务流程复杂、审计难度大的问题,保障风险导向审计得以平稳、有序开展。也可以结合国有企业经营管理情况,搭建系统化的数据信息库,在信息库管理平台中开辟电子凭证管理板块、电子账簿管理板块、电子报表管理板块等,在风险导向审计环节直接从数据库中调取相关信息,借助平台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辅助处理,生成各种形式、内容的可视化报表,精准、具体地发现国有企业生产、销售、管理等环节存在的风险因素,促进风险导向审计效能的发挥。需要注意的是,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需要的资料数据体量较大,牵涉部门、内容较多,数据库的应用虽然提高了分析效率,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风险,数据库一旦遭受攻击,将会带来数据泄露、失真等隐患,给国有企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在风险导向审计过程中,要提前把握和防范此类风险,尽快完善机房门禁设施,采用多重身份识别技术管理登入账号,实行岗位接入权限差异化管理制度,定期升级数据库防火墙系统等,保障风险导向审计得以顺利、有序开展。

3.优化人才结构,助推审计发展

在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模式中,审计人员承担着主要的风险评估、方案制定、审计实施职能,审计团队专业性、人员结构合理性直接关系着审计工作质量,务必要充分重视。国有企业要结合经营管理实际加快内部审计队伍的建设步伐,借助校招、社招等渠道扩大招聘范围,让具备财务、管理、信息化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更多地进入审计队列,对国有企业内、外部环境进行全面系统的风险识别和评估,为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效能的优化提供保障。在优化人才结构时,一方面要加强团队结构分析,合理控制老、中、青三个年龄段的人才数量,通过返聘、延退等方式,鼓励经验丰富的老员工参与到审计工作中来,向新员工传授经验、指导方向。通过多元招聘渠道,吸引中青年人才加入审计工作队伍,发挥其理论知识扎实、信息素养较高的优势,提升风险导向审计的效率和质量。另一方面要加快审计人才库的搭建,与当地高校、审计事务所等建立合作,不断充实后备人才力量,促进内部审计队伍人才结构的健全和优化。除此之外,国有企业还可以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指引下,对现有的内部审计培训体系进行完善补充,在内部审计流程、审计法规等知识之外,增添更多运营管理、营销管理、战略管理知识,以及信息化管理、大数据管理知识等,综合运用案例分析、实战演练教学方法,帮助审计人员尽快掌握风险导向内部审计思路和要点,逐步搭建起立体化的国有企业风险控制知识架构。

4.完善保障机制,控制审计风险

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具有科学性、前瞻性特征,能够更好地适应现代国有企业组织结构复杂化、经营规模扩大化的发展趋势,有助于促成国有企业治理体系、管理架构的完善,帮助企业更好地应对各种潜在风险。基于此,国有企业在组织开展内部审计工作时,要有意识地考虑和评估风险导向审计的可行性,对应地完善风险导向审计保障机制,着力提升其权威性、独立性,为风险导向审计的开展营造更加良好、有序的氛围。国有企业要从组织上、精神上入手,双管齐下,现阶段我国国有企业董事会建设制度体系逐渐完善,外部董事会占多数的比例达到了99.9%,董事会内部职权分工更加明晰,运作管理更加规范,国有企业要把握好这一契机,以董事会公开商议机制为依托确定内部审计经理,其任免、淘汰均由董事会直接进行,最大限度地保障内部审计组织的独立性。国有企业管理层也要加快完善风险导向机制运行规范,以书面形式明确内部审计部门的权责分工,在企业集团内部全面推行部门经理负责制,由经理负责风险导向审计工作的组织运行、计划编制工作,经理直接对高级管理层、董事会负责,定期提交书面工作报告,实现内部审计管理扁平化,减少中间环节和人员的参与。在分配任务、指派人员时,也要充分保障审计的独立性,秉持风险导向工作思路,尽可能避免利益冲突和偏见,采用定期轮换方式组织内部审计,促进国有企业管理经营效率的优化。

5.落实审计整改,体现闭环理念

风险导向内部审计的实施目的是发掘和预警国有企业经营风险,为后续的防范提供依据和支撑,进而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发生概率,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性和企业战略科学性。基于此,在风险导向审计结束后,管理人员应当秉持闭环管理原则,积极推动和促进整改建议的落地实施,促进审计结果的应用。国有企业要建立系统化的内部审计回访机制,在追溯期间定期开展回访,对审计报告和建议中重点关注的风险隐患进行调查、评估,落实其是否在限定整改时间、整改节点之前履行了整改义务,推动内部控制系统的完善。回访环节要秉持深入化、本质化的原则,明确企业是否进行了深层整改,对与目标风险类似的风险要素是否有预警防范意识,能否举一反三完成类似整改工作,从源头上消除风险发生隐患。在充分调查了解回访结果的基础上,还需要出具详细的回访报告,向国有企业管理层直观呈现回访情况,详细说明相关部门、人员的整改进度,对于难以解决的风险问题、资产管理、人员管理隐患等,同样要给予特殊说明,与管理层商讨后得出最终的解决建议,充分体现闭环式的风险导向审计管理理念,达成全方位风险防范控制目标。

四、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深化发展阶段,如何提升内部审计效率、保障国有资产安全,成了诸多国有企业关注的焦点问题,在实践中务必要给予充分重视。要积极强化风险识别力度,着力提高审计独立性和客观性,适当引入大数据技术、信息技术等对信息展开分析,增强企业内部风险预警能力,同时不断优化内部审计人才团队,完善内部审计保障机制,落实审计整改策略,为国有企业的健康、有序经营奠定坚实基础。

猜你喜欢
审计工作导向国有企业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推动内部审计工作数字化的探究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高校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工作
“偏向”不是好导向
国有企业加强预算管理探讨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会计集中核算制下的内部审计工作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犬只导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