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霞
(南平市浦城县医院,福建 浦城 353400)
妊娠期孕妇发生持续高血压状态的情况称之为妊娠期高血压,是孕妇妊娠期特有的一种疾病。患者在妊娠期发生妊高症时,由于全身小动脉痉挛的原因导致患者出现蛋白尿、水肿、视力模糊等情况,严重者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甚至死亡等[1]。由于妊高症孕妇的血流情况,更容易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为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避免下肢静脉血栓情况的发生,临床常常在进行治疗的同时给予有效的护理干预[2-3]。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早期体位管理与运动护理干预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中的价值,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对84 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分别取自于我院在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时间段内救治的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其中对照组有患者42 例,观察组有患者42 例。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临床临床诊断为妊高症,并且伴随相关的临床症状和临床表现;(2)单胎妊娠;(3)无高血压病史;(4)患者及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时签订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有凝血功能障碍情况;(2)有其他脏器严重功能障碍者;(3)有精神系统疾病者;(4)患者下肢存在功能异常者;(5)有恶性肿瘤者;(6)不能完成研究者。
对两组患者进行相关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产次、年龄、高血压病史、身体质量指数(BMI)、营养状况等。
1.2.1 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内容包括监测患者病情、生命体征,按照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对患者进行常规分娩期护理等。
1.2.2 观察组患者使用早期体位管理和运动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
(1)患者入院以后,向其发放健康宣教手册,通过播放视频等方式完善健康宣教工作,告知患者遵照医嘱用药对病情管理、预后改善的重要性,针对护理方案、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相关并发症、预防措施等展开详细介绍,帮助患者了解合理运动的必要性,使其配合程度提升。产前落实血压监测护理、胎心与胎动监测护理等工作,依据监测结果指导患者开展适量孕妇瑜伽、健身操以及生育舞蹈等运动锻炼;产前向产妇介绍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性,帮助其掌握预防措施,指导其开展膝关节、踝关节等运动锻炼,即患者平卧于床上,指导患者进行床上运动,主要目的为训练下肢。指导产妇进行下肢被动运动,沿着患者小腿逐步向上进行按摩,双腿交替进行,每次持续5-10 min。根据患者情况,逐渐进行主动运动,指导产妇进行趾关节、踝关节、脚背弯曲等运动。协助患者放松下肢,然后指导患者勾起脚尖,缓慢进行,保持10 s 左右后再放松,反复进行此过程,每天练习7 次,每次5 min,可间隔1 h 进行。患者平躺于床上,双腿并拢并抬高,离床面10-15 cm 即可,保持动作5 s,然后缓慢放下,重复该动作5-7 遍为一组。产后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指导其尽早开展下床活动锻炼,以慢走为主。
(2)患者产后回病房后2 h 内需平卧静养,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取软垫将脚后跟垫高,使小腿维持悬空状态;护理人员于产后2 h 落实下肢按摩护理,每次按摩时间为5-10 min;产后2-4 h,由责任护士按摩患者的下肢,同时指导患者主动活动足背部、踝关节和膝关节位置,同时开展双足内收、外展锻炼;产后4 h,指导患者开展翻身练习、双下肢肌肉训练以及肢体关节活动训练,3 次/d;于产后48 h 指导患者开展深呼吸锻炼,并完成以上锻炼。
(1)统计组间临床资料,即年龄、孕周、体质量以及产次(初产妇、经产妇)。
(2)分析两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分别于护理工作开展前后,应用水银血压计测定患者的舒张压、收缩压水平。
(3)记录组间妊娠结局(早产、剖宫产、产后出血和子痫)、胎儿不良情况(宫内窘迫、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缺氧)发生率。
将从研究中收集的计量资料、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20.0 进行规范统计,两个组别间计数资料通过n(%)予以表述,行χ2检验获取结果;两个组别间计量资料通过±s进行表述,施以t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间基本资料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基本资料比较
护理前,两组舒张压测定值、收缩压测定值比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各指标测定值均呈下降表现,且以观察组占更低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s,mmHg)
表2 对比两组血压水平变化情况(±s,mmHg)
组别对照组观察组t 值P 值例数(n)42 42护理前116.28±3.37 116.35±3.29 0.096 0.924护理后88.54±2.29 80.48±2.01 17.143 0.001护理前165.76±4.12 165.83±4.09 0.078 0.938护理后137.52±3.79 120.94±2.16 24.632 0.001舒张压收缩压
观察组各项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同对照组相比较,均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对比两组妊娠结局情况[n(%)]
观察组胎儿不良情况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对比两组胎儿不良情况发生率[n(%)]
妊高症是妊娠期孕妇常见的一种特有的疾病,目前对妊高症的发病原因尚没有完全定论,但妊高症的危险性较大,且发病率有逐渐上升的趋势[4]。妊高症的发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同时带来的影响也是非常负面的,影响生活是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会对产妇以及胎儿的安全等产生影响,严重时会对其生命产生威胁,也是很多诱发并发症的高危因素之一,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是妊高症的并发症之一,若治疗不及时,会导致患者发生肺部栓塞,增加患者死亡的几率[5-7]。有资料表明,有效的护理干预可对妊高症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进行有效的预防,通过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下肢被动、主动运动[8-9],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有效的自由活动,同时配合手法按摩,待患者病情稳定后,鼓励患者尽早下床活动,有效防止血栓形成,降低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10]。
运动护理干预即为通过强化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运动干预力度,由患者入院开始落实个性化的健康宣教工作,促使其对疾病相关并发症预防工作的重视度,于围产期指导患者开展主被动运动锻炼,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状态和下肢血流速度,稳定机体内凝血因子,将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降低[11]。早期落实体位管理工作,可以对患者的体位加以调整,维持小腿处于悬空状态对下肢静脉血液回流有促进作用,通过下肢按摩护理可促使微静脉扩张,缓解下肢肌肉疼痛症状,促进肢体主动活动能力恢复;落实产后主动、被动训练,从而使得患者的下肢血流以及全身的血流处于积极运转的状态,从而使得深静脉血栓发生的可能性大大减低,减少其临床的发生率[1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妊娠结局显著好于对照组,血压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采用早期体位管理和运动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对患者的妊娠结局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保证母儿安全。
综上所得,早期体位管理联合运动护理干预对妊高症的患者而言,效果显著,能够明显改善患者妊娠结局,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