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护理干预在ICU 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对营养指标的改善研究

2023-09-08 08:44:00龚雅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3年13期
关键词:射血左室心肌梗死

龚雅婷

(泉州市第一医院,福建 福州 362000)

目前,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加,心肌梗死除易发生在中老年群体外,年轻人同样存在较高的患病风险。对于ICU 重症心肌梗死患者,虽然介入治疗能够快速缓解症状,确保生命安全,但是治疗后发生营养不良的风险高,进而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甚至增加死亡率[1]。预后营养指数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因素,有研究发现,个体化营养护理干预对心肌梗死患者免疫功能和预后有积极作用[2-3]。对此,研究营养护理干预在ICU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对营养指标的改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21年3月至2022年3月接收的44 例ICU 重症心肌梗死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参考组,每组22 例。医院伦理会批准研究开展。纳入标准:(1)参照《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4],诊断为重症心肌梗死;(2)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合并恶性肿瘤;(2)拒绝签署知情同意书;(3)意识障碍患者;(4)免疫功能异常。

1.2 方 法

1.2.1 参考组给予普通护理干预,密切监测各项生命指标,尤其是心率、心电图以及心脏标志物,详细掌握病情,每天至少进行一次心电图测量。对患者进行吸氧,目的是减轻心肌缺氧情况,一定程度上缓解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指导卧床静养,防止心脏负荷过大,提供安静、舒适的治疗环境,避免在外界刺激下无法充分休息。准确记录每日出入量,重点关注尿量,保持大便通畅,防止因便秘导致心肌缺血或心绞痛进一步加重。

1.2.2 试验组在参考组基础上给予营养护理干预,主要措施如下:

(1)营养评估:用营养风险指数(NRI)对患者实施营养评估,总分0-7 分为低风险,8-10 分为中风险,≥11 分为高风险,评分越高说明死亡风险越高,预后越差,根据NRI 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护理干预方案,确保具有针对性。对患者和家属进行营养宣教,告知营养不良对病情的危害,强调营养护理干预的重要性,引导在后续营养支持中提高配合度,并用类似的成功案例坚定患者治疗信心。

(2)肠内营养支持:结合实际病情和NRI 评分,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营养液输注方式为鼻胃管或鼻空肠管,输注过程中严格控制输注速度以及温度,输注量由少到多依次添加,在前期应用短肽肠内营养液。干预期间注意防止喂养管脱出、堵塞,每次喂养前后用无菌水冲洗,牢靠固定,尽量选择质地软、口径小的导管,减轻黏膜损伤。若病情十分严重,需要长期卧床并给予鼻饲,有必要时选择含有大量纤维素的营养制剂。

(3)饮食干预:待病情稳定后,及时解除肠内营养,实现经口进食,饮食上提供高蛋白、清淡食物,提醒多食用新鲜蔬菜,促进排便,禁止食用高胆固醇食物,选择低脂饮食。长时间服药可能引起消化道出血,为保护肠道功能,指导食用易消化食物,禁止吃坚果、冰棍等不易消化的食物。部分患者在长期应用肠内营养基础上,在恢复经口进食前期可能出现暴饮暴食,需要提前说明暴饮暴食的缺点,可采取少量多餐形式逐渐恢复到正常饮食。

1.2.3 两组护理时长均为1 个月。

1.3 观察指标

对比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水平和心功能指标水平,营养指标包括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心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脑钠肽。分别在护理前后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离心分离血清后,通过血常规检测获取营养指标与脑钠肽水平,左室射血分数通过心脏彩超获取。

1.4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 21.0 进行分析,展开正态性检验,在符合正态分布的前提下,计量资料用±s代表,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代表,行χ2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n(%)/±s]

组别试验组参考组χ2/t值P 值例数(n)22 22男13(59.09)14(63.64)女9(40.91)8(36.36)年龄(岁)56.79±1.23 56.72±1.30 0.184 0.855性别2.426 0.119

2.2 两组干预前后的营养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水平均上升,试验组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高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指标水平比较(±s,g/L)

表2 两组护理前后营养指标水平比较(±s,g/L)

注:*表示干预前后比较,P<0.05。

组别试验组参考组t 值P 值例数(n)22 22干预前2.14±0.47 2.17±0.45 0.216 0.830干预后3.46±0.63*3.01±0.18*3.221 0.003干预前35.82±2.75 35.79±2.78 0.036 0.972干预后57.89±1.34*46.28±2.44*19.562 0.001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

2.3 两组干预前后的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均上升,脑钠肽均下降,试验组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参考组,脑钠肽低于参考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干预前后心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表示干预前后比较,P<0.05。

组别例数(n)左室射血分数(%)脑钠肽(pg/mL)试验组参考组t 值P 值22 22干预前40.86±1.74 40.82±1.71 0.077 0.939干预后65.36±2.11*58.04±1.69*12.700 0.001干预前125.24±4.77 125.20±4.73 0.028 0.978干预后95.06±0.42*103.57±1.36*28.043 0.001

3 讨 论

心肌梗死是一种因心肌坏死造成心脏功能受损的疾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引发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多发生在45 岁以上人群中,不过随着不少年轻人逐渐养成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45 岁以下人群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作为急性病症,重症心肌梗死对生命存在重大威胁,可由于心肌突然坏死或心脏破裂,导致猝死,严重的并发症将长期影响正常生活,无法做任何重体力劳动,带来许多不便。在常见并发症中,隋彦等人指出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次住院期间的营养不良发生率高(52.83%),改善营养状况可能促进病情良性转归[5]。

营养不良是ICU 重症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对其进行营养护理干预具有一定临床意义[6-7]。在效果上,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干预后的营养指标(转铁蛋白、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于参考组;心功能指标左室射血分数高于参考组,脑钠肽低于参考组,代表营养护理干预一方面明显改善营养指标,另一方面有助于心功能恢复,进而稳定病情。营养护理干预将营养风险评估作为基础,赵丽新等人提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高,对高危群体尽早展开评估能够预防营养不良[8]。然后给予肠内营养支持,及时纠正营养状态,降低营养不良风险,由于营养液属于流质食物,有助于加速营养物质吸收,对肠道屏障功能起到保护效果[9-10]。陈丽媚认为,早期胃肠营养护理干预对ICU 患者有显著效果,可改善营养不佳状况,减少并发症[11]。此次研究局限性在于研究对象样本量较少,可能导致结果出现偏差,后续应适当增加样本量。

综上所述,营养护理干预在ICU 重症心肌梗死患者中不仅可显著改善营养指标,同时优化心功能指标,有利于加速机体康复。

猜你喜欢
射血左室心肌梗死
心脏超声配合BNP水平测定在高血压左室肥厚伴心力衰竭诊断中的应用
M型超声心动图中左室射血分数自动计算方法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影像学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收缩压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预后的关系
益肾活血法治疗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自我保健在预防心肌梗死复发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