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针灸辅助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2023-09-08 08:35李昌植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7期
关键词:根型活动度颈椎病

李昌植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较常见类型,主要由髓核突出引起,使颈部的神经根在枢神经孔的位置受压迫,一般引起患者神经根支配区肢体的疼痛和麻木,常伴有明显的颈部疼痛、椎旁肌压痛、垂直颈部姿势,由于直接刺激局部脊神经脊膜支而产生的直接压痛或叩痛。颈椎棘突间疼痛多为阳性,急性期尤为明显[1]。如果压迫时间久,患者会出现一定程度的肌肉萎缩、肢体力量减退等表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今,随着几乎人手一台智能手机,大家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也悄然发生变化。临床常采用药物治疗,严重者需要手术。近年来,随着中医技术的不断改进,以其“精、简、便、廉”为优势,越来越受到群众所认可。我科在针刺治疗基础上辅以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不错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我院2021年9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纳入标准:符合西医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标准,表现为颈肩部疼痛、上肢呈放射痛等,经CT或X线检查为颈椎退行性病变,颈椎曲度反张或变直;均知晓研究方案。中医诊断标准:患者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相关标准,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型:颈项强直,行动困难,头沉,畏风寒。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6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针刺治疗

对照组:主穴选C3~C6的夹脊、风池、大椎穴;配穴:上肢疼痛时配曲池、合谷穴。选用华佗牌0.25 mm×40 mm不锈钢毫针。针刺风池穴时,斜刺向鼻尖方向进针,深度1寸;针刺C3~C6夹脊穴时,进针方向为直刺,深度1寸;针刺大椎穴时,直刺,深度1寸,以针刺酸麻胀感放射至患侧肩背部为度。上肢曲池、合谷穴取患侧,直刺,深度1寸。进针后行平补平泻手法,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然后评定效果。

1.2.2 在针刺治疗基础上主穴予以温针灸治疗

观察组:针刺得气后,将长2 cm、宽1 cm的艾炷置于毫针尾部,牢牢固定在针柄靠近针尾端部,点燃进行温针灸。针身底部放厚纸片,防止施灸中因艾绒掉落而烫伤皮肤或损坏床单、被褥、衣物、软椅等物品。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个疗程,然后评定效果。

1.3 观察指标

1.3.1 颈椎功能和疼痛程度

使用颈椎病临床评估量表(CASCS)评价主观症状、临床特征及适应能力,总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改善情况越好。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痛量表(NPQ)评价患者的颈椎功能及疼痛,分数越高代表功能障碍和疼痛程度越严重。

1.3.2 颈椎活动度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情况,包括前屈、后伸、左旋和右旋。采用颈椎活动度量表进行评价,总分80分,评分越高表示颈椎活动度越好。

1.3.3 中医证候评分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采用《项痹病(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诊疗方案(2018版)》中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价,0分无疼痛,2分轻度疼痛,4分中度疼痛,6分重度疼痛。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4.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CASCS评分、NDI、NPQ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性别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对照组:男35例(58.3%),女25例(41.7%);年龄38~68岁。观察组:男33例(55.0%),女27例(45.0%);年龄40~65岁。两组性别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0.14,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CASCS评分和NDI等比较

从表1可见,治疗后两组CASCS评分、NDI和NPQ评分均较前有所改善;治疗前两组CASCS评分、NDI和NP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ASCS评分、NDI和NPQ评分比较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CASCS评分、NDI和NPQ评分比较 ()

images/BZ_26_467_2019_496_2068.pngimages/BZ_26_1039_2022_1087_2071.png组 别例数CASCSNDINPQ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068.3±5.480.2±5.535.3±5.312.1±2.123.0±2.58.6±1.0对照组6068.2±5.472.4±5.334.9±5.216.5±2.122.9±2.513.3±1.2 t,P0.10,>0.057.91,<0.010.41,>0.0511.48,<0.010.22,>0.0523.31,<0.01images/BZ_26_1630_2020_1677_2068.png

2.3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

从表2可见,治疗后两组各项颈椎活动度评分均较前提高;治疗前两组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各项颈椎活动度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 ()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评分比较 ()

images/BZ_26_467_2411_496_2460.pngimages/BZ_26_898_2413_927_2462.pngimages/BZ_26_1344_2413_1373_2462.pngimages/BZ_26_1786_2410_1816_2458.png组 别例数前 屈后 伸左 旋右 旋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037.2±4.245.8±4.432.3±4.040.4±4.749.3±5.968.5±6.850.2±5.067.2±6.6对照组6037.2±4.242.7±5.032.2±4.035.1±4.949.2±5.863.4±5.550.2±5.162.5±6.0 t,P0.00,>0.053.61,<0.010.14,>0.056.05,<0.010.09,>0.054.52,<0.010.00,>0.054.08,<0.01

2.4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从表3可见,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中颈肩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遇寒加重评分均较前降低;治疗前两组颈肩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遇寒加重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中医证候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比较 ()

images/BZ_26_467_2805_496_2853.pngimages/BZ_26_1039_2805_1087_2853.png组 别例数颈肩部疼痛上肢疼痛麻木遇寒加重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604.1±0.51.1±0.33.8±0.60.8±0.13.9±0.40.6±0.1对照组604.0±0.52.3±0.63.7±0.61.4±0.33.8±0.41.3±0.3 t,P1.10,>0.0513.86,<0.010.91,>0.0514.70,<0.011.37,>0.0517.15,<0.01images/BZ_26_1630_2805_1677_2854.png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颈椎部位的神经根受颈椎老化、退行性改变等因素产生的骨赘增生、韧带肥厚、钙化等组织的压迫或刺激而产生的症状,表现为肩颈背部疼痛、上肢神经走行及支配部位的麻木、疼痛、肌力下降、肌肉萎缩等。本病与患者长期颈部的过度疲劳,长时间低头工作、看手机等密切相关。根据临床症状轻重、疗效及持续时间长短,一般采取口服药物保守治疗、颈部物理治疗等;如出现明显神经功能障碍、上肢感觉缺失,以及肌肉力量明显减退,就必须考虑进行手术治疗[2]。但随着病情逐渐复杂,当前的药物治疗及手术都存在一定的缺陷,疗效差,复发率高。

神经根型颈椎病归属于痹症范畴,主要是外感风、寒、湿等,使得正气亏虚,可利用针灸、推拿、按摩、埋针等疗法进行活血化瘀、舒筋通络、祛风散寒的治疗[3]。针刺通过对患者颈椎部位的穴位进行相应的刺穴治疗,有活血祛瘀、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肌肉神经功能等功效,但驱除患者体内的外邪风寒效果不够显著。温针灸指先用普通的毫针刺在局部穴位,把艾条做成艾柱,套在针上,点燃艾条,通过艾绒比较强的渗透力加上针灸,能够达到穴位深处,这种温热感能直接作用到病变部位。温针灸与艾灸作用非常接近,都有温经散寒、消瘀化结作用,激发人体正气,增强抵抗力。因此,温针灸对阳气虚、寒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好,相比单纯的针刺治疗,疗效更显著,更有利于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CASCS评分、NDI、NPQ评分、各项颈椎活动度与中医证候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这与范海霞等[4]研究结果类似,说明温针灸对于患者颈椎功能的恢复有积极作用。此外,指导患者做好日常护理,纠正站姿或坐姿,日常生活中应挺胸、直背,维持正常的颈椎弧度,让身体处在舒服状态,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同时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受寒,并进行颈部肌肉力量的锻炼,从而更好地保护颈椎。

综上所述,在针刺治疗基础上辅以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有效降低患者中医证候积分,促进颈椎活动,从而提高患者颈椎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根型活动度颈椎病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