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观察

2023-09-08 08:35尹帅子罗华送
中国乡村医药 2023年17期
关键词:根型活动度颈椎病

吴 婷 尹帅子 蔡 阁 屈 庆 罗华送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指由于颈椎间盘、椎间关节退行性改变累及相应节段颈神经根,出现根性压迫或刺激的相应症状和体征。由于电子产品的应用和现代工作生活节奏加快,颈椎病的发病危险因素逐渐以生活工作行为为主。我国颈椎病发病率3.8%~17.6%[1],其中神经根型颈椎病占60%~70%[2]。目前,多数患者接受保守治疗,包括针灸、手法、牵引、封闭及药物等,但疗效各异。本研究采用综合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对象与分组

选取杭州市中医院推拿科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均行颈椎的影像学检查,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3]。排除标准:伴有颈椎以外病变(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等)所致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疑似或确诊为颈椎及椎管内结核、肿瘤、骨折、严重骨质疏松、脊髓损伤;颈部局部皮肤破损严重等。本研究经杭州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批准号2021KY064)。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

1.2 治疗方法

1.2.1 推拿手法

对照组:患者正坐,医者站其身后,依据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确定患侧,先从患侧风池穴至颈根部采用一指禅推法往返数遍松解颈前、颈后肌群,以耐痛为度,再操作对侧,后予拿法、捏法放松颈项部肌肉,操作5分钟;㨰法往返操作于肩背部及上肢肌群5分钟;再予弹拨法松解颈肩背部条索样结节或阳性压痛点,可感觉指下有弹动感,重点按压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等穴位,以酸胀为度。每周3次,共治疗3周。

1.2.2 综合疗法

观察组采用综合疗法。① 动留针法:取双侧天柱穴、外关穴、悬钟穴,用碘伏消毒后,选用0.25 mm×40 mm针直刺三穴0.5~1寸,行提插捻转泻法1分钟,得气后留针30分钟,间隔10分钟重刺激行针1次。留针过程中,嘱患者做颈部小幅度左右旋转、侧屈,上下屈伸活动。每天1次,共治疗5天。② 推拿正骨手法:推拿手法操作步骤同对照组。正骨手法:患者颈微屈,医者右手拇指指腹从第2颈椎棘突从上往下循摸,确定病变棘突(即棘突偏歪处),并用拇指抵住作为定点,左手肘部托于患者下颌部,嘱其向左水平旋转至极限处,再低头,左手肘部施加一个寸劲,可听见一个或多个“咯嗒”响声,同手法再向右侧正骨1次。每周3次,共治疗两周。③ 牵引疗法:患者坐于QY-7型牵引椅上,头略前屈,牵引重量一般为患者体重的10%~15%,持续牵引20分钟,每次于推拿正骨手法后进行。需注意的是,急性疼痛期患者先行动留针法,再行推拿、正骨、牵引治疗;慢性缓解期患者直接予推拿、正骨、牵引治疗。

1.3 观察指标

① 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疼痛程度,分值0~10分,分值越高说明疼痛越剧烈。② 采用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估患者颈椎功能恢复情况,分值0~50分,分值越高说明颈椎功能障碍越严重,对日常生活不良影响越明显。③ 采用头盔式颈椎活动度测量仪测定患者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六个方向的活动度,数值越大说明颈椎活动度越大。④ 治疗结束后观察疗效。

1.4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拟定。痊愈:临床症状和阳性体征全部消失,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显效:临床症状基本缓解,主要阳性体征消失,不影响正常生活和工作;有效:临床症状减轻,颈部活动改善,部分阳性体征消失;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基本无改变。痊愈、显效合计为总有效。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VAS、NDI评分及颈椎活动度等)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性别、疾病分期、疗效等)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基本情况比较

观察组:男12例(40.0%),女18例(60.0%),平均年龄35岁,平均病程2.3个月;急性疼痛期10例(33.3%),慢性恢复期20例(66.7%);表现为上肢酸胀麻木18例(60.0%)。对照组:男14例(46.7%),女16例(53.3%),平均年龄36岁,平均病程2.5个月;急性疼痛期12例(40.0%),慢性恢复期18例(60.0%);表现为上肢酸胀麻木19例(63.3%)。两组性别、疾病分期、上肢酸胀麻木发生率接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 0.27、0.29、0.07,P>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VAS和NDI评分比较

组间比较:从表1可见,治疗前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VAS、NDI评分较前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和NDI评分比较 ()

表1 两组治疗前后VAS和NDI评分比较 ()

注:治疗前两组NDI评分差异较大,故治疗后未做统计学检验。

images/BZ_23_467_371_496_420.pngimages/BZ_23_1039_374_1069_423.pngimages/BZ_23_1346_382_1376_431.pngimages/BZ_23_1931_373_1961_422.png组 别例数VAS评分t,PNDI评分t,P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06.5±1.21.9±0.817.47,<0.0130.1±2.89.0±2.331.89,<0.01对照组306.7±3.03.3±2.5 4.77,<0.0132.6±3.614.5±3.120.87,<0.01 t,P0.34,>0.052.92,<0.013.00,<0.01

2.3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6.7%(26/30),高于对照组的56.7%(1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65,P<0.01),具体疗效详见表2。两组治疗期间无不良事件发生。

表2 两组疗效比较 [例(%)]

2.4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比较

组间比较:从表3可见,除前屈外,治疗前两组其他颈椎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除前屈外,治疗后观察组各颈椎活动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组内比较:治疗后两组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左侧屈、右侧屈活动度较前均增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变化 (°,)

表3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变化 (°,)

注:治疗前两组颈椎前屈活动度差异较大,故治疗后未做统计学检验。

组 别例数前 屈t,P后 伸t,P左 旋t,P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028.1±2.542.6±3.817.46,<0.0131.3±5.643.8±3.610.28,<0.0142.4±6.065.2±3.617.85,<0.01对照组3026.3±1.638.3±2.621.53,<0.0130.5±4.539.1±5.3 6.78,<0.0143.9±5.260.1±1.816.13,<0.01 t,P3.32,<0.010.61,>0.054.02,<0.011.04,>0.056.94,<0.01组 别例数右 旋t,P左侧屈t,P右侧屈t,P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043.6±5.668.2±9.212.56,<0.0125.4±9.139.3±6.56.81,<0.0126.6±6.940.2±2.010.37,<0.01对照组3043.3±6.162.6±6.312.06,<0.0123.4±7.734.6±2.37.63,<0.0124.6±4.436.8±3.611.75,<0.01 t,P0.20,>0.052.75,<0.010.92,>0.053.73,<0.011.34,>0.054.52,<0.01images/BZ_23_430_2535_450_2583.pngimages/BZ_16_315_1126_384_1159.png

3 讨论

颈椎病属祖国传统医学中“项痹病”范畴。《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病因多为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致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筋脉闭阻,而出现疼痛、关节活动不利等症状。邪有偏盛,机体正气有强弱,邪正斗争的交替不仅影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而且影响病势发展。颈椎病早期以邪盛为主,后期以机体正气亏虚或正虚邪恋为主,由此导致颈椎病迁延难愈。中医认为,颈椎病有标本缓急之分,根据其发展特点将神经根型颈椎病分为急性疼痛期和慢性缓解期。徐海娜等[4]报道,神经根型颈椎病进行分期治疗,取得较理想疗效。

本病急性期疼痛是因椎间盘突出或变性使机械性压迫导致出现无菌性炎症反应性疼痛[4],治则应遵循“急则治标”原则。动留针法即在留针期间,让患者有目的地配合躯干某部的主动或被动运动的方法,加强针感传导,促使颈部突破活动限制,扩大颈椎椎体活动范围[5]。在天柱、外关、悬钟三穴施加动留针法,不仅通过强针感反应使经络闭阻处气血运行通畅,而且可避免手法刺激使炎症扩散,加重疼痛使肌肉痉挛。其治疗方法基于“腧穴所在,主治所及”的邻近选穴原则,天柱穴位于颈项部,属足太阳膀胱经,常用于治疗颈项部、头部的相关颈椎病,且《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有载:“天柱,今附治颈项筋急,不得回顾,头旋脑痛。”通过针刺天柱穴可通畅膀胱经之气血,有活血通络、祛瘀止痛之效[6]。根据“经脉所过,主治所及”的远部选穴规律,外关是手少阳三焦经穴,三焦通行元气,原气之别使也,是人体之气升降出入的通道,通过刺激外关穴可使经气通畅全身内外,使颈项部经络疏通,通则不痛。小脑和枕叶可能是悬钟穴治疗颈椎病起效的特定脑功能区,其中悬钟穴位于足少阳胆经,胆经行于身侧,沿颈旁行于手少阳经之前,通过镇静安神来治疗疼痛[7]。也有研究证实,针刺悬钟通过调节患者外周血中炎性物质的含量实现减轻颈肩臂疼痛的效果[8]。三穴同用,发挥针刺穴位的近治和远治作用,同时配合颈肩部运动,促进经络疏通,气血运行,使通则不痛,达到缓解疼痛的效果。

本病慢性恢复期时颈椎神经根炎症水肿减轻,颈部疼痛和肌肉痉挛缓解,应遵循“缓则治本”的治疗原则。神经根型颈椎病属“筋出槽,骨错缝”范畴,本质是突出物压迫神经根而产生一系列综合症状。治疗上通过推拿手法直接松解粘连的肌肉,解除周围组织对神经、血管的卡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使致痛物质吸收而缓解疼痛。正骨手法可改变突出物与神经根的空间位置,配合牵引能够缓解颈项部肌肉痉挛,改善颈椎小关节紊乱,扩大椎间隙[9],减少或解除对神经根的直接压迫和刺激。三者并用,促进脊柱的动静力平衡的恢复,达到筋骨平衡的目的。本文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VAS、NDI评分及颈椎活动度均较前改善,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应用动留针法和或推拿、正骨、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功能障碍程度及颈椎活动度,利于颈椎功能的恢复。

猜你喜欢
根型活动度颈椎病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手术治疗
针药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2例
术前膝关节活动度对TKA术后关节功能的影响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
特殊针法联合循经取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