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建设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2023-09-08 13:36
科教导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院系跨学科双一流

孙 超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 西安 710119;海南师范大学 海南 海口 571158)

2015 年10 月24 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强调要创新高校的科研组织模式,依托研究基地,开展协同创新[1],要求高校在外延竞争力突破和内涵质量回归的双重压力下,加大高校科研基地平台的建设力度,提高基础研究水平,着力提升高校科研的原始创新力。然而,高校科研基地平台现实发展中却面临着缺少宏观发展规划、缺乏跨学科交叉人才、科研管理机制落后、资金来源单一、资源分配不合理等现实问题。本文以高校科研管理为研究视角,分析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建设的核心要素,并针对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建设所面临的问题,提供具有实践指导意义的优化策略。

1 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建设的核心要素

高校科研基地平台作为高校承担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具有支撑学术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重要作用,同时也肩负着组建科研团队、培养科研人才、促进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任务,代表了高校的科研水平与实力。高校科研基地平台不同于学校其他的公共服务平台,它是一种科研实体,是力求创新、追求科研突破的实体,它是三个核心因素的协同共生与有机融合:一是科研基础条件,作为外在表现形式的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如科学仪器、设施、文献等,这是基地平台的物质基础;二是人的因素,作为科技创新活动主体的科研团队和技术、管理支持队伍体系,是平台的主体因素、创新和突破的灵魂;三是制度体系,包括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是平台的上层建筑。只有把这三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系统化的能够健康运转的科研创新基地或平台。

2 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建设的现实困境

2.1 缺少宏观发展规划

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往往未设立长期的宏观发展策略,或者建立之初有发展规划,但现实运行中却未照此执行,导致基地平台因过于注重争取新项目而忽视科研成果的转化,过于注重完成科研量化目标而忽视社会服务的功能,过分强调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由此造成的影响不仅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基地平台科学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也阻碍科研基地平台的长远建设与发展。

2.2 缺乏跨学科交叉人才

当前社会知识生产系统正经历着巨大变革,知识生产模式也日渐呈现出新特点,除以学科为基础的传统知识生产模式外,还产生了以采用交叉学科为导向的知识生产模式与以知识集群为核心的知识生产模式。占据知识生产高地的高校科研基地平台也逐渐衍生出了知识生产新模式,更加需要跨学科与交叉学科人才。而高校现行的人才培养机制建立在学科基础之上,对于跨学科、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效果欠佳。当前高校交叉人才培养机制的不健全不完善与跨学科、交叉融合学科人才的匮乏,又进一步阻碍了高校科研基地平台的纵深发展。

2.3 科研管理机制落后

伴随着20 世纪60 年代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兴起,以绩效为导向、以考核为杠杆、以量化为抓手的管理理念迅速在高校占据主导地位。高校现行的科研评价体制暴露出“唯指标化”“绩效崇拜”“重结果轻过程”等乱象,难以全面、客观、科学地对科研基地平台的学术活动及成果进行评价。落后的科研管理机制,如科研经费报销手续烦琐不仅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严重影响了基地平台科研成果的产出。

2.4 经费来源单一

高校基地平台的运行经费来源通常包含两条途径:一是上级主管单位的拨款经费,二是所在单位的配套经费。单一的经费来源不仅造成基地平台日常的捉襟见肘,也不利于基地平台对于重大领域、前沿领域的科研探索。

2.5 资源分配不合理

高校基地平台通常有挂靠的二级单位,如学院、系部等,一定程度上来说,实体化基地平台的建立对现有的院系结构是一种冲击,致使有些高校基地平台与挂靠单位之间出现了主观不协调、客观不配套的情况,导致各个高校基地平台的挂靠单位之间或者是挂靠单位内部各个基地平台之间资源设置不尽合理。对于高校而言,也存在各个基地平台内部治理各自为政,“一窝蜂”重复建设的现象[2]。

3 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建设的优化策略

3.1 做好顶层设计,是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建设的前提

所谓顶层设计,其实就是对科研基地平台的发展战略进行宏观性、前瞻性的思考和规划。基地平台是以学科建设为基础的,学科达不到一定的水平,向一流学科发起冲击的基地平台就建不起来;而基地平台向一流学科的冲击不仅不会损害学科的框架,反而有利于提高相关学科的水平。基地平台建设最终要实现科研“冲顶”,找准“冲顶”的线路至关重要,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要凝练学科方向。能不能凝练出重大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目标,是基地平台的生命线,也是基地平台具有特色和优势的主要标志。关于创新基地平台的布局,主要依据集中于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针对重大、关键和复杂的科学问题,属国际学术前沿和活跃领域;二是符合国家战略和区域发展要求;三是跨学科、交叉学科、多学科融合,覆盖尽可能多的学科,特别是重点学科,尽可能多地集聚优势学科力量,从而使平台和基地的建设具备更为雄厚的学科基础,也使平台和基地的建设能对全校的学科建设产生更为广泛的辐射效应;四是高校自身的基础、特色和在全国范围内的竞争优势。

3.2 汇聚一流人才,是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建设的根本

全力打造一支以学术领域带头人为首的跨学科、交叉学科研队伍,是基地平台建设的根本。首先,遴选各科研基地平台的首席科学家或领军人物。领军人物需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学术水平高,持续置身学术前沿,见识超群;二是有人格魅力,有把握全局的潜力,既是领导者,更是教育家、先行者;三是有组织管理能力,是一个合格的帅才;四是国际眼光,能够采用国际通行的办法来运行平台,招揽人才,他们自身也应按世界眼光和国际通行的办法来选聘。其次,汇聚跨学科、交叉学科人才。一方面,重“外引”。从优势科研基地平台入手,通过开展前沿领域的国际学术论坛、讲座等学术活动,吸引国际一流的跨学科、交叉学科人才加入,为高校跨学科、交叉学科人才研究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另一方面,强“内培”。通过优化校内人才培养体制机制,建立专项计划,加大青年骨干研究人员访学交流的机会,同时,也加强与全球知名学府、前沿领域的科研机构建立密切联系,促进基地平台研究人员科研能力的提升。

概而论之,汇聚一流人才打造高质量的科研团队,不仅要有一流的领军人才,也要有跨学科的交叉人才。这就要求必须集全校之力向平台和基地汇聚优秀人才,要采取最果断、最坚决的措施整合校内资源,要克服各种困难凝聚队伍,确保优势力量的最大化集中,确保平台和基地的高起点建设。可见,全力打造一支以学术领域带头人为首的跨学科交叉人才队伍,既要着眼眼前,又要放眼未来。

3.3 加强组织协调,是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建设的保障

为了搞好基地平台建设,高校应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负责重大问题的组织协调,必须妥善处理平台、基地和各二级单位、院系的关系,充分调动院系参与基地平台建设的积极性。毋庸讳言,实体化基地平台的建立对现有的院系结构是一种冲击。因此,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尤为重要。对于基地平台来说,院系通常是科研基地平台的实际挂靠单位,是科研基地平台基本的依托和支持,只有依靠院系现有的人才和学科优势,才能建起基地平台;不论现在还是将来,院系都是基地平台创新思想和人才队伍的基本来源,也是教师职务和学位评定的根据地。对院系来说,基地平台的资源、设备和制度条件为院系共享,院系的优秀人才和团队如果能进入基地平台,就能得到更多的资源、更好的机制、更快的发展、更大的成果。所以,院系与基地平台的关系理应是相辅相成、有机融合、协同共生的,只要体制机制设置得当,充分发挥各自的积极性,就一定能取得双赢的局面。

3.4 探索机制创新,是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建设的关键

科研管理机制不健全不仅挫伤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也严重制约了高校科研基地平台的纵深发展[3]。

按照“双一流”建设的要求,高校要建设的科研基地平台是一种科研实体,每一个平台和基地都必须是实体,根据学科的不同,实体的实现形式可能会有所区别。对这种科研实体来说,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就在于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要把平台和基地当作科研机制创新的“特区”,参照国际惯例,并结合各高校的实际情况,积极进行机制创新的探索和尝试。具体而言,高校要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围绕人、财、物等方面开展管理工作,积极响应国家“有组织科研”的号召,完善科研基地平台管理制度体系,做到有条不紊、有章可循,并积极探索管理体制机制创新,通过科研基地平台联结科研人员,形成跨学科、跨学校、跨区域科研团队的交叉融合,优化资源,促进各科研基地平台之间的协同共生。

3.5 整合资源优势,是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建设的保障

建设科研基地平台,好比集中力量打歼灭战,必须在资源配置上予以倾斜,确保重点突破。考虑到学校经费的有限性,高校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比较现实的做法就是找准几个点加大投入,先行一步。要重点建设的科研基地平台担负着率先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任,具有先锋作用。为此,应为它们多配置一些资源,多提供一些后勤保障,这些都是实现跨越式发展、冲击一流的必要条件。高校创新建设科研基地平台不仅需要学校实行资源倾斜、给予重点支持,还要向外再争取更多的资源,为自身的快速发展积蓄更多的物质力量。

4 结语

科研基地平台作为承担高校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载体,具有支撑学术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等重要作用,同时也肩负着组建科研团队、培养科研人才、促进跨学科、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任务,代表了高校的科研水平和实力。随着我国“双一流”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高校科研基地平台建设与管理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承担更加艰巨的任务,同时也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高校必须以“刀刃向内”的勇气以科研基地平台建设为抓手,合理布局科研基地平台类型,精心培育各具特色和优势、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科研基地平台,以点带面,着力推进高校科研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效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院系跨学科双一流
跨学科教学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初中历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实践与思考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高师音乐院系艺术实践周实效提升策略
商标跨类保护的跨学科解释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清华院系手机背景图
关于高等院校院系党政关系的思考
商科院系建立咨询委员会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