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民族院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家访工作探析

2023-09-08 13:36王叶红
科教导刊 2023年19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民族

王叶红

(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 北京 100081)

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是民族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形势,民族院校要有清醒的认识,应与时俱进,探索适合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增强工作的实效性、感染力,努力把民族高校建设成为安定团结的模范之地。新时代,民族院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家访工作,构建起学校、社会、家庭“三合一”的教育模式,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口前移,是促进学生民族团结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

1 民族院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家访工作的重要意义

1.1 家访工作是彰显中国特色教育和文化的重要手段

国外教育理论历来重视家庭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原生家庭是个人教育的开始,父母是个人最初的教师。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过程要充满爱和期待,如果把一份爱心放在家访中,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西方教育理念中,家校合作沟通是非常重要的教育机制,家长是学校重视的合作对象。但由于家庭在西方文化中被视为个人隐私的场所、私人领域,外人包含学校教师在没有受到邀请的前提下是不能随意到访进入的。家校互动则主要是学校支持和引导家长积极主动参与学校教育,以家长走向学校的方式来形成家校育人合力。

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重视家文化、家庭教育,倡导并规定教师要走进学生家庭。家庭是中国人生命的起点,亦是传承中国文化的教习场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彰显出个人、家庭、国家、民族的演化,家庭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基础。费孝通先生提出“熟人社会”这一范畴,中国农业文明促成了“熟人社会”,人们不是依靠法律法规而是依靠熟悉建立信任,中国人的热情好客自此衍生形成。中国家庭不完全是私人领域,中国家庭尤其是少数民族家庭更是热情好客、倾其全部接待来客,履行着“熟人”来往的功能。尽管伴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家庭的私人属性逐渐强化,但从中国“家文化”的根基而言,其传统功能仍然保持。可见,开展家访工作是中国传统“家文化”所大力支持的,充分体现了中国教育的人文关怀、情感特质,是中国文化背景下极富有特色和意义的教育活动。

1.2 家访工作是贯彻以学生为本、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学生大部分都来自民族地区,其中贫困学生所占比例不低,少数民族学生受原生家庭影响较大,因地域、民族、家庭不同,在思维方式、心理等方面有明显的差异性。民族院校学生民族成分多样,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关注日益增强,民族意识也较为凸显。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民族院系有必要不断探索和构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模式、新载体,而开展家访工作正是有效载体和方式,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到少数民族学生家庭“一对一、面对面”家访,既为学生及其家庭予以关怀、慰问,加强情感交流,同时也能以适当的方式开展国家形势和政策的相关宣讲,把解决学生和家庭的实际问题与民族团结教育紧密结合,这是民族院校开展家访工作取得的重要成效。

1.3 家访工作是民族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成长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要强化实践锻炼,保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作为民族院校的党政干部、辅导员、教师等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承载着为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民族地区发展和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培养少数民族杰出人才的重要使命,这支队伍自身的水平起到关键性作用。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到少数民族学生家庭开展面对面式的家访,深入做到贴近社会、贴近家长、贴近学生,充分体现家校互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始终致力于解决好学生及家长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形成教育合力。此外,家访工作队伍开展切合实际的政策宣传和形势教育,让学生及家长看到个人发展的希望,使其对未来更加充满信心,毕业后更加积极地回馈家乡、投身于美丽家乡的建设中。参与家访活动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作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者,实现了在家访工作中的再学习和再思考,家访活动成为教师提升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能力的助推器,增强了这支队伍的真心、爱心、责任感和使命感,更自信、更坚定地投入、支持和献身民族团结和民族进步的伟大事业。

2 民族院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家访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2.1 专项家访工作实现了教育的预期目标

突出重、难点,对家访的目标、内容、形式等有充分的认识和深层次思考。通过入户家访、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座谈、与少数民族学生座谈等形式,努力打造学校、社会、家庭“命运共同体”,发挥教育的优良传统,营造优质健康的教育生态。家访工作切实做到了与少数民族大学生及其家庭“一对一、面对面”,家庭和学校互通有无,学生及其家庭增强了对学校工作的理解与认同,学校教师也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特殊的成长环境,提升了少数民族学生的管理服务能力。此外,家访工作组充分调研当地教育部门对少数民族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情况,并结合实际,向学生及其家庭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资助政策,实现重点关注学生、特别困难学生全覆盖。通过扎实细致的家访工作,努力构建起教育为先、防范在前、整体联动的工作格局,使少数民族学生及其家庭不断强化“五个认同”,充分认识到“三个离不开”的重要性,并为防范抵御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渗透工作做好扎实的基础性工作。

2.2 用心用情家访,以心换心,厚植民族团结的情感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少数民族学生家访活动不同于一般走访,更要付出真情献上真心赢得人心。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工作组走访学生家庭,及时发现学生的困难和问题,有效帮扶,让学生家长放心,以真情换真情、以真心换真心,增进理解,厚植民族团结的情感基础。民族团结重在交心,工作组带着真心家访,推心置腹、坦诚相待、解决问题,使得师生思想感情上更加贴近,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由衷的感激,从而夯实了维护稳定的基础。

2.3 通过家访进一步强化了民族院校办学宗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民族地区抓团结、抓发展,都离不开教育这个基础性工作。”对少数民族家庭而言,教育好一个孩子,就会给全家带来希望。小家、大家,人同此情,情同此理。通过家访、实地调查发现,少数民族学生及其家庭获得发展,有利于凝聚人心,夯实稳定发展的基层基础。民族高校立足于培养少数民族人才,服务于民族地区,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切实解决学生及其家庭的现实问题,促进学生就业,从而有助于让学生和家长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关怀和温暖,坚决防范抵御分裂势力的渗透,筑牢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根基。民族院校要始终牢牢把握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服务的办学宗旨,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党和国家培养少数民族人才。

2.4 部分少数民族学生家庭遇到的物质困难具有暂时性、阶段性、发展性的特征

在家访过程中,工作组发现不少边疆少数民族学生家庭遇到的物质困难与内地困难家庭差别不大,具有暂时性、阶段性和发展性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多子女集中接受高等教育让家庭经济压力倍增,子女毕业并就业后压力逐渐减小;因投入教育而面临的困难会在今后获得持续可观的回报。在资助工作中要坚决贯彻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理念,帮助困难家庭正确理解教育投资的价值、助学贷款的经济性,树立起战胜困难的志气和信心。

3 民族院校开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家访工作的建议探讨

3.1 建立学校、家庭、社会综合教育网络,建立家访工作长效机制

通过家访工作机制,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家庭状况和成长环境,加强学校与家庭以及家访省区相关部门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家校社联动,使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两个环境中都能自觉维护民族团结、维护家乡稳定。家访工作应形成长效机制,学校定期组织开展;上级部门应加大经费支持和各部门协调,尤其是协调学校和地方政府部门。此外,家访工作应进一步覆盖更多地区和更多少数民族学生,努力打造成为学校开展少数民族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品牌。

3.2 强化少数民族学生家访工作的情感教育理念和措施

学校针对少数民族学生开展家访工作,要立足引导,重在教育,把情感教育的理念、原则、方法融入其中。学校首先要对实施家访的教师开展专业化培训,提升教育实施者的情感素质与能力。在家访过程中,要深入了解少数民族学生的民族文化、禁忌,在深入家庭时,平等地与学生及其家长交流;通过情感、爱心的输入,获得学生及其家庭的信任,从而使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更有吸引力,更能起到实际效用。

3.3 服务育人,切实解决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现实问题

少数民族大学开展家访需要结合各民族学生的现实问题,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上级部门要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扶持,尤其对少数民族困难学生,要有专项帮扶政策;同时邀请相关专业技术教师,联系当地相关部门,给予困难学生家庭帮扶指导;发挥当地校友作用,针对性开展就业个性化指导和帮扶,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针对各民族贫困学生,除了物质扶持外,还要关注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加大“情感、精神资助”,通过爱心的输出,让学生感受到民族大家庭的温暖,从而赢得自信。

3.4 注重在家访时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家庭开展形势政策教育

教师要特别注意此类家庭,与当地政府相关部门沟通,了解详细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强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理性看待现实问题。注意学生的心理压力问题,将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控制在最低程度和范围。

3.5 建立学校与当地政府针对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教育管理工作的对接机制

搭建学校与地方政府工作沟通对接机制,针对当地政府组织开展返乡少数民族大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构建与学校联系沟通机制,从而做到互通有无,使学校能全面掌握少数民族大学生返乡的动态。通过沟通对接,学校能及时掌握当地的新形势新政策,更好地协助配合相关工作。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少数民族民族
我们的民族
民族团结之歌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