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视域下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策略研究

2023-09-07 04:59潘雪
新闻研究导刊 2023年13期
关键词:感染力吸引力新闻报道

摘要:文藝作品要打动人心,必须具有吸引力、感染力,新闻作品也同样如此。在信息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拓宽,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从平面媒体到网络媒体,从“大屏幕”到“小屏幕”,人类的文化传播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文章分析“增强新闻作品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性、新闻作品具备感染力的几个特性、增强新闻报道吸引力感染力的要素”这三个方面发现,新的时代背景下的新闻舆论工作,要想与时俱进、发出时代强音,就必须适应媒介环境的变化,在遵循新闻传播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在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上下功夫。新闻工作者要在行动上,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展示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让新闻作品既“沾满泥土”又“饱含真情”。在深耕内容上,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让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的目的。在报道形式上,要求新求变,唱响主旋律的同时,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才能让新闻报道形式更加生动、活泼,更接地气、贴近民心,创作出有时代温度、品质的新闻作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工作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

关键词:融媒体视域下;新闻报道;吸引力;感染力;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23)13-0099-04

当前,媒体格局、舆论生态、传播技术发生深刻变化。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也要与时俱进,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媒体发展规律,优化整合资源,适应和面对媒介环境的变化[1]。

在新的媒体环境下推进新闻舆论工作守正创新,聆听时代声音,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如何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和水平,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增强新闻作品吸引力和感染力的重要性

充分发挥新闻报道的传播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感染力是关键[2]。新闻最重要的功能是传递信息、引发思考。然而,一篇没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可能导致无效的信息传递。而一篇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可以精确定位受众,促使融合发展,在情感上、心理上、思想上引起受众共鸣,形成舆论引导的新格局[3]。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是: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人民、鼓舞士气,成风化雨、凝心聚力,澄清谬误,明辨是非,链接中外,沟通世界[4]。

增强新闻的感染力,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和营造主流舆论的重要举措[5],也是为了营造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良好的干事创业氛围的需要。

增强新闻的感染力,也是提高媒体影响力的需要。时代在变,舆论引导和传播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人们的信息需求变得多元化,也拥有了更多的信息获取渠道,没有吸引力的新闻传播平台难以获得受众青睐,新闻传播也达不到预期效果。只有受众爱听爱看,能够引发共鸣的新闻作品,才能发挥出新闻舆论正面宣传,引导人、鼓励人、激励人的作用[6]。

二、新闻作品具备感染力的几个特性

新闻作品是记者用心用情用力采写的结果,往往主旨鲜明、思想深刻。记者要从新闻事件中挖掘新闻点,彰显新闻价值,为新闻作品注入灵魂。众多的媒体平台每天要输出不计其数的新闻,没有新闻点的新闻是缺乏生命力和感染力的。

(一)真情与细节,触到“软”点

人们常说,新闻作品要有思想、有品质,更要有温度,有温度才能触及人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当下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更追求精神层面的满足,信息汲取也趋于多元化。新闻传播不能像过去一样,只是单向的信息输出,更要对受众反馈引起重视。能触及人们内心深处最柔软的那个“点”的新闻作品更容易引起受众的关注、共鸣,进而产生强烈的反响。

在第三十七届贵州省新闻奖评选中,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众多的获奖作品中,《“笑”顺的儿子》这个新闻作品最能打动人心,荣获一等奖。《“笑”顺的儿子》,“笑”是“孝”的谐音,记者通过网红视频挖掘到了事件主人公“以搞笑的方式逗乐母亲”背后的故事,用朴实无华、情感真挚的镜头语言记录下父母与子女和谐相处的感人瞬间。母亲为子女们默默付出了大半辈子,子女为博父母一笑费尽心思,这种双向奔赴的亲情让记者感动,也让受众感动。它讨论的是“百善孝为先”这个议题,倡导人们及时孝顺父母,不要留下“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这则新闻作品的时长很短,但对每一个“笑”的细节处理都让人动容。网友评论“好久没有回家陪陪父母了”“好久没有看到母亲的微笑了”等。新闻作品引发网友内心触动,体现出了新闻的温度和力量,还有感染力。

(二)寻找与挖掘,展出“亮”点

记者凭借新闻敏感挖掘社会亮点,让社会亮点成为新闻的亮点,再采用恰当的表现形式引发受众共鸣。记者在采写新闻的过程中,如果没有抓住新闻亮点,那么这则新闻报道很有可能被淹没在信息海洋中,不是所有的社会亮点都能成为新闻亮点,这非常考验记者的专业基本功。

在第三十七届贵州省新闻奖评选中,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众多的获奖作品中有一条《“侗家七仙女”为家乡直播带货超亿元》的消息,新闻亮点非常突出,获得了一等奖。

当下,直播带货的网红不计其数,但“侗家七仙女”在传播侗族文化的同时直播带货,帮助村里销售扶贫农产品,“让更多人看见我们家乡的美”。这些点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成为新闻的亮点,鼓励不少外出打工的年轻人选择返乡创业,助力乡村振兴。这篇报道利用文字的力量,充分发挥新闻宣传工作鼓舞人、激励人的作用,让一个常规的采访瞬间变得不一般,让社会的亮点在记者的笔下和镜头下变得更亮,这样的新闻报道才能打动人。

(三)启迪与深思,戳中“痛”点

记者要敢于亮剑,勇于披露社会上的假丑恶,大力弘扬充满正能量的人物和事件。有的媒体推出的新闻既没有触到“软”点,也没有形成“亮”点,更没有戳中“痛”点,不痛不痒,毫无吸引力。记者的职责使命是“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不关注、不监督社会的痛点和难点,那么新闻发挥舆论监督的职能担当在哪里?记者的社会责任又体现在哪里?

山东广播电视台融媒体打造的《问政山东》栏目中,曾有一期的直播短视频节目《病死猪田间乱丢知道吗……<问政山东>现场局长被8连问后语无伦次》备受人们关注,视频中的主持人连续问了相关负责人8个“辣味”十足的问题,把对方问得语无伦次。现场气氛紧张、尴尬,这是新闻节目中很少看到的场景,在网络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资料显示,这个视频在全网的播放量超3000万次,还获得了中国新闻奖。这个视频新闻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死猪?为什么没有人处理?真正触碰到了社会的“痛点”,让网友看到了山东整治相关部门作风、解决民生问题的决心。此类触碰到“痛”点的新闻,揭示了新问题,展现了事物发展的新趋向,敢为人之所不敢为[7],不仅增强了吸引力、感染力,也助推了舆论监督。

三、增强新闻报道吸引力感染力的要素分析

面对新的时代新的要求,新闻报道既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精准进行权威发布,也要在创新上下功夫,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创作有温度和时代特色的新闻作品,充分发挥新闻舆论工作凝聚人心、汇聚力量的作用[8]。

(一)行动上,锤炼“四力”能力,让脚下沾满泥土,作品饱含真情

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四力”虽然只有八个字,却能完整展现新闻工作者的基本素养。

过去是“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现在是“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新闻人是历史的记录者,没有切身体会、实际感受,怎么深刻记录历史。要鼓励记者深入一线去采访,改变那种被动坐等或一味地跑部门、跑会议的现象[9]。

“新闻人永远在路上”,脚力是基础。常年坐在办公室的记者只是凭想象产出新闻报道,难以写出好新闻。只有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一线、深入新闻现场,探寻新闻事件背后的真相与故事,实地采访出来的新闻,才有泥土的气息,才具有真情实感,才更具感染力。新闻记者的脚,不仅要走出去,还要走深走实。

增强“眼力”。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要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观察和发现新闻线索和新闻价值,要深入挖掘平凡人、平凡事中的闪光点,通过新闻传播,让这些闪光点成为新闻的亮点和作品吸引流量的爆点。记者要有较强的敏锐性和观察力,既要有全局意识,也要有微观意识,从小处着眼,以小切口讲述大主题,亮出新闻的闪光点。

用好“脑力”。发现了新闻亮点,采访到了一手素材之后还要整合新闻素材,对新闻的内容、语言、呈现方式进行谋篇布局,而不是随意、简单拼凑新闻素材,要思考如何做出既契合时代主题,又能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报道。只有勤思考、多动脑,才能让新闻作品有思想、有深度。

落好“笔力”。落笔是最后一步,如何通过手中的笔写出时代华章是最考验记者的文字功底的。新闻的受众是人民群众,要通过笔力讲好老百姓的故事,就要在一定程度上转变文风,产出的新闻作品要让群众读得懂、看得明白,喜欢看、喜欢听才行。给予受众正面积极的宣传引导,传递有力量、有感染力的信息,实现新闻的有效传播。

践行“四力”。践行“四力”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靠着“脚力”的采访,“眼力”的观察,“脑力”的思考,记者才能了解清楚新闻事件的本质真相,才有“笔力”写出有思想、有品质、有感染力的新闻作品。

(二)内容上,从生活中挖掘好故事,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让新闻既接“天线”,又接“地气”

记者找准了新闻的“新闻点”,想要新闻作品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就要在报道内容上下功夫。选择取舍新闻报道的内容,并不是无原则地迎合受众的要求,甚至产出低俗内容,而是要主动适应、融入时代发展潮流,以最高站位,最大限度地打动受众的心为目标[10]。

坚持走好全媒体时代群众路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贴近群众服务群众,让新闻报道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从而达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牢固占领舆论阵地的目的[11]。过去,时政报道是新闻传播的主要内容,总是给人一种“高大上”的感觉,后来民生节目逐渐涌现,其立足百姓視角,发掘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拉近了与受众之间的距离。

新闻要“让事实说话”。“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力”,无论哪种形式的新闻报道,都要坚持“内容为王”的原则,以保证新闻的真实性。要践行“让事实说话”,记者就要深入现场,尽最大努力接近事实真相,进而采写出真实鲜活的新闻报道,用这样的内容打动人、感染人。

新闻要有“人情味”。“人”是社会活动的主体,这要求新闻舆论工作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在新闻报道中强化人本精神,彰显人文关怀,传达人民的心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12]。要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使新闻作品更接“地气”,更具吸引力,就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多采写与人民群众的工作生活相关的报道,多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要求[13],进一步拉近与受众之间的距离,吸引受众眼球,引发受众的情感共鸣,增强新闻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三)形式上,求新求变,以多媒体融合发力,形成媒体传播新格局

要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要在表现形式上做文章[14]。当下,从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又衍生出了微博、视频号、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形式,受众拥有了更多的新闻获取渠道,各大媒体平台要不断改进新闻报道的写作和呈现方式,利用丰富的新闻报道形式和生动活泼的语言,增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例如,细分受众发现,大多数青年人会选择在短视频平台或者微信公众号上浏览新闻,这就要求记者和编辑摒弃传统死板的新闻表现形式,努力迎合短视频平台和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语言风格,短小精悍且极具感染力的文字、充满新闻爆点的视频,或者融入正面积极的网络语言,力求用青年人习惯、喜欢的方式呈现新闻作品,增强新闻作品对青年受众的感染力。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直播社会新闻等,以增强新闻的时效性、可看性、感染力。

全媒体时代,每一种新闻传播方式都有特定的受众,鉴于此,传统媒体要积极推进媒体融合,只要媒体全覆盖,受众就可以全覆盖。在融合过程中,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要发挥各自的优势。一段简洁有力的文字,一张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图片,一段吸人眼球的短视频,一段打动人心的音乐等能让受众获得不一样的体验,产生不一样的影响,最终达到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目的。可以说,增强新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也是记者努力的方向。

受众的特点和需求在不断变化,新闻的报道形式也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满足时代需求,同时进一步拓展传播渠道,创新传播方式,提高传播能力,进而最大限度地强化新闻传播效果。

在媒体融合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新媒体,依托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号、直播平台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化整合传播内容,实现新闻作品的多渠道宣传,新闻受众的全方位覆盖。

(四)新闻语言要有亲和力,用讲故事的方式传播新闻

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真实有趣的故事往往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挖掘好故事的基础上,还要用恰当的方式把故事生动地呈现出来。

新闻工作者要“传播好声音,讲好每个故事”,用故事化的语言来传递新闻,能让新闻事件更具吸引力,让新闻报道更加精彩。故事化的语言往往情感真挚,更有人情味儿,注重细节呈现,极具感染力和可看性。这样的新闻作品注重以情动人,触动受众心灵,充分展现新闻素材的价值。故事化的语言能够以更加生动活泼的形式表现人物和事件。

在新闻中应用故事化的表达,并不是杜撰、编造新闻,而是在尊重新闻事实本身的基础上以故事化的语言阐述新闻事件。在语言表达上,故事化的语言改变了过去呆板、单一、说教式的信息输出模式,让新闻变得更有亲和力,提高受众对新闻的接受度,使新闻报道与受众产生情感互动,引起共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朴实无华的语言往往更让人感到亲近,使新闻作品获得更多受众的认可,进而提升新闻作品的传播力[15]。“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细微之处见真情”,故事化的表达既传递了信息,又能引发人们思考,回味无穷,从而让受众深切感受到记者的用心良苦,领会主题思想。这样的新闻作品不再是简单的文字、图片、画面的整合,而是被注入了灵魂,具有更强的感染力。

写新闻对记者来说是基本功,但是把故事讲好,那考验的就是记者的能力和水平。讲故事就是要讲事实、讲情感、讲道理,让受众愿意看、愿意听,真正打动人、感染人。故事的讲述一般会经历起因、发展、高潮、结局,记者在采写长篇通讯稿件时,往往也会抓住事件的发展脉络与矛盾冲突,来呈现具体的人物形象、事件等,语言组织生动细腻,情节跌宕起伏,让受众仿佛置身于新闻现场,这样的新闻受众才喜欢看、喜欢听,才能起到打动人心、凝聚人心的作用。

四、结语

在大数据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在短视频爆红的时代,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要不断提升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坚持“内容为王”,用高质量的新闻报道说话,记者必须不断增强新闻作品的吸引力、感染力。

新闻舆论工作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地方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的过程中,要融合新媒体的优势,顺应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大势,让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百花齐放,实现文、图、音、视交相辉映,更加注重内容选择、语言表达等,采用受众喜欢看、乐意听的讲述方式进行新闻传播,真正讲好时代故事,传播时代强音,与时代同频共振,奋力谱写伟大时代的精彩华章。

参考文献:

[1] 梁思奇.担当使命 守正创新 做好新形势下新闻舆论工作[N].北海日报,2018-11-17(003).

[2] 李群雁.关注民生是地市党报提高影响力的关键[J].淮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2(3):127-129.

[3] 李浩.增強新闻报道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相关手段分析[J].传媒论坛,2019,2(20):75-76.

[4] 杨晓琴.新时代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实践路径探析[J].山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22(4):40-45.

[5] 徐如俊.着力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J].党建,2008(8):13-14.

[6] 南方日报评论员.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N].南方日报,2017-02-16(F02).

[7] 蔡忠辉.增强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J].新闻战线,2003(2):58-59.

[8] 费先霞.提升新闻报道的感染力和传播力[J].中国地市报人,2022(S1):83-84.

[9] 范启麟.努力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闽西日报的做法和体会[J].新闻战线,2002(3):59-60.

[10] 邹艳芳.浅析新形势下如何提升电视新闻报道感染力[J].东南传播,2017(10):77-79.

[11] 王松林.地方党报更需民生情怀[J].新闻世界,2011(8):26-27.

[12] 杨勋.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感染力[J].城市党报研究,2009(1):4-7.

[13] 陈雁萍.着力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J].新疆新闻出版,2008(5):59.

[14] 吴云萍.增强广播新闻报道吸引力感染力[J].新闻传播,2010(11):83.

[15] 郭蓓.践行“走转改”,提升新闻报道的感染力[J].传媒论坛,2018,1(16):21-22.

作者简介 潘雪,记者,黔东南州融媒体中心电视综合编辑部副主任,研究方向:新闻传播理论、媒体融合。

猜你喜欢
感染力吸引力新闻报道
如何寻求口语化语言的艺术感染力
Pygmalion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吸引力1
吸引力2
跟踪导练(三)4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如何提高电视播音的感染力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