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策略

2023-09-07 04:45:34谢求真
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 2023年16期
关键词:深度报道新闻传统媒体

谢求真

【摘要】新媒体语境下受众的阅读习惯以及接收新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方式也发生了新的变革。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深度报道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容易出现报道缺位等问题。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环境,挖掘深度报道的价值,需要及时调整深度报道策略。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工作者在开展深度报道期间应进行多角度解读、创新传播形式与路径、建设融媒体平台、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专业人才素养,从而更加客观、全面、深刻地完成深度报道。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媒体;新闻;深度报道;策略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2246/j.issn.1673-0348.2023.16.037

新媒体的诞生为传播学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受众可以利用零散的时间,碎片化接收更多信息,信息的传播效率也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不断提升。在新媒体语境下,新闻报道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碎片化阅读习惯使人们更倾向于接收短视频,而深度报道等需要消耗较长时间的报道形式正在逐渐没落。深度报道可以对社会问题、现象进行深度探讨,有利于多角度看待问题,开阔受众的眼界与思路,是极具价值的新闻形式。因此,在新媒体语境下应该积极改进深度报道的策略,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采取合理方式完成深度报道,获得受众的广泛关注与认可,发挥深度报道的价值与作用。

1.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新闻报道分析

1.1 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特点

由于新媒体具备多种功能和优势,新闻报道的便捷性得到了提升,为新闻的生产提供了良好条件。新媒体可以利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智能电视等形式进行信息传播,能够帮助新闻以碎片化形式即时传输到移动式、便携式终端上,便于受众随时接收了解新闻内容。在此条件下,新闻能够最大限度地融入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在提高新闻覆盖率和传播率的同时,也能发挥新闻的价值。但由于新媒体传播速度快、信息碎片化程度高,追求新闻的新颖与快速,往往容易忽略新闻的内容质量,很多新闻报道存在标题与内容不符等问题,而为了博取更多流量,很多新闻报道相对片面,容易调动受众情绪,但也会造成受众片面认知,无法了解事物的真相。新媒体时代新闻报道的片面性、误导性等,都不利于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容易造成负面的社会影响,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2 新媒体时代新闻深度报道的意义

深度报道这种报道方式,能够系统反映重大社会问题和新闻事件,可以深入挖掘事物的因果关系,揭露和展示事实全貌,是新闻价值的重要体现形式。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有利于调查事物的真相,能够对新闻事件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传统媒体通过专门的深度报道版面全面挖掘新闻与社会事件的真相,在进行深入报道时高质量的报道内容可以吸引人们对问题的关注度,发挥新闻的实际作用,提升新媒体时代人们深入思考的能力,具有极高的现实意义。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可以满足受众的阅读需要,能够让受众通过新闻的深入挖掘,层层了解新闻发生的过程、始末,满足人们对详细信息获取的需求,减少新媒体碎片化短新闻带来的局限。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还可以促进新闻报道正向传播,围绕当前社会的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全面研究,带动调查社会问题的前因后果、事实真相。另外,新媒体时代的深度报道具有一定的社会预警作用,通过对深度报道的全面系统分析,可以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能够对事件引起的后果进行预测和分析,遏制可能出现的不良行为,有利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

2. 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面临的困境

2.1 新闻事实缺乏全面分析

深度报道需要应用较多的信息资源和资料,而新媒体时代,一些新闻工作者在进行深度报道时,为了追求速度,有时会忽视了报道内容的全面性与真实性,容易造成报道失实。深度报道需要对新闻发生的过程、始末、逻辑关系等进行深入调查,在新媒体时代,受众对信息接收速度不断加快,也对新闻工作者的报道速度提出了相应的要求,很多新闻深度报道在采编时,为了追求速度,不重视新闻事实的实际调查、忽视了全面分析的重要性,在深度報道时缺乏多角度的分析与解读,无法对新闻事件、社会热点进行客观深度的报道,容易造成受众错误的认知,影响了深度报道的质量。

2.2 不符合受众阅读习惯

传统媒体深度报道一般为需要消耗大量时间阅读和接收的新闻内容,在新媒体时代受众更习惯于接收碎片化、多样化短视频的条件下,深度报道的形式不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无法获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很多传统媒体在进行深度报道时,并不注重对新传播形式、传播路径的利用,忽视了融媒体平台的建设,深度报道的内容篇章过长,无法与当前受众的阅读习惯相适应,导致深度报道的阅读量逐渐降低,影响了深度报道价值的体现。

2.3 深度报道的理性弱化

理性与客观性是深度报道的重要特征,但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受众对于信息的时效性要求较高,且信息时代受众更倾向于接收与自己观点相符的信息类型,很多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的理性随之下降。一方面,部分媒体为了提高新闻的时效性,在来不及整理和证实事件全貌的情况下将新闻内容传播出去,导致新闻深度报道逻辑性差,甚至存在较大漏洞。另一方面,为了获取更多的阅读量和流量,部分媒体在深度报道中一味迎合受众心理,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探讨,导致深度报道的内容不够理性,不利于受众了解事物全貌。

2.4 同质化问题严重

由于深度报道所需消耗的人力物力资源较多,很多媒体在进行新闻报道时,并不注重自主选题和自主挖掘新闻,而是直接对热点进行重复报道或片面转载、没有站在独特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虽然获得了流量和热点,但也造成了新闻的同质化,导致受众的审美疲劳,无法提升深度报道的质量。

2.5 缺乏专业素养人才

深度报道需要专业的新闻工作者对事件展开深入调查,对新闻逻辑进行深入解析。在新媒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很多传统媒体新闻工作者开始转型,为新闻报道形式和内容带来了新的变化,也转变了当代新闻工作者的价值观念。为了追求所谓的流量与回报,部分新闻工作者的尽职调查和深入挖掘时间逐渐减少,肯在深入报道上下苦功夫的专业人才数量也比较缺乏。

3.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深度报道策略

3.1 多角度进行解读

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进行深度报道必须要注重多角度解读,保证报道的全面性、客观性,能够深度报道事实。受到新媒体环境的冲击,很多新闻报道为了追求流量而舍弃了全面性和客观性,而深度报道作为一种剖析事物内部、展示事实的报道形式,需要重视多角度解读,做到客观、全面,避免受众产生错误认知。新闻工作者应该在新媒体语境下多角度地对新闻内容进行报道,从多方面作出分析,展示新闻的事实,让受众能更加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新闻。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现场连线、追踪报道等方式,借助信息时代的即时通讯条件,带领受众直击新闻一线,传输新闻画面,对现场的新闻主体,周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进行展示,从不同角度多方面展示新闻实际情况,为受众提供全面、客观的新闻报道。在新闻深度解读时,可以采用专家连线、群众采访、现场人员反馈等方式,站在多个视角、不同立场进行新闻内容的解读,让受众在深度报道中感受不同立场下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知,提升新媒体语境下人们看待问题的全面性。

3.2 创新传播形式与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深度报道可以创新传播形式与路径,借助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传播,增加深度报道的传播覆盖面,发挥深度报道的作用与价值。新媒体语境下,深度报道的形式迎来了新的变革,新闻工作者不单单可以通过文字、视频方式进行深度报道新闻的呈现,还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优质条件,打造图片、文本、视音频相结合的新闻报道方式,更加灵活地进行新闻排版,提升新闻深度报道的内容质量,提高报道的吸引力,使其能够获得更好的传播。新媒体的出现为深度报道提供了更加便利的采访条件,各种现场直播、即时传播内容可以第一时间借由新媒体的信息化传输渠道传递到媒体平台中,在深度报道中充分挖掘和利用新闻传播形式,可进一步提升深度报道的真实性。另外,在深度报道传播路径中,应该重视头条新闻、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弹幕网站等传播渠道的特点,围绕各自的受众特征,主推传播形式,科学地投放新闻深度报道,可以开放留言评论区、交流互动版面等不同的功能区块,借助新媒体渠道的优势功能,增加受众参与深度报道的积极性,扩大新闻的传播影响范围。

3.3 建设融媒体平台

融媒体平台的建设对深度报道而言极为重要,在新媒体语境下,传统新闻应该关注自身融媒体平台的建设,利用融媒体拓展传播路径、扩大传播范围,更好地进行深度报道。融媒体可以将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条件整合起来,形成功能强大的传播矩阵,有利于更好地开展深度报道工作。在新媒体语境下建设融媒体平台,利用多种形式完成深度报道,可以更好地贴合受众认知,满足不同受众的需求。融媒体平台的建设需要考虑新媒体时代对新闻平台的要求,对融媒体平台的所属范围、设置渠道、工作方式等加以明确,通过融媒体平台的建设推动传统新闻的转型与发展。融媒体平台建设不仅是将新闻内容转换为信息化、网络化投放,更需要结合传统媒体改革的要求建立立体化传播矩阵,能够通过多种媒体形式的融合,让深度报道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在新媒体时代取得良好的发展。

3.4 加强信息技术应用

新媒体语境下深度报道需要加强信息技术的应用,利用信息化条件收集新闻素材,并借助信息技术对内容进行加工和处理,更快速地完成新闻采编。深度报道不仅需要深度地调查研究,还需要对大量的新闻素材和内容进行采编,新媒体条件下新闻采编工作得到了改进,新闻工作者应该善于利用这一时期信息技术条件,提高新闻采编处理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新闻工作者可以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条件,在网络上搜集深度报道所需的各类信息数据,结合实际采编的新闻内容,对事件的真实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深入展开信息挖掘工作,提高报道的真实性。也可以借助网络信息监测,通过大数据收集热点信息,对目前舆论态势进行分析和研究,预测事物的走向等,通过信息技术对舆论热点展开分析,利用深度报道进一步引发社会思考,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3.5 提高人才专业素养

深度报道的专业人才对于新闻质量而言至关重要,在新媒体语境下更需要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增加新闻工作者的岗位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完成深度报道。深度报道具有较强的社会价值,新闻工作者在这一过程中必须坚守职业道德,具备极强的社会责任意识,避免在新媒体环境下为了博取流量和受众眼球,而忽视新闻的内容质量。传统媒体应该积极培养专业化、高水平的新闻工作者,在提升新闻工作者信息技术与新媒体传播知识的同时,增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与责任意识,对其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让新闻人才能聚焦于新闻深度报道质量,避免为追求速度和流量,导致报道失实等问题。

4. 结束语

新媒体语境下传统媒体深度报道工作缺位情况比较常见,深度报道缺乏全面分析、不符合当代人的閱读习惯、理性弱化、同质化严重等,都不利于深度报道价值的发挥,另外专业性新闻工作者的缺失也加剧了其问题的严重性。在新媒体语境下进行传统媒体新闻深度报道,需要考虑深度报道的价值与意义,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征,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条件,对深度报道的方式进行改进,丰富其报道内容,提高新闻深度报道的专业性,让受众能够通过深度报道了解新闻事实,开阔思维,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1]侯雪雁.在快新闻时代感受深读的美好——新媒体环境下的深度报道生产策略[J].新闻文化建设,2023,14(06):165-167.

[2]王琳雅.新媒体时代新闻深度报道效果提升方法分析[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21):109-111.

[3]方芳.新媒体时代如何提升新闻深度报道效果[J].新闻前哨,2022(10):54-55.

[4]徐佳.融媒体背景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面临的考验与对策[J].西部广播电视,2022,43(01):32-34.

[5]牛大力.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增强电视新闻深度报道传播力[J].记者摇篮,2021,25(10):109-110.

[6]许秉智.开掘新闻深度,占据理论高度——浅谈传统媒体如何在融媒时代发挥优势[J].全媒体探索,2021(02):39-40.

[7]胡安川.新媒体时代深度报道的困境分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1):75,77.

[8]赵景鑫.新媒体视阈下电视新闻深度报道探究[J].传播力研究,2017,1(09):35.

[9]张锐敏.新媒体环境下电视深度报道发展分析[J].电视指南,2016,22(12):247,257.

[10]郑幼智.传统媒体的深度报道要与时俱进[J].青年记者,2015,14(06):13-14.

猜你喜欢
深度报道新闻传统媒体
传统媒体为什么要包装自己的“网红”
传媒评论(2017年3期)2017-06-13 09:18:10
新媒体时代,图片故事应有哪些坚守和创新
中国记者(2016年9期)2016-12-05 02:59:57
运用关联理论解读新闻标题修辞手法
新闻爱好者(2016年9期)2016-11-15 19:50:01
我国电视新闻深度报道的发展现状
科技资讯(2016年19期)2016-11-15 10:25:18
“互联网+”时代新闻采访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新闻前哨(2016年10期)2016-10-31 17:41:16
SWOT分析法下网站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6期)2016-10-19 05:16:50
新闻版权合理使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23:30
解构口语化新闻的语言特征
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 23:05:15
传统媒体在新形势下如何实现突围
新闻传播(2016年2期)2016-07-12 10:52:13
五问传统媒体:你以为熬过寒冬就是春天吗?
新闻传播(2016年1期)2016-07-12 09:2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