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影响

2023-09-07 03:58孔丽娜
当代县域经济 2023年9期
关键词:数字金融消费需求普惠金融

孔丽娜

[摘要]  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克服了传统金融机构对服务地区的要求,以低成本、便捷、多样化的优势拓宽了消费渠道。在投资、进出口持续走低背景下,消费对经济增长发挥着愈加显著的作用。而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变消费观念、缓解流动性约束等促进居民消费支出。针对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的不同影响因素,要提高农村居民金融素养、完善征信体系,以更好地发挥数字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数字金融;普惠金融;消费需求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在数字普惠金融出现前,普惠金融已得到充分发展,主要为农村、低收入人群、中小微企业等弱势群体提供金融服务。在此基础上,互联网技术及大数据的发展,进一步拓宽了普惠金融的服务范围,从而引申出新型金融服务“数字普惠金融”。它是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新型普惠金融发展业态,依托大数据技术,增强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的便捷性和普惠性。数字普惠金融的普惠性是指以较低的价格服务于广大消费者,并更偏向于弱势群体;数字性是指数字金融依托于互联网发展,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信息共享,具有低成本、便捷、安全等多项优势。总而言之,数字普惠金融为普通大众提供了更为有效的金融服务并作用到居民个人生活及国家经济发展上。近年来,随着国内国际环境发生较大变化,受国外疫情及中美贸易摩擦影响,我国出口需求萎缩。因此,消费需求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愈加显著的作用。而消费需求的增长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数字金融发展一直在其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

数字金融对消费需求的作用分析

依托互联网的发展,居民的消费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支付方式转为实体支付与网络支付相结合,生存型消费比例下降,享受型消费比例上升,这有助于消费结构的升级。同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改变了居民传统的消费观念,从“适度消费”“量入为出”转为“提前消费”,数字信贷发展为居民消费提供了更多流动性,帮助消费者实现跨期消费。基于以上现象,数字普惠金融对城乡居民消费是否都存在正向影响,作用机制又是如何?针对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是否有所不同?在此基础上,如何更为有效地利用数字普惠金融促进我国消费需求增长?这是本文研究的主题。

从近年学界对数字金融影响消费需求研究结果来看,数字金融总体上对经济发展表现为促进作用,但会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而制约经济发展。现代消费理论(如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以及生命周期理论等)从整个生命周期层面考虑居民跨期消费问题,而后进一步发展的流动性约束和预防性储蓄假说,进一步揭示了消费的限制因素及最优化消费行为。在此基础上,金融开放对于缓解消费所受限制具有较大作用,这证明了金融发展能促进消费增长,金融市场自由化能通过降低风险而平滑消费。而数字金融通过互联网与金融相结合,拓宽了消费渠道,刺激了消费需求增长。学者孙玉环等曾利用住户调查数据实证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且在不同地区、不同收入居民间存在消费异质性,在低收入家庭中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学者何宗樾和宋旭光在相关研究中却发现数字金融对消费需求的促进作用主要发生在城市,对于农村居民,数字金融发展对消费的积极影响并不显著。此外,有学者研究发现,从全国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显著促进了农村居民消费,数字支付、数字投资服务对农村消费的促进作用明显,但數字信贷发挥作用有限。而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显著促进了居民消费,使用深度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城乡居民消费。

梳理研究文献发现,学界普遍认为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及经济发展有正向作用,但也有学者认为数字金融在某些方面对消费有抑制作用,因此,对于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影响的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研究。虽然普惠金融更偏向服务于农村居民、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也有学者认为数字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城镇,而非农村。基于以上,本文拟分析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消费需求的作用机制,以及其各维度对消费需求的影响及地区间差异。

数字普惠金融理论分析

影响机理。数字普惠金融总指数由各下层指数逐层汇总而成,金融研究中心先将各下级指数通过不同权重合成,形成覆盖广度、使用深度和数字支持服务指数,再往上汇总得到最后的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可用来研究数字金融发展对消费的影响。数字普惠金融主要从覆盖广度、使用深度方面影响居民消费增长,具体分析如下:

一是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相较普惠金融,数字普惠金融主要利用网络数字化技术为居民提供数字信贷、数字保险、数字支付等金融服务。覆盖广度方面,不同于传统金融机构体现为“金融机构网点数”和“金融服务人员数”,数字普惠金融模式下,金融服务供给在多大广度下能保证用户得到相应服务是通过电子账户覆盖率(如支付宝拥有率及支付宝绑卡率)等来体现的。由流动性约束理论可知,当居民当期收入低且难以获得充足借贷时,只能被迫降低当期消费。而数字金融扩大覆盖广度能够缓解居民受到的流动性约束,跨期优化其消费支出。同时,金融发展同消费波动相关,发达的金融市场可以通过调配资源,为受到限制的消费者提供更多流动性从而满足其消费需求,平滑整体消费。而相较传统普惠金融,数字金融同互联网结合,克服了传统金融对地理环境的依赖,为农村及低收入群体提供更低成本的消费信贷服务。因此,扩大数字金融覆盖广度主要通过缓解居民流动性约束来促进消费支出增长。

二是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对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在使用深度方面,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观测居民实际使用互联网金融服务情况来度量。就金融服务类型而言,包括数字投资、信贷、征信、保险、支付服务,不仅要观测实际使用人数,也要观测人均交易数及人均交易金额数据。

心理账户理论认为,除了真实账户,人们会建立心理账户来粗略记录资金支出,消费过程的消费愉悦感和支付疼痛感会影响消费支出,而移动支付会降低消费支付疼痛感,有利于刺激消费。数字支付服务通过淘宝等网购平台为消费者提供更便捷、更快速的消费渠道,降低消费者心理损失感及消费成本,提高消费支出;数字信贷服务可通过消费信贷提前支付,直接缓解消费流动性约束,释放出更多消费潜力。虽与传统金融相比,普惠金融借贷范围更广,但对于收入较低人群,仍存在一定的门槛,数字信贷服务可进一步降低借贷人的无形成本,拓宽了居民融资渠道,使居民提前消费,消费信贷更为普及化;数字保险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简化了投保及理赔流程,提高了保险可得性与普惠性,提升了居民生活保障水平和收入水平,从而推动居民消费发展;数字投资服务主要通过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而增加消费,互联网投资理财为居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投资渠道,投资平台与网购平台通过互联网结合,更有利于居民将理财收入转为消费支出。

因此,提升数字金融使用深度主要通过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变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缓解流动性约束来加快消费需求增长。

城乡异质性。数字普惠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具有城乡异质性,对于经济发展水平更高、消费观念更为超前的城镇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更容易通过提高收入及缓解消费约束发挥其积极影响,但可能对农村消费产生消极影响,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数字普惠金融可通过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及缓解流动性约束来促进居民消费,但城镇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及人均可支配收入有较大差异。农村居民收入较低,没有稳定收入来源,可能无法及时偿还数字借贷款项,农村地区的信贷风险较高。其次,相比传统金融服务,数字信贷能降低借贷人的门槛,提供更为便捷、快速的借贷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为低收入群体拓宽了信贷渠道,但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没有充足的金融风险意识和风险判断能力,低收入群体很容易承受超出个人能力外的贷款,造成更大生活压力。最后,城镇与农村居民的消费观念有较大差异,相较城镇居民,农村地区居民消费观念更为保守,偏向于量入为出,排斥提前消费观念,短期内对数字信贷服务的接受程度较低,农民使用数字借贷可能会对消费造成挤出效应,反而降低消费支出。

结论及启示

本文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我国居民消费支出增长,其积极影响通过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改变消费观念、缓解流动性约束等途径进行传导。针对农村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的影响作用有所不同,数字信贷服务可能对农村消费水平有一定的负面影响。这主要是由于农村居民消费观念保守及收入来源不稳定,可能无力偿还贷款。

为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对消费的促进作用,特别是对农村地区,本文提出以下幾点建议:

首先,进一步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依托于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应加大对互联网大数据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数字金融的可信度、安全性及普及性。关于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政府应有侧重地降低农民使用互联网的成本,加大农村地区硬件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电子账户使用率。

其次,提高居民金融素养。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也对消费者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需要消费者具备基本的金融知识。由于农村地区金融知识不够普及,居民对数字信贷服务还有一些错误理解,导致数字金融服务普及度不高,以及还有信用评级低、贷款额度低等问题。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金融知识普及度,提高居民金融素养,以使农村居民正确、客观地看待数字金融服务,增强其风险意识及金融观念。

再次,改变农村消费观念。为更好地发挥数字信贷对消费的刺激作用,政府应适时引导农村居民转变消费观念,在量力而行情况下,使用数字信贷服务进行提前消费。对于农村地区的基层金融服务机构,政府应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为农村居民提供更为有效的信贷服务。

最后,完善征信体系建设,增加农民可支配收入。由于数字普惠金融门槛较低、包容性强,居民的金融素养也有较大差距。数字普惠金融的信贷服务缓解了低收入群体的融资约束,但随意使用互联网借贷可能会导致超额家庭债务,特别是对于收入来源不稳定的农村地区,数字信贷服务可能会对农村消费产生负面影响。因此,监管部门应加强征信体系建设,准确衡量贷款风险,根据贷款人收入水平及家庭情况匹配合适贷款额度,保证贷款人获得信贷资金的及时性与低风险性,为农村居民贷款消费提供切实保障。

猜你喜欢
数字金融消费需求普惠金融
普惠金融视角下县域数字金融发展研究
区块链对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影响
中国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大学生网络贷款调研分析
欠发达县域普惠金融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浅析扩大消费需求的税收对策
农村普惠金融浅析
快递企业在高校快递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