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的策略探析

2023-09-07 03:20张宇娇
农业技术与装备 2023年3期
关键词:农业生产者生态农业农业

张宇娇

(太原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0)

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治理有效,产业兴旺,生活富裕,展现了国家解决好“三农”问题的的决心。为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政府推动优化乡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建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尤其是生态农业,以提高乡村经济发展水平。

1 相关概述

乡村振兴要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重要支撑,以实现长效发展作为目标。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要遵循科学发展理念,采取合理配置资源、创建良好生态系统等方式,形成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特征的农业产业结构。生态农业经济和传统农业存在较大差异,前者更加注重运用现代技术,以新理念和新技术作为支撑,提高农业生产率及资源整体利用率,保证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背景下,积极发展生态农业经济,不仅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入,还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此外,生态农业不只是对农产品种植技术进行创新,更关键的是要协调好农业种植业和生态环境的关系。譬如,在传统农业发展模式下,农业生产者主要是利用焚烧方式处理玉米秸秆,而生态农业处理秸秆一般有2种方式,一种是粉碎还田,另一种是回收秸秆作为牲畜的食物,而后将牲畜粪便制作成有机肥施到田间。如此,既能减少农作物化肥使用量,又能实现废弃物利用,提高农产品产量,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继而为生态农业经济更好发展提供助力。

2 生态农业经济特征

2.1 局限性与开放性

乡村振兴背景下,分析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要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入手,研究生态农业经济结构,创建相应管理机制,为农业经济科学发展注入更多活力。各级政府在开展生态农业建设时,必须深入剖析地区农业产业结构以及技术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引导生态农业发展,如果相关工作未能达到生态运行要求,便无法实现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目标,甚至会影响农业生产者的经济收益。所以,农业生产者应自主学习农业和生态现代技术和知识,根据生态农业活动规律与要求购买最新农业装备,推动农业产业朝着现代化方向迈进。

2.2 多样性

生态农业发展不存在固定模式,这和中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有直接联系。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等多元因素影响,不同地区生态农业发展不同,地域特性明显。所以,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必须因地制宜。根据地区社会、气候与位置制定针对性发展策略,采用适宜的生态模式与农业装备进行农业生产,如此才可实现扬长避短,助力各地区生态农业经济共同发展。

2.3 高效性

生态农业强调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在具体发展中,农业生产会朝着绿色、规模化、技术化方向发展。此发展模式既有助于减少农业成本消耗,又能提升农业生产效率,满足乡村振兴要求。此外,随着农业日渐趋于产业化,农业生产需要大量人才,提高农业生产者种植热情,间接解决了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问题,使生态农业经济能够朝着持续高效的方向发展。

3 生态农业价值

3.1 时代价值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水平。传统农业模式以精耕细作为主,农业结构单一且生产规模小,不仅难以推动农业经济持续发展,还会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破坏。为满足人民日益变化的生活需求和环境需求,我国开始推行新的农业模式,即生态农业,以此推动农业经济科学发展。生态农业既能提高农业经济效益,又能保护生态环境,作用明显。只有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开展农业生产,才可减少不良农业生产方式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兼顾农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业经济发展速度。

3.2 战略价值

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拥有宽阔的发展前景,是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农业的战略价值也在于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因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给予生态农业战略价值高度重视。生态农业战略有助于提升农作物产量与农业生产者经济收益。传统农业经济以粗放型经济为主要模式,其生态资源损耗远超出农作物产量,存在农业生产者热情低、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等问题。推行生态农业,恰好可以改善上述问题。生态农业强调生态与农业同步发展,生产模式精细化,不仅能减少自然资源的浪费与劳动力投入,还能提高农业生产者经济收入,调动农业生产者生产热情;生态农业战略有助于完善农业产业结构。传统农业强调种植玉米、小麦和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生态农业发展模式的推行,在环保方面对农业种植结构展开了优化,将农作物种植与家禽家畜养殖有机结合,在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还能实现农业经济稳定发展,继而促使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落实。

3.3 经济价值

通过调查可知,国内生态农业发展始终稳步前行,不断突破、创新,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提升了农业经济收益,促进农业经济高效增长。在新时代背景下,国民经济收入水平日渐提升,对食物提出了更高要求,特别是对各种农产品的要求,倒逼我国生态农业发展,以充分满足人民不断变化的物质需求。对于传统农产品来讲,其生产与销售未能给予产品质量应有的重视,安全把控力度不足,导致产品质量低下,很难满足现代人对农业产品提出的高需求。而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生态农业,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作物,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产量,还能保证农作物安全可靠,满足消费者多元需求,实现效益最大化。生态农业发展遵循绿色、环保原则,将消费者人身安全与环境保护放在首位,以此推动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4 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

4.1 建立激励机制,激发农民参与热情

乡村振兴背景下,若想推动生态农业经济实现高速发展,需要充分激发农民参与热情和突出其自主性,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创建相应的激励机制,最大程度吸引农民参与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活动。①合理设计顶层建设。加强财政支持以及管理政策的制定,进而推动生态农业持续稳定发展。各级政府应围绕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制定各种支持政策,尤其要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如为充分调动农民农业生产积极性,各级政府要以本地现实情况为依托,制定减免部分税费与加大生态农业建设补贴等政策;结合生态农业经济具体发展情况,设置专项用地,倘若本地存有土地盐碱化或水土流失问题,则要采取生物改良、草原退牧、退耕还林等举措,同时优化农业补偿机制,维护农民经济合法权益。通过推行各种政策,使农民在生态农业经营中得到更多收入,从而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投入到生态农业生产中,助推生态农业经济高质量发展;②优化人才配置。借助人才力量发展生态农业经济。各级政府要提高专业人才福利待遇,吸引优质人才进入生态农业经营队伍,深入基层带领农民更好地发展生态农业,从而能够提高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水平。

4.2 优化技术体系,加强技术创新应用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无法脱离技术体系支撑,而技术体系建立要以传统农业技术为基础,科学融入现代化设备与技术。①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治理并改善我国各地区的盐碱池、重金属土壤、砂地与水体富营养化;②循环农业技术。主要回收并利用农业生产出现的秸秆或禽畜类废物等。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强对地膜、堆肥的回收,尽量降低农业生产废物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如保护土壤资源,降低农药化肥的使用率,以生物防治技术为主治理农作物病虫害;③生产防控与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农业生产潜在灾害,高效防控,将问题扼杀在源头,提高农业生产产量。

发展生态农业经济无法脱离先进科技的支持。生态农业技术的高质量发展为生态农业经济进步奠定了扎实的技术基础,农业生产者要合理应用生态农业技术。实践操作如下:①重视技术研发和推广。各地相关部门要高度关注地区与生态农业相适应的技术研发、人才储备情况,并借助引入优质人才和教育现有人才等模式,加强技术研发,落实技术推广工作,确保研发的技术既能贴合自然环境,又能科学配置地区农业资源,促进生态农业经济快速发展;②合理应用生态农业技术。生态农业发展技术既囊括立体种植和环境治理技术,又囊括废物还田、气化和燃料化技术。为进一步提高技术应用效率,农业生产者要将其与大数据、物联网等现代技术进行结合,促进生态农业技术价值得以充分发挥。

4.3 合理应用资源,推行新型农业模式

乡村振兴背景下,生态农业经济发展要依托各种基础资源,特别是土地、生产工具和水资源等资源,只有合理引用各种资源,才能保证生态农业有序开展。对于土地资源来讲,要改变农业生产者对土地资源的片面认知,突破农业生产者思想局限,避免出现随意破坏土地或开垦荒地的情况,减少水土流失。对于水资源来讲,传统农业以漫灌为主要模式,此种形式既会过度浪费水资源,又很难保证植物生长水分需求。因此,农民在生态农业生产中可选用现代技术,如滴灌或喷灌,这样除了可以大大节约水资源外,还能保证植物生长吸收所需水分。同时,各级政府要加强对生态农业发展的监管,有效监管生态农业建设对各项资源的使用情况,控制农业生产者塑料薄膜与农药的使用量,引导农业生产者采用可持续模式,重视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环境保护要求,降低环境污染。在乡村振兴过程中,发展生态农业要具备科学、绿色、环保等特点,利用机械化手段进行生产,提高生产效率。在此基础上,要加强对现代技术的合理应用,如应用监控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等,全面监测植物生长周期,及时发现植物生长问题,而后提出可行性应对措施,最大程度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影响,确保农业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与此同时,还要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推行新种植模式,依托生态学与经济学,选择最恰当的种植作物,提高当地生态农业经济水平。农业生产者要结合地区气候环境以及土壤条件等,了解农作物种植特点与成长规律,种植高品质农作物。形成规模化种植后,特色农作物可以创建属于自身的品牌,并获得更高的经济收益,这对推动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4.4 畅通物流渠道,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生态农业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战略落实的基础之一,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大力推行生态农业。在此背景下,若想保证生态农业经济“后半段”发展,则要考量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否畅通,借助对外销售加强消费者对生态农业的了解,从而认可生态农业,自觉购买相应农产品,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在生态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创建完备的物流链条,加强物流和营销之间的配合。对于营销而言,应利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展开社会宣传,大力推销特色农产品。对于物流来讲,作为产品销售主要渠道,不仅要完善相关基础设施,还要研究物流软件,根据营销提供的供货需求,利用最少的时间运输农产品。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部分特色农产品经过处理包装能够在全国范围进行销售,充分满足不同地区消费者对农产品的需求,从而增大农业经济收入,如有些地区因气候与地源特别,可以生产出特色农产品,但如果物流渠道不畅通,这些农产品只能在产地周边区域进行销售,这样会降低产品价值,影响农业生产者经济收益。反观,只要保证物流畅通,利用冷链物流传输产品,便可在短期内将农产品送到不同地域的消费者手中,实现价值最大化。

5 结语

综上所述,乡村振兴背景下,各级政府应给予生态农业经济发展应有的重视,遵循科学发展观念,完善农业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在具体践行中,农业生产要以生态环境和市场经济变化为基准,运用现代化生产技术,提高农产品产量,加快乡村振兴速度,推动农业实现科学发展。

猜你喜欢
农业生产者生态农业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俄罗斯农业生产者收益或因出口关税损失10%~15%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第八届“一带一路”食品安全与生态农业论坛
一位90后的生态农业梦
农业生产者农药施用行为选择与农产品安全
农业生产者补贴的国际比较及对中国的借鉴
安乡县发展生态农业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