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大伟
初中体育教学既影响着素质教育的开展,又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它有着特别重要的作用。现阶段的体育教学中最明显的就是学生参与度的情况,教师应该对此重视,从而使学生对体育学习产生兴趣,并积极地参与其中。在亲身参与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体育的乐趣与体育带来的魄力,从而更加喜欢体育课程。实际上,学生的积极参与更能调动教师的激情与乐趣,如果没有学生的主动参与,教师可能也难以保持上课时的热情。另外,学生主动参与更能与教师之间形成更好的沟通,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感觉心与心更亲近,学生也更能喜欢体育课学习。这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策略,是提高创设的前提条件。
一、对学生主动参与意识的培养要提高认识
在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中,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就是学生课堂参与度,师生之间的互动可以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产生想主动参与活动的想法。如果缺少互动环节,则会使学生感觉课堂乏味无趣,上课不积极,所以充分互动的體育课堂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关键。部分教师对于体育学科的认识不够深入,体育课一般都以自由活动的方式开展。因此,教师要重视体育的重要性,同时也要引导学生重视自己的身体素质锻炼,从而使学生更好地成长。
例如,体育课前准备阶段,以往部分教师采用的方式是:学生一起排好队,体育教师喊口令,站一站队形,开展准备活动,通过八个八拍活动筋骨、手腕部活动、肩颈部活动等,然后再跑两圈就结束了课程内容,之后就进入自由活动阶段。虽然学生也愿意完成这些任务,对于他们来说,身心能得到愉悦,但是主动参与程度较低,积极性不高,他们认为在体育课堂中没有获得成长。所以教师自身要先提高认识,创新体育教学方式,真正重视体育带给学生的帮助与收获。体育中的锻炼与运动方面的知识,能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精神层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内在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是非常重要的。
二、培养学生兴趣,加强亲身体验
随着现在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健康越来越重视,一方面是饮食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运动方面。对于学生则可以从小做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从小就开始培养兴趣。例如打篮球、打羽毛球、滑冰等项目。教师可以以兴趣为出发点,将学生对某种运动项目的兴趣作为课堂参与的基础,从而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例如,可以进行兴趣分组,比如篮球运动组、足球运动组等,要提前做一下问卷调查,,把相同兴趣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多人一起,更能提高学生的兴趣程度。可以促进兴趣交流,还促进学生间的友谊。另一种可以互换兴趣小组,让学生体会一下不同运动带来的乐趣,在其他学生的影响下,学生的主动参与感会明显的提高,在组建兴趣小组的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享受体育学习的过程。
教师在展开体育教学之前可以对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身体素质等综合信息情况进行充分调查,并在分析的过程当中为学生设计针对性的训练或者兴趣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从中实现兴趣的有效养成,将喜好一致的学生组成兴趣小组。如喜欢羽毛球的学生偏多,就可以根据学生的这一喜好特点,积极组织学生展开以羽毛球为主题的运动训练。而且兴趣小组成员并非是固定的,而是根据学生的喜好变化而进行实时调整,并通过教师的宏观控制,使各项体育项目能够实现有效展开。教师要突出学生为课堂主体的作用,使学生能够从中形成良好的主动参与意识,发现体育运动趣味的基础上,使学生能够更加热爱运动,热爱体育。
三、弘扬体育精神,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的热情
初中阶段的体育尤为重要,有效的体育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身体健康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体育学习能够学习到体育精神,可以培养学生坚韧的精神品质,提升人格修养。一提到体育精神,学生脑海中想到的就是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品质。例如,2018年我国举办的奥运会,运动员们不怕困难,在受伤的情况下也可以坚持比赛,在出现失误的时候不会心理慌乱,平稳心态,继续顽强比赛,不抛弃不放弃,最终还能取得好的成绩。的确,教师要通过有效的体育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体育精神,强大学生的内心,使学生从内在改变,更能经得起挫折,变得更加有自信,从而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既能有强健的体魄,也能有顽强进取的精神力。在此种状况下,学生对于体育的学习会更加积极,主动参与性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在体育课堂上也会更加认真且积极地参与和学习,对于体育精神的理解也会更深刻,对日后学习是一种良好的循环。
结语
总而言之,教师要提高对体育的认识,采取有效方法使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并且引导学生对体育内在精神进行理解,通过对体育精神的理解,使学生更好地感受体育运动的学习过程,促使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