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2023-09-06 03:10:21李建国
关键词:解决问题科学情境

李建国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对于各个学科教学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核心素养的理念也在小学科学的课堂中得到了深化。科学教学的目标不仅仅是培养学生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同时要能够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并且学会解决问题。课堂教学要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且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新课程标准的总体目标之一。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学习,学生能够初步学会运用科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科学的意识。可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不容忽视。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鼓励创新,引导学生敢于提出问题

学起于思,思起于问,提出问题是思维活动的出发点,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科学的或实验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待舊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创新意识的培养要从提出问题开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践活动。激励学生大胆质疑,乐于讨论,对科学活动充满热情,敢于提出问题并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活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对提出质疑的学生进行鼓励,从而让其他学生也敢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并且注意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及时组织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从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但凡熟悉的事物总让人感到亲切,在熟悉的生活场景中,更易引发人们的热情,从而全身心投入到探索新知的过程中去。小学生更是如此,他们的学习往往带有浓厚的情绪色彩,若是比较熟悉的情境他们会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所以,科学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要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科学情境,调动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热情,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引入学生熟悉的事物,创设情境,注重在活动中、在现实生活中学习科学,使学生学会从科学的角度看待和处理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激发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欲望,也只有具备了这样的兴趣,学生才能更好地树立学好科学的信心,更主动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引导学生善于解决问题

提出问题是手段,目的是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会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的机会,让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从科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这样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的应用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应用科学的意识和综合应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联系实际、应用拓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科学教学应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进行科学实践活动与交流的机会,使他们真正理解掌握科学知识,获得广泛的科学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有价值的科学,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科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根据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规律,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丰富学生的实践活动内容,在建立科学概念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理解知识,形成科学概念,启迪思维,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科学实践探究活动内容应结合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科学源于生活,教师应选择学生身边发生的现象、熟悉的事物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通过对这些从生活中提取的科学问题的研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着科学,培养解决问题的意识。

总之,科学教师应以2022年版新课标为指导,将教学置于一定的问题情境之中,把解决问题与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发展融为一体,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科学,实现解决问题的能力与知识技能同步发展。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科学情境
情境引领追问促深
不同情境中的水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科学大爆炸
小小艺术家(2019年6期)2019-06-24 17:39:44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