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中华民族史,就是一部同饥饿斗争的历史。挨饿,曾经是最深最痛的民族记忆。生在国家危亡,百姓饥荒挨饿年代的袁隆平,因路遇饿殍,而立志学农。
“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一个当时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让袁隆平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追寻。这是一条艰辛求索的寻梦路。质疑、失败、挫折,如家常便饭;误解、反对、诋毁,也曾如影随形。
袁隆平是新中国第一批学农大学生,毕业时,国家号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从小生活在大城市的他,被分配到湖南省安江农校。学校地处偏远落后的湘西雪峰山麓,在这里,他一待就是十八年。
他的秧苗不止一次被人为损坏,最严重的一次,试验田全部被毁,他从一口井里打捞起五棵秧苗,这才保住了珍贵的樣本。他默不作声,背上腊肉,转乘几日火车,辗转到云南、广东等地继续育种研究,重复一场又一场试验,连着七年春节没有回家。早年在《面对面》节目里,记者问他:“到底是什么动力让您这样不断攻坚克难,一次次提高了产量,您不觉得累吗?”袁老笑道:“对事业的追求就是乐在苦中,搞农业科技工作是很苦的,整天在太阳底下晒、在泥田中踩。但是因为有希望在那里,会出好品种,所以乐在苦中。”
素材解读 “人都应该有梦,有梦就别怕痛”,亲眼目睹过饥饿夺取他人生命的残酷的袁隆平,畅想未来的人们都能远离饥饿。他立下宏愿,并付诸行动,百折不挠。每个人都对明天有过畅想,关键在于我们不仅要敢想,更要敢做。
适用话题 梦想、奋斗、励志、拼搏、立志、畅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