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类培养学生专业分流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23-09-06 18:18李琰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3年4期
关键词:招生培养模式

李琰

摘  要  针对大类培养下学生专业分流中存在的问题,从完善专业分流标准、加强专业建设、专业分流引导和专业认识教育、专业分流后期学生心理辅导四个方面进行改进,解决专业分流中存在的问题,最终实现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提高学生专业兴趣。

关键词  大类培养;专业分流;招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3)04-0129-04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rofessional Diversion of Major Training Students//LI Yan

Abstract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o-

fessional diversion of major training students, the

author brings forward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pro-

fessional diversion,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diver-sion guidance and professional understanding and education, and provid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or

students in the later stage of professional diver-sion. It can not only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separation of majors, but also finally realiz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general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mprove students pro-fessional interest.

Key words  major training; professional diversion; enrolment; training mode

Authors address  School of Art and Design, Hu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han, China, 430068

1  大類培养模式的背景与优势

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按专业进行招生培养,不少专业仅重视职业知识与专业技能的传授,缺乏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培养[1]。为了改变此现状,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进行大类招生培养的教学改革,部分高校开始实施大类招生的培养变革。目前,我国实施大类录取的院校已由知名院校逐步扩展到普通本科院校,实行按大类招生的培养模

式[2]。随着新高考的改革,大类招生培养已然成为我国高校招生的主流方式。

大类招生是指高考招生录取中,先由学校根据某学科专业分类,学生按照某一学科类别填报大类专业志愿,各高校再根据志愿优先或分数优先等原则录取新生的招生方式。学生根据大类专业录取入学后,学生经过一年的通识基础课程的学习,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在大二年级进行专业分流,在选择专业后,继续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直至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业,学生毕业后获得相应专业毕业证和学位证。与传统的按照专业招生相比较,大类招生培养从教育体制层面破除了传统学科专业壁垒,符合学科交叉、淡化专业界限的教育发展趋势,避免一考定终身的专业选择,有助于实现我国高校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大类招生后,通过大一的一年学习,再进行专业分流更有利于学生与专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学生在经过一年的课程学习后,根据自身意愿、兴趣爱好、职业方向、对本校大类下的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资源、就业情况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后,在大类专业所覆盖的范围内进行专业分流,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学习,既可以满足对学生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培养目标[3],又有助于学生寻找真正有利于自身发展的专业。

2  大类培养模式下专业分流存在的问题

虽然大类招生有其优点,但随着专业分流,大类招生存在的问题也暴露出来。部分高校在资源约束条件下,为了各专业的生存,实施的一些专业分流方式备受争议。目前,从湖北工业大学专业分流的实际情况分析,学生选择专业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学生选择专业的人数严重失衡,无法完全满足学生按需选择的要求,因此,校方不得不制定竞争性的专业分流方案[4],从而导致专业分流存在以下问题。

2.1  专业分流重成绩,素质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难以推广

根据湖北工业大学专业分流管理办法,遵循坚持公开、公平、公正、择优选拔,严格依照程序进行,并接受广泛监督的基本原则;学生在完成第一学年课程学习后,专业分流按照“自愿为主、择优选择”的原则进行,即根据学生填报的分流专业志愿和综合测评成绩排名情况,在限定各专业学生名额总数的情况下,按照学生志愿并结合成绩排名进行调配分流。成绩、分数是专业分流的重要参考依据,学生为了在专业分流时能进入自己所报第一志愿专业,只能努力学习理论课程,获得较好的综合测评成绩,导致学生在大一时更注重课程的学习,而不关心甚至不参与各类学科竞赛、科研学习、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等活动,如同二次高考,学生德智体美劳无法全面发展,综合素质也无法提升;学生如果分流到自己的理想专业,就会认为已经进入保险箱,又开始懈怠学习,导致素质教育无法保证和学生综合能力无法提高,这与大类培养综合素质人才的目标背道而驰。

2.2  学生两极分化严重,人才培养质量下滑

在专业分流中,由于每个专业的学生数量总额有限,当选报某一专业人数过高或过低时,为了均衡专业发展,在进行专业分流时,为了保证各专业学生的规模,学院会将成绩绩点低的学生调剂到报名人数少的专业,这样必然导致接受调剂学生多的专业,学生整体平均成绩较差,又反过来影响自主报名该专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剂过来的学生对该专业普遍缺乏认同感,学风变差,成绩会整体下降,这种问题届届相传会形成恶性循环[5],口碑进一步下降,甚至导致原有的部分学科优势丧失,专业能力整体降低。报名多的专业从中择优选择学生,整体学习成绩好,从而导致该专业学生整体基础好,而大量接受调剂学生的专业,学生整体基础差,综合测评绩点较低,这样会导致专业间的学生两极分化严重;而且学院对班主任年度考核又与所带班级的学生学习、“四六级”成绩等情况挂钩,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部分班主任甚至放弃因大量接受调剂学生组成的班级管理,班主任和学生相互之间相互放弃,不利于学风建设。跟踪调查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专业分流后情况表明,大量接受调剂学生的专业学生整体成绩、学风、学生能力及素质等方面培养质量均出现明显的下滑。这样不仅专业内部学生成绩两极分化,而且不同专业间整体学生成绩两极分化,班主任管理也两极分化,严重影响人才培养质量。

2.3  部分学生对专业认同感不强烈,学生厌学情绪蔓延,身心健康受损

对于分流到自己所报专业的学生对该专业虽然具有较强的专业认同感,但可能由于接受大量调剂学生让这部分学生对该专业的选择也产生动摇,从而削弱了他们对专业的认同感。至于通过调剂进入其他专业的学生,由于是被迫接受,这些学生不仅对所学专业缺乏认同,学习动力不足,自信心遭到不同程度的挫伤,而且与第一志愿选择该专业的学生组成新的班集体后,会严重影响第一志愿选择该专业的学生的正常学习,因此,部分学生抱怨专业,出现厌学情绪,这些消极的情绪容易在学生中间蔓延扩散,致使班级学风下降;同时,因没选择到自己心仪的专业,感觉低人一等,甚至产生自我放弃的想法;专业分流后重新组建新的班级,学生间关系需要重新调整与适应,部分学生与原大一好友可能分开,适应能力低的学生,他们的身心健康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2.4  专业分流缺乏引导,不利于专业建设和个人发展

在专业分流中,缺乏引导或引导不正确。一方面是缺乏引导,学校仅在专业分流前的一个学期开展专业引导讲座,且举办一、两次讲座,时间持续两周就开始专业分流,专业分流时间短、讲座次数少,学生对专业认识不深,对专业选择不够成熟,学生决策缺乏依据;学生听取家长建议或参考舍友、朋友选择什么专业,自己就跟着选择相同专业,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从众性;存在恶意引导,为了吸引学生选择某一专业,部分教师与大一学生平时接触中可能会抬高某一专业而贬低其他专业,从而不当引导学生选择专业。专业概论课程开设不合理会导致引导不当;部分院校考虑学生大二才分流,一般只会在大一开设某一强势专业的专业概论课程,分流后大二才开设其他各自专业的专业概论课程,因为未学习其他专业的课程概论,从而更易导致学生选择强势专业,而对其他专业不了解或不感兴趣。若不进行合理的有效引导和深入细致的工作指导,极易导致学生随大流、扎堆填报所谓的大专业,致使部分专业人满为患,部分专业报读人偏少,这种现象不利于学校各专业的发展与建设。同时,由于对专业的了解不够深,学生的选择具有较大的盲目性,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这与大类培养模式的目标和自我爱好相悖。

3  专业分流的改进措施

大类招生及人才培养是一次创新,具有一定优势,但在专业分流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具体措施如下。

3.1  以学生专业选择意愿为主,完善专业分流标准

目前,不少院校在实施专业分流时为统筹兼顾,考虑各学科专业间均衡发展,在专业分流时学院制定的分流标准仅按照学生成绩与志愿实施专业分流,显然有所不足,特别是为了照顾其他专业发展,在专业分流时以成绩为主,将部分成绩差的学生调剂到报名人数少的专业,显然失当。因此,在专业分流时,学校应尽量尊重并满足学生的选择意愿,考虑学生的适应期以及存在后期发展潜力的可能性[6],不完全根据成绩排名选择专业,应以学生志愿为主,结合综合评分、学校各专业间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资源条件、就业状况和专业特色等,适当兼顾各专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专业分流标准。比如,实行多次分流措施:在学生入校的一年后分流,大二学生对专业有了进一步深入认识后,学校还可以再一次进行专业分流和选拔,进一步优化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在实施专业分流政策时,尽可能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志愿选择,尽可能避免学生两极分化,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专业兴趣。

3.2  加强专业建设,吸引学生对该专业的选择

大类专业下包括多个专业,每个学校一般都有自己强势的专业,而其他专业处于弱势,如师资力量、教学资源、专业全国排名和就业市场等方面,同样影响着学生在专业分流时对专业的选择。根据专业分流情况和发展,学校可优化专业设置、对分流少、招生少的专业更应加强建设、加大投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结合用人情况调整人才培养的定位,请知名专家及用人单位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培养符合国家和用人市场需要的人才;加强该专业建设与投入,积极引进人才;提高专业教师教学水平,打造“双师型”队伍,将理论教学与实际工程应用相结合;加强专业教室和实验室建设的投入;积极开展第二课堂、带领学生参加全国一些大学生专业竞赛,培养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提高专业知名度和影响力;参加专业认证和一流专业的评估,以评促建,不断提高专业办学实力;积极开展实习基地的建设,让学生到用人单位和实习基地实习,学以致用;走访用人单位,将用人单位请进来,积极拓宽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率;只有不断增加本专业的建设与投入,才可不断提高弱势专业的自身能力和影响力,而不能全依靠学院调剂學生到弱势专业来,只有依靠自身能力才能有效吸引优秀学生在专业分流期间选择该专业。通过这些措施吸引优秀学生,专业分流使学生和专业的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3.3  加强专业分流正面引导和专业认识教育,合理选择专业

进入大学,大部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还不深,为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各个专业,从新生入校开始,对各班配备专业教师做班主任、建立小组导师制、配备年级辅导员,在平时学习生活中介绍一些相关专业情况,使学生不断了解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情况、教学资源等情况。大一时,开设各专业概论课程,使学生全面了解各个专业知识;开放专业实验室、开展艺术展览及表演、带领学生参加一些专业竞赛等,以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在专业分流前,召开專业介绍大会,院领导、各专业负责人进行专业介绍;在专业分流期间,成立专业分流引导小组,当学生对专业选择产生困惑时会进行帮助,与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交流,引导他们认识自我,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对职业规划方向不明、专业选择不定的学生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7]。大一期间还可举办校友讲坛、专业讲座、发放专业介绍手册等措施提高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度、认可度以及学习意愿。指导学生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提升专业认同感,增强专业选择的满意度。专业教师一对一解答学生的困惑,引导学生积极学习未来的新专业,为后面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

基础。

3.4  加强专业分流后学生心理辅导,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部分学生专业分流并没有分到自己所报的第一志愿专业,而是调剂到其他专业,这些学生对所学专业缺乏认同感,感觉被迫接受,自信心受到一定的打击。学院领导、心理辅导中心、专业教师、辅导员、班主任、本科生导师应定期对这类学生进行多方面指导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接受所选专业。如实施“我们的学风一对一主题班会”“我的大学生活”等每月的主题班(团)会,通过组织高年级班级与低年级班级开展“专业学习主题班会”,让高年级学生引导低年级学生深入理解本专业要学什么、如何学;针对因专业分流而引起的部分学生心理问题,积极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与帮扶、每月重点关注学生月报制等心理辅导措施,解决学生各种心理问题及专业困惑,增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信心,逐步适应大学生活和所选专业,建立自上而下的心理辅导体系和自下而上的心理问题应急处置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并形成切实可行的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让对专业认同感低的学生转变思想,爱上所学专业。同时,学院可每年举办专家讲座,拓宽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为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奠定扎实的基础。

4  结束语

大类招生培养模式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学科发展、招生和教学改革的需要,具有优越性。对于在专业分流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可采取以志愿为主、完善专业分流标准、强化专业分流的正确引导和专业认识教育、加强专业建设、采取专业分流后的心理辅导等有效措施,从而解决专业分流中存在的问题,最终达到大类招生培养的最终目的。

5  参考文献

[1] 唐苏琼.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国高教研

究,2009(1):88-89.

[2] 喻晓玲.塔里木大学经管大类招生培养模式探究[J].塔

里木大学学报,2018,30(3):77-86.

[3] 满都拉,卢晓东.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类招生与专业分

流:以东京大学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8,12(3):

21-27.

[4] 肖桃李,曹辉,张万强.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专业分流

的现状及对策:以长江大学土木类学生为例[J].产业与

科技论坛,2018,17(19):144-145.

[5] 苏春.基于案例的大类招生政策对新小专业办学负面影

响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

16(S1):201-205.

[6] 马杰,刘璐.大类培养模式下学生专业分流的现状与对

策:以东华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类学生为例[J].教育探

索,2020(4):39-43.

[7] 方正,薛英文,刘子正,等.大类招生模式下给排水科

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给水排水,

2020,56(11):151-156.

猜你喜欢
招生培养模式
台湾地区高等教育现存问题的比较研究
基于PHP招生管理信息系统
基于Android的招生报名系统设计与实现 
河南省高校运动康复相关专业招生现状调查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