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景观设计中地域文化的应用分析
——以合肥市大丁村为例

2023-09-06 02:29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3年8期
关键词:合肥景观设计景观

薛 梅

(巢湖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 合肥 238000)

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建设生态宜居、文化繁荣的美丽乡村成为新时期农村发展的主要方向,景观设计是达成这一目标的必然路径。但乡村的景观发展思路不能照搬城市,否则会造成文化排斥、设计风格冲突。如何保护、传承和创新乡村的地域文化成为当前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探索地域文化融入乡村景观设计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乡村景观的特征及分类

1.1 乡村景观的特征

1.1.1 乡村景观的涵义界定

乡村景观的构成要素包括乡村的自然环境、人工设施、人文元素,如农田、村舍、水网、林地、旅游设施、历史遗迹等,是人与自然相结合,共同构建的景观要素的综合体,具有美学欣赏、休闲娱乐、生态保护、经济发展等实用功能。

1.1.2 乡村景观的特征

景观是一个范围广阔、类型多样的综合性概念,景观特征体现出景观设施的异质性和可识别性,乡村景观的特征可从多个方面加以分析。(1) 自然性突出,人工参与性低。乡村景观以农村的自然环境为基础,相比于城市的人工景观,其整体开发程度和人工参与性较低,呈现出半人工、半自然的状态。(2) 地域性显著,具有较强的排外性。由于开发程度较低,乡村景观基本保留了当地的地形、地貌和生态环境系统,因而体现了地域特色。同时,以地区历史文化资源为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按照民俗习惯建设住宅建筑和公共基础设施,因而显示出一定的排外性。例如,安徽地区的民居多采用徽派建筑风格。(3)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乡村的自然景观通常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进行设计,充分利用当地的河道、林地、农田等自然资源,营造优美的绿色景观和田园风光。在村舍、村道以及其他基础设施的建造中采用就地取材的管理模式,既能降低运输成本,又能延续当地的建筑文化,保持统一的风格。

1.2 乡村景观分类

乡村景观按照人工参与程度的高低可划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两大类,这种系统性的分类方式几乎覆盖了所有的乡村景观。

1.2.1 自然景观

自然景观是乡村空间环境内原有的景观要素,常见的表现形式为村庄内外的植被、河道、山石及自然形成的地形。在乡村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通常对以上自然要素采取维持、保护的态度,尽量避免人为活动对其造成破坏。显然,自然景观属于人工参与性较低的乡村景观。

1.2.2 人文景观

乡村的人文景观中融入了农业生产、地方习俗、宗教信仰等各种物质性和非物质性的文化观念,是乡村景观有别于其他景观形式的外在体现,是农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与环境实现深度融合的产物。乡村建筑物使用的材料、建筑物的造型、景观设施的文化寓意等均能向外界传递人文特色。

2 合肥地域文化及其分类

地域文化是人与特定自然环境长期作用、耦合所形成的文化现象,具有地区独特性。自然环境塑造了人的生活方式。例如,民居是乡村人工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外界认识乡村的重要窗口。南方雨季长、降雨量充沛,造成南方的民居多采用楔形屋顶,以利于排水。而北方地区干旱少雨,年降水量较低,其民居多采用平面屋顶,以增加建筑物的使用面积和实用空间。由此可知,地域文化中总是凝聚着一个地区的自然特色以及长期养成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安徽合肥古称庐州,拥有3000 余年建城史,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孕育了丰富的地域文化,成为滋养乡村景观设计的文化源泉,其地域文化分类如下[1]。

2.1 合肥地区的历史文化

2.1.1 三国文化中的合肥

三国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三国演义》的故事更是在广大亚洲地区产生深远影响。合肥位于江淮流域,属于战略要地,且在人口、物资生产方面占据优势,成为各国争抢的重要目标。魏国和吴国为争夺合肥,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从公元208 年到公元253 年,先后五次大战,历时45 年,合肥最终归属于魏国的淮南郡。合肥地区至今仍然保留了较多的三国历史文化遗迹。例如,古教弩台位于合肥市庐阳区淮河路东段,占地面积超过四千平方米,是魏国训练弓弩手的场所。再如,合肥市东郊的藏舟浦曾在曹魏与东吴的大战中发挥重要作用,如今已是合肥的著名景点。

2.1.2 包拯文化

包拯生于公元999 年,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官,历史上称为“包青天”“包孝肃”等。包拯的一生与合肥产生了广泛的联系,合肥是他出生、求学和去世的地方。包拯以公正廉洁、恪守孝道闻名于后世。在出任官职的初期,他写下了一首《明志诗》,以“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表明自己的个人志向。他做官期间两袖清风,甚至还曾拒绝宋仁宗送来的贺礼,以《包拯拒绝皇帝贺礼诗》化解了拒绝皇帝的风险[2]。北宋非常看重孝道,包拯为照顾年迈的父母,从广东辞官归乡,父母亲过世后,又在合肥守孝三年,固被称为“包孝肃”。包拯文化是合肥地域文化的重要代表。

2.2 合肥地区的民俗文化

2.2.1 合肥地区的曲艺文化

曲艺在合肥长期盛行,并衍生出众多流派。合肥地区的典型曲艺形式包括庐剧、安徽大鼓、巢湖民歌以及锣鼓书等。以庐剧为例,其发展历史超过200 年,是安徽省经典的地方戏,形成了多样化的唱腔,对服装、伴奏、表演等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深受当地人民的喜爱[4]。再如,锣鼓书又称为门歌,最早可追溯至明初,是一种类似于秧歌的唱腔,启发了庐剧的发展。

2.2.2 合肥地区的工艺文化

民间手工艺是人民劳动智慧的结晶,合肥地区手工艺文化的典型代表为巢湖笺纸制造工艺和“烫画”。前者是古代制造高档笺纸的方法,笺纸常用于题写诗文或者写信,其制造工艺较为复杂。在古代社会,使用笺纸甚至成为身份尊贵的象征。“烫画”在合肥又称为“火笔画”,其绘画工具和材料为高温铁笔和木板,以“火”为墨。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流传至今,成为安徽省的著名工艺品。

2.3 合肥地区的建筑文化

建筑物形态体现出人们的居住习惯和特色,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安徽省最著名的建筑形式是传统的徽派建筑,但能够代表合肥独特性的却是圩堡文化。圩堡兼备居住和军事防御功能,通常在外侧设置较深的壕沟,沟内灌水,形成四面环水之势,四周设计有碉堡和箭楼。内部的居住环境吸收了南北方建筑的优点,既有南方园林的俊秀,又融入了北方庄园的威严。

3 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3.1 乡村景观设计中合肥地域文化的表达方式

3.1.1 通过乡土景观材料表达地域文化。一是乡土景观材料对地域文化表达的作用。文化属于相对抽象概念,地域文化的表达要化抽象为具象,乡土景观材料是抽象文化的物质性载体,是代表文化内涵的实物性符号,从视觉、触觉等方面传播和强化人们对特定文化概念的认知。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应该重视对乡土景观材料的运用,以便更好地宣传地域文化。二是乡土景观设计融入地域文化的方式。乡村景观设计和建造中需要使用石材、木材、砖瓦等各类施工材料,现代化的钢筋、水泥以及各类建筑装饰材料在质量、效果以及施工便捷性方面存在较大的优势,但使用此类材料会导致建筑物风格同质化,难以彰显乡村景观的地域特色。按照就近取材的原则,获取合肥本地或附近地区的石材、木材,使用传统工艺生产的砖瓦,进而实现施工材料的本地化,其建造的乡村景观设施在色彩、外观、质感等方面更具合肥特色。另外,乡土景观材料的运用显著地缩短了异地购买耗材的运输成本,节省了施工等待的时长,对降低造价、节约成本产生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当然,在乡村景观设计中不能仅仅关注地域文化的表达,还要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出发,评估景观设施的结构承载力、安全性、抗震性等,现代化的施工材料在性能和质量方面更具竞争力,可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实现传统乡土景观材料与现代施工材料的融合,兼顾地域性和功能性。例如,在屋面装饰中使用传统的瓦件,但墙体和地基可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3.1.2 在景观小品中融入地域文化

景观小品的主要作用是点缀、装饰公共空间,其建筑体量相对较小,可作为乡村景观设计中的装饰物,丰富空间层次感,提升观者的视觉体验。常见的景观小品为亭台、园林中的小道、雕塑等。在设计乡村景观小品时,可从合肥地域文化中汲取养分,将传统文化中的人物形象、手工艺品、抽象的文化符号、传统建筑的几何造型等作为景观小品的设计灵感。

从景观设计的角度看,关键在于如何提取地域文化元素,并将其合理地融入景观小品中,同时营造出恰当的代入感。例如,农业文化始终在乡村景观设计中占据着主导地位,设计者可根据农业生产工具的几何特点,开发具有地域农业文化特色的环境设施,包括照明灯具、垃圾桶、公共座椅等。再如,乡村旅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成为带动乡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景观小品是乡村旅游景区设计的重要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深入挖掘地方的历史文化资源、红色文化资源,打造能够精确传达地方文化特色的景观小品。三国时期的周瑜、北宋的包拯、清朝名臣李鸿章都是合肥人,在中国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可将其雕像作为乡村旅游景观小品[5]。

景观小品的设计元素应该与乡村景区的主题保持一致,避免将不同类型的文化元素杂糅在一起。例如,在展示合肥曲艺文化的主题景区内,应该优先发掘庐剧、安徽大鼓等曲艺形式中的文化元素,保持景观小品在风格上的统一性与合理性。

3.1.3 在乡村自然景观设计中营造地域文化

相比于乡村的人文景观,自然景观的覆盖范围、空间体量都更大,其视觉观赏性不可替代,在整个乡村景观设计中占据着很高的比重。一是利用本地植物营造地域文化。植物可分为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其形态、高度、色彩、气味等存在很大的差异,类型丰富的植物装饰了乡村的各类空间,成为乡村景观设计中不可缺失的元素。植物的生长对环境提出了要求,温度、降雨、虫害类型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只有将其栽种在适宜的环境内,才能保证健康成长。在乡村景观设计中,要充分探索合肥地区的植物物种资源,本土化的植物有利于彰显地域自然文化,并保证较高的存活率,降低乡村景观落地的运营的成本。例如,合肥地区常见的乔木为香樟树、银杏树、广玉兰、乌桕树、合欢树、水杉、女贞树等,可将其作为乡村公路的行道树。二是利用地形、地貌特色营造地域文化。合肥地处江淮平原,地势平坦,坐拥百八里巢湖,市区内水网密布,湿地星罗棋布,形成了较为独特的地形、地貌特色。根据《合肥市“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要将合肥打造为“城湖共生、宜居宜业的生态名城”。地形、地貌是地域自然文化的重要载体,在设计乡村景观的过程中,应该做到因地制宜,发挥当地的自然环境优势,充分利用水网、湿地、林地、池塘等环境要素,设计出观赏性强、宜居性强的乡村自然景观[6]。因此,在乡村自然景观设计中可借鉴合肥市区的发展思路,尤其是水网、湿地等自然景观要素。

3.2 合肥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示例

3.2.1 依托村落简介

为了充分说明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方法,将合肥市下辖的大圩镇大丁村作为分析对象,依托该村的景观改造工程,分析地域文化的应用效果。大丁村南侧2.5 公里处为巢湖,东侧毗邻淝河,水系非常发达。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支持和引导下,大丁村重点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为了提升服务品质和市场竞争力,该村于2022 年开启圩美磨滩乡村振兴项目,一方面设计建造精品民宿,另一方面则是推进乡村文化振兴。优美的乡村景观设计有利于提升大丁村的公共环境质量,培育浓厚的乡村文化氛围,同时改善精品民宿的配套服务功能。按照地域文化提升乡村景观设计的基本方法,开展设计过程如下。

3.2.2 现状调查

在现状调查阶段对大丁村的基础设施、旅游资源、设计开发潜力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发现了一系列问题。第一,基础设施不完善。大丁村的公共交通条件较差,周边缺乏地铁,且距离公交站较远,增加了乘客到达的时间成本。第二,原有景观设施缺乏特色。大丁村原有景观设施存在占地面积小、无标志性景观设计、无游览指示等,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足。第三,乡村综合体开发潜力较大。大丁村拥有丰富的农田、水网、植被资源,但水系呈分割状态,影响了景区内的道路分布,各类自然资源的景观开发程度偏低。如果按照乡村综合体的方向发展,其经济潜力可大幅提升。

3.2.3 基于合肥地域文化的乡村景观设计

(1)整体设计策略。可以借助地域文化再现乡村的场所记忆。农村的居住场所为集体生活而设计,这种集体性体现于乡村的道路、村舍以及公共空间。在大丁村的改造升级工程中,为了唤醒传统农村的场所记忆,做出三点改进。第一,道路景观设计。按照因地制宜的设计思想,根据现有道路分布和走向,打造一步一景。第二,建筑改造设计。大丁村部分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出现了老旧、老化的问题,其结构安全性已经难以满足正常的使用需求,外立面破损较为明显。针对以上问题,对老化的建筑进行拆除重建。建筑物风格借鉴徽派建筑或者合肥地区的圩堡建筑,融入当地的建筑文化。第三,闲置公共空间改造。村庄内部分公共空间存在闲置的情况,为凸显乡村景观的特点,清理闲置空间,在其中种植当地的特色农作物,如油菜花,借助农作物提高公共空间的观赏性。

也可以合理表达地域文化,促进景观设计。一是景观标志设计。景观标志是大丁村的文化符号,如同产品的品牌标志。为了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将合肥地区的传统纹样和木刻手艺作为表达形式。二是景观小品设计。景观小品与传统建筑存在密切的联系,合肥地区的圩堡建筑造型独特,内部别有洞天,其建造材料以传统的砖瓦为主。在大丁村的景观小品设计中借鉴圩堡建筑的选材思路,将砖瓦作为主材,搭建住宅建筑或公共建筑的围墙,形成古朴的装饰效果。

也可以点带面,营造乡村的景观空间。乡村景观设计既要考虑局部,又要兼顾整体,尤其要重视文化特色的一致性问题,避免风格冲突、文化嫁接。具体的设计思路为以点连线、以线带面,从微观到宏观,从局部到整体。实现过程如图1所示,从美观性和实用性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影响美观性的因素为植物景观的搭配效果、景观小品的设计效果以及建筑物外立面的装饰效果。影响实用性的主要因素为公共空间、场地记忆以及农村居民的认同感[7]。

图1 乡村景观营造的实施路径

(2)设计实施过程。有平面设计。大丁村景观平面设计涵盖平面景观、建筑外立面装饰设计。在平面景观设计中,重点突出大丁村地表水系发达的自然地域文化特色,遵循传统的曲水流觞景观设计理念,面对原本割裂的水系,通过人工方式加强联系,形成回路。乡村景观中的道路也是平面景观设计的内容,为体现地域文化特色,选用本地建筑施工常用的木材和碎石制作护栏、铺装路面,这是乡土材料在乡村景观设计中的应用体现。在建筑外立面设计中,安徽当地的徽派建筑风格鲜明,青砖、黛瓦、马头墙成为深入人心的文化符号[8]。大丁村在居住建筑外立面改造中主要借鉴传统的徽派建筑风格。还有景观节点设计。景观节点的设计体量略大于平面,是多种点设计元素的聚合。以大丁村村口的景观设计为例,该区域的占地面积有1400 平方米,为游客提供了集会、休憩的综合性空间,节点周围存在天然河道。经过适当的改造,将水环境改造为三面环水,其特点类似于圩堡建筑的壕沟。入口建筑与其他区域之间要设置隔离措施,设计方案为利用当地的植物品种形成软隔离。

地域文化中的历史遗迹、历史人物、曲艺形式、民间手工技艺、建筑理念等均可作为乡村景观设计的元素,能够丰富景观形式、提升景观的文化意蕴。可使用乡土材料承载地域文化,在乡村景观小品中融入地域文化,在乡村自然景观设计中营造地域文化。设计者要形成美观思维和实用思维,通过合理的景观设计营造符合地域特色的空间,提高农村居民对地域文化的认同感。

猜你喜欢
合肥景观设计景观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巧用景观设计和谐中的一致化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色彩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高科技园区景观设计探讨
合肥:打造『中国IC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