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I“口译基础”课程英译中视译练习的设计与实施

2023-09-06 03:54
关键词:汉译英笔译口译

陈 辰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绵阳分院, 四川 绵阳 621000)

视译即一边阅读文本,一边将其中的信息通过另一种语言传达出来的口译方式,常出现在正式口译的场合中,是口译日常工作中重要的一部分。国内设有翻译硕士点的高校大都将视译纳入课程,视译不但成为训练目标,也常用作训练同声传译与交替传译的方式。本文旨在探讨由英文译至中文的视译在MTI“口译基础”课程中的应用、视译教学目标、学生遭遇的困难,及如何针对困难设计课程及开展训练。本文所探讨视译的方向为英文译至中文,原因是MTI“口译基础”课程的授课对象为初学口译的翻译硕士生,我们需要将来自语言的障碍降至最低,以使训练重心放在单纯的口译技巧训练上。本文探讨的视译的训练方式为专门针对逐步口译的训练,我们称之为逐步视译,即在视译之前,学生有时间预先看稿,在短短的看稿时间里可做信息处理,以便顺畅传达信息。这短短的准备过程与交替传译在传译前所做的分析与笔记非常相似。还有一种针对同声传译训练的视译是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逐句将文本视译。这种视译除了在信息输入方式上有异于同声传译外,其他方面都可与之类比,我们称之为同步视译。本文探讨的课程为基础口译,文中所建议的教学原则着重于知识、理解和应用。具体而言,本文所探讨的教学目标是学生能将其理解的文本准确流利地译为母语。

一、视译训练的必要性和实际性

在实际口译中所运用的视译方式大致有下列四种:一是毫无准备地立即将文稿视译,根据其性质可称为同步视译——信息经视觉输入。二是有稿同步口译,即讲话者将事先撰好的文稿读出,译者在讲话者读稿的同时,一边看稿件,一边视译。此时译者的注意力一边需放在视译文稿上,一边又需听讲话者朗读(因为若讲话者读得快,译者也需译得快)。译者也可能在某些地方即兴地加以说明,也可能因种种理由,自动删除文稿中的某些部分——以便将其视译配合讲话者的速度。这种信息输入的方式既涉及视觉,又涉及听觉。三是事先有准备的文稿视译,根据其性质可称为逐步视译,即信息通过视觉输入。四是有稿逐步口译,即讲话者将事先撰好的文稿读出,译者也有一份文稿,在适当的段落(类似无稿逐步口译,大约在讲话三至五分钟后)以视译的方式将文稿口头传译。这时文稿的作用等同于无稿逐步口译时的笔记。根据个人喜好,译者可选择听觉或视觉作为信息输入的方式。

在上述四种情况中,第一种无准备的立即视译与第二种有稿同步口译较为接近,同属同步口译的一种,即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译者开口便需成译文。因此,他只能就面前的句子,见一句译一句,正如同步口译听一句译一句一样,译者对两种语言的语法和句型结构差异所产生的问题,只能用一般同步口译的技巧来克服。其余的两种情况,即第三种有准备的视译(或逐步视译)与第四种逐步有稿口译属于同一类型,较接近逐步口译,译者有机会纵观整段文字或全文,这就相当于交替传译员聆听分析一段三至六分钟信息的过程。阅读时对文本的前瞻或回顾均有助于译者对信息的理解与分析。姑且不论视译者对信息的处理是否与交替传译者对信息的处理有着同样的深度,至少译者在传译前已将信息做了某种程度的解码与处理,以使译文通顺流畅。传译时,视译者手中文稿的作用则相当于交替传译者的笔记。因此,Viezzi认为由此阶段开始,视译是用来训练交替传译后段所需的技巧[1]109-141。本文探讨的主题即为此种“逐步视译”。

二、视译的困难

在信息处理系统不胜负荷的情况下,译者很容易仅仅将语言做表层处理,也即无法对信息做较深层的语义处理。因此,表达出来的译文有些太过生硬,有些脱离语境,等等。Nida用来解释翻译过程的模式充分说明了翻译绝非仅仅在语言上找寻对等[2]41-91,翻译是解码与入码的过程,译者首先须将原信息转变为抽象形式,再将其重组以译入语的结构译出。翻译过程如图1所示。

图1 翻译过程

但是,译者常犯的一个错误是未经分析与重组的过程便将原文直接通过语词对语词的方式翻译出来。Seleskovitch认为与口译相比,笔译更是如此[3]92-116。她认为在定义上,书面文本是较为永久性的语言表达,这个特性常常会令不经心的人将翻译的正确次序本末倒置,即不先求理解便开始翻译(希望能通过翻译达到理解)。当然,笔译者对译出语或翻译主题的了解或许不如母语,这时他很可能犯下的错误是找寻语词的对等,如此一来他翻译所依据的并非文本所传达的观念,而是文本中每个词的意思。人们一般认为笔译与换码差不多,书面文字一直存在着,任凭人们翻译。它不同于口语表达,口语表达在听过后消失如烟,留在人们脑海中的仅为其要传达的信息。在信息输入上有如笔译而输出上有如口译的视译更容易有寻找语词对等的情况发生,最主要原因是视译较之笔译有着更多的时间压力,而在信息处理方面,深度又不如口译,所以文本反而可能成为口译沟通的绊脚石。笔译着重的是将一种语言中文字的含义转换成另一语言文字的含义,而口译所着重的是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语境中找寻恰当的字词来表达原文某个意思,而译出语所用的字词与译入语所用的字词可能只是暂时的对应,未必通用于其他情况。因此,口译应是较富弹性,较随机应变的。然而,视译却处于笔译与口译的夹缝中。

初学视译的人刚开始时在心态上往往易将视译当成口述的笔译,或许这是因为文字较具永久性,而白纸黑字已成了信实稳固的代名词。因此,一般人对文字不敢持轻慢忽视的态度。在英文学习过程中已摸索多年的MTI学生对书面英文可能更不能掉以轻心,因为多年来他们的英文教学大都是在文字上打转的。在以考试为导向的英文学习过程中,他们的英文水平都是以填充、选择、翻译来决定的。而考翻译时,许多时候只要一个字不能与原文对等便前功尽弃。因此,一般学翻译或口译的大学生始终未能了解翻译在本质上其实是一种沟通,于是他们在视译时往往奉文字为圣旨,字字对译,毫厘不爽。在时间的压力下,完美主义往往会使及时的沟通产生障碍,这是国内MTI学生学翻译(不论是笔译或口译)首先应克服的错误心态。

视译本质上为口译,视译者应以口译的心态来视译,以口语沟通为最主要的目标,不可因其原信息为书面体而“一名之立,旬月踟蹰”。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事[4]39。文本若是信息密度非常大的文字,实难要求视译时以信息密度相当的译文口述出来,而且这样做并不实际。韦伯认为视译者将一篇精雕细琢的文字以口语形式翻译出来不算是“背叛”原作者的行为,反而原讲者若期待观众聆听一篇他用尽心思写出来的、连用母语者都难听懂的文章才是过分。其实,面对一些结构较为紧密、信息密度大、句子可能较长或许连原文读者都觉得困难的文字,视译者的真正挑战是考虑如何将读起来都难了解的文本译为较易听懂的口语。因此,视译者在处理信息时又多了这层考虑。

三、视译教学

(一)学生视译错误分析

以上分析了视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难处。明白了这些难处,我们在讨论学生在视译时的表现也较有根据。若以准确(信)与流畅(达)这两个恒久不变的翻译准则来看,学生在“信”上常见的失误是漏译、错译、句子结构不完整;在“达”方面的缺点是回头重译、语气迟疑、无法与观众沟通。可以这么说,传译不流畅是因为无法做到“准确”,而在“准确”方面出问题可能是阅读及处理信息方面出了问题。本文引用的视译的文本是较口语化的演讲稿,本文所讨论的是一般性主题,所列举的例子是学生在练习中所犯的真实错误,括弧里的文字为学生讨论过后的重译。视译所传达的信息以容易上口为原则,因此括弧中的重译以达意为首要原则。现将学生所犯的几个错误类型列举如下。

1.只译出句子的表层意思。如:

(1)This is a little bit too far.

这走得远了些。(这有些太过分。)

(2)Too much theft has gone on and something must be done to curtail this.

太多的偷窃已进行了,需要做些事情来减少它。(偷窃问题已经非常严重,我们应该采取行动来制止。)

2.将自成一意义单位的话语逐字翻译。如:

(1) left hemisphere of the brain

大脑的左半球(左脑)

(2)breaking the law

打破法律(犯法)

3.某些字词的翻译脱离了上下文。如:

(1)An Atlanta nursing home uses polygraph tests to screen out potentially sadistic anddisturbed nursesand orderlies.

亚特兰大一家疗养院使用测谎仪测试来筛选出困扰的护士(有问题的护士)和护理员。

(2)…about one in every two Americans isaffected by this problem.

……大约每两个美国人中就有一个受到这个问题的影响(有这个毛病)。

4.译者坚持字词在词典中的定义。如:

I would argue that these tests areremarkably accurate.

我认为这些测试显著的正确(非常正确)。

5.译者忽略了连接词所强调的语气。如:

Last year a Detroit jury found Boycose’s storysoconvincingthatit ordered the department store chain to award her MYM100000.

去年一个底特律的陪审团认为Boycose的故事值得相信,(因此)命令这家连锁百货店赔偿十万元。

6.译者忽略了标点在文中的作用。如:

These tests are now being used by nearly every type of company—banks, drug stores, as well as retail department stores.

这些测试目前几乎被各类型公司使用,例如银行、企业、药店、零售店等。

在此例中,破折号所代表的含义是“例如”或“包括”,译者应在传达时自行补上,但有些译者翻译时容易忽视这个地方。

(7)句子结构错误。如:

I think that a person is probably pretty sick who is asking these kinds of questions.

我认为一个人一定是病了,他问这类问题。(我认为问这种问题的人,自己一定不正常。)

类似这种结构上的问题的出现一般是因为译者在翻译时无法看到整个句子。如果在开始时就译错了,学生也需要学习做事后补救,绝对不可回头再译。

此外,当文本中的句子较长时,译者已忘了译文是用何种句型开始的,结果译出来的句子在结构、语气上都不完整,让听众感觉悬在半空。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先译后面的句子,学生应先做记号,或学习如何断句,一如同声传译的技巧。

前文已讨论了视译的本质、运作过程及困难,也列举了学生易犯的错误。在课程设计及训练方式上,如何才能防患于未然?或在发现了错误后,如何对症下药?接下来继续讨论。

(二)视译者日常的自我要求

在视译训练中,学生须注意几点:一是视译有时间限制;二是速度或急或缓都须均匀;三是出口须成句;四是不可回头再译;五是说错必须尽快纠正,而非吞吞吐吐地重译[5]57-58。例如,译者说“人体中百分之八十为血液”,在他知道说错后,便应立即说:“不,应该是血液中有百分之八十为水分。”这五点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另外非常重要的是学生的心态,即每次视译练习,学生都应当成真实场景来做。很多学生在做视译练习时,还不太认同自己所扮演的视译员这个角色,所以,许多时候学生的技巧是够了,信息能够充分地表达出来,但是整篇译作听起来显得疏离,听之无味。这是学生对语境和整个沟通环境不够敏感所造成的现象。一个增加临场感的方式是将每次视译的练习模拟为现场口译,即由教师或学生先做一个开场白说明这篇稿在这情境中的作用。虽然明知为模拟情境,但这种“假戏真做”的方式能使学生更为认真慎重。当然,学生在实际练习时或许不能完全遵守这些规定,但这些规定表示视译有一定的原则,因而也会有“取乎其上,得乎其中”的效用。

(三)视译训练的内容与方法

视译训练的内容有:一是朗读。译者可通过朗读改善口语表达的速度和清晰度。学生可一边朗读一边扫描文意与重点,并运用语气与语调突显文意[6]29。二是速读与摘要练习。这是训练学生运用“完全视距”来撷取重要信息,并在速读中忘记文字的存在,只意会文字所要表达的意念。若能抓住每段的要点,译全文时不至于“见树不见林”,失去文意的逻辑性与完整性。三是预测信息的练习。学生看完一个段落后,必须能预测下一段文意,这种练习可训练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逻辑分析能力,对视译时的阅读也有助益。四是短篇视译。学生在阅读一篇极短信息之后,跳开文本,靠记忆翻译。这是因为译者脑海中所存留的大多只是整体性概念,而非文字。此种练习也是摆脱文字限制的好方法。根据学生视译练习的表现,我们可清楚看出,眼前的文字若不做深层处理,不但不会成为译者的“朋友”,反而会成为“敌人”。一个课堂上常出现的现象是当学生一直在文字或字词单位之间打转,无法说出契合章法的译文时,若将句子一次性念给他听,他可能根本不需文本便可凭记忆翻出正确的句子。不看文本的短视译能增强学生对“意义单位”的记忆与组合。五是改变文体的视译。将重述与视译合并使用。让学生边看边译一篇信息密度很大的文字,例如新闻稿,需同时将新闻体化为叙述体,将新闻词汇改变为普通词汇。这是极有益于重组、逻辑连贯、流畅表达的练习。六是重述译文。将上一位同学的翻译用不同说法重述一次,但不可改变原意。学生通过这种练习方式可体会到同一个概念可有多种不同的表达方式。一般来说,第一位同学的翻译语气较迟疑,也较费时,这是因为他需要一边译,一边扫描下一个意义单位。而第二位同学只凭记忆重述,他所重述的是概念而非逐字翻译,所以一般表达得较顺利也较简洁。学生借这两个版本可经历不同的方式和困难,将一篇不完美的翻译重述一次,有如听觉上的“克漏字”练习。七是补救练习。句子本应从后边开始译,却不幸忘了看远几步,便开始译前面的部分,这时应教学生同声传译中的切割句子再连接的技巧来补救。八是化繁为简。练习将长句变为短句,文意隐含的内容化为文意明显的内容。这也训练了学生利用语言文字使用时的弹性[7]52-53。例如:

He accordinglybuilt a large safety margininto his initial offer to the German buyer.

他照样地在第一次向德国卖家报价时预留了很安全的空间(将价钱报高许多)。

四、汉英视译语篇练习范本设计

MTI专业的学生须通过翻译资格三级考试。笔者发现,将模拟试题做成语篇练习范本对初试啼声的学生是很好的训练,师生均可直接看到练习数据,并用以改进课堂教学。因此,谈口译训练有必要讨论语篇练习范本的设计。

首先,分析交替传译。中文和英文在表达同样的意义时,使用的字数并不相同,而让我们听起来最理想的速度如下:中文产出速度约为每秒2.82字,英文则为1.80词。因此,在同样的时间里,汉字会讲得多,英文单词会讲得少。英文字数约只有中文字数的0.64倍,即英译汉时,英汉倍率为0.64∶1;相反,当汉译英时,源语中文字数大约是译语英文词数的1.57倍,英汉倍率为1∶1.57。因此,在设计交替传译试题的语篇练习范本时,不应像笔译资格考试那样以字为单位,而应以秒速为计算单位。在播放英译汉交替传译的练习范本时,1分钟大约可以播放100个英文词汇,需要大约160个中文汉字来翻译,因此让学生跟译的留白约需要1分钟。而播放汉译英材料时,1分钟大约可以播放160个汉字,大约也是需要100个英文单词来翻译,因此留白也是大约1分钟。至于源语长度,在口译资格考试中,英文大约每题130秒,中文也是130秒左右。源语分三段播放,这样方便评分员根据评分量表进行临场评分。此外,影音需要剪辑,教师可使用剪辑软件来剪辑影音,供学生练习时根据进度缩短留白时间。

同声传译无法像交替传译那样将留白算得很清楚,只能估计。虽然每题可用等长时间,但译者所用字数不会一样多。比如,讲同样时间的英文或中文会出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通常英译汉翻译得完,汉译英却会翻译不完。这是什么原因呢?有两种可能:汉译英时讲汉语的速度没有放慢,或者译者毕竟是从强势的A语言翻译成弱势的B语言,因此,在算EVS时,汉译英同声传译可能要算得宽些。笔者建议在汉译英训练中,源语汉语中的留白应该要比英译汉中英文的留白长一些。

其次,翻译字数算法分析。在英译汉同声传译中,以两分钟的英文来计算,可以讲到220词,按黄金比率(1∶1.57)计算,大约可以翻译成345个汉字。讲者和译者的产出算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重复就好,因而留白要加百分之二十,即24秒。120秒加上24秒等于144秒,大约可以录两分半的时间。再看汉译英同声传译:以两分钟的中文计算,正常产出的字数应为330字,按黄金比率算(1∶0.64),大约可翻译成211个英文单词,需要大约120秒来翻译。如果讲话者和译者的产出也算百分之八十的时间重复,那也是多24秒,因此也是约两分半钟的长度。一般而言,演讲稿因为信息密集比较难翻译,究竟要用多少秒数取决于选材。越是文言或者信息越密集的素材留白就应该越长,看字数并不太准确。用以上方法计算,英译汉和汉译英同声传译录的时间长度都差不多,留白也都是144秒。但是对于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而言,讲英语,即弱势译语较为费力,其容易迟疑和停顿,容易产生错误。因此,笔者建议汉译英同声传译可像汉译英交替传译一样,将汉译英的录音时间适度放宽,并予以记录。

最后,练习范本设计。在了解了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练习范本的设计时间与字数后,我们就很容易分析如何设计视译的练习范本了。既然视译最重要的用途之一是作为交替传译与同声传译的前期训练,那在制作视译的语篇练习范本时,也应该以时间为单位。因此,可以找英文220词、汉语345字左右的文稿让学生制作电脑幻灯片,以方便练习双向口译。至于时间分配则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根据交替传译所需的时间计算,播放120秒,留白120秒,共240秒,即4分钟。如果分15张幻灯片播完源语,那考生在每张幻灯片上翻译的字数与所用的时间均相同,有16秒左右。每张幻灯片上英文约15词,中文约23字。第二种是模拟同声传译,在原120秒上加百分之二十(即24秒)即可,同样约两分半钟。这样算来,如果分15张幻灯片播完源语,学生有10秒左右处理。从字数来看,每张幻灯片的英文也是约15词,中文约23字。根据笔者对历年翻译资格考试题目的分析,当块状的文字信息以视觉进入知觉时,我们大脑处理的速度其实比通过听觉的处理速度慢一些。因此,若以同声传译所需的时间计算,初始接触口译的学生不易应对,笔者建议从交替传译的速度开始练习比较合理。当然,这只是笔者根据经验所观察到的情形,可能有争议,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量化研究,以获得具有信度和效度的结论。总之,在时间上,幻灯片的视译练习范本大约可以有个范围,笔者建议最短算同声传译时间,最长算交替传译时间,即两分半到四分钟,每张幻灯片10~16秒。在字数上,英文约15词,中文约23字。

五、结语

视译作为从交替传译到同声传译的过渡环节,具有自身的独特性,这对专业化口译教学和训练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完整的口译课程体系中,应该包含“口译基础”课程。教师可结合各自学校和学生的不同特点,在学生完成了交替传译阶段口译训练,掌握了交传的方法之后,开展视译的训练,按照国际会议中视译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来安排合理的教学步骤及内容。“口译基础”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在完成课程后,能够准确、流畅、自然地一边阅读标注过的文稿,一边听着讲话人的发言进行同声传译。经过这个层次的训练,有助于学生为顺利进入更高层次的“同声传译”课程学习打下基础。

猜你喜欢
汉译英笔译口译
【汉译英参考译文】The Inner World of a Great Man (Excerpt)
跨学科口笔译研究的百科全书——Researching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介评
《口笔译话语分析研究新进展》评介
教育生态学视域下的英语笔译教学研究
【汉译英参考译文】Reflections Before the Buddha (Excerpt)
On Home
中外口译研究对比分析
略论笔译与口译的区别
浅谈汉译英中文化差异的处理方法
EAP视听说对英语口译关联迁移的增效性——以交替传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