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意识视域下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2023-09-06 08:52邵素语
英语教师 2023年13期
关键词:单车语篇意识

邵素语

引言

语言是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所承载的是文化的历史和现状,学习语言应以沟通交流、创新创造、传承文化为目的。因此,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不可分割,需要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重视文化的融入。《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 年版2020 年修订)》(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提到语言学习与文化意识培养应协同发展,即“普通高中英语课程应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跨文化交流能力,为他们学习其他学科知识、汲取世界文化精华、传播中华文化创造良好的条件”(教育部2020)。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新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凸显了对文化意识的培养,如必修一第五单元阅读语篇的内容为我国汉字体系的发展史及意义,涉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必修三第四单元的阅读语篇介绍了世界航空航天事业发展及我国近年来的航天新征程,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家国情怀。此外,高考英语还倾向在命题上凸显文化意识的培养,如2020 年全国卷Ⅰ的语法填空语篇涉及我国“嫦娥四号”无人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展示了我国最新科技成就;2020 年全国卷Ⅲ阅读理解A 篇涉及法国、西班牙、中国和突尼斯四个国家的物质文化古迹游览之旅。这些语篇融入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了跨文化沟通。这些给予广大教师教学启示,即在英语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在增强其文化自信的同时,提升其跨文化沟通能力。

一、文化意识的概念和内涵

长期以来,教师对文化意识内涵的理解大多局限在中外文化差异的表层方面,忽视了基于文化知识进行文化比较、优秀文化内化,从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许学燕、余云峰2021)。文化意识其实指向更广泛和更深层次的内容。《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文化意识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跨文化认知、态度和行为取向。”(教育部2020)文化意识的培养“需要重视文化知识内涵中的价值取向问题,以及如何基于文化知识、文化比较和批判性思维,帮助学生汲取文化精华,涵养内在精神,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构建文化意识”(梅德明、王蔷2018)。那么,文化意识的培养应基于但不局限于文化知识,要以文化知识为载体;不能忽视文化知识所蕴含的价值取向,应基于文化知识进行文化比较和思维拓展,从而帮助学生汲取文化精华,并进一步转化为个人意识和品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阅读教学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环节。作为语言学习的常用输入渠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感知文化知识、理解文化内涵和培养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目前,虽然部分教师能够有意识地把文化学习融入高中英语阅读课堂,但是他们在阅读篇章的处理上对文化意识的培养尚有不足,如过分依赖以记忆、背诵、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重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的输入和操练,缺乏对文化内涵的解读;重表层文化知识,对深层文化内涵的挖掘不足,较少引导学生通过深层阅读发展高阶思维、情感态度和丰富文化体验。另外,高中生正处在思想成长阶段,在参差不齐的网络信息和多元融合的世界文化面前,教师亟须引导学生提升对文化的包容度,正确看待文化差异;鼓励他们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在开阔国际视野的同时,增强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

三、基于文化意识培养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语篇为语言学习提供主题、情境和内容。通过对语篇的文体特征、语言特点、特定结构等方面的学习,学生能更好地理解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促进有效表达与交流。具体表现为:以语篇为载体,设置真实情境,激活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引导学生从语篇中获取知识和信息,并通过一系列融语言、文化、思维为一体的活动,不断深入探究语篇的文化内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从而塑造良好文化品格,指向文化意识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激活文化背景知识

在导入环节,将文化意识的培养扎根于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通过活动激活文化背景知识。教师要基于主题语境,设计能激发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方式。有效的导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探究文化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创设主题情境,为课堂活动的成功实施作铺垫。常见的导入方式有看视频和图片、猜谜、唱歌、问答、演讲、介绍背景知识等。采用恰当的导入方式,能够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知识与生活情境的内在联系,产生共鸣。下面,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选修六Unit 18 Lesson 3 A Red,Red Rose 为例,具体阐释如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A Red,Red Rose 是诗人罗伯特(Robert)写的一首短诗,借玫瑰歌颂爱情。在导入环节,教师通过真实的玫瑰创设情境,铺垫和玫瑰相关的文学常识,以及介绍与诗人相关的背景知识。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

Present some roses and then show some pictures to help students brainstorm some ideas about roses.Then,introduce the author Robert Burns and other background information.

教师通过多模态的导入方式(看、闻、摸)充分调动学生对玫瑰花的兴趣,并通过“头脑风暴”引导他们从各个方面探究玫瑰的寓意和魅力,不仅调动了其已有文化背景知识,而且激发了其对玫瑰相关文学内涵的探究欲望,为后面的阅读教学作了铺垫。另外,在介绍诗人的相关背景知识后,罗伯特的独特魅力感染了学生,使他们对本课的诗歌学习充满了期待。

(二)赏析语篇,挖掘文化内涵

学生要通过语篇研读获取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并在分析与判断、内化与运用等活动中不断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针对语篇所承载的价值取向或作者态度进行推理和论证,理性表达观点、情感和态度,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文化意识培养和语言学习相辅相成,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先从语言层面和语篇层面整合知识,再开展思维层面的文化内涵探究活动。具体过程为: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和熟悉语篇,引导他们在提取文本信息和掌握阅读策略的基础上,梳理、概括、整合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构建新的知识框架,如采用思维导图、时间轴、表格等思维工具。其次,通过开展分析、判断、运用等一系列深入语篇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内化语言和信息,巩固新的知识结构,加深对主题意义的理解。下面,以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五Unit 2 The United Kingdom 课文Sightseeing in London 为例,阐释如何开展教学活动。

课文是一篇游记,内容是关于张萍(Zhang Ping)在伦敦游玩三天的经历。文章的明线是张萍游览伦敦的时间、景点、感受,暗线是对伦敦历史遗迹的介绍。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研读语篇,整合知识

在文本阅读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通过分层整合张萍旅行的时间、景点、感受等信息,梳理出所有历史遗迹的特点,并用相关词汇总结张萍的感受,从而整合形成信息结构图(见下页图1)和知识结构图(见下页图2)。

图1:张华伦敦旅行的信息结构图

图2:关于伦敦名胜古迹概况的知识结构图

通过整合信息结构图和知识结构图,学生能够归纳出伦敦不同名胜古迹的特色,培养快速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还能借助图式提炼出美词佳句,积累话题词汇和句式。由于文章中的句式较单一,教师引导学生基于文本语言,通过定语从句、名词性从句等句型操练,优化表达,内化语言知识点,为读后环节作语言表达上的准备。

2.思维拓展,形成文化立场

在完成对语篇知识的整合后,教师继续设问:“What did Zhang Ping learn about London? Give your reasons.”通过对该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归纳伦敦名胜古迹的文化特色,感受伦敦作为一座国际化大都市所具备的强大文化包容性:融合历史、政治、宗教、文学、科学、异国等多种元素,同时保持人类文明的高度和谐,从而引导他们学会尊重和包容文化的多样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我国首都北京的历史遗迹,使他们感受到保护名胜古迹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导他们形成开放和客观的跨文化交流态度。至此,本课的主题意义得以进一步升华,学生也逐步在主题探讨活动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态度,增强了文化认同感。

本堂课引导学生在分层整合时间、景点、感受等信息的基础上提炼伦敦景点的概况,构建相关结构化知识,为比较中英两国景点、形成文化立场创造了条件。

(三)迁移创造,强化文化意识

在读后拓展环节,通过设计迁移创新类活动,塑造文化品格。在读后活动中,联系现实生活创设新情境,并借助讨论、表演、演讲、辩论、采访等活动形式,引导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态度,把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转化为积极向上的文化品行,进一步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文化认同感和文化鉴别能力。下面,以北师大版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9 Lesson 1 Return of the White Bikes 为例,具体阐释如何开展教学实践活动。

文章的主要内容是关于阿姆斯特丹公共自行车产生、消失和回归的发展历程。在读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探究当地的共享单车问题,并借助讨论会的形式从不同层面探究如何帮助共享单车回归当地。

具体的教学内容如下:

1.创设新情境,实现文化迁移

Watch an interview and finish the blank-filling.In the interview,citizens can share their ideas about whether they are expecting shared bikes to return and why shared bikes disappear.Then,check answers and summarize the factors that can help shared bikes back.

Introduce the topic of discussion:come up with solutions to help shared bikes back from three perspectives:the government,the company and the citizens.

本环节创设了贴近学生现实生活的新情境,从阿姆斯特丹的公共自行车问题迁移到现实生活中共享单车在福建省厦门市某区域消失的问题。在该环节,教师先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发现两地共享单车问题的异同并探讨背后的文化差异。接着,教师给出讨论话题:“Come up with solutions to help shared bikes back from three perspectives:the government,the company and the citizens.”鼓励学生在学习文本知识的基础上,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本地的共享单车问题,基于文化差异,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多种方法帮助共享单车回归当地。

2.以讨论任务为载体,培养文化意识

Divide tasks among groups and refer to the dialogue pattern,useful vocabularies and sentence patterns and the assessment.Also,students can refer to expressions from the text.

Work in groups to finish a dialogue.Then,some groups are invited to give a presentation.At the end of the presentation,the group leader needs to conclude the whole solutions on the blackboard.When a group finish their presentation,other groups can share their evaluation about it.(见图3)

图3:讨论成果展示

在这个环节,学生通过讨论会的口头交流形式,模拟政府代表、公司代表和市民代表一起探索帮助共享单车回归当地的多元对策,实现了换位思考。这个环节让学生基于不同的社会角色在共享单车问题上所产生的不同影响,尝试从不同层面有针对性地为解决共享单车问题出谋划策,基于文本知识进行经验迁移。讨论会的形式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调动了他们关心社会时事热点的积极性。此外,这个环节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而且提升了他们在借鉴阿姆斯特丹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探究解决对策的交际能力,使其在观点交锋中既学会了尊重他人的观点,又强化了自己的文化立场和态度。

结语

文化意识的构建要以文化知识为载体,以学生文化意识发展为目标,指向更深层次的内容。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创设贴近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其次要设计与主题相关的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加深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最后要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尊重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汲取文化精华,并形成自己的文化立场与态度,从而深度培养其文化品格。

猜你喜欢
单车语篇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共享单车为什么在国外火不起来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飞吧,单车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对恶意破坏共享单车行为要“零容忍”
共享单车(外四首)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