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婧 李晨
摘 要:该文根据《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的主要内容,结合卫生类高职院校医学英语课程一线教师教学改革实践和课程思政建设的情况进行分析总结,从课程的定位目标、教学具体策略、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评价方法以及师生发展等方面介绍医学英语教学一线落实新课标的具体情况,并提出反思,旨在为卫生类高职院校医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校本化实践经验和思考。
关键词:新课标;医学英语;课程思政;卫生类专科院校;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3)25-0189-04
Abstract: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English Curriculum Standards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olleges (2021 Edition)", sorted out the achievements front-line teachers of Medical English courses made in terms of its construc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urrent situation where teaching was guided by the new curriculum standards, from its objectives, teaching strategies,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er development. Some 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were given, aiming to provide school-based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thinking for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Medical English courses.
Keywords: new curriculum; Medical Englis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urriculum; health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2021年4月《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的发布为高职英语的教学实施提出了具体要求,也为高职英语教学改革、课程思政的落实指明了方向和途径。目前,高职院校英语课程教学改革面临“最后一公里”的困局,在政策落实与教学实施、教学效果等方面仍有一些困惑和值得探讨的内容。因此,本文将以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1]为纲领,从《课标》的视角,对高职院校医学英语课程一线教师学习贯彻文件精神和教学改革实践情况进行梳理,旨在为卫生類高职院校医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校本化实践经验和教学研讨参考。
一 “新课标”视角下医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实践
(一) 课程目标与定位
医学英语是江苏护理职业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三年制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大学英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属于职业提升英语课程,针对护理专业群学生开设,第三学期开设,共32课时,2学分。医学英语课程旨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2],在完成大学英语基础课程的基础上,以学生未来岗位护理工作中真实的工作任务为主线,创设情境使学生涉外职场沟通中悟文化,对外交流中促理解,进一步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培养具有中国情怀、国际视野,能够在护理岗位中用英语进行有效沟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大学英语的教学内容,以隐性的方式融入青年学子的生活中,既能赋予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鲜活的生命力,又能丰富英语课程本身的内涵[3]。
(二) 教学策略和教学设计
1 灵活运用教学策略,显性与隐性教育相结合
单一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不能完全满足育人的要求,容易导致学生缺乏探究更加深层次文化内涵的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要更加重视文化的深层结构、深层文化的差异。不仅仅是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还需加强对目的语深层文化探析。将英语教学与文化教学中的“思政元素”自然地融合在一起,通过实践来学习,将文化认知巧妙地灌输给学生,春风化雨,自然而然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世界观,辨析西方文化的精华和糟粕。在课堂教学中,课程内容不仅包括英语语言知识文化,更加注重中国文化的世界表达。其中主题类别包括职业与个人、职业与社会、职业与环境三个方面,每个方面包含不同话题,如求职应聘、职场礼仪、企业文化、商务接待、中国智造、反馈处理、职业精神、职业理想、职场环境和绿色发展等,所选用的素材也尽显“中国特色”,涉及华为、福耀、吉利、中国进口博览会及新冠疫苗生产等。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运用产出导向法、任务驱动法、微课程教学法等教学策略,搭建语言沟通技能操练显性知识技能与隐性思维品行的桥梁,既基于章节内容又能超脱其羁绊,开展结合实际职业场景和个人需求的思辨训练,在语言技能培养中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科核心素养的熏陶[4]。
2 巧妙结合身边案例,语言学习与思政教育相融合
充分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并和学生专业、身边的事例相结合,如在讲英雄主题时,选取了外媒报道钟南山荣获共和国勋章的听力材料,既让学生学习了地道的词汇表达,同时学习专业榜样;接着提问钟南山院士在同学们这个年纪时在干什么,让学生通过口语辩论英雄和普通人的区别,明白自己也可以通过努力成为英雄,激发学生寻找身边杰出校友故事,用英语讲出抗疫英雄故事。这个案例设计按照why-who-what-how,从习近平总书记对英雄的论述得出为什么要谈论英雄,从钟南山、南丁格尔等榜样身上明白谁是英雄,英雄具有哪些品质,最后再通过辩论和讲述身边杰出校友抗疫故事明白如何成为英雄。本教学设计以“崇尚英雄”为主线,结合抗疫英雄事例,让学生感受到作为医护工作者的职业自豪感,意识到身上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同时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同时结合我校特色文化挖掘课程思政元素——“护爱生命”的校训以及“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学风,从学生所熟知的生活与专业的素材(疫情)出发,指引学生的就业观,并引发思考:作为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如何关怀病人。
3 创设真实情境,对岗对标重构教学内容
以新课标中第二模块“社区护理”中的第一专题“预防接种”教学设计为例,笔者结合学生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具备增进公共健康的职业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重构。教师通过帮助外籍人士接种疫苗这一真实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通知接种、接种须知、关注前沿、健康宣教、倡议接种和演练接种六个子任务,对听说、阅读、写作和综合应用语言能力展开训练,自然融入思政元素“医者六心”——细心、耐心、信心、关心、博爱之心和责任心。师生完成一系列基于真实情境的语言沟通任务,如涉外职场沟通感悟护理文化,讲述中国疫苗故事加深国家认同,倡议全球共同抗疫促进国际理解。
课程思政“精准滴灌”课堂教学全过程。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学生在完成语言任务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感受做好疫苗接种通知工作的细心、践行疫苗接种流程的耐心、对中国疫苗的信心、健康宣教对外籍人士的关心、一视同仁对待外籍人士的博爱之心以及对促进全社会健康的责任心。以通知接种疫苗任务为例,学生在课前通知时,只说明了身份、打电话意图、接种时间和地点以及须携带护照。在课后,学生在电话通知时,加入了接种人姓名、疫苗种类、着装和饮食的注意事项、药物过敏、接种操作流程和倡议,“细心”思政元素内化于心,外化于言。只有通过真实的情境模拟,才能让学生在情境模拟中学会独立思考,获得能力提升和实现成长。因此,针对思政融入“大而空”的弊病,思政教育和语言学习两张皮的痛点,教师在教学实施过程中,针对语言学习目标创设真实情境,重构教学内容有机融入思政元素,言为心声,完成语言任务同时完成价值塑造于育人任务,实现思政融合的有机性。
4 把握系统原则,课程思政内容化整为零
教学内容设计要把握好系统性原则,观照内容的连续性和衔接性[5]。要从大学英语课程标准的顶层设计开始,确立好课程、模块、单元、课时课程思政的主题,把主题的政治性放在首位[6]。具体课程思政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育部《课标》,对照我校《护理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具有良好的双语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目标以及《医护英语课程标准》具体实施情况,结合护理职业岗位,架构出三个模块(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健康保健)7个专题(挂号、住院、急救、预防接种、慢病管理、中医康复和健康宣教)的模块化英语课程体系。整个课程体系有机融入了新时代职业精神,医者仁心的思政元素基因式嵌入鲜活的语料资源中,师生共同开发的视频、微课等丰富的数字化资源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个性化需求。
(三) 教学评价
1 设计合理考核方式,形成科学教学评价体系
评价与激励机制健全与否关系到课程思政的推行效果。在医学英语课程成绩评定中,将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等“思政”方面的评价包括其中,將量化客观评价与主观质性评价相结合,采用过程评价、动态评价和综合结果评价等一系列的方式和科学系统易操作的评价指标,充分全面反馈教学情况,还要提高对课堂育人效果的评价比重。此外还引入了 “双向评估”,通过问卷、课堂观察、访谈等方式考察学生对教师实施课程思政认可情况,反测课程思政育人实效。我们还制定实施课程思政的考核细则与评价制度,如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完善教师评聘考核机制与表彰机制等,通过科学的评估与激励机制,加强课程思政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建设。
2 实施多元评价,精准及时反馈,达成科学育人效果
采用多元评价体系,评价主体四维一体(教师、学生、同伴和平台)。通过多维度、多方法的即时评价和延时评价,实现评价过程化、数据化、全面化和精准化。操练职场应用英语时,可以采用行业人员或沟通对象对职业服务满意度调查和学生学习感受问卷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定性评价,利用信息化手段及时对学生的语言知识、技能掌握进行测评定量分析。线上+线下,课上+课后,定性+定量,个人+小组以及即时+延时等多组合,多维度评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效有正确的认知,也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客观、真实、准确的评价能帮助学生进行学习规划,运用学习策略,检测学习效果,从而完成价值引领,培养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 教师发展
开展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教师和学生共同成长。《课标》明确提出,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着力提升思想政治素质,提升教书育人的能力,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争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教师。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教师在准备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精心嵌入思政元素,春风化雨育人同时,自己必然受到熏陶和洗礼。正己者正人,育人者育心,要巧妙设计教学内容方法。根据《课标》要求和课程建设的要求,定期开展教研活动,加强学习和集体备课,寻找和教学内容相匹配的思政元素,有机融合,思政融入点和英语语言教学内容要如盐入水。医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要积极弘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医疗健康职业精神,在鲜活的语料资源中有机融合思政元素,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通过真实的工作任务和项目激发学习者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健康文化,感悟和践行新时代医疗健康职业精神。还应根据自己所任课班级学生的专业、英语基础、兴趣爱好等挖掘适合学生成长的思政点,把思政内容巧妙地渗透到学生的关注点中。要抓准渗透时机,掌握渗透的实时性和适度性,既要达到一定的效果,又不容易引起学生的逆反。要使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成长产生正面引导,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完善自我修养[7]。教师只有不断丰富精神世界,提升专业水平,才能真正开展好课程思政建设,实现教学相长。
二 “新课标”视角下医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反思
(一) 进一步健全思政育人目标体系
从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总体要求出发,结合专业、课程和课堂教学实际,分层分类构建专业、课程和课堂教学思政教育目标体系,对接同学段思政理论课程内容的目标要求,有效实现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而行,聚合思政育人合力。
(二) 进一步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切性
“新课标”中反复强调职业特色,职场通用英语为基础,实现职场涉外沟通目标。在现实教学中,英语老师往往受到专业限制,缺乏对学生未来岗位的直接了解。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将积极邀请专业课教师、思政教师、涉外医疗机构工作人员,鼓励学生参与到特色教学资源库包建设中来,以便于课堂设计更贴近学生实际和岗位需求,保持教学资源的时效性、职业性与实用性。
(三) 课后拓展内容可进一步优化
目前开展的医学英语课程建设对课后拓展内容也有一定考虑安排,但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指导建议还不够细致具体,相关表述比较笼统,对于学生自主能力学习能力提升和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帮助不大。可以结合教学内容的实际情况,个性化设计读书研讨、实践调研建议方案,引导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达成课标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中自主学习能力的完善。
(四) 进一步全方位营建乐学智慧课堂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参与式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鼓励学生学以致用,促使学生产生学习上的成就感和满足感,有利于全面提升高职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和学习品质。将进一步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更多的游戏式、参与式课堂活动,利用线上线下平台将参与式活动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中,打破空间限制,形成一贯性的语言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全方位能力提升。
(五) 进一步对接职场,提升职业核心素养
以职场中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使英语语言教学目标充分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需求。通过项目任务的分解,巧妙地将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融入教学任务中。综合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从职场语言沟通、思维差异感知、文化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四个维度构建立体的单元教学目标,创设典型职场活动情境,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法等,引导学生完成任务并获取工作过程知识,学生融于情境,英语核心素养得到提高,实现教学目标。
三 结束语
本文重点介绍和梳理了在《课标》指导下,笔者所在学校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实践和一些思考。《课标》颁布时间不长,加上笔者水平有限,对《课标》的理解到实施可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课标》作为专科英语教学的纲领性文件,是落实“立德树人”教学宗旨的实施标准,一线教师肯定是边学习、边实践、边教研,在教学实践中加深理解,在教学教研基础上开展更好的实践过程。希望笔者的教学实践和思考能为同类院校高职专科医学教育教学改革和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一丝借鉴。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EB/OL].http://www.moe.gov.cn/srcsite/A0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 37.html.
[2] 中華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3] 常红梅.《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课程实施部分解读[J].中国外语,2021(5):16-20.
[4] 李霄翔,韩寒,韩茂源.《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中的学业质量研究[J].中国外语,2021(5):21-25.
[5] 向明友.基于《大学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指南》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教学设计[J].外语界,2022(3):20-27.
[6] 梅赐琪.遵循三大规律的通识教育课程思政模式创新——以清华大学“写作与沟通”课为例[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1(3):99-104.
[7] 文秋芳,张虹.《高等职业教育专科英语课程标准(2021年版)》阐释——研制背景、过程与特色[J].中国外语,2021(5):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