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草木故事 构建物型课程

2023-09-06 07:38李莉
教育界·A 2023年22期
关键词:观察草木实践

【摘要】在当前数字化时代背景下,物型课程是顺应未来学校发展的课程概念引领。幼儿园可以以草木为载体,构建物型课程,引导幼儿感悟意象,促进幼儿进行思考与实践。物型课程的构建对于幼儿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物型课程;草木;观察;实践

作者简介:李莉(1987—),女,江苏省张家港市德积幼儿园。

物型课程以物为载体,将物与型结合,引导幼儿结合实践进行学习,是一种不同于传统教学中以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的教学方法。物型课程能够引导幼儿感知事物特点,以物育人,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客观世界、掌握知识、增长见识、提高综合素质。教师在建设物型课程时可以以“探索草木故事、见证生命奇迹”为主题,打造“格物致知”的物型课程空间,引导幼儿在自然中学习草木知识,感受生命的伟大与神奇,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美好感情,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加强环境建设,营造课程氛围

环境对幼儿成长不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还有着重要的教育功能。以“探索草木故事、见证生命奇迹”为主题建设幼儿物型课程首先要营造一个适宜探索的课程环境,帮助幼儿更好地结合实物,感知草木生长的力量,感悟生命的奇迹。环境建设可以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方面入手,营造良好的物型课程氛围[1]。

(一)美化校园环境

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情操,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幼儿园可以结合物型课程进行环境建设,精选寓意丰富、生命力强、神奇有趣的植物,打造种植区、实验区、观察区等易于幼儿探索的自然环境,引导幼儿去感受自然、感悟生命,进而达到育人的目的。

例如,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专门开辟一块实验田,带领幼儿一起亲手种植農作物或者本地特色花草,形成以草木探索为依托的物型课程样态。教师需每天带领幼儿观察草木长势,让幼儿亲历植物从播种、发芽、生长到开花、结果的整个过程,感受生命的顽强与坚韧。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围绕植物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特征展开探索,让幼儿亲身感受生命的力量,见证生命的奇迹,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兴趣,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优化人文环境

教师在建设物型课程时,可以借助草木故事,打造积极健康的人文环境,让幼儿通过探索草木坚强不屈、无私奉献的美好品质,端正品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树立美好的道德品质,引导幼儿从另一个角度感受生命的温度,感悟生命的奇迹。

例如,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极为擅长托物言志,对草木尤其钟爱,梅、兰、 竹、 菊、 松、 柏、 荷等都是经常出现在他们文章中的元素,象征着高贵的品质。“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讲的是竹子不屈的风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讲的是荷花高洁的品行;“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讲的是梅花无私奉献的精神。教师可以选择这些象征高贵品质的植物进行栽种,并在植物旁插上告示牌,结合植物特性写上对应的诗句,如此既能让幼儿结合实物学习和记忆诗句,了解植物的特点和习性,又能让幼儿通过草木高贵的品质来审视和端正自己的言行,养成良好的品格,促进幼儿综合素质的发展。

二、开发趣味游戏,激发学习兴趣

幼儿年龄尚小,相比于生硬的书本知识,游戏更能激发幼儿的兴趣,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建设物型课程时,可以结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生活经验和兴趣爱好等,开发趣味游戏,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草木知识,让幼儿得到锻炼和成长。

例如,教师可以搜集各种神奇有趣的草木故事,再将其制成卡片,引导幼儿通过完成任务的方式来收集卡片,兑换奖励。比如,虞美人美丽娇艳似美人翩翩起舞,娇媚可爱,蕴藏着项羽和虞姬可歌可泣的爱情故事;萱草是中国传统的母亲花,古人常以此来比喻慈母的音容,暗藏仁孝之意;胡杨生命力顽强,既耐旱又耐寒、耐涝,被人们称为“沙漠守护神”……教师可以将这些神奇又有趣的草木故事制成一张张精致的卡片,并设置任务,让幼儿观察植物、照顾植物或是学习新的植物知识等。幼儿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可以探索和了解植物知识,在获得卡片后,还能通过卡片解锁新的植物知识,形成良性循环。在收集完卡片之后,幼儿可以兑换奖励,即获得卡片上的植物。教师通过有趣的集卡游戏,不仅能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引导幼儿探索和了解植物知识,学习植物的特征、习性、寓意等,进一步理解了植物的神奇,感悟生命的奇迹[2]。

三、丰富课程内容,培养多元能力

课程内容是建设物型课程的核心,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在建设物型课程时,要深入挖掘各种教学资源,进一步丰富课程内容,并结合工具来帮助幼儿深入理解知识,发展幼儿的学习能力及综合素质,为幼儿进入小学打好基础。

(一)合理利用绘本,培养幼儿想象力

绘本阅读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绘本画面精美,内容简单,通俗易懂,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在建设物型课程时,可以充分利用绘本,让幼儿了解不同的植物的故事,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促使幼儿能从多个角度、多个层次了解生命的神奇,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例如,绘本《一粒种子的旅程》细腻、真实地呈现了牵牛花、向日葵、蒲公英三种植物的生长过程,将生命的神奇一步步展现在孩子面前,让植物的生长变得鲜活起来。绘本《树木》带幼儿领略了树木超乎想象的神奇:孟加拉榕会绞杀其他树木的种子,“炸药树”会爆裂开来传播自己的种子,椰子树的种子可以在海上漂流去到不同的地方……生命的奇迹每时每刻都在上演。绘本《植物的奋斗》则展示了生命的顽强与拼搏,在你以为植物不会说话,没法行动就不需要奋斗的时候,其实它每一条根须都在奋斗—深入几十米的地下寻找水源,从极细的缝隙里中努力探出头进行光合作用。生动形象、图文并茂的绘本,将幼儿带入神奇的植物世界,让幼儿在另一个空间里领略生命的神奇,从多个角度感受不同植物的价值与魅力,培养了幼儿的想象力。

(二)开展科学实验,培养幼儿探究力

教师在建设物型课程时,可以带领幼儿针对植物的某些特性开展科学实验,引导幼儿亲自动手,探索植物的奥秘。这样做不仅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锻炼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还能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思想感情。

例如,有一天,有个幼儿发现教室的绿萝已经发黄枯萎,准备将其扔掉。笔者看到后随即生成“绿萝死了吗”为主题的科学探究实验,引导幼儿发现绿萝顽强的生命力。实验开始前,笔者借助实验主题引发幼儿讨论:“绿萝叶子干枯发黄,它是不是已经死了?”针对这个问题,幼儿的反应不一,有的幼儿认为植物干枯发黄就是已经死了,有的幼儿认为它还没有死,只是“休眠”了。于是笔者建议幼儿们做个实验,每天给绿萝浇水,定期修剪枯叶、施肥,过一段时间再看看,绿萝是否真正死亡。幼儿根据笔者的指导,每天精心地照顾绿萝。过了一段时间,幼儿惊奇地发现,绿萝又抽出了嫩枝,长出了新叶,慢慢“活”了过来。又过了一段时间,绿萝已经长得非常茂盛,彻底“活”了过来。笔者引导幼儿针对植物展开实验,让幼儿自主进行探究,能够帮助幼儿结合实物,掌握植物的生长特性,感受植物生命力的顽强与坚韧。

又比如,笔者在教室里放置了一颗土豆,久而久之,土豆居然发芽了。幼儿见状大为惊奇,好奇地议论道:“土豆只是静静地摆放在教室里,没人给它浇水施肥,它怎么就自己发芽了呢?”“它在什么情况下会发芽?发芽的土豆还能吃吗?”笔者顺势让幼儿思索植物生长需要什么条件。“水”“空气”“土壤”“阳光”。幼儿的答案五花八门。于是笔者让幼儿准备三个土豆,一个放在空气里,一个放在装了水的玻璃瓶中,一个埋进土里,看看它们是否都能发芽,发芽的时间是否一样。幼儿每天观察,仔细记录。过了一段时间,幼儿惊奇地发现,空气中的土豆居然先发芽了,其次是土里的,最后是水里的,三个土豆全部都发芽了。有幼儿说:“一直以为植物很脆弱,要好好照顾,不然很容易死掉。原来,有些植物有着这么强的生命力,在哪里都能顽强生长,实在是太神奇了。”笔者通过土豆发芽的实验,引导幼儿发现植物强大的生命力和适应性,能够加深幼儿对植物生长的了解。

四、开展实践活动,锻炼动手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幼儿能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感悟和升华知识,提高学习质量。教师在构建物型课程时,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给幼儿创造充分的实践空间,让幼儿能够走近植物,结合自身所学来进行观察与实践,在实际动手的过程中培养和发展创新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提升[3]。

(一)写观察笔记

植物的生长是一个神奇有趣的过程,充满了教育意义。教师在建构物型课程时,可以让幼儿写观察日记,如此不仅可以加深幼儿对植物的了解,还能锻炼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幼儿细致、耐心的品质,激发幼儿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例如,幼儿园的实验田丰收了,准备种下新的植物,笔者和幼儿经过充分的讨论后,决定种植蚕豆。首先,笔者带领幼儿一起翻土,让幼儿模仿自己的样子挖出土坑。接著,笔者让幼儿观察蚕豆种子的形态,做好观察记录后,把种子种在土里,并浇上水,保证种子的湿润。接下来隔段时间,笔者便带领幼儿来田里看看蚕豆有没有发芽,需不需要浇水施肥。慢慢地,蚕豆芽破土而出,飞速生长起来。幼儿们纷纷过来围观,观察记录嫩芽的形状、大小、颜色等。过了一段时间,蚕豆芽长大了,长成了粗壮的茎秆,抽出新枝,长出嫩叶,蓬勃旺盛,充满着生命力。终于,蚕豆开花了,幼儿仔细观察蚕豆花,发现原来蚕豆花是紫色的。“哎呀,不好了,蚕豆生虫子了!”有个幼儿惊呼道。于是,笔者带领幼儿一起为蚕豆除虫施肥,蚕豆再次恢复健康,长出饱满的果荚。就这样,在幼儿的悉心照顾下,蚕豆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幼儿做好最后的记录,完成了蚕豆生长观察笔记。通过开展种植实践活动,幼儿不仅亲眼见证了蚕豆从种子到结出果实的奇妙过程,还充分观察了每一阶段蚕豆的生长变化情况,在观察记录中对蚕豆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充分把握了“物”的形态特征。通过实践活动,幼儿不仅提高了观察能力,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创造性地运用拍照、绘画、摄像等方法进行观察记录,培养了创新能力,促进了综合素养的提高。

(二)绘制植物图谱

大自然中的植物千奇百怪,每一种植物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习性和作用。教师在利用草木元素构建物型课程时,可以引导幼儿绘制植物图谱,让幼儿记录下自己感兴趣的植物,探寻植物的种类、习性和价值,总结植物的养护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例如,笔者每月都会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引导幼儿寻找一种植物进行仔细观察:看一看,了解植物的样子;摸一摸,感受植物的触感;闻一闻,熟悉植物的味道……然后让幼儿回去查询资料或者询问家长,了解该植物的习性与价值等,并用画笔绘制出详细的植物图谱。教师可以先为幼儿规划好图谱的内容,如为观察金银花的幼儿设置“我眼中的金银花”“金银花的习性”“我会养护金银花”“金银花的价值”等主题。幼儿在此基础上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创作。在绘制金银花时,有的幼儿不仅画出了金银花的全貌,还细致地画出了根、茎、叶等局部特征;有的幼儿则画出了金银花在花苞期、开花期等不同生长时期的不同形态。在介绍金银花的价值时,不少幼儿用表情包的形式表现金银花可入药、可泡茶、可观赏的效用,极富创意,生动可爱。教师引导幼儿为自己喜欢的植物绘制图谱,在尊重幼儿喜好的基础上,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让幼儿可以对某一种植物展开深入的调查与探究,丰富了幼儿关于植物的认知,促进了幼儿的全面成长。

结语

教育本身以物质为载体,却又超越了物质,物型课程也是如此。因此,教师在建设物型课程时,可以以草木故事为切入点,创造一个可供幼儿主动探索、不断创新的环境,引导幼儿走进自然,近距离接触和感受植物的生命力,探索植物的生命奇迹,培养幼儿对于植物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对植物、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幼儿的综合素质,为幼儿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如梅. 幼儿园开展物型课程建设的探索[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9(12):114.

[2]朱德峰. 实验田:见证儿童自然“生长”的发生:基于城市幼儿园回归自然的物型课程建设探索[J]. 江苏教育,2019(66):66-67.

[3]邢娅娅. 赋意、柔软、生长:让“墙微”物型课程成为“童样”学习空间[J]. 教育界,2020(22):73-75.

猜你喜欢
观察草木实践
绘心一笑
草木皆有
草木深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
草木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