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小衔接阶段是幼儿过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应制订完善的教学方案,帮助幼儿为步入小学做足准备。幼儿体育活动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教师应趁此时机,开展体育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体现幼儿的主体性。在幼小衔接背景下,教师还应该不断优化体育活动方式,突出其特色,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促进幼儿的发展。
【关键词】幼小衔接;幼儿自主性;体育活动
作者简介:李凯(1988—),男,江苏省泰州市扬子江小学。
当幼儿面临环境的转变时,增强幼儿的体质可以更好地强化其心理素质。因此,幼儿园应重视体育活动,并通过开展体育活动来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过渡,快乐地步入小学。
一、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意义
首先,能够推动教师整体构建课程体系。体育活动不仅包含跑、跳、走等基本动作,还重视环境、材料以及与同伴的互动,因此,开展体育活动能够推动教师整体构建课程体系。其次,能够发挥幼儿园体育活动的作用,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运动在幼儿园中是十分重要的部分,能够推动幼儿茁壮地成长。体育活动与幼儿的兴趣点十分契合,能够很好地调动幼儿融入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有效训练幼儿的思维能力、语言能力,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让幼儿对这个世界产生更加深刻的认知,更好地成长[1]。再次,能够培养幼儿优秀的品质。体育活动能够培养幼儿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能够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习惯。在体育活动中,不管是活动的主题,还是伙伴、材料等,幼儿都拥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在活动中占据着主体地位,这能调动幼儿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幼儿运动的潜能。
二、幼小衔接背景下开展幼儿体育活动的问题
(一)幼小体育活动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差异
在体育活动中,幼儿只是模仿教师的动作,做的动作并不规范,教师对幼儿要求不高,即使幼儿没有掌握体育技能也是允许的。而小学体育教师采用的教学模式比较规范,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每个体育动作都会认真仔细地讲解,让学生充分掌握动作要领,还会要求学生反复训练一些难度较高的动作。小学体育课要求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的指挥,明确教师的意图才能够进行体育训练,而在幼儿体育活动中,教师只要将体育规则告诉幼儿,幼儿就能够愉快地进行活动。在幼小衔接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向幼儿讲解小学的体育教学模式,让幼儿对小学体育课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为步入小学做好准备[2]。
(二)幼小衔接体育师资不足
部分幼儿园缺乏专业的体育教师,教师不具备扎实的体育专业知识,没有掌握良好的教学方法,这给幼小衔接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此外,幼儿园较少开展幼小衔接的体育活动,幼儿没有接受过专业化的体育课程训练,师资力量不足,很难推动幼小衔接体育活动的有效开展。因此,幼儿园应该加强对体育师资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为幼小衔接体育活动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家长过于看重学习成绩
幼儿园没有对课程进行严格的划分,主要教授幼儿一些生活常识,培养幼儿的兴趣,而小学课程明确划分为语文、数学、英语等。很多家长十分重视幼儿的文化课学习成绩,并不关注幼儿的体育成绩,这无形中给幼儿造成了压力,导致幼儿对小学生活十分抵触。因此,教师要通过体育活动帮助幼儿减轻心理压力,如在活动中增加抗压的体育项目,帮助幼儿学会面对挑战。
三、幼小衔接视角下幼儿体育活动的实践研究
(一)讓幼儿感受不同的教学模式
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应不断优化教学模式,开展多样化的教学,让幼儿能够在体育活动中感到快乐,并对体育活动产生兴趣。大多数幼儿园教师没有与小学教师建立良好的沟通,这对幼小衔接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幼儿园教师应多了解小学体育课程,将其融入幼儿园体育活动中,让幼儿获得丰富的学习体验,感受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教师可以设计主题式体育活动,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工具,如各种体育器材和参考资料等,让幼儿根据活动主题和提供的素材,自主设计体育活动内容和规则,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有趣和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幼儿可以组成小组或以个人方式进行设计,并向同伴展示和解释自己的设计理念。这样可以满足幼儿开展体育活动的需求,促使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创造性设计[3]。
(二)在活动中提倡幼儿自主选择
在幼小衔接背景下,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成长特点准备相应的材料,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并进行活动。幼儿园教师要与小学教师交流,共同制订体育活动的内容和目标,确保活动既符合幼儿的特点,又与小学的课程紧密联系,从而实现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在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向幼儿介绍各种体育项目,并给予他们选择的自主权,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自主选择参与的项目。在活动中,教师要引导幼儿正确地进行选择,帮助幼儿理解规则,掌握技巧,并引导他们尝试新的挑战。这一活动方式能让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获得更大的选择权,提高幼儿的活动参与度。同时,与小学教师合作能够让幼儿提前熟悉小学的环境和要求,为幼小衔接阶段的顺利过渡打下基础。这样不仅能够提升幼儿的身体素质和技能,还能增强幼儿适应小学生活的自信心。
(三)进行多元化的评价
大部分幼儿十分重视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而评价是对幼儿学习成果的总结,主要是为了调动幼儿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一次评价不能成为对幼儿的绝对评价。因此,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应该不断优化评价体系,进行多元化的评价。第一,教师应以幼儿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进行评价,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心态。第二,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成长及进步做出评价。若幼儿在活动中有良好的表现,有所进步,教师就应该给予幼儿肯定,而不是仅根据成绩来评价幼儿。第三,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对于体育能力强的幼儿,教师可以在成绩上对其加以肯定;对于体育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其他方面的评价。体育活动评价应以幼儿的健康成长为基准,旨在增强幼儿的自信心,起到鼓舞的作用。
(四)提供适宜的挑战和目标
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水平,设置适宜的体育挑战和目标,并逐步引导幼儿设定个人目标,以培养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实现幼儿行为和意识上的顺利过渡。例如,在“平衡挑战赛”的活动设计中,教师根据幼儿的年龄和能力,合理设定挑战的难度和目标,要求幼儿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多个平衡道具(如横木、平衡球等),完成指定的动作或路线。接着,教师让幼儿根据挑战设定和提供的平衡道具,自主设计挑战的路线和动作,选取合适的道具和布置顺序,完成挑战赛。教师要在旁边提供必要的指导和支持,确保幼儿能够安全顺利地完成挑战。自主设计和实施挑战活动能够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4]。
(五)鼓励幼儿反思与分享
教师要在体育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多反思与分享的机会,使幼儿通过思考和表达,加深对体育活动的理解和认识,为即将到来的小学体育活動做好心理和情感上的准备,从而实现幼小衔接的目标,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设计反思环节,在活动结束后,安排一段时间让幼儿回顾、思考和记录他们所参与的体育活动。教师要提出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幼儿反思,如询问幼儿活动的感受、遇到的挑战、学到的新技能或如何改进等。不仅如此,教师还要为幼儿提供分享的机会,以增进幼儿之间的互动和交流。教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口头表达或绘画等方式,让幼儿分享他们对体育活动的体会和感受,鼓励幼儿相互学习和借鉴。通过反思和分享,幼儿可以积累宝贵的经验。
(六)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大部分幼儿教师不具备专业的体育知识,很难设计有特色的体育活动内容,无法把控体育活动的运动量等。为了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过渡,提高幼儿体育活动水平,幼儿园应该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幼儿园要组织体育教师培训,向教师传授幼小衔接和体育活动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内容可以包括幼儿发展心理学、运动发展阶段、幼儿自主性激发等相关主题,以加深教师对幼小衔接的理解,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幼儿园还要邀请体育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为教师提供有关幼儿体育活动的最新理论和实践经验,并分享幼小衔接的有效策略。幼儿园要积极促进教师的合作和交流,定期组织研讨会,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经验、成功案例和遇到的挑战,探讨如何更好地实施幼小衔接体育活动。幼儿园还要安排教师到附近的小学进行实践观摩,让教师了解小学体育课程的组织和实施方式,并与小学体育教师进行交流,从而更好地指导幼儿参与体育活动。
(七)创设适宜的情境
基于幼小衔接视角,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教师可以创设适宜的情境,为幼儿提供挑战和发展的机会,让幼儿在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中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培养幼儿的身体技能和社交能力,让幼儿能够适应小学体育活动,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例如,在“我是解放军”活动中,教师创设情境,遵循渐进式挑战的原则,根据幼儿的能力,逐步增加活动的难度,让幼儿在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发展和提升自己的能力。教师带领幼儿到相应的活动区域,将幼儿分成红、蓝两队,提供沙包、红队及蓝队的衣服、拦网、盾牌等,组织幼儿开展游戏,要求幼儿严格遵守规则,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同时,教师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克服困难,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结语
综上所述,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开展幼儿体育活动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大班幼儿正处于成长中的关键阶段,即将步入小学,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过渡,幼儿教师应该通过开展特色体育活动来增强幼儿的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素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丰富体育教学形式,为幼儿设计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同时为幼儿投放充足的活动材料,供幼儿自主选择,在活动中发挥幼儿的自主性,从而促进幼小衔接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谢广利.开展幼儿园户外区域性体育活动的实践与探索[J].明日,2019(5):240.
[2]张朵,唐纪平.成都市省直机关幼儿园体育活动课教学内容现状的调查[J].当代体育科技,2017,7(11):96-98.
[3]刘玉荷.体育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与应用研究[J].才智,2020(3):116.
[4]杨融融,王丽娟.甘肃省华池县农村幼儿园体育活动开展现状与对策[J].甘肃高师学报,2019,24(4):9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