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人民美好生活而设计

2023-09-06 05:07王全华田辉
中国美术 2023年4期
关键词:培养路径美育艺术设计

王全华 田辉

[摘要] 本文结合北京服装学院艺术类研究生教育实际,探索如何把美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对艺术类研究生特色美育实现路径的研究,全面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艺术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将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倡导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践行“为人民美好生活而设计”,进而提升专业艺术教育质量。

[关键词] 美育 艺术设计 培养路径

美育关乎时代新人的健康成长,更关乎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意义非凡、任重道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校美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多次对高校美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先后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新时代高等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等关于学校美育工作的文件。文件指出,学校美育是培根铸魂的工作,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全面加强和改进美育是高等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高校美育工作应遵循美育特点,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2 年,中共北京市委办公厅、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行动方案》,进一步强化了学校美育育人功能,为高校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提供了政策保障和行动指南。

“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高校美育要以艺术教育的改革发展为重点,紧紧围绕高校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和艺术师范教育三个重点领域,大力加强和改进美育教育教学。”北京服装学院(以下简称“北服”)作为艺术类高校,肩负着专业艺术人才培养的重任。作为高层次专业人才的艺术类研究生,未来职业发展以进入学校、博物馆、科研院所、企业等各行各业从事艺术理论研究、藝术专业创作和艺术教育为主,在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传播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创作精品力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许多毕业生走进大中小学校或社会培训机构担任艺术教育工作,在传授技能的同时播撒美育的种子,提升了学生的审美素养,温润了学生的心灵。总之,进一步提升高校艺术类研究生的美育素养和水平是至关重要的。本文结合北服艺术类研究生教育实际,探索如何把美育理念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从课程教学到社会实践,全面提高学生的学术素养、艺术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进而提升专业艺术教育质量。

一、遵循美育特点,构建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艺术学科体系

1. 北服艺术类研究生教育概况

北服1959 年建校,2019 年由工科类院校变更为艺术类院校,1990 年开始招收设计类硕士研究生,2011 年在原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艺术学”“美术学”“设计艺术学”基础上对应调整为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艺术学理论”“美术学”和“设计学”,2011 年开始招收艺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2012 年获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3 年开始招收设计学博士研究生。

目前,北服艺术类研究生培养涵盖“艺术学理论”“美术学”“设计学”3 个一级学科学术学位授权点和1 个艺术专业学位授权点,形成了以“设计学”为龙头、“艺术学理论”和“美术学”为支撑的“一体两翼”式特色艺术学科体系。北服现有在校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近1400 人,其中艺术类研究生占比75.99%。

2. 北服艺术类研究生培养特色

北服因解决人民“穿衣用布”问题而创建,为实现人民对“穿暖”“穿好”“穿美”的不同需求而不断创新发展。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面向国家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发展战略,党和国家对新时代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

2021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美术、艺术、科学、技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要发挥美术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更多美术元素、艺术元素应用到城乡规划建设中,增强城乡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把美术成果更好服务于人民群众的高品质生活需求。”

北服结合首都发展和高等教育新要求,明确了面向未来的时尚教育教学理念,构建了高质量育人体系。同时,围绕国家发展战略,聚焦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面向纺织服装行业、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在时尚教育、时尚文化和时尚人才培养方面形成了“以艺为主、服装引领、艺工融合”的办学特色。目前,学校已成为中国服饰文化及创新设计研究的学术高地。

北服艺术类研究生培养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将美育作为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倡导弘扬中华美育精神,践行“为人民美好生活而设计”。依托学校丰富的艺术教育资源和人才优势,积极探索艺术类研究生美育教育实现路径,着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多年来,坚持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学相融合,不断完善需求导向、艺工融合、综合评价的人才培养机制,落实“开放促提高,实践强能力”的培养导向,将文化理论、科技成果与艺术实践相结合,培养文化底蕴丰厚、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符合区域文化产业和艺术相关行业发展需求的艺术专门人才。[1]二、汲取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精髓,挖掘博士人才培养项目美育育人功能中国传统服饰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历史地位,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服饰中所包含的传统技艺和艺术形式具有丰富多样性,凝结着各民族的创造智慧和文化记忆,承载着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神。

北服主动对接国家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需求、服装产业自主设计创新的发展需求、推广及塑造国家文化形象的强国需求,获批并建立了“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抢救传承与设计创新”博士人才培养项目。聚焦中国传统服饰文化领域,以“根在传承、重在创新”为理念,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服饰文化理论基础和宽阔的学术视野且能够从事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研究、传承和设计创新等相关工作的高层次专门人才,为保护和弘扬中国传统服饰文化、提升服装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智力支撑”。[2]立足传统文化的博士人才培养项目从立项背景、研究内容到人才培养目标,均与当下国家大力倡导的弘扬中华传统美育精神高度契合。博士项目因其独特的育人使命显示出强大的美育功能,对学校深挖美育资源、传播美育理念、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具有极大的开拓性和引领性。学生在对中国传统服饰文化进行研究、传承保护和创新设计的探索过程中,不仅深入了解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及其蕴含的文化精神,还孕育出了民族情怀,提升了审美意识,拓宽了审美视野,进一步增强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三、弘扬中华美育精神,开拓艺术类研究生特色美育教育实现路径

“美是纯洁道德、丰富精神的重要源泉。美育是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心灵教育,也是丰富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的教育,能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温润心灵、激发创新创造活力。”中华美育精神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其内涵在于发挥中华民族审美与艺术传统在育人方面的作用,用以提升审美素养、陶冶情操和人格塑造。

北服艺术类研究生的培养注重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这是由其学科特点和职业属性所决定的。

艺术类研究生的职业发展主要以从事设计、美术、音乐等相关学科的研究和创作为主,是艺术创作的践行者和研究者,他们对美的探寻和研究直接关系到成果的“质”与“量”。他们承载着美育教育的重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对推动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北服艺术类研究生依据学科特点科学设置培养方案,明确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科基础、学科特色和交叉创新,既有面向全体艺术类研究生开设的公共基础课,又有针对不同学科特点开设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实践课,还有突破学科界限、促进交叉融合的特色实践课。不同类型的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均结合自身特点而有机融入了美育教育理念,主要从精神引领、价值引导和审美启迪三个角度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

1. 注重精神引领,培育人文素养,开设艺术理论基础类课程

北服历来重视艺术类研究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长期以来,面向全体艺术类研究生开设了“美学”“艺术哲学”“艺术设计史”“设计方法论”“中外文化比较”等公共基础课。通过教师的系统性讲授,学生充分了解了艺术的本质、特征、规律及研究方法,一方面坚实了学科基础,在广度与深度上开拓了学科前沿,另一方面弘扬了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中国传统美育精神,让学生的美育底蕴和人文素养得到提升。同时,学校还积极打造精品示范课程,推进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通过对艺术经典的学习研究,把中华传统美育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内容融汇到课程内容之中,使学生心中得以厚植家国情怀。

2. 突出价值引导,提升专业技能,开设艺术实践类课程

艺术类研究生的培养十分注重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特别是坚持需求导向、以产教融合为鲜明特征的艺术硕士更加强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因此,在培养方案设置中大多突出实践为主、兼顾理论及素质培养的特点,实践类课程均占有较大比重,其中课堂教学实践课程以传授某种艺术创作技能为主,开放性实践课程根据学科特点可包括专业实习、创作实践、实地写生、社会考察、调研等多种形式。实践类课程的教学中始终贯穿着美育理念。学生通过对传统文化、手工技艺、艺术精品及艺术规律的探究,专业技能和艺术创新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得到陶冶,这有助于提升他们自身的文化和艺术素养,使他们建立起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价值观。

3. 强化审美启迪,提高创新能力,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实践教学活动是培养艺术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包括实践类课程、艺术实践活动及专业实践能力展示等内容。[3] 为此,学校构建多元保障体系,给学生提供了实习、实践和成果展示、学术交流的平台,具体而言:一是搭建多种类型的实践基地和创新平台,满足学生从实习实训、项目设计实践到产品生产等各环节的需要;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实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如支持学生进入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工作室体验、学习,同时联合国内外高校及研究机构举办跨学科研究生协同创新工作营等;三是提供实践技能展示和学术交流平台,如学校连续多年举办艺术实践作品展和毕业作品展演,支持研究生参加国内外不同层次的专业竞赛、行业展会、作品展览等,进一步展示实践创新成果,扩大社会影响力。此外,学校连续多次举办国际服饰文化学术研讨会、国际首饰双年展、国际青年设计师大赛等学术活动,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拓展学术视野,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学生通过参加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掌握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浸润式感知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技艺。他们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实践创新能力,还加深了对传统工艺和艺术经典的感知和理解,建立了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力。

四、践行中华美育精神,为人民美好生活而设计

北服注重培养艺术类研究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依托学校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及社会公益项目,充分发挥学科优势,践行中华美育精神,为人民美好生活而设计,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

1. 服务区域经济文化建设,开展文艺创作和公共文化服务

北服依托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践行文艺创作方针,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术类研究生通过绘画、雕塑、公共艺术等艺术形式积极参与到各类展览创作中,多名研究生的作品入选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全国漆画作品展等各级展览并获奖。同学们用画笔讴歌新时代祖国取得的巨大成就,用一幅幅作品讲好中国故事,展现青年一代眼中的美丽中国。设计类研究生发挥设计优势,积极参与行业产业发展,助力地方经济建设,为行业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新媒体与动画等专业与昆山、青岛等当地政府部门协作,通过设计工作营的形式,令研究生参与当地老旧社区改造、城市街区规划等设计工作,以设计参与城市更新,赋能地方经济发展。研究生通过参加国际青年设计师邀请赛、设计马拉松国际工作坊等活动,践行了创作方针,推动了文化的持续发展。

2. 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承担重大项目设计任务

北服艺术类研究生培养面向纺织服装行业、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坚持需求导向、协同育人,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学校通过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使政产学研协同,培育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和服务社会能力。依托国家重大活动,充分发挥设计学科优势,如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周年庆典服装服饰设计、建党100 周年庆祝大会活动服装设计、2020 年中國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形象景观设计、2022 年北京冬奥会服装设计等服务国家、社会重大项目的研发、设计、服务保障工作。“北服设计”通过服装服饰等载体,既弘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展现了中国形象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学校不断拓展艺术类研究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路径,结合专业特点和岗位需求择优选派研究生作为赛事实习生服务2022 年北京冬奥会。研究生通过参与重大项目,服务意识得到提高,社会责任感得以增强,实践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

3. 服务社会公益,讴歌新时代“中国美”

北服以美为媒,积极服务社会公益。经过多年实践,形成了“党旗红引领时尚红”特色党建品牌。学校成立“新时代中国美研究院”,为更好地发展、应用和传播“中国美”,发展美学经济,推动当代时尚教育赋能时尚产业发展而提出“北服方案”。学校策划实施了“新时代中国乡村劳动者服装设计暨美好生活时尚工程”,为农、林、牧、副、渔五大产业的劳动者设计服装。研究生参与其中,按照“大视野、大设计、大范围、大服务”工作目标,设计出了既有职业特点和防护功能,又体现出艺术之美的劳动者服装。通过为广大乡村劳动者进行公益设计,乡村劳动者被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时尚生活中来。学校还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开展“设计改变乡村”系列乡村振兴行动。研究生在“以设计改造乡村,以设计美化乡村,以设计带动乡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理念指引下,深入河北秦皇岛石城子村、北京怀柔区雁栖镇西栅子村等村镇走访、调研,制定了可行的乡村改造方案,设计再造老旧房舍,为当地土特产进行设计、营销,并结合当地实际,打造出集生态、休闲、民宿、养生等为一体的民俗旅游和特色党建活动基地等方案,以设计助力乡村振兴。

五、结语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以服务产业和社会重大需求为抓手,北服已构建起符合时代发展需求的艺术类研究生特色美育教学体系和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有效地保证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依托服务国家重大项目开拓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路径,学校艺术类研究生培养质量特别是人文素养和实践创新能力得到很大提高。同学们发挥专业所长,通过艺术实践参与服务社会重大项目和需求,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发挥了创造美、弘扬美、传播美的积极作用。

艺术类研究生培养是高校美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层次美育专业人才的主渠道之一。2022年,國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了《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2022 年)》,新版目录对艺术学门类的相关学科进行了较大调整。北服将以对应新版目录调整为契机,紧密结合国家发展研究生教育的指导思想,重点面向国家发展重大战略和行业产业当前及未来对人才的需求,立足纺织服装行业、时尚和文化创意产业,以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解决行业企业发展需要为己任,以提高实践创新能力为目标,进一步优化艺术类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探索高校艺术类研究生美育教育的实施路径。

(本文为2022 年北京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创新项目“以美育人 以文化人 与美同行——北京服装学院美育教育课程体系建构研究”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2210012001;北京服装学院2023 年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2023-YB02。)

注释

[1] 田辉, 王全华. 坚持特色发展——关于北京服装学院设计学学科发展的梳理与思考[J].中国艺术,2022(2):94-99+114.

[2] 刘元风. 根在传承 重在创新——由博士项目看服装设计教育未来人才培养趋势[J]. 艺术设计研究,2017(2):5-9.

[3] 王全华, 田辉. 北京服装学院艺术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 中国美术,2022(4):103-107.

猜你喜欢
培养路径美育艺术设计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星.云.海》
《花月夜》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营销专业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路径
美育教师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