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质量提升对策探析

2023-09-06 19:34☉杨
小学生 2023年15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文本文章

☉杨 柳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首先需要通过深入的汉语读写方法学习,逐步培养学生朗读的兴趣,让学生通过文本朗读积累写作材料,并在小学作文练习中形成一定的书面语言表达。培养这些表达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朗读大量文本,还要通过大量朗读培养学生基本的视觉感知和日常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从而在日常口语交际过程中达到流畅。

一、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文章情感

当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学习一些文章时,教师往往认为有必要让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之所以让学生大声朗读而不是安静阅读,是因为语文朗读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让一些语言思维能力不成熟的小学生有足够的信心,在语文教师的帮助下,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充分体验一种情感内容。例如,大声朗读与“吧”“啊”等相关的文本感叹词时,学生能够充分感受文章强烈的情感色彩。如此,朗读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文章主题和思想的正确理解,在语文朗读中养成良好的语言思维习惯。这对促进学生后期语文朗读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持续、逐步提高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有利于学生对生僻字的辨认

小学生在学习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不会书写和朗读的词语,单独朗读和记忆一些词语很难实现有效的记忆。而朗读是一个不断学习和加深文本记忆的过程,朗读比简单的文本发音记忆更有趣。因此,朗读对于纠正学生的发音,以及将来学习一些陌生词汇都有很大的帮助。

(三)有利于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是课堂活动的主角,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如果教师只注重个人的教学行为,把学生当作语文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学生很难有效掌握语文知识。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汉语感兴趣时,他们才会有理解阅读内容的欲望。基于学生阅读兴趣的教学指导可以促进学生融入阅读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能力。只有学生参与课堂,教师才能与学生沟通,保证教学质量。

(四)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起步阶段。朗读是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学习的兴趣,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发展成为独立的读者,继而通过独立阅读提高阅读能力。因此,一旦学生有了独立阅读的兴趣,他们自然会自觉地接触一些阅读材料,从而不断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阅读知识。当学生的自主阅读知识不断增加时,他们会逐渐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培养个性化的阅读习惯。

二、当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明确的课堂朗读教学活动目标,不仅是语文教师设计朗读教学活动的必要理论依据,也是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实践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目标。有些小学语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的总体目标时,往往把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目标与语言基础技能的培养目标混为一谈,甚至随意只设计一个语言基础知识和技能的目标,忽略了其他课堂教学活动。

(二)学生对语文朗读学习缺乏兴趣

目前,大多数学生的语文朗读学习能力相对较低,自主性不强。此外,由于缺乏相应的朗读学习策略,对学生的语文文章阅读的兴趣和速度、问题辨别能力、准确性,以及掌握所学信息的思维能力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这直接影响到朗读教学效果的不断提高。[1]

(三)忽视学生的差异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内容中,往往忽视一些学生真实的观点表达和实际的课堂阅读体验,他们只是在语文阅读教材中为这些学生解释解决相关阅读问题的想法,却完全忽视了每个学生思维的具体差异。学生的个体学习能力和综合语言理解能力并不相同。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有一些独立阅读和学习的需求。许多学生对此也有一些独特的个人看法,然而这些看法往往无法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充分回应、理解和验证,这就会导致学生的个性不能够在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显现。

三、关于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教学有效性的思考

(一)注重培养知识延伸能力

在小学语文课文延伸阅读教学中,知识延伸阅读通常被认为是最重要、最有效的语言教学手段,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往往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和直接的影响。小学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理解课文,不仅要学习和理解课文的总体思路,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知识体系,拓展阅读思维,积极拓展与课文相关的课外文化知识,从而使每个学生形成相应程度的文化意识。此时,小学语文教师需要高度重视学生思维导图的具体应用。例如,通过在阅读文本中设计和制作学生的思维导图,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内容和重点做出相对简单的总结,这不仅可以大大加深学生对阅读文章知识内涵的深入理解和全面把握,也能使学生提前理解与本章教学内容直接相关的其他背景知识。在有限的课外教学时间内,教师往往注重积极安排与教材实际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种探索任务,服务于广大学生,通过所学的课外知识,引导每个学生对未知世界中的许多新知识问题进行独立的研究和探索,加强对每个学生课外阅读理解水平的初步培养。通过快速完成单元阅读学习任务,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思维导图,快速学习、理解、总结和巩固课本知识体系,并总结课后仍需学习和记忆的课外知识点。因此,学生逐渐形成了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效率得到提高。

(二)科学设计语文朗读教学计划

首先,小学语文教师要学会积极改变传统的单一枯燥的语文朗读训练等教学方法和观念,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特点,为学生创造更多机会,与同学进行面对面的互动和交流,根据学生的朗读水平和专业能力,有序、准确地安排和设计个人语文阅读教学计划;其次,对于实际词汇量储备水平不足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应该让他们利用业余时间或活动时间,适当阅读课外书刊,观看一些电影,听少量歌曲,进一步增加学生的词汇储备;最后,对于具有优秀的阅读和表达综合分析能力的学生,小学语文教师应特别注意加强对其阅读语言分析思维的全面、系统的培养,还要积极鼓励和引导这些学生经常参加语文朗读实践活动和校内外举办的各种竞赛和演讲活动,以提高该类学生的综合实践和语言应用能力,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通过有效的小组互动,改变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氛围

在课堂上,学生会不时做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小事情,说一些与学习内容无关的话,这些都是正常的,但是,需要教师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如果处理方式不妥当,不仅无法达到教学效果,而且可能会产生不良反应,甚至给学生蒙上阴影,不利于学生整体人格的发展和身心健康,教学效果会大大降低。小学语文教师可以考虑改变语文课堂朗读教学的方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一个多元化、互动的课堂,即根据不同的情况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从而改变以往语文课堂中强调的“保持安静”和“不要动”等课堂行为准则,加强师生之间的多维度、多边界互动。例如,在词汇记忆教学中,每个小组都可以制作词汇记忆卡来帮助记忆。这种以小组为基础的互动式学习交流形式,有利于小组内学生的相互理解、共同学习和相互合作,有利于词汇发音练习和卡片的逻辑设计与制作。它还可以使各组学生实现有效的互动交流,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比简单的死记硬背更合理、更科学,能够改善学生的阅读和学习方式。[2]

(四)组织丰富多样的阅读活动

为了有效增加小学生文本朗读的数量,使小学生在课余时间积极完成一定量的文本朗读实践,有必要充分培养小学生的文本朗读和表达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课余时间积极组织朗读体验研讨会、优秀文章和文学作品介绍、朗读体验交流等活动,增加小学生的文本朗读活动。课外朗读学习活动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朗读学习成果,讲述自己的朗读体验。这种朗读形式还可以帮助小学生尽快学习文本阅读,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五)初次朗读明大意

语文课程的文章设置要求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才能真正获得其深层次、多层次的文化内涵。通过反复朗读,了解文本作者的具体情感表达倾向,准确掌握文本作者的具体写作和表达方法,从而在准确掌握文本基本知识和要点的基础上,随着作者的情感倾向而升华。在第一次课文朗读中,学生要认真学习朗读文章内容中的一些关键常识词、词组和句子,特别注意掌握关键词语的发音,准确识别字音和字体,理解关键词的基本意义。在此基础上,对文章的章节结构进行准确梳理,使文章的语境更加清晰。语文教师根据学生朗读的具体情况,准确判断学生的阅读和写作水平。对于短文朗读,一般可以适当增加朗读和写作的次数;对于较长的朗读文章,可适当减少朗读和写作的次数,并可通过指导学生,准确解决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疑问,最后通过学生小组讨论解决。以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美丽的小兴安岭》课文为例,学生在第一次朗读时,需要能够准确地读出课文中一些罕见词语的字音,具体要求学生了解整篇文章的篇幅和意义,以及整篇文章的内容是如何围绕小兴安岭的特色展开的。[3]

(六)再次朗读明要义

第一次朗读课文后,学生基本能掌握文章的每个词语,熟悉文章的上下文,并对文本描述的内容有一些疑问。此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让其独立探究并找到正确答案。例如,在部编版小学三年级《我爱故乡的杨梅》课文朗读教学中,学生在第一次朗读课文后,基本了解掌握了文章的主要框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杨梅的各种特性,并对作者描述的杨梅的样子进行理解,通过再次朗读,观察作者文章中对杨梅的具体描述。例如,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这是作者描写家乡杨梅的样子。通过朗读和每个问题点的设置,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作者的基本描述技巧,还可以通过简单的模仿来描述和书写其他水果。

(七)最后朗读重感情

学生通过再次朗读充分理解作者的各种写作技巧和意图后,教师要再次引导学生朗读全文,仔细品味,通过朗读文章体验作者的情感和思想,并激发其特定的写作情感,产生对文章的情感共鸣。例如,部编版小学三年级《司马光》一文的朗读教学,通过朗读全文,学生全面、具体地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和主旨,以及文章作者运用的各种写作技巧,通过再次朗读全文,更深入地体会文章作者的主要写作方法、写作意图和情感,并实现了与《司马光》这篇课文作者的情感交流,同时也引发了自身的情感共鸣。这样,每一位学生都能清晰具体地理解司马光的思想感情。

综上所述,朗读教学在促进小学语文课程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思维,开辟和突出各种形式的语文朗读教学课堂,让学生在语文朗读学习过程中,逐步提升自身的语文文化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实现学生综合表达能力的稳步提高。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文本文章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