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新课标在教学中的运用方法探析

2023-09-06 13:27:14钟文春
小学生 2023年11期
关键词:古诗新课标目标

☉钟文春

现在,教育渐渐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也就是从重视单一的学科成绩发展为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全国各地的小学普遍实行新课标教学,以便从学生的小学阶段就为其社会化打好坚实的基础。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的多元化发展为核心目标,要跟随新课标的指导进行教学,让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尽可能实现师生共同成长。

一、小学语文新课标在教学中的运用需求分析

(一)运用新课标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含义

运用小学新课标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指教师在新课标的指导下建设的最终教学目的为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教学效率与效果的目标达成完成度较高的课堂[1]。简单来说,就是教师建设的小学语文课堂,能够较高效率完成教学任务及目标,并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有一定良性影响,最终能够实现新课标在语文教学课堂中的落实。

基于此,在实际教学中,保障小学语文新课标的运用应实现以下几个需求:1.教学课堂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2.教学过程应尽可能提升教学效率与效果;3.教师在课堂中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与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4.教师应关注课堂中师生是否有足够的互动环节;5.教师应关注教学评价,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与改进。

(二)建设运用新课标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意义

高效课堂的建设与小学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因与果”的关系。而新课标在课堂中运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因此,想要在课堂中有效运用新课标,最好的方式就是塑造一个优良的高效率的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最终目的的语文课堂。而建设这种课堂的意义在于:1.利用学生学习兴趣等非智力因素引导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2.进一步确立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对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3.教师能够通过在课后获得的教学效果反馈,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内容、方法、模式进行调整;4.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专业能力与文学素养的提升会受到良性影响。

二、小学语文新课标在教学中的实际运用方法

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还存在着过于依赖教材、教学目标不清晰等问题,部分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实际教学需求,在教学过程中一味照本宣科,极大影响了新课标的实施效果。因此,本研究在此提出以下新课标的实际运用方法:

(一)课前准备充分,定制合理教学目标

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教师展开教学的前提就是设置合理的教学目标。只有教学目标符合新课标要求,且能够有效指导课堂开展时,教师才能够构建高效的教学课堂。

1.课堂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的指向性

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理清设立教学目标的根本目的,其实并不在于教师的“教授”,而是在于学生的“学习”,即在制定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为课堂中心。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除引导学生掌握该阶段应掌握的文学相关知识外,另一个更重要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文核心素养,在文学素质上有较好的表现,能够理解文学作品内涵并阐述自身对于文学作品的感受与体会。因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避免设置目标“虚假、宽泛”,而是应制定出更加明确的指向性课堂教学目标[2]。

2.课堂教学目标应具有合理的次序性

教学目标的合理次序性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要理清教学目标的重要性,根据教学内容划分出教学的不同层次。在小学语文新课标正式实施前,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大多集中在提升学生的文学知识与应试能力。而在小学语文新课标实施后,新课标对教学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加注重目标的“三位一体”,重新定义了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的意义与价值。以《义务教育教科书· 语文· 三年级上册》(部编2018 版)(后简称为《语文》)的第二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为例,教师在教授第一首诗《山行》时,可将教学目标定为四点:首先,引导学生对古诗进行初次阅读,感受古诗韵味。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自由朗读,并抽取学生分享朗读体会,再由教师播放名家朗读示范案例,让学生与自身朗读进行对比,进而引导学生思考《山行》的特点、其中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其次,安排学生再次仔细阅读古诗,分析古诗内涵。教师带领学生再次阅读古诗,与学生一同对古诗内涵进行分析,引导学生思考作者是通过怎样的方法来阐述感情的,在分析古诗内涵时应采用什么样的技巧与方法,之后再邀请学生讲述自身分析古诗内涵的方法与对《山行》一诗的感悟。再次,安排学生深度阅读分析古诗,对古诗的句法、特点、内容、修辞手法等进行探究。在此环节,教师可设置小组讨论,加强学生间的沟通与交流。最后,引导学生探究古诗魅力,让学生分享古诗学习带来的启发与美的感受。通过以上四个步骤教学目标的设置,能够加深学生对古诗的理解和鉴赏,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传统古诗词具有的独特魅力,自然而然地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3]。

(二)课中积极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成年人不同,小学生年龄较小,对于自身的控制力较弱,其在学习中是否有兴趣对其学习行为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在小学语文新课标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小学语文的教学目标之一。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热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具体操作措施如下:

1.发挥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中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作为主体的情况十分常见,教师常常以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将文学知识一股脑灌输到学生脑海中,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惯性思维,发散性思维严重缺失,最终语文思维千篇一律。而新课标要求课堂的主体必须为学生,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的不同,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学生打造能够表达自我思想与理解的教学平台,在课堂中设置更多师生沟通互动环节,引导学生在思想碰撞中打开视野,提高自身语文核心素养。

2.以多样化的评价方式促进学生自主思考

小学语文教育评价是促进教学深度发展的基础保障,也是推进新课标落实的有效途径。语文教育评价的价值在于对课堂教学的导向、对教学效果的鉴定、对学生感受的反馈等,合理发挥其价值能够使教学的有效性与影响力得到科学的评价,辅助教师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案[4]。

语文教学的评价指标主要为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目标的完成情况。通过该评价,教师可以更加实时性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能够更加科学评判课堂教学情况是否优良。新课标的评价制度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评价的主体应具有广泛性,不仅需要采取教师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互评等也不可忽视;2)教育评价的对象应具有多样性。新课标提出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应更加全面客观,并应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

3.在课堂创建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的创建是有效加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的最佳渠道之一,也是帮助学生感受课文作者的情感与思想的利器。创建教学情境的方法多样,如,为学生播放与文章风格一致的音乐或播放与文章内容相关的视频等。值得注意的是,教学情境的创建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教师创设教学情境时若只使用单一的方法,则易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教学情境的创建并不是毫无标准的,其创建原则如下:1.创建教学情境要以实现教学目的为基础;2.创建教学情境要与教学内容相关联;3.创建教学情境要与学生群体紧密连接。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课《大自然的声音》为例,教师在教学中可创建如下几个教学情境:首先,在课前为学生播放自然白噪音音频,安排学生统计其中包含的自然的声音种类,并表达自身聆听自然声音的感受;其次,在课堂中为学生播放“风吹树林”“雨打屋檐”等多种与课文中描述的声音相关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文章描述的情景;最后,在课堂设置小组讨论,探讨生活中听到的其他自然声音,并对其进行艺术描写。通过以上三个教学情境的设置,学生对语文知识渴求度上升,对课文中描写的自然声音与自然景象的联系有了更深的理解,有利于声音艺术描写能力的提升。这些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场景对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升有着良性影响,是新课标在小学语文课程中实施的具体体现。

(三)开展师生互动,彰显师生地位平等

在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总是会将教学的重点放在辅助学生理解作者写作课文的意义与原因等,一味地灌输知识,导致最终的教学成果无法令人满意。而在新课标实施后,教学要求的改变让教师更倾向于使用“三位一体”的教学方式,即在教学中重视学生、教师与课文间的互动[5]。

语文教学的构建是将课堂作为平台为师生创建互动空间的过程,其中教师是教学课堂的规划者与引领者,而学生则是课堂的主体者与创造者。符合新课标要求的高质量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需要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使班级中的每一名学生都能够投入到学习中。因此,教师应积极开展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在学习中自我管理与自我反思,对知识进行研究与创新,主动提出问题并探究问题答案,发挥学生思维能力,最终养成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在课堂中的地位才与教师是平等的,学生才能够真正获得知识上的收获与能力上的提高。

(四)提升教师能力,增强师生沟通交流

符合新课标要求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对教师本身的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课堂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语言描述,学生会通过聆听教师的讲话来跟随教学进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个人语言表达能力就尤为重要。例如,教师在教授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第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时,教师应以感人肺腑的语言,讲解在大雪纷飞的环境下,卖火柴小女孩的可怜,让学生自然对小女孩产生同情心理,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思考与联想。学生在聆听教师话语后,积极表达自身的感受,与教师沟通交流,也能够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明显的艺术性质特征。教师在课堂中通过语言传递的感情与态度对学生学习效果有着极大的影响。若教师语言表达能力较强,上课过程中能够有效表现课文蕴含的情感,那么课堂教学效果大多良好,学生学习激情较高;若教师只会照本宣科,对着课文简单阅读,那么学生自然也难以产生自主学习动力。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提升自身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师生的沟通与交流是有必要的。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感知语文魅力,认识语文内涵,实现新课标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实施。

三、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在不断深化,新课标的改革核心就是让各阶段的学科教学与社会国情与人才需求相符。小学语文是学生语文学习生涯的起始,小学阶段是学生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基础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应紧跟新课标提出的教学要求,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积极响应“教改”号召,让学生全面发展,从而提升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古诗新课标目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趣味(语文)(2021年10期)2021-12-28 09:34:35
体现新课标 用好新教材
师道·教研(2021年2期)2021-03-28 02:20:53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拟古诗”之我见
中华诗词(2019年7期)2019-11-25 01:43:0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2期)2018-12-06 09:30:42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3期)2018-12-06 09:05:56
品读古诗
金桥(2018年1期)2018-09-28 02:24:50
我们的目标
初探新课标下高中英语听力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58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