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畜禽种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2023-09-06 02:38刘统高李晓娜张伟新
中国畜禽种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滩羊存栏种业

刘统高,李晓娜,张 宇*,张伟新,杨 冲,王 倩,吴 爽

(1.宁夏回族自治区畜牧工作站,宁夏银川 750000;2.中卫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与卫生监督中心,宁夏银川 750000)

种业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1]。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种业发展,并强调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2-5]。宁夏位于我国西北地区,与陕西、甘肃、内蒙三省(自治区)交界,全区总面积6.64 万km2,辖5 个地级市、22 个县(市、区),属温带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黄河穿境而过,区域日照充足,光热资源富集,饲草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宁夏立足资源禀赋,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合理定位发展方向,强化区域融合发展,依托北部引黄灌区农业产区优势,形成以银川市和吴忠市为核心、石嘴山市和中卫市为两翼的奶产业优势区,依托南部山区生态及优质牧草资源优势,形成中南部地区和引黄灌区两个优质肉牛产区,依托中部干旱带滩羊种质资源优势,形成中部干旱带滩羊核心区、引黄灌区及固原地区滩羊改良区。近年来,宁夏把畜禽种业发展作为促农增收、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全面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着力推进种业技术创新,加强良种繁育基地建设[6],扶持优势良种企业发展,不断净化种业市场,有力推动了全区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

1 宁夏畜牧业生产基本情况

1.1 存出栏情况

2022 年,全区奶牛存栏83.7 万头,同比增长19.2%。肉牛饲养量224.5 万头,同比增长7.0%,肉牛存栏148.4 万头,同比增长7.8%,出栏76.1 万头,同比增长5.3%。肉羊饲养量1412.9 万只,同比增长6.8%,其中羊存栏710.6万只,同比增长4.9%,出栏702.3 万只,增长8.8%;绵羊饲养量1202.3 万只,同比增长6.3%,其中存栏604.8 万只,同比增长4.0%,出栏597.5 万只,同比增长8.8%;山羊饲养量210.5万只,同比增长9.7%,其中存栏105.7 万只,同比增长10.7%,出栏104.8 万只,同比增长8.8%。生猪饲养量185.1 万头,其中生猪存栏74.3 万头,出栏110.8 头;其中能繁母猪9.0 万头,同比增长4.5%。家禽饲养量2729.0 万只,同比上涨11.1%,家禽存栏1512.7 万只,同比上涨22.9%,家禽出栏1216.3 万只,同比下降0.7%;其中蛋鸡存栏1159.9 万只,同比增长18.3%,肉鸡存栏264.3 万只,同比增长38.6%。

1.2 畜禽产品产量

肉蛋奶总产量分别达到36.5 万t、13.2 万t和342.5 万t,同比分别增长4.4%、2.7%、22.1%。牛肉产量12.5 万t,同比增长5.4%;羊肉产量12.5 万t,同比增长8.8%,其中绵羊肉10.7 万t,同比增长9.3%,山羊肉1.8 万t,同比增长5.8%;猪肉产量9.0 万t,同比下降0.9%;禽肉产量2.5 万t,同比下降0.6%;鸡蛋产量12.9 万t,同比增长0.9%。人均生鲜乳占有量482kg,居全国第1 位;成母牛年均单产水平达到9400kg,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00kg,居全国前列。人均牛肉、羊肉占有量17.2kg,分别居全国第6 位、第5 位。畜牧业总产值323.5 亿元,同比增长10.6%,占农业总产值的38.2%。

2 宁夏畜禽种业发展现状

2.1 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全面加强

畜禽遗传资源是珍贵的基因宝库,是畜禽育种和种业创新的基础素材[4]。根据 《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 和《中国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宁夏滩羊、中卫山羊、静原鸡、西吉驴4 个地方品种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其中,滩羊、中卫山羊、静原鸡3 个地方品种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2006 年第二次畜禽遗传资源调查时,全国滩羊存栏251.9 万只,其中宁夏滩羊存栏191.5 万只,占76%;宁夏中卫山羊存栏3万只、静原鸡存栏约41.5 万只;西吉驴存栏4.4万头,其中基础母驴1.2 万头、种用公驴326 头。2021 年,宁夏依托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凝聚产、学、研、推骨干技术力量,选优配强普查队伍,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和数据质量控制,系统掌握了宁夏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普查畜禽和蜂遗传资源13 类44 个品种,其中地方品种4 个、培育品种和引入品种及配套系40 个,全面摸清了全区畜禽种质资源家底,为推进畜禽种业振兴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奠定了重要基础。宁夏奶牛饲养品种以荷斯坦奶牛为主,占99%以上;肉牛以中国西门塔尔及其改良牛为主,占75%以上;羊以滩羊及滩寒、萨福克、杜泊等肉滩改良羊为主,占80%以上;生猪以引进大白猪、长白猪和杜洛克猪开展二元、三元杂交利用为主;家禽以引进海兰、爱拔益加等配套系为主,占85%以上。培育建成国家级保种场4 家(宁夏盐池滩羊选育场、宁夏中卫山羊选育场、红寺堡区天源良种羊繁育有限公司、宁夏万升实业有限责任公司)[7],“盐池滩羊” 产品作为宁夏食材代表,先后“四登” 国宴[8],迈入北京冬奥会,品牌价值达98 亿元以上,位居中国区域品牌影响力百强榜前列。积极收集保护优秀地方品种资源,扶持建立秦川牛资源场3 家、八眉猪资源场2 家,组建秦川基础母牛群300 头、八眉猪种群100 头以上,家系数不少于8 个,有效群体数量较高,不断丰富全区畜禽遗传资源结构。

2.2 育种创新水平再上台阶

坚持把技术创新作为畜禽种业发展的主攻方向,聚焦产业短板弱项,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强化育种技术联合攻关,夯实良种基础。大力实施自治区优质高产奶牛选育、安格斯牛核心群建设、肉牛种群高效利用和优异性状选育、滩羊双羔品系选育和生物育种等重大项目,加快破解核心关键技术 “卡脖子” 难题。组建优质高产奶牛核心群5000 头、平均305d 产奶量14.3t,生鲜乳主要指标达到欧盟标准;自主培育优秀种公牛17头,填补了宁夏自主培育种公牛空白,“宁京1号” 种公牛基因组育种值(GCPI)当期全国排名第1,进入国际先进行列[9]。组建安格斯母牛核心群3400 头,核心群后代初生、断奶、6 月龄和12 月龄体重分别提高了10.9%、7.5%、12.0%和18.4%。组建滩羊双羔品系资源群和生物育种品系核心群3000 只以上,双羔率达到60%以上,生长性能提高50%以上,繁殖率达到160%以上[8]。建立静原鸡家系30 个、保种群8000 只,群体开产日龄提前20d 以上,年产蛋数提高21%。

2.3 良繁基地布局建设初见成效

把建设良繁基地作为畜禽种业发展、提高产业整体良繁水平的基础性工作。以重点产业区域化布局为依托,积极推进能繁母畜扩群增量,加强繁育场核心群建设,提高良种繁育水平。奶产业以利通区、贺兰县、西夏区、青铜峡市等为重点,建成4 个奶牛良种繁育基地、良种繁育示范场14 个,存栏优质荷斯坦母牛5.5 万头以上。肉牛产业以海原县、泾源县等为重点,建成2 个肉牛良种繁育基地、良种繁育示范场8 个,存栏优质西门塔尔和安格斯母牛3 万头以上。滩羊产业以盐池县、红寺堡区为重点,建成2 个滩羊良种繁育基地、良种繁育示范场3 个,建立 “核心群、选育群、扩繁群” 三级繁育群3 万只,滩羊核心区优质母羊繁育群35 万只以上,促进了滩羊能繁母羊扩群增量和提纯复壮。

2.4 优势种业企业实力显著增强

把培优培强良种繁育企业作为畜禽种业发展的关键举措,严格市场准入,加大培育力度,不断提升良繁企业生产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全区种畜禽生产经营企业53 家,其中,奶牛21 家、肉牛2 家、羊6 家、家禽12 家、生猪7 家、兔2家、驴1 家、牛冻精(胚胎)2 家,存栏种畜15万头(只)、种禽600 万套以上。培育畜禽种业龙头企业7 家,创建贺兰中地、宁夏农垦平吉堡奶牛三场、红寺堡天源、中牧亿林4 家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其中,红寺堡天源公司成功入选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培育宁夏晓鸣农牧、九三零公司2 家国家级种蛋鸡扩繁场,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20%以上,综合产能位居全国前列,晓鸣农牧成为全国蛋鸡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

2.5 良种供种保障能力大幅提升

聚焦提高生产性能、培优品种质量、增加综合效益,不断完善畜禽良种繁育技术路线,大力实施良种补贴项目,提升育繁推一体化生产水平。建成运行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目前存栏种公牛51 头、种子母牛200 头以上,年生产优质冻精100 万支、种用胚胎500 枚,助推建立种公牛站、核心育种场和二级育种场的良种繁育体系;建立优质奶牛胚胎生产技术示范中心4 个,年生产推广荷斯坦牛优质胚胎1 万枚。健全完善冷配改良服务体系,建设社会化服务站点和冷配改良点450 个以上,建立了一支有力的冷配改良服务队伍。全区年推广优质荷斯坦、西门塔尔、安格斯等冻精90 万支、性控胚胎6000 余枚,滩羊种公羊1 万只以上,繁育优质奶牛12万头、改良肉牛35 万头、提纯复壮滩羊近30 万只,繁育商品代雏鸡7 亿只以上。奶牛、肉牛、肉羊、生猪和家禽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100%、89%、91%、90%和100%。

3 宁夏畜禽种业存在的问题

3.1 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

宁夏大部分育种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力量缺乏,良种品牌还比较少,整体效益和核心竞争力不高,供种能力和品质难以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选育技术手段落后,自动称重、性能测定架等装备应用不足,生产性能测定、系谱档案建立、信息化管理等育种基础工作薄弱,选育进展较缓慢、效果不理想。奶牛、生猪和家禽产业核心种源对外依赖度高,注重引进、轻视选育工作,自主选育提升的意识比较淡薄。

3.2 地方品种保护利用有待加强

除滩羊外,中卫山羊、静原鸡、西吉驴、八眉猪和秦川牛等一些地方品种保护与利用结合不紧密,保护方式单一,品种保护与提升问题较为突出,未建立 “以用促保” 的良性发展机制。八眉猪、西吉驴资源群体流失严重,保种场及保种群建设亟待加强。以西吉驴遗传资源为例,曾经在宁夏六盘山地区承担驮、乘、运、耕地、拉磨等大小农活,适应当地山大沟深、交通不便、气温偏低等自然生态条件,对当地农业生产发挥了重要的贡献,近年受农业机械化的推广普及,西吉驴役用功能降低,加之饲养周期长、饲料价格持续保持高位、驴皮市场疲软等多重影响,农户养殖经济效益低,甚至亏损出栏,致使西吉驴遗传资源逐年降低,保种形势不容乐观,亟需健全保护利用体系,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3.3 种业创新亟待加强

缺乏多元化的育种体系,高校、科研院所与良繁企业协同创新和联合育种机制还不健全,育种工作还是以科研院校为主,以企业为主体的商业化育种体系尚未形成,自主创新能力不足,选育标准和技术体系有待完善,企业人才引培、智力支撑不足,生物育种和信息化技术应用才刚刚起步。

4 对策建议

4.1 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

全面摸清全区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和优异地方品种濒危程度,抢救性收集保护濒危遗传资源,加大对滩羊、中卫山羊、静原鸡、西吉驴、八眉猪和秦川牛等地方良种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畜禽遗传资源保种与开发利用,确保重要资源不丢失、种质特性不改变、经济性能不降低。加强国家级和自治区级保种场建设,改进选育技术手段,升级完善设施设备,扩大保种群体规模。开展畜禽遗传资源登记和动态监测预警,健全资源交流共享机制,加快产业化开发利用,构建 “以用促保、保用结合” 的良性发展格局[10-13]。

4.2 强化畜禽育种技术创新攻关

坚持 “以我为主、自主创新、引育结合”,构建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现代畜禽种业技术创新体系[10-12]。整合科研院校技术力量,建立育种协同创新机制,提升宁夏奶业科创中心、中国(宁夏)良种牛繁育中心、盐池滩羊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建立完善常规育种与生物育种相结合的技术体系,加强基因组选择、基因编辑等育种新技术研究与示范[2],加快优质高产奶牛、双羔新品系培育和育种核心群建设,逐步建立基于全产业链的现代育种体系。对科技型企业参与畜禽良种联合育种工作给予政策和资金倾斜。支持滩羊、静原鸡等地方品种持续选育和优品提质,加快培育一批生产性能水平高、综合性状优良、重点性状突出的新品种(系)和配套系[10-12],有效提升优质种源供给能力。

4.3 扶优扶强畜禽良种企业

加强育繁推一体化企业培育壮大力度,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加强科企合作,推进种业科研、金融、基地与优势企业对接,加大研发投入和人才引培,提升良繁龙头企业发展水平。支持种畜禽场改善选育基础条件,推进信息化管理,提升选育技术水平,扩大优质种群规模,加强核心群建设,实现自主创新能力和水平“双提升”。

4.4 提升种业基地建设水平

结合各地资源条件和养殖基础,优化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布局,培优扶强国家级、自治区级畜禽核心育种场、种公牛站和良种扩繁基地,强化要素支撑保障,完善配套专业设施设备建设和专业服务,配套完善运输体系。加强信息化管理平台和数字采集系统建设,建立健全生产性能测定、系谱档案管理、选育效果评估、质量安全追溯等综合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种业大数据管理水平。

5 小结

本文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科技创新、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优势种业企业培育、良种供给保障等方面对宁夏畜禽种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阐述,宁夏畜禽种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依然存在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足、地方品种保护利用结合不紧密、种业创新能力不够等瓶颈问题,制约了宁夏畜禽种业高质高效发展。建议紧紧抓住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的有力契机,加大政策资金支持力度,加强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强化畜禽育种技术创新攻关,扶优扶强畜禽良种企业,大力提升种业基地建设水平,为推进宁夏畜禽种业振兴和种业现代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滩羊存栏种业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滩羊打边炉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N-氨甲酰谷氨酸对滩羊乏情期诱导同期发情效果的影响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不同放牧强度对滩羊生产性能的影响
农业部发布 2017 年 4 月 400 个监测县生猪存栏信息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