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树苗
充分利用乡土资源开展学校教育的思想,早在几十年前我国就已经提出,如陈鹤琴的“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等,近几十年,乡土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们投入到这个课题的研究中,但仍存在一些资源尚未被重视的情况。因此,乡土资源作为学校组织教材的重要素材,在新形势下,学校应充分利用乡土资源,扩展学生的学习和活动空间。
通过查询资料和相关研究理论,了解到目前国外小学领域对于学校乡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的研究论述比较少。陈鹤琴“活教育”的课程论中主要表现点就包括,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核心。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强调“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他提出“如果以社會为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叶蔚青指出,从实际出发,挖掘一切可利用的乡土资源,开展丰富多彩而又具有本土特色的区域活动。
词典中没有“乡土资源”的解释,人们在狭义上将“乡土资源”解释为: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在广义上指人们出生、久居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在现实生活之中,基础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乡土资源就是最好的要素之一,它的开发利用可以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研究此课题有重要的意义。
在现实生活中,教学与活动中多引进与利用自然资源材料,同时把民间艺术引入课堂,但其他方面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明显不足。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部分学校在开发利用乡土资源的过程中出现轻内容、缺乏时效等现象,另一方面是部分教师在乡土资源方面开发意识和能力较弱。
通过对学校教育中乡土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研究,分析其现状的前提下,依据有关参考资料和观察、调查、访谈中所获得的资料,提出适当的建议与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儿童观,促进教师积极主动地开发乡土资源
儿童观是指对儿童的认识和看法。树立了正确的儿童观,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就会自然而然地渗透到教师的日常教学、学校的环境、教育及管理中去。在访谈中发现持现代儿童观的教师在选择课程资源是时就会倾向注重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采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也就会自然而然地带动乡土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二、树立正确的教师教育观,成为学习型教师
教师自身要多研究最新的教育前沿研究,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教育,自我学习,久而提升自身的素质,尝试参与课程的设计,提升自己的课程开发能力,活动后及时进行教学方案的调整,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三、提高研究能力,增强自主反思意识
(一)在乡土资源的研究中,做到扬长避短,集中优势力量,做好课题研究
将各位教师的优势结合,扬长避短,形成合力,让责任心强、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担任带头人,承担起乡土资源研究的重任。这样去激发和挖掘各教师的整体开发能力,为乡土资源的开发提供充分有力的保障。
(二)对教师的乡土资源研究及时跟踪并提供交流平台
教师随时就研究心得、反思进行交流探讨,及时调整乡土资源研究的内容、方法,共同提高研究质量。同时把握学习机会积极请教咨询,向专家请教问题。在问题解决时,学到研究的好方法、好策略,并充分利用互联网优势,实现资源共享,寻找自己的不足,学习他人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的研究方法,提高自身的乡土资源研究能力。
(三)剖析薄弱环节,提高自主反思意识
反思是个体在分析自我经验、监控和评价自我行为的基础上,依据某种标准对自己的经验和行为所进行的批判性思考。所以教师需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内省和剖析,从每次实践活动与教育案例中总结教学经验,明确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和乡土资源研究能力。
四、加强乡土资源开发利用的计划性、目的性、针对性
(一)制订合理的开发目标和计划
首先将乡土资源与学校课程建构相结合,将乡土资源的开发贯穿于整个过程中,从目标——领域——内容——组织——评价有目的、计划地构建明确的目标,规划引入的途径,选择合适的操作方式,系统、全面的组织开发,而不造成资源的浪费。其次,注意开发目标的阶段性与层次性。注意不同学习阶段的学生的乡土资源开发目标的不同,还要根据学生的不同需要,确定不同层次的开发目标。
(二)学校确立正确的课程筛选与组织策略
确立开发某种资源作为学校课程资源的时候,唯一的判断标准就是它是否符和学生当下及未来发展需要,尤其是当下的需要。从学生的兴趣、需要、身心特点、未来发展出发进行筛选。
五、对乡土资源要全面了解,充分利用
在使用乡土资源时,教师必须首先进行全面了解,切不可一知半解;对教学过程中涉及制作操作的部分,要事先考虑到,自己先动手做一做,且必须做到熟练把握。同时需对乡土资源其他相关知识进行全面透彻的研究,甚至可以涉及与其相关的其他知识。在日常生活及教学中,教师、学校联合家庭、社区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民俗风情、文物古迹、历史变迁、地方文化、民间游戏、社区机构等方面的教育,避免大量资源被忽视闲置和浪费,提高教师的能力和开发意识,对乡土资源进行全面的开发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