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汝竹
著名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曾指出,教育科学的主要对象是在教育过程中研究人,将教育学称做艺术,且是“一切艺术中最广泛、最复杂、最崇高和最必要的一种艺术”。作为一名班主任,我认为只有成为一名智慧型的教师,才能适应现代化教育的发展。那么如何做一个智慧型的班主任呢?
一、热爱教育,关爱学生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热爱每一个学生。”可見,“爱”是智慧型班主任的基石,是教育成功的法宝。班主任要有春风化雨般的能力,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爱和宽容中生成教育的智慧,造就教育的奇迹。
爱心是智慧的底蕴。对于班主任来说,工作中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爱心”,一个充满爱心的班主任才具有智慧的底蕴。作为班主任,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何种处境,都要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学生,其是后进生的诚挚之爱。特级教师李镇西提出:“以人格引领人格,以心灵赢得心灵,以思想点燃思想,以自由呼唤自由,以平等造就平等,以宽容培养宽容。”其核心就是把教育视作心灵培育的艺术,可以说爱和宽容正是教育的大智慧。
二、勤而行之,知己知彼
作为班主任,应该善于观察学生和教育活动,有独到的洞察力,并能根据需要、条件和要求对教育形式、内容、途径、方法进行有目的性地创新探索,并对自己的教育思想与行为不断的反思,从而完成自己的教育使命。
(一)勤而行之,全面施教
勤是对每一位班主任最基本的要求。勤于班级管理,能让你及时全面掌握班中的情况,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勤与学生交谈,准确把握每位学生的思想动态,拉近师生间的距离;勤家访,加强与学生家长的交流与沟通,从中挖掘到学生思想形成的根源。
(二)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鲁道夫斯坦纳说过:“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在生命和生活中真正的洞察力和判断力,只有唤醒这种能力,才能走向真正的自由。”其实,教学本身也需要洞察力,只有通过洞察(而非观察)去理解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洞察力是智慧型班主任的关键,班主任应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确立自己的洞察力,才能提升班级管理效率。了解和研究学生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班主任应反思自己对学生了解的程度是否充分,对他们的评价是否准确,是否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具体表现在是否了解学生个体的思想品质、兴趣爱好、特长、性格特征、成长经历以及家庭情况、社会环境;是否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是否了解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否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优点等等。
三、高效灵活,发展创新
新课程的实施给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新的挑战,班主任要用自己的智慧在班级管理方法及班级活动载体等方面予以创新,以适应新形势下的班级管理。
(一)在班级管理方法上做到创新
要想把一个班级管好,必须讲究科学和方法,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在科学管理上,班主任应实行行之有效的制度与方法。如:班干部竞争上岗;师生共议,同树良好班风;制订切实可行的班规班纪;建立班级量化考核管理制度;开展“比、学、赶、帮、超”的竞赛活动;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开展班级各类明星评比活动。另外,我们还可以选好主题,定期召开班会;建立问题集体评议制度;建立家校联系制度等。
(二)在活动载体上做到创新
班主任一定要树立把班级、学校的常规活动作为育人载体的观念,努力挖掘各种载体背后的意义,让学生自觉把日常活动变成一种新的生命体验。在班级管理中要结合实际,结合目标,组织一系列学生喜爱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去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培养能力,为班级做出个人的贡献。例如,开展联欢会、辩论式主题班会,常规知识竞赛,班级管理意见征集活动,评优评奖获得上榜公布,小组、班组日常考核上榜公布。
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好的班主任,一定要注重对学生工作的策略和方法,充满智慧的班主任能以爱心为首,做到润物有声;能洞察先机,及时把握运作时机,能匠心独运。